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小说戏曲中的吝啬鬼形象探析

2023-02-26陈方潞

长江小说鉴赏 2023年27期
关键词:吝啬鬼成因价值

[摘  要] 明代小说戏曲中存在许多吝啬鬼形象,他们视财如命,既苛待自己又苛待他人,成了不少作家集中刻画和讽刺的对象。这些吝啬鬼形象生动饱满又各具特色,蕴含着特定时期的现实文化内容,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吝啬鬼形象的形成原因有四点:一是明代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空前的金钱崇拜,二是传统节俭守财经济思想的影响,三是明朝社会的不稳定与不平衡促使吝啬行为产生,四是作家对吝啬鬼形象艺术性的发掘和塑造。本文试图分析明代小说戏曲中吝啬鬼形象的心理状态及成因,进而对吝啬鬼群体的形象进行价值判断。吝啬鬼的行为令人鄙视,但我们也应看到他们身上的可喜、可怜与可悲的一面。研究特定时期的吝啬鬼形象对社会时代的演进仍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明代小说  明代戏曲  吝啬鬼  成因  价值

[中图分类号] I20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7-2881(2023)27-0007-04

一、吝啬字源释义

“吝”,形声字,从口,文声。《说文解字》:“吝,恨惜也。”其本义指遗憾、悔恨。后引申指吝惜、吝啬义。《说文解字》:“啬,爱濇也。”《韩非子·解老篇》又云:“啬之者,爱其精神,啬其知识也。”这里“啬”有爱惜、节俭的含义,后来引申为吝啬。本文所说的吝啬鬼,是指那些既贪图钱财又极度节俭到变态地步的人。

二、明代小说戏曲中的吝啬鬼形象综述

1.明代小说中的吝啬鬼形象

《醒世恒言》卷十七《张孝基陈留认舅》中塑造了过善这一俭吝人物,“田连阡陌,牛马成群,庄房屋舍,几十馀处,童仆厮养,不计其数。”“那后房约有两千馀金。”[1]过善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但他对自己十分苛刻,一辈子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从来不同朋友外出游玩,也不满足自身的口腹之欲。他把后房装积蓄的箱笼钥匙贴身携带,钥匙一刻不离身,取东西放东西都要亲自过目,一分钱都不敢多花。过善得知儿子偷钱在外挥霍,极为暴怒,连忙一顿棍棒教育。“此时银子为重,把怜爱之情,阁过一边。”[1]

《喻世明言》第三十六则的主角张富是典型的吝啬鬼,他家财万贯却吝啬如铁公鸡:“虱子背上抽筋,鹭鸶腿上割股。古佛臉上剥金,黑豆皮上刮漆。痰唾留着点灯,捋松将来炒菜。”[2]小说一开头就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张富的吝啬特质。他还许下四个愿望:“一愿衣裳不破,二愿吃食不消,三愿拾得物事,四愿夜梦鬼交。”[2]张富因为一文不使,得了“禁魂张”的外号。“禁魂”是符咒的意思,旧时为避免财富被鬼神搬盗,须在钱库上贴上符咒。“禁魂张”引申为守财奴张富之意。张富见有人施舍乞讨的人两文钱,马上上前制止并施以暴力。后来,张富家中部分钱财被路见不平的宋四公盗走,自己又陷入“偷玉带”的案情之中,最后因舍不得家财自缢而死。其悲惨结局也体现了作者对吝啬鬼强烈的批判态度。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的主人公贾仁是吝啬鬼形象中的典型。小说是这样描述的:“虽有这样大家私,生性悭吝苦克,一文也不使,半文也不用,要他一贯钞,就如挑他一条筋,别人的恨不得劈手夺将来;若要他把与人,就心疼的了不得。”[3]在买周秀才的儿子时,贾仁一直强调自己是个“财主”,实际却虚伪吝啬,不仅赖皮地只付一贯钞,还反问衣食艰难的周秀才要“恩养钱”,可见其无赖狡猾。最后,贾仁落得一文不值,其养子贾长寿复了周姓,贾仁白白为周家守了二十年钱财,到头来只是一场空。

《警世通言》卷二十五则《桂员外穷途忏悔》中的桂富五经商失败、穷途末路时,是他儿时的好友慷慨解囊,助他摆脱危机。桂富五后来又靠私吞好友枣园中挖出的钱财发家,可在好友死后,他竟只带了一只鸡一斗酒前去悼念。当好友的孩子向他讨要钱财时,桂富五只打发了他“两锭白银”,其贪婪吝啬的丑恶面目跃然纸上。《警世通言》卷五中的金钟也是虽富但吝的人,他怨恨“秋风冬雪”,因为还得费钱买衣服;他怨恨自身不吃饭就会饿,因为还得费钱买粮食;他怨恨皇帝,因为要缴纳钱粮;他还怨恨家中的亲朋好友,来时还得费茶费水……

明代小说中还有另一类吝啬人物。在《醒世恒言》卷三十四《一文钱小隙闹奇冤》中,邱长儿、再旺两个孩子因为一文钱而争吵打闹,引发了杨氏和孙氏相互骂街,到故事结尾竟因此事断送了十三条性命。这类人物固然吝啬,但她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更多是人物本身眼光的狭窄和局限。

2.明代戏曲中的吝啬鬼形象

明代沈采所作《还带记》中的刘二颇有家资,但在自己的亲姐姐需要帮扶时,刘二不仅表现冷漠,还嘲笑讥讽了姐夫。姐夫赶考需要盘缠,刘二却想谋求姐夫准备典当的衣服。当姐夫高中,刘二又一改往日嘴脸,“盘缠少,我家尽取”表现了他的势利和吝啬。

《一文钱》是明代戏曲家徐复祚的代表作品,他创作了卢至这一典型的吝啬形象。“累世仕宦,家道富饶。区宅僮牧,何止数百千;水碓膏田,不下亿万计”[4],可见其雄厚家底,但他视财如命,为钱所困,即使对待自己的家人也苛刻至极。卢至只准妻儿每日吃二合米,孩子若偷吃了李子,就会被扣去二合米。卢至害怕妻子吃自己的饭,要等妻子走后再偷偷吃。卢至总是盘算如果在外吃饭时碰上熟人就可以蹭饭,省下自己的钱;卢至在路上捡到一文钱也十分珍惜,认为将这钱攒起来就可以钱生钱,把钱藏在袖子里怕掉了,藏在巾子里怕漏了,经过漫长的心理斗争才决定买芝麻吃。可卢至吃芝麻的时候居然因为怕芝麻被鸟叼走、被狗抢走,索性躲到人迹罕至的山林中一粒一粒地品尝。佛祖安排假卢至散尽真卢至的家财,最后卢至被佛祖点化,才摒除了贪念,修成了正果。

三、吝啬鬼形象的形成原因

1.明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下的金钱崇拜

四民制度指士、农、工、商。士排第一等,农排第二等,工排第三等,商排末等。在传统社会中,农业才是国民经济之“本”。墨子固本的观点是:“固本而用财,则财用足。”[5]各个朝代都推行过打压商人的“贱商令”,“重农抑商”成了历代统治者治国强民的指导思想。但在明代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高速发展,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大量儒士由于经济窘迫也开始经商。王阳明提出“四民异业而同道”“百姓日用即道”,企图打破传统的“荣宦游而耻工贾”的价值观[6],可见四民制度已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明代中后期的社会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从重义、贵义转向追求和崇拜金钱,卷入“一切向钱看”的潮流中。清河县的西门庆十分有钱,不仅在当地呼风唤雨、一手遮天,而且能与政治中心的人物攀上关系。“东京蔡太师是他干爷,朱太尉是他卫主,翟管家是他亲家,巡抚巡按都与他相与……”正如《金瓶梅》中所说,“世上钱财,乃是众生脑髓,最能动人。”[7]再加上明代社会兴起了一股张扬个性和肯定人欲的思潮,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李贽主张顺从人的个性,满足人的欲望。汤显祖、袁宏道则肯定“情”的解放,使之与“理”相对立。因此,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中,不难理解吝啬鬼为何对金钱如此贪恋。

2.受中国传统的节俭守财思想影响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主要发展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规模狭小,生产力低下,财富增长极为缓慢和艰难。小农经济也叫自耕农经济,日常经营要承受封建地主阶级沉重的租税。小农经济一旦遇到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就可能颗粒无收,具有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只能通过节流来缓解。因此,早在春秋时期儒家就十分关注如何节省金钱。《尚书》有言“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左传》也曾指出“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8]。孔子则提倡宁俭勿奢,认为“俭可养德”。儒家崇尚节俭,主张量入为出,开源节流,大至治国,小至为人的修身养性,都应该节俭有度。战国时期墨子甚至把节俭的重要性与国家的存亡兴衰相提并论,他认为:“俭则昌,逸则亡。”不仅要精打细算地消费,就连穿衣吃饭也应该做到能省就省,满足自身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就够了。几千年来,崇尚节俭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代代传承。在明代家训中,随处可见要求后代节俭的家训。周怡说:“由俭入奢易,出奢入俭难。”吕坤认为家庭兴旺需靠俭:“兴家两字曰俭与勤”[9]。许多民间谚语也反映了中国人的节俭:“想拾横财一世穷”“要想找着活财神,省吃俭用免求人”“平时省分文,用时有千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守财是为备不时之需,平时积累小钱,需要用钱时才不会茫然无措。吝啬鬼们受到传统节俭守财思想的影响,但没有把握好“适度节俭”的原则,不断病态地节俭,把积累金钱视为人生最大目标。

3.社会不稳定及经济不平衡导致吝啬之风

明朝初期,“靖难之役”涉及整个华北和华东地区,反复的拉锯战使得淮河以北的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明朝末期,政治日益腐败黑暗,伴随着天灾人祸,社会处于极大动荡之中。动荡之中的百姓的经济选择趋于保守,经济的保守观念映射至文艺作品中,便涌现出诸多吝啬鬼的形象。

在明朝,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财富的积累,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根据史料记载,当时“末富居多,本富益少。富者愈富,贫者愈贫”[10]。并且,明朝官宦和地主兼并了大多数的土地,土地占有不平衡致使贫富分化更加严重。《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三中指出,大凡富人没有一个不悭吝的,也正是因为他们视钱如命,所以“钱神有灵也愿意跟着他们走……若是把来不看在心上,东手接来西手去的,触了钱神嗔怒,岂肯到他手里来?故此非悭不成富家,才是富家一定悭了。”[11]上述吝啬鬼大部分都是足够富有的人,这些富有的人贪婪地想要拥有更多财产,他们一方面通过控制自己的物欲节省金钱,另一方面通过压榨克扣他人的钱财不断积累财富。

4.作者艺术性的刻画

这群吝啬人物的出现,离不开作者的精心塑造和刻画。作者在塑造这类人物时,首先观察到金钱对人的异化。金钱对人的异化反映在人物的性格、品性上,明代小说戏曲主要以滑稽戏谑的方式对此类人物进行讽刺,具有持久的艺术魅力。

这类作品往往通过结构巧妙地塑造吝啬鬼形象。《一文钱》共六折,前两折直接写卢至的吝啬,后四折则着力描写佛祖开化、卢至顿悟,神佛的介入使作品的思想更加深刻。六折环环相扣,衔接自然。不难发现,这些人物的吝啬形象大多都是通过构建细节并使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凸显出来的。“禁魂张”要把“痰唾留着点灯”“要在佛像刮金”,因为两文钱就对乞讨的人施以暴力;卢至因为一文钱思前想后、纠结不已,买了芝麻后“逐粒吃、慢慢吃”,卢至为了防止芝麻被鸟兽叼走一路跑到山上,连连“喘气”;刘二在外面吃酒席时,憋着屎要非要“熬到自家茅厕”。这些描写虽有夸张之处,但却为读者展现了多个被金钱异化的文学形象,用幽默的笔法生动刻画了他们的丑态。

四、吝啬鬼形象的深层价值

1.文学价值

明代小說戏曲中的吝啬鬼形象十分生动且富有戏剧性。这些形象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吝啬人物群像,他们的经历和生活状态读来令人发笑却又令人深思。《张孝基陈留认舅》中的过善,虽然对自己苛刻,但可以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财产嘱托给女儿女婿,体现了过善对家庭的责任感。《诉穷汉暂掌别人钱,看财奴刁买冤家主》中的贾仁和《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中的张富,奸诈狡猾,一文不使。他们吝啬了一辈子,走到生命的尽头才发现自己在金钱上的汲汲营营只是一场空,不免使人唏嘘叹惋。吝啬鬼之所以吝啬,与其独特的生命体验不无关系。做财主之前的贾仁“幼年父母双亡,别无亲眷”“有早饭没晚饭,朝不保夕”,“每日烧地眠、炙地卧,衣不遮身,食不充口”“晚上在破瓦窑中安身”,正是因为贾仁一直过着艰辛的生活,面对大量钱财时才不知如何使用,又因为不懂使用钱财,才极度恐惧钱财的流失。对这类吝啬鬼而言,聚敛财富是他们的精神动力和心灵支撑。

更辛酸的是,这些人不仅没有得到物欲的享受,精神上也紧张不安,钱财的积累并没有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到头不过是一场徒劳。田晓菲在《田与园之间的张力》中说:“观众是用不着同情一个丑角的,可以尽情嘲笑他的无知,他的笨拙。但是,这里的幽默十分脆弱,很容易就烟消云散……投下一道阴影。”[12]吝啬鬼的丑态人尽皆知,但这种“丑的美”是存在的,也是合理的,它存在的意义便是使人们从中得到理性的启发。读者应试图以“同情者”的目光给予吝啬鬼群体关照,而不是一味地对其进行不留余地的批判。只有摆脱偏见,吝啬鬼形象背后隐藏的意蕴才能日益显现[13]。

2.现实价值

这些吝啬鬼形象富有生活气息,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吝啬鬼只懂得用各种手段敛财而不顾及他人感受,自我意识浓重且缺乏集体责任感,其吝啬行为是道德低下、无仁无义的表现,与儒家所倡导的推己及人的“仁之方”原则背道而驰。方弘静认为:“悭,贪者也;俭,廉者也。贪则污矣,廉则善矣。不能俭,焉能廉?悭与俭,相似者也;廉与贪,则相反者也。世有以廉为辱者乎?苟以是自省焉,何避之有?”[14]他揭示了“悭”和“俭”的本质区别,并指出悭吝与贪的必然联系。明代小说戏曲的作者创作了许多吝啬鬼形象,并抨击和讽刺此类人物形象,是为了警醒教育读者不犯同样的错误。对这些吝啬鬼形象,我们不能一味地嘲笑,而要辩证地看待。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秉持“适度节俭”的原则,一味追逐利益就会变成金钱的奴隶,更不能为人刻薄、贪婪狡诈、算计他人。当然,节俭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不应摒弃。吝啬鬼们小心谨慎地守护来之不易的财富,但却不知如何运用财富,不知如何善待他人、回馈社会,在批判吝啬鬼的同时,读者必须反思并避免这样的行为。精打细算的生活方式没有错,崇尚节俭的精神也体现了老一辈人对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的认同。在消费主义横行的当下,我们仍应以节俭为荣,适度消费。

五、结语

明代处于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动荡不稳定、财产分配不平均的时代,这时一部分人选择积累金钱,以满足其对金钱的渴望。但他们节俭过头、追求过头,甚至吝啬到了变态扭曲的程度。明代小说戏曲中的吝啬鬼形象是可鄙的,同时也有些凄凉和可悲,这些吝啬鬼形象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还起到了警示当下的作用,我们应当从中获得教训并观照现实社会。

参考文献

[1] 冯梦龙.醒世恒言:注释本[M].武汉:崇文书局,2015.

[2] 冯梦龙.喻世明言:注释本[M].北京:中华书局,2014.

[3] 冯梦龙.初刻拍案惊奇[M].北京:中华书局,2014.

[4] 张玄.徐复祚集[M].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2022.

[5] 王焕.墨子校释商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6] 王守仁.王阳明全集[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6.

[7]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

[8]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華书局,1990.

[9] 张然.明代家训中的经济观念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10]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

[11] 冯梦龙.二刻拍案惊奇[M].北京:中华书局,2014.

[12] 田晓菲.留白:写在《秋水堂论金瓶梅》之后[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13] 许中荣.中国古代吝啬鬼及其故事的“尚趣”倾向试析——兼及对其创作与诠释问题的思考[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1).

[14] 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续修四库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特约编辑 刘梦瑶)

作者简介:陈方潞,宁夏师范学院,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吝啬鬼成因价值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吝啬鬼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智服吝啬鬼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