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精神创伤及其修复

2023-02-26朱孟佳

长江小说鉴赏 2023年27期
关键词:艾特茨威格弗洛伊德

[摘  要] 心理学中的精神分析法在文学界已具有公认的共通点和可比性。从作家的文化背景和小说文本呈现来看,茨威格的创作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并表现在文学作品中。《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是他心理描写的代表作,文本以C夫人为中心,用独具风格的大量心理描写回忆了她年轻时情难自控的逸事。小说模拟再现了人的心理结构和症候的治疗过程。茨威格作为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家,以文学作品展示了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研究小说文本中出现的心理学表现,包括人物心理的矛盾、矛盾原因以及如何解决矛盾,可以更好地理解茨威格的艺术创作特色并进行文本的多维度解读。

[关键词] 茨威格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跨学科  精神分析  创伤修复

[中图分类号] I10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7-2881(2023)27-0053-04

一、引言

茨威格在20世纪初的创作十分活跃,其作品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茨威格对弗洛伊德本人及其学说充满尊重和崇敬,并在自己的作品中毫不避讳地表达了对弗洛伊德的推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描述了人的心理结构,包括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三个层次,其中潜意识是一切心理活动存在和活动的基础。茨威格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有着独特而深刻的理解,他部分借鉴并运用这些学说于自己的小说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心理现实主义风格。茨威格的心理现实主义风格在受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下与传统的心理描写有所不同,表现出现代性的特征。心理现实主义注重揭示人物心理的复杂性和层次性,茨威格在描写人物多层次的心理活动时着重描述了人物的性本能、欲望和无意识冲动以及相应的行为。在《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作者细腻地描写了C夫人年轻时的女性意识流露。茨威格的心理现实主义通过心理分析来间接反映社会现实,《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反映了传统封闭的社会环境对性的压抑以及对女性的道德苛求。心理现实主义受精神分析的影响,关注人性的本能,关注社会现实和道德伦理,以分析人性问题为核心。因此,从精神分析学说的角度来解读茨威格的作品是十分恰当的。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是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文本以C夫人为中心,通过独特的风格和大量的心理描写,回忆了她年轻时情难自控的逸事。C夫人的回忆展示了被压抑的潜意识部分,在持续的抵抗后产生了病态爆发,随之而来的是受到道德谴责的医患之间的治疗过程。本文通过分析C夫人具体的心理矛盾以及她如何实现创伤治疗,验证了精神分析对于创伤修复的有效性,并探究了作品中心理问题的现实意义。

二、症候产生:C夫人二元失衡的心理矛盾

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意识和潜意识,其中意识与外部世界联系紧密,受理性的限制。神经症的产生与潜意识和意识的内部心理冲突有关,形成神经症的原因在于其无法应对一个强烈的情绪体验[1]。在茨威格的作品《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C夫人在短暂的二十四小时内与一位年轻男子发生了一夜情,她渴望追求爱情却遭到抛弃。此后漫长的岁月中,C夫人一直执着于那段经历,并承认其对自己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心理症状是自我与被压抑的分裂部分之间对立的结果。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我》中认为,从分析实践的角度来看,要追溯神经症根源于意识和潜意识是困难的。因此,我们可以选择一种具体的对立,即清晰现实的自我与被压抑的分裂部分之间的对立来取代意识与潜意识的冲突[2]。对于神经症的症候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执着事件发生的动机、目的;执着事件发生的过程、心理背景;推知更重要的心理历程。

首先确定C夫人的创伤情景,她作为体面的贵族夫人,受激情吸引与沉迷赌博的青年发生一夜情,事后被赌博青年欺骗并抛弃。创伤情景产生于C夫人的意识与被压抑部分的潜意识之间的冲突。C夫人的生活始终处于受意识指导的体面生活与道德克制中,包括从小的生活环境、青年的婚恋经历以及中年时期的婚姻生活,C夫人的前半生始终处于理性意识的指导之下。然而从意识结构来看,潜意识中非理性对激情的渴望始终存在,但受到意识的压抑。虽然此时这种压抑并没有进入意识层,自我无所知,但抗拒始终存在,因此意识与潜意识在无意状态中处于一种失衡状态。小说中,C夫人在没遇到赌博男子之前就倾向在赌场中看极具二元性的“轮盘戏”,在绿呢赌台上,黑或红、偶或奇、赢或输、幸运或毁灭,全都压缩到轮盘滚动的一瞬间。这种轮盘戏与C夫人平日里四平八稳的生活完全对立,刺激C夫人的正是这种机缘巧合下与个人命运完全相反的激情。C夫人的潜意识始终存在,并渴望这种非生即死的激情,只是这种潜意识长期处于一种被抗拒中,她注定不可控地被富有激情的青年人吸引。C夫人症候的产生目的在于解决长久以来形成的精神矛盾,她形成这种执着的创伤情景在当时可以免去精神上持久被压抑的痛苦,用着魔般的献身缓解当时的精神空虚和寂寞,这种飞蛾扑火般的献身反映了当时C夫人潜意识和意识矛盾之间的不和调和。

然而事物与感情的发展走向非人力可以控制。C夫人用以平复意识与潜意识矛盾的激情发泄最后却造成了更严重的自我断裂。从精神分析来看,自我是个体对其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社会角色的认知,追求完整連贯性、内在一致性和复杂性。由于自我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作为自我认知范畴之一的身份是自我投射的面具[3]。人存于世以复杂多元或变动不居的身份来确定、展示、规范自我。对《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的C夫人来说,这二十四小时发生的事,造成了自我身份认知的断裂。作为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身份高贵的妇人,她是“天使”,她不应该在孀居期间对身份低微的年轻赌徒产生激情,并与对方发生一夜情,甚至准备放弃一切与之私奔。种种想法和行为对于她的家庭和社会角色来说是一种禁忌。这二十四小时发生的相遇、一夜情、私奔未遂被亲戚发现等一系列事件,造成了主体意识的断裂。

三、症候修复:C夫人与“我”的移情对话

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疗愈在于解决力比多与自我的矛盾。治疗的工作在于解放力比多,使其摆脱先前的迷恋物。神经症患者的力比多依附在症候之上,要想消灭症候就必须追溯症候产生的出发点,将矛盾引入到一个新的场所再想法解决。凡属力比多与力比多相反抗的力量都集中在一点,就是病人与医生的关系,因此,解决的关键在于病人与医生的移情作用。文中C夫人与“我”的交流模拟了医生与病人的治疗过程,C夫人在移情作用下,通过四场层层深入的对抗模拟,看到了自身的心理矛盾可以获得被理解、被修复的可能性。

从C夫人的实际经历和处境来看,她应当是同情昂立艾特太太的一方。然而她与“我”交流时却站在对立面驳斥昂立艾特太太的行为,并反常地在神态和细节上泄露出对于“我”坚持支持昂立艾特太太的赞赏和欣慰。文中集中出现了产生移情作用的四场模拟。首先,C夫人认为从道德和法律层面来说,昂立艾特太太应当为自己冲动的行为负责,因为她违背了作为上层社会体面贵妇人的社会角色,犯了“激情罪”,而“我”对于昂立艾特太太无罪“坚信不疑”。其次,C夫人又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指责昂立艾特太太对自己的家庭和儿女不负责任,有违妻子和母亲的家庭角色,这种行为在她的口中是不知检点的,而“我”仍然坚持己见,再次重申昂立艾特太太的行为是真诚的。再次,C夫人又试探了断裂修复的可能性,“您自己,您到现在还对她怀有同样的敬意和尊重吗?一个是前天还和您在一起的那个值得尊敬的女人,另一个是昨天跟素昧平生的男人离家出走的女人,对这两个女人,您完全会不加区别吗?”[3]由此可见,经过“我”始终坚定的回答,已经让C夫人放下戒备,试图寻求断裂修复的可能。在这第三场询问中,C夫人对昂立艾特的质疑同样适于自己,她终于问出自己的内心诉求:跟陌生男人离家出走的女人是否可以再次获得之前体面女人同等的尊敬和评价——断裂的身份认知是否有修复的可能?“没有区别。毫无区别,一点区别都没有”,“我”又给出了无比坚定的肯定。最后,C夫人从具体的社会关系角度出发,询问现实生活场景出现的可能性。这时候C夫人的预设都是积极地指向“是否会向她问好”“是否会把她介绍给您的太太”[3]。从道德的要求、法律的制裁、责任的要求,最后具体到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人际交往,由大到小、由远及近,C夫人扮演的现实阻碍在一次次“溃败中”看到修复断裂自我的可能性。C夫人最后的积极场景预设展示了她在移情作用中获得了积极的暗示,在看到修复的可能性之后,C夫人内心的抗拒开始松动,主动寻求对“我”追述她的往事,使自我断裂的创伤症候在意识层面出现解决和治愈的可能。

C夫人在之后的叙事过程中逐渐以更真实的态度面对自身,包括承认从不敢说出口的二十四小时内对于年轻男子的期待与爱恋、自己内心深处的道德谴责。C夫人将自己难以启齿的事件暴露,并赋予合理的解释和连贯的自我构建,消除了创伤症候 ,获得了真正完全优雅的体面自我。“不,您什么也别说……我不想要您给我什么回答或者对我说什么……我感谢您认真地听我说话,祝您一路平安。”[3]在叙述之前,C夫人用连续的移情对抗期待“我”坚定的支持,从“我”的回答中获得她直面自我的勇气。在叙述之后,C夫人通过艺术性升华完成了创伤疗愈,她已经不再需要“我”的任何回应。从此对这段往事的回忆再也不是C夫人的梦魇,而升华成一段可以释怀的、重回青春的禁忌之恋。

四、症候消除:C夫人爱情的艺术性升华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作家的文学创作以一种艺术性升华缓解了心理矛盾。他们也受本能的欲望驱使同时缺乏满足的手段,需要用构成的幻念转移失衡的力比多。叙事心理学从人格发展与整合的角度认为自传叙事具有症候价值,自传者追求内在一致的、平衡的生命故事[4]。在这个过程中,经历过心理创伤的生命故事能够表现出他们使用了哪种防卫机制,使用什么方法来详述创伤情景,以及在详述创伤事件中所处的自我状态。弗洛伊德强调了艺术性创作中虚构对于欲望的补偿作用。C夫人的往事在内容上从自我意识衡量来看是一种不体面的过往,在形式上又有超出人体记忆极限的连贯性,因此C夫人对于往事的回忆呈现出“不可靠叙述”的虚构特征,发挥了艺术叙事的治疗性功能。

C夫人回忆创伤情景的过程中在防卫机制的作用下出现了否认、重新体验、过度叙事的现象。首先,C夫人在回忆叙事中反复出现否认的现象:“我已经六十岁,对流言蜚语已无所畏惧”“不要认为我有别的动机”“我根本没有想过和这个陌生人会有……会有什么关系……”[3]C夫人的否认内容主要分为自我对拯救动机的否认以及对创伤事实的否认,她否认自己对赌博的青年男子有除了拯救以外的动机,否认这段往事对自己有无法解决的道德负担和心理困扰。C夫人的否认本质上是一种叙事而不是隐瞒,弗洛伊德也提出否认在某种方式上是对被压抑内容的明智接受。因此,这种否认在时间推移的几次重复后获得了疗愈效果。“今天,我才清楚地知道:当时使我痛苦的是……他仅仅把我当作一个在他生活道路上出现的圣女来表示尊敬而没有感觉到我是一个女人。”[3]C夫人最后承认了自己对于赌博的青年男子有除了拯救动机以外的性需求,并且他的欺骗和抛弃令自己非常受伤,耿耿于怀。不仅如此,这种否认技巧直接表现出C夫人富有道德且真诚的人物形象。其次,重新体验指创伤情景的产生对于个体在将来的生活中对人际关系的看法和人际事件意义的生成产生重要作用,使个体在经受心理创伤时,将自己的体验转移到真实的生活情景中。C夫人的回忆叙事早在先前对“我”对话时就已经开始,文中C夫人与“我”对话的移情现象就是一种重新体验现象。昂立艾特太太的事件与C夫人在之前二十四小时内发生的事件性质相同。由于曾经的创伤情景影响到C夫人对于社会道德和人际关系的看法,此时的C夫人即使可以感同身受,支持昂立艾特太太的行为,但是她更知道孤立无援受道德谴责不被理解的痛苦,于是她将自己受过的社会评价和道德谴责转移到当下发生的类似事件中。这是一种创伤后寻求认同的试探求助,也是利用当下道德评价机制的形象塑造。最后,C夫人的回忆出现了过度叙事现象,这种记忆类型的特点是控制叙述的自我反思。在回忆遇到赌博的青年男子时,她无法接受自己着魔似的飞蛾扑火,“我身不由己地跟着他,我自己并不愿意这么做”[3];与青年男子发生关系后,她无法控制地产生厌弃自己的情绪,“我感到恶心、羞愧、只求一死”[3];在被抛弃,私奔未成后,她自惭形秽,觉得无法接受亲人们的好意,“但是他们的柔情使我痛苦,我羞于接受他們的敬畏”[3]。在回忆过程中,类似这种无法控制的反思和解释数不胜数。这些过度叙事体现了C夫人应对心理创伤的困难,也反映出她曾经难以面对的创伤情景正逐渐摆脱束缚,被个体重新回忆、面对、修复、塑造、认同。

C夫人在整个回忆叙事过程中,在防御机制下利用妥协的叙事方法,包括否认、重新体验、过度叙事的方法逐步展开真实的自我,在事后回顾的过程中修复和塑造自我,使自我认同得到恢复。随着时间的流逝,当下回忆过往的C夫人已经不再有当时的性冲动。因此,C夫人在回溯过程中,用富有艺术性的叙事塑造了矛盾又富有献身、救赎精神的自己,在整个自我上修复了道德断裂的二十四小时,连贯起自己一生体面、富有道德感的自我。

五、结语

茨威格在《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用C夫人的回忆叙事呈现了一场症候消除、修复自我的心理治疗过程。在这场模拟中,C夫人逐渐展示出更真实的女性形象,包括她内心的矛盾、禁忌的欲望和道德的制约。这场成功的治疗,赋予了C夫人光辉体面的形象,展现了人丰富复杂的心理图景。不仅如此,这场治疗在现实意义上同时具有反讽的效果。精神分析学说认为冲动与情欲是人的自然心理。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观念和伦理规范认为理性是一切冲突的解决办法,对人的自然性欲在道德规范上避而不谈。在两性地位悬殊的时代背景下,这种社会规约和伦理习俗对女性有着更严苛的要求,给女性心理带来了严重压抑。因此,从精神分析学说的角度可知,封闭压抑的环境与女性自然需求的矛盾造成了C夫人的心理失衡。在《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茨威格以科学客观的态度和人道主义精神,创造出复杂的C夫人形象,展现出他对人精神世界的关注与探索,以及对现实世界中女性群体的理解与包容。

参考文献

[1]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2] 弗洛伊德.自我与本我[M].林尘,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3] 茨威格.象棋的故事[M].张玉书,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4] 拉斯洛.故事的科学:叙述心理学导论[M].郑剑虹,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 罗 芳)

作者简介:朱孟佳,西南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艾特茨威格弗洛伊德
作家的办法
作家的办法
作家的办法
作家的办法
构筑在时间中的空间——彼得·艾特沃施小提琴协奏曲《七》研究
黑牡丹:拟15亿收购艾特网能100%股权
从弗洛伊德入门精神分析
心理分析泰斗弗洛伊德
温馨的爱
花开一朵,至情绽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杜丽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