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背景下的民歌教学
——以兴国山歌《打支山歌过横排》为例

2023-02-27李胜杰

新课程 2023年24期
关键词:兴国山歌民歌

文| 李胜杰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课程实施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师要以任务、主题或项目的形式开展教学,将知识、技能嵌入其中,通过综合性、创造性的艺术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深度理解知识、技能,提升综合能力。”“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家庭、社区、家乡等,发现问题,综合运用艺术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创造性地完成艺术作品或解决问题,提升创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民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宝贵的艺术财富,民歌教学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探究民族音乐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坚定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主题式、任务式、项目式的民歌学习是促进深度学习、落实核心素养、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笔者以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山野放歌”的演唱歌曲《打支山歌过横排》为例,阐述深度学习背景下的民歌教学。

一、教学目标的制订体现“学生主体”

《打支山歌过横排》是一首具有浓郁赣南客家山歌音乐特点的民歌,歌曲音域不宽、风格特征独特。歌头“哎呀嘞”是兴国山歌特有的标志,羽调式,非方整性“四句头”结构,演唱时使用方言,并多用倚音、波音等装饰旋律,生动地体现了兴国山歌的特征。

通过对单元目标的理解和作品的深度研究,笔者确定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通过歌曲的学习、音乐要素的探究,领略兴国山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2.通过学习兴国方言及有韵味地演唱不同版本的《打支山歌过横排》,进一步探究兴国山歌的风格特点。

3.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兴国山歌的理解,积累山歌学习的经验。

教学重点:熟练背唱《打支山歌过横排》第一段。

教学难点:用方言有感情、有韵味地演唱《打支山歌过横排》。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达成精彩生成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劳作过程中创作和演唱的歌曲。从表1 可以看出人民音乐出版社初中音乐教科书涉及的民歌单元有“草原牧歌”“劳动的歌”“天山之音”“小调集萃”“雪域天音”“山野放歌”“西南情韵”“黑土传情”等。其中七上“劳动的歌”、七下“小调集萃”、八下“山野放牧”涉及汉族民歌三种重要的体裁:号子、小调、山歌。在系统学习山歌之前,学生已经通过号子和小调的学习积累了一些民歌学习经验。

表1

(一)创设情境“瞻前顾后”,唤醒学生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学习任务1“听赏与评述”的学业要求中提到:“感知、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体裁、形式和审美特征,能运用所学知识和听觉经验,区分民歌的基本体裁,对我国有代表性的民歌或器乐曲的体裁、特点、风格、意蕴等作出判断和简单描述。”根据以上学业要求,在课前播放“劳动的歌”和“小调集萃”单元中部分作品创设情境,通过音响唤醒学生的民歌记忆,做好“瞻前”,检验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区分劳动号子和小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抛出问题:“民歌的体裁除了号子和小调,还有另一种体裁,你知道是什么吗?”有了之前的铺垫,学生很容易想到答案是山歌。此时追问学生:“你了解山歌吗?你喜欢唱山歌吗?”引发学生重新对自己的“前概念”数据库进行搜索,同时做到了“顾后”,引出本单元的大概念——探寻山歌之美。

(二)闯关活动“以赛促学”,激发兴趣

闯关活动的设计旨在挖掘学生“真实的学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运用任务群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表达力、合作探究能力。在活动中学生不仅有知识和技能的习得,更有能力的提升,以赛促学,让学习真正发生。

1.任务驱动——由点到面,逐层深入

“红五月歌会”的筹备工作又开始了,学生会讨论决定采用“民歌里的红色记忆推介会”的形式,向全校师生介绍并演唱两首有红色记忆的民歌,八年级的任务刚好是“山歌里的红色记忆”,我们一起在“探寻山歌之美”中来寻找灵感吧!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民歌里的红色记忆推介会”的任务驱动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抢答、闯关、小组讨论等形式积极进行学习实践活动,开展项目式学习。

(1)通过抢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关注兴国地形特点

《打支山歌过横排》中横排的意思是()

A.河中的竹排

B.江面上的船

C.崎岖的山路

抢答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准确把握歌曲的含义,通过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检索,更好地认识地形、地貌、风土人情等与民歌特色的密切联系,为深入探究兴国山歌做好铺垫,建立民歌与地理学科的联系,做到学科融合。

(2)通过聆听、问答、体验等活动了解兴国山歌的特色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学习是体验和实践的过程,让学生带着任务聆听,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听觉、活跃思维、提高注意力,促进深度学习。

请学生完整聆听《打支山歌过横排》并回答:“歌词中哪几个字的发音是特别的?歌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关注几个特别字的发音所体现的方言特点,歌曲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开头部分的“哎呀嘞”。“哎呀嘞”本是兴国人生活中的口头禅,放在山歌开头就有一种喊山的感觉,称为“歌头”,也叫引腔,是兴国山歌的显著标志。

学生在闯关的同时体验喊山,进行即兴编创,领会“歌头”部分的特点。看起来简单的闯关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渴望,在特定情境下用最简单的方式轻松解决了歌曲中最难唱的高音,不仅积累了音乐学习经验,还深刻地体验了艺术来源于生活的真谛,指向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审美感知、文化理解、艺术表现、创意实践。

(3)通过实践、观察、聆听等手段体验兴国山歌的音乐特点

民歌是随着人民的生活劳动产生的,原汁原味的民歌是劳动者感情的抒发,是情感的自然流露。这首歌曲乐句短小,基本一字一音,音域不宽,朗朗上口,易于学唱,因此学唱环节可以请学生看着乐谱直接跟着钢琴的演奏唱一唱第一段歌词,提醒学生特别注意歌头部分喊山的高音要抛出去,歌腹部分不去刻意强调弱起节奏,学生只要跟着音乐进行就自然而然地唱准了。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唱能力,还能使其更好地体会依字行腔的特点和民歌自然而然的情感抒发。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很容易发现兴国山歌中旋律起伏不大、羽调式,用到多种装饰音及山歌中常用的四度音程,山歌的旋律与地域的关系等问题,丰富了学生对山歌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让学生的学习活动真实发生,使学生讨论后会有许多独特的见解和想法。开放的课堂使学生的思维也随之打开,课堂的生成也会更加精彩,也会给教师更多的启发。

(4)通过赛歌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看起来只有四句歌词的山歌里蕴含了劳动人民的大智慧,引导学生怀着对兴国客家人的崇敬之情开展赛歌活动,给学生几分钟简短的排练后进行展示。排练中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结合学习感悟进行创造性的表现、发挥,通过自评、互评、师评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这一任务指向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体现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2.主题探究——感受体验,传承发展

学生通过对比聆听、探究发现等方法了解原汁原味的兴国山歌,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主动担起传承与发展的大任。

(1)对比聆听找特色

兴国山歌在不同歌手的演绎下,会有多个版本和唱法,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两个版本的对比聆听,欣赏原汁原味的演唱,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原生态的山歌演唱和传承状态。请学生分别欣赏罗德成和谢德明两位老师的演唱,找一找和我们的演唱有哪些不同。通过进一步探究、讨论、总结,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课堂有了更多的生成。如学生发现方言演唱很有味道,罗老师演唱中的“呦吼吼”一句能烘托气氛;谢老师的演唱有连、有断、有强、有弱,装饰音多而流畅;歌词部分有很多衬词,各有特点,一个中间加入了“挨格老妹耶”,另一个加入了“晓得俺心肝妹”,这让学生深入了解了润腔带来的美感和兴国山歌独特的韵味及完整的结构形式——歌头、歌腹、歌尾,更体会到了山歌自由、奔放的特点。原汁原味的演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深入探究兴国山歌常见的结构形式,实现深度学习。

(2)方言学习乐趣多

兴国山歌只有用兴国话才能唱出它最独特的味道。请学生对照学习单一边画音调一边读拼音自主练习,可以先慢速度读,读熟后加快速度,而后分组展示。学生对这一任务的热情体现了他们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学习纯正的兴国话再进行练习,对兴国话有了深刻的印象,更认识到方言是民歌的韵味所在,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经验。

(3)口传心授来传承

民歌传承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口耳相传,这种方式更容易让学生体会独特传承方式的魅力。笔者在备课过程中准备了谢德明老师的民歌教唱视频,让学生在课堂上用民歌独特的传承方式学习了原汁原味的兴国山歌。

无论是方言的学习还是原汁原味的学唱,都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到了纯正的兴国山歌,充分体现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创意实践的学科素养提升。与传承人学唱山歌、开展项目式活动“山歌推介会”等可实现兴国山歌的传承,同时也为互联网时代的民歌传承提供了更便捷的方式,实现了和传承人的近距离接触,体现了信息化技术支持的深度学习。

(三)课后延伸“解决问题”,成就学生

基于“红五月歌会”的真实情境,笔者鼓励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多维度延伸学习,让学生学有所用,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创造。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劳动中自由抒发情感所唱的民歌,正因为有了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才使兴国山歌从山里传唱到田间,从乡村传唱到城镇,流传了1300 多年,至今仍然兴盛不衰。兴国山歌在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地汲取时代元素,随着工农红军的南征北战,将原有的歌尾“心肝哥”“心肝妹”发展为“同志哥”,让人感觉更加接近群众,这也是兴国山歌得以长久流传的奥秘。请各组课后做好兴国山歌的推介策划,挖掘兴国山歌的红色基因,学唱更多的兴国山歌,做民族音乐的传播使者。

“兴国山歌推介会”不仅是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总结,也是一次跨学科的融合,有利于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创造,指向新课标的育人理念。

“深度学习是教学活动,而不是一般学习者的自学活动,它强调教师对作为主体的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与帮助。”在深度学习中,学生要在教师的引领下,围绕挑战性的主题,全身心地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教师可通过主题式、任务式、项目式的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深度学习。在深度学习背景下,音乐教师要尽快促使新课标落地,只有不断学习、深度研究、深度备课,用学科融合和“大概念”的理念设计好任务群,有充分的预设和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让学生走进民歌,感受民歌的独特魅力,领会民歌的精髓,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这是我们每个音乐教师的责任。

猜你喜欢

兴国山歌民歌
In-flight deformation measurement for high-aspect-ratio wing based on 3D speckle correlation①
山歌迎你到兴国
山歌还要妹起头
山歌
西和赞歌
苗山歌
兴国之歌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苗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