师幼互动的那些“坎”
2023-02-28策划陈璠米娜
策划|陈璠 米娜
几乎所有理想教育目标的达成、优秀课程方案的施行都必须经由教师与幼儿之间发生的行为才能落实。但是,在真实的教育场景中,高质量的师幼互动却不如我们期待般随时发生。是什么阻碍了师幼之间充分地互动?我们采访了数位一线幼儿教师,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教师在师幼互动中的困惑与挑战。
家长“挡”在我和幼儿中间
我们幼儿园有很多培训活动,师幼互动主题通常穿插在其中。各种类型的培训确实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教师的部分能力,但我觉得是有限的,特别是师幼互动方面。和孩子互动看似简单,实则在实践中存在各种可能性,需要培训教师具备较丰富的师幼互动经验。如果培训教师脱离一线,空讲理论,这样的培训价值是比较小的。
所以尽管参与了一些培训,有些问题我仍然比较困惑。在一堂美术课上,全班幼儿都在积极地画画,只有乐乐不动笔。我问道:“你怎么不画画呀?”乐乐说:“我不会。”我耐心引导:“老师刚刚教了呀,尝试一下好吗?”乐乐还是摇了摇头说不会。后来我和乐乐妈妈沟通得知,乐乐大部分时间由姥姥姥爷照看,隔辈人疼外孙,从不让乐乐做感到为难的事情。在家里,不论任何事情,只要乐乐开口说不会,姥姥姥爷会马上帮助乐乐完成。家园教育观念的不一致,导致乐乐只认同姥姥姥爷的观点,并没有和老师沟通的意愿。
幼儿园的多次活动,乐乐都不参与,他总是静静地坐在一边,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渴望。我觉得乐乐其实很想融入集体,也尽量引导他,可是我们的互动总是会止步于一句又一句的“不会”,乐乐也从未迈出“尝试”的第一步。
此外,我不太清楚如何处理家长的“过度关心”,而这种关心常常会影响我与幼儿互动。幼儿之间的推搡行为很难避免,我很清楚如何把握幼儿玩闹的“度”,对于一些轻微的推搡行为,我的本意是先和幼儿耐心沟通,使幼儿理解推搡行为的危险性,再与家长沟通,希望家长助力教育。事实上,家长通常比较着急,在不断地询问幼儿、关心幼儿的过程中,幼儿的心态容易发生变化,娇气也容易滋生。这种情况下,我再和幼儿沟通时,会发现困难很多。在教育问题上,我希望和幼儿的互动空间更大一些。
(河北省保定市某幼儿园中班 董老师)
失序的教学现场令我难以冷静
我不喜欢做一个“高高在上”的教师,我愿意和幼儿做朋友。记得晶晶刚入园的时候,连续几天在幼儿园门口哭闹,不愿意入园。我问晶晶:“为什么不想上幼儿园呢?”晶晶只顾着哭,不愿意理我。于是我蹲在晶晶旁边,从她最喜欢的玩具聊到最愿意参与的游戏,大约8分钟后,晶晶打开了心扉:“我不喜欢幼儿园的晨跑,所以才不愿意来。”这个原因我确实没有想到,因为其他幼儿都很喜欢晨跑,于是我联系了晶晶的家长进一步了解情况,得知晶晶不喜欢运动,而且有赖床的习惯,早晨到园时,常常赶不上晨跑,于是就有些反感晨跑了。了解原因后,我与晶晶及其家长进行了沟通,渐渐地,晶晶不再排斥晨跑了。
感受到幼儿和自己亲近真的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当我是一个新手教师时,我认为与幼儿的沟通应该始终充满耐心,心态应始终保持平和。但随着教学不断深入,我发现平和地引导并不能解决一切教育问题。
一次手工课上,一些小朋友拿到工具之后,便不再听我的指挥,他们在对方的纸上涂涂画画,完全不理睬我所提出的主题,创作内容天马行空。在这些“小淘气”的带领下,班里其他幼儿也躁动起来了,不到10分钟,教室地面全是纸张,幼儿的桌子也被涂上了颜料。我当然也希望营造自由的学习氛围,但在一次次温柔地劝说无果后,我不淡定了。我提高音量强调了纪律问题,并表扬了认真遵守纪律的幼儿,教室这才安静下来。
说实话,我并不想用严肃的态度和幼儿交流,这会拉大我与幼儿之间的距离,我们的互动也会随之变少。但对于个别幼儿无法遵守教学秩序的行为,我没有其他的方式管理,这令我苦恼,我迫切想要参考有效的师幼互动方式。
(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博雅幼儿园大班 房平平)
从“见招”到“拆招”,需要一段时间
我所在的幼儿园非常重视师幼互动工作,每周四定期开展相关培训。从事幼儿教育的这五年,我参加过无数次培训,也组织过各种各样的活动,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幼儿。有的幼儿能够在活动中积极回应我,有的幼儿注意力自始至终不在活动本身,需要我时时“盯住”他们。我曾思考过出现这类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我有时没有将重心放在幼儿身上,更多的是想着如何推进活动,忽略了他们的真实需求,导致幼儿主体的缺失;另一方面,可能是我与幼儿的互动方式比较单一,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事情,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儿动机的形成。当然,有的幼儿使用的“小招数”也会影响互动效果,毕竟从“见招”到“拆招”,的确需要一段时间。
班上有一个名叫李正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很好记,我总会在他入园时微笑着说一声“李正早”。有一段时间,他的饮食变得不规律,有时能吃完所有的饭菜,有时却什么也不愿意吃。由于家长称他此前生过一场病,胃口也一向不太好,我允许他在不想吃的时候少吃一点。但时间一天天过去,情况并未得到好转,他甚至在不想吃饭的时候说自己要吐了,还强调再让他吃一口就会吐给我看,情绪激动时还强行呕吐刚吃进去的饭菜。我与家长反映李正在园的情况后,得知他其实没有生病,只是在家中习惯用这样的“招数”拒绝吃不喜欢的食物,而家长对此表示默许。于是,李正将自己屡试不爽的“招数”带到了幼儿园。
了解情况后,我与李正谈心,告诉他这样解决问题是不对的,并让他知道只有认真吃饭,才能健康成长,如果继续挑食导致身体越来越弱,可能无法再与其他小伙伴一同游戏。李正也意识到自己做得不对,表示今后会认真吃饭,也不再用这样的“招数”对付教师和家长。
师幼互动就是这样,即便我全身心投入其中,处处关心、理解幼儿,用幽默的言谈和温暖的笑容陪伴他们,还是会出现难以避免的“小插曲”。
(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第三幼儿园大班 加老师)
仅凭我的努力,怎么做好师幼互动
此前,我们幼儿园每周开展一次教师培训活动,大家聚在一起讨论与幼儿相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居家办公以来,我们不再进行师幼互动,园所甚至没有任何的线上活动,只是偶尔在朋友圈转发园长要求发布的链接,或在家长更新朋友圈时在评论区聊几句,以此了解幼儿的近况。距离上一次有人在群里发言,真的有一段时间了。在与其他私立幼儿园的朋友聊天时,我发现他们园所从不开展任何教师培训活动,也不做观察反思记录,只是在视察前临时补填反思记录表。
我是“姐姐型”教师,在工作中追求与幼儿平等相处,活动中也注重激发他们的自主性,喜欢与幼儿“打成一片”。有一次,我带着班级幼儿一起做律动,有一个幼儿悄悄“溜号”,我小声叫他名字,他虽看向我,但依然什么也不做。我将音乐暂停并走到他身边,蹲下来问:“为什么不做律动呀?一起动起来,奖励你一个棒棒糖好吗?”他这才慢慢动起来。但多数幼儿是需要看到实物的,这样的口头许诺作用不大。还有一次,另一个小男孩在做游戏时,旁边的幼儿不小心碰到了他。我看见了全过程,知道旁边的幼儿不是故意的,但小男孩认为自己被打了,生气地打了回去。我耐心地与他解释,但他依然很生气,甚至跺脚大喊:“老师你说我,我不喜欢你了,我要回家告诉妈妈,让妈妈来揍你!”事后,我与家长及时沟通,但性格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有的家长会在家教育孩子,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但有的家长不会。
师幼互动不是简单的教师与幼儿一起玩耍。如果家庭和园所不引起重视,仅凭教师一个人的努力,怎么能做好这项工作?
(辽宁省铁岭市某私立幼儿园小班 瑶瑶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