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跨界”模式的中职校企同构共育跨界复合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2023-02-26乐颖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3年19期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跨界校企合作

[摘 要]本文紧密围绕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的校企割裂、工学分离、专业孤立的问题,通过采取特区建制、定制课程、综合项目、四方共评的方法,重点研究了多专业多学科整合集群的“+专业”和主干专业与拓展方向交叉绑定的“专业+”的双元一体、两翼并行的“大跨界”復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跨界;复合型人才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19.06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3)19-0202-05

0     引 言

近年来,“互联网+”产业融合催生区域经济大裂变,掀起龙头企业落户区域热潮的同时对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提出新要求。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跨越了职业与教育的领域,具有校企跨界合作的结构形式和办学格局的特征,因此必须有跨界的思考,破解校企割裂、工学分离、专业孤立等合作困境,满足现代产业对跨界复合型人才(具有跨界素养、跨界知识、跨界能力的宽专多能型人才)的新需求。本文以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创新校企同构共育跨界复合型人才的实践研究。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校企跨界合作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职业教育与企业生产具有完全不同的价值取向,现代企业制度与现代学校制度的隔断尚未跨越,企业全程性、整体性参与育人的合作机制缺位,阻碍了学生跨界素养的培养;二是存在工作规律与学习规律、职业成长规律与教育认知规律的脱节,没有真正实现“做中学”与“学中做”两类学习途径的融合,缺乏“做”与“学”的双向循环机制,导致学生跨界能力不足;三是不同专业(学科)之间各自为政,课程等教育教学资源存在离散现象,尤其是跨专业的课程体系建构不到位,导致学生在各专业知识体系里割裂学习,跨界知识不充分[1]。

2     基于“大跨界”的校企共育模式构建

2.1   特区建制:融通管理界限,重组“大跨界”定向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关于“职业教育”明确指出,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2],为此跨界复合型人才培养就需要打破分院、系部的原有固定格局,采用灵活的管理模式,将校企两大主体的组织架构进行“有效叠加”。根据校企双方人才培养计划,以混专业、混级的形式重组定向班,实行“校企合作部”特区建制,与普通班级同层并行管理,且由校企双方各自选派班主任,“双班主任”共同承担班级管理职责。

学校通过主动服务本地幼教和电商两大产业链体系发展需要,以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的,整合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动漫设计、药物制剂技术等专业,建立多专业多学科整合集群的“+专业”跨界定向班(学生实习前一年重组)——“迪杰

特·童印班”和“阿里巴巴·橙长营班”。其中首届“迪杰特·童印班”经过校企联合面试选拔后有27名学生入选;首届“阿里巴巴·橙长营班”学生为28人,以业界名师授课、集中实训、统一考核的模式进行短期培养。“+专业”跨界模式如图1所示。

同时,学校面向数字经济产业新岗位群发展趋势,以跨岗位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的,在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拓展跨境电商方向,建立主干专业与拓展方向交叉绑定的“专业+”跨界定向班(一年级重

组)——“阿里巴巴·移动互联班”。首届“阿里巴巴·移动互联班”采用“双证”培养(学历证书+跨境电子商务师证书)的方式。校企统筹移动互联应用技术(跨境电商方向)、移动互联应用技术(移动商务技术方向)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重组移动互联专业群,重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跨界模式如图2所示。

2.2   定制课程:融通专业界限,创构“大跨界”课程群

课程体系的建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理念指导下,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和培养规格,在规定学制年限内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并使它们联结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从而在课程动态实施过程中统一指向人才培养的目标[3]。因此,打破专业界限,课程重构是关键。为此,学校构建了两种课程群模式(见图3)。

一是适配“+专业”跨界模式,定制“专业课程+跨专业课程+企业项目课程”的模块课程群,课程设置充分体现学科跨界、工学融合,企业课程贯穿始终,课程内容的选取兼顾各专业学生的认知基础。如围绕“互联网+幼教”新业态,“迪杰特·童印班”针对跨专业学生基础薄弱的问题,在专业课程中开设了幼儿园行业分析、幼儿园业务常识等“专业补修课程”;跨专业课程则集成了电子商务、计算机、市场营销等不同专业的课程;企业项目课程包含企业文化、竞品分析、产品话术等课程。再如“阿里巴巴·橙长营班”的25门课程中涵盖国际贸易基础、B2B平台、即时通信软件等专业课程,商务英语等跨专业课程,阿里巴巴国际站、图片拍摄及PS优化处理、商务礼仪、谈判技巧等企业项目课程。

二是适配“专业+”跨界模式,以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框架为基础,选择性吸纳跨境电商特色课程,结构性融合企业培训课程包资源,定制“学校通用课程+企业定制课程+岗位个性课程”的模块课程群。其中“学校通用课程”包含人文素质课程、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和生活常识课程,如应用文写作、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律等;“企业定制课程”包括校企共同研读开发的基于专业技术技能方面的专业核心课程,如跨境电商实务、跨境电商实训教程、跨境电商运营实操等;“岗位个性课程”是围绕对接行业或企业中特定岗位延展需求和学生个性需要设置的专业发展课程,如跨境电商谈判技艺、消费者心理学、商务网站设计等[4]。

2.3   综合项目:融通产教界限,优化“大跨界”教学场

本研究以“综合实践实习项目”为载体,打破传统的从理论中演绎实践的教学逻辑,创设校企合作部,实行“双导师(教学导师、岗位导师)”制,采用跨专业、跨岗位的模式联合授课,使得实践教学真正落地,有效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将实验、实习、实训贯穿教学全过程,充分体现了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的特点(见

图4)。

一是创设专业互补型项目,采取并行模式,即学生跨专业组团合作,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岗位特点,选择与自身专业对口或相关的岗位实习(实践),培养跨专业协同合作能力。如“童印亲子园”项目中,药物制剂技术等专业学生负责幼儿家庭健康教育情景构想任务,计算机技术专业学生负责产品开发任务,动漫设计专业学生负责动画设计与绘制任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负责考勤机安装任务等等。同时通过真实的工作过程和工作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跨专业的岗位实习,实现多部门协同完成综合项目的目标,突破原有界限。

二是创设岗位集成型项目,采取串行模式,即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室,参与起草、谈判、对接、实施等全岗位链实战,落实岗位轮换制,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培养跨岗位迁移能力。例如中国移动江苏分公司的“移动商务”项目,学生需要全程参与项目起草、商务谈判、移动关系对接、项目实施等所有环节。再如“阿里巴巴国际空间站”跨境电商平台应用实训项目,学生以项目小组的形式轮岗协作,实操体验客户开发、旺铺详情页设计、推广引流、产品发布等全流程岗位。

2.4   四方共评:融通主体界限,升级“大跨界”评价维

教育评价是教育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健全职业学校评价”,并“扩大行业企业参与评价,引导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5]。为此,学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跨界信息化教学辅助平台——莫愁微学堂,联通智能安防考勤等设备设施,开通企业和家长远程化、可视化的跨界参评功能,把企业、家长、教师、学生作为评价的四大主体。在企业评价的过程中,企业导师等评价占据主导,融入到学生实践实习电子日志中;在家长评价的过程中,家长既可及时查看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以及学校、企业的相关评价,也可给出自身的评价和意见,实现家校互通。

同时,依托莫愁微学堂平台,建立大数据学(教)分商城,开通教师和学生跨系部、跨身份的双向互评功能,实施跨专业学(教)分互认、兑换、积分制,优化

“跨界素养+跨界知识+跨界技能”的全方位、全过程评价体系(见图5)。基于此落实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例如把学生学习课时、测评结果、圈内活跃程度等量化成微学分,有效衡量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采集教师微课程数、学生访问数、作业批阅数等大数据,结合学生评价反馈数据,量化成微教分,坚持对教师教学效果、教书育人情况进行全程监控与评估。

3     结 论

总之,本研究提出的“大跨界”模式前瞻性定义了“跨界复合型人才即具有跨界思维、跨界眼光、跨界能力的多专多能型人才”的新内涵;明确了管理跨界、课程跨界、教学跨界和评价跨界的校企融合、双元同构思路,架构了校企双元融合为一体,“+专业”跨界与“专业+”跨界为两翼的“大跨界”育人模型,通过融合共治的校企合作部,建立“大跨界”管理机制;能力导向的模块课程群,创新“大跨界”课程模式;产教融合的综合型项目,打造“大跨界”教学生态;数智赋能的可视化管理,形成“大跨界”评价范式,为育人体系的优化与重构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主要参考文献

[1]何应林,顾建军.职业教育跨界研究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6):20-25.

[2]新华社.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6-06)[2022-12-09].http://www.gov.cn/jrzg/2010-06/06/content_1621777.htm.

[3]马成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若干问题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9):70-74.

[4]凌玲.“互联网+”跨界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64-65,88.

[5]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2020-10-13)[2022-12-09].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

[收稿日期]2023-03-06

[基金項目]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L/2016/191);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度立项重点课题(A/2016/13/007)。

[作者简介]乐颖(1979— ),女,江苏南京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信息化教学管理与研究。

猜你喜欢

复合型人才跨界校企合作
跨界
跨界
B&O继续跨界 B&O BeoVision Eclipse TV
基于校企合作的“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的跨界培养
高师钢琴主修课教学探究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