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初中英语教学中教材整合策略初探
2023-02-26孙冬青西藏山南市完全中学
孙冬青 西藏山南市完全中学
传统英语教学在教学结构上过于依赖教材,从而忽视了对教材内容的整合调整,从教学效果上表现出学生学习内容的碎片化,教学效率也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英语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也就是说,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情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删减和调整,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整合教材的探究中使得教材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1]正基于此,本文在对人教版英语教材在西藏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使用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在西藏初中英语教学中对人教版英语教材进行整合的具体策略。
一、比较视野下人教版英语教材的优势分析
2019年秋季开学伊始,西藏自治区初中英语教材由原来的冀教版更换为人教版新目标“Go for it”,本套教材每个单元都由Section A 和Section B 两个部分组成,其中Section A 和Section B 的1a-2c通常以听说课型呈现。通过听说,学生可以学习词汇,理解语法结构,并为后面Section A 和Section B 的3a-4c的教学做铺垫,教材内容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从表现形式上看,新目标给人以全新的感受,教材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生动活泼。从教学内容上看,新目标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了学科教学与日常生活、现代科技等方面的联系。例如,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12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既强调了一般过去时的用法,又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还容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另外,新目标教材符合课标所规定的“使语言形式与语言运用相联系,使语言形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使语言技能得以发展成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学内容中还渗透了思想教育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因素,这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学习七年级下册“Unit 4 Don't eat in class”之后,学生对校纪班规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本课的知识点也会时刻提醒学生不忘校纪班规。从知识结构上来看,新目标更加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它的体系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其规律之上的,教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且语法知识点重复出现的比率较高,这种设计的优点就是使重点突出,难点分散。
二、人教版英语教材在西藏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使用现状分析
(一)学生使用人教版教材学习的现状分析
在新目标英语教材中,新单词的词汇量较大,初中学生尤其是西藏本地的学生在记忆词汇时存在着不少困难,而且单词表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平时生活中基本用不到的生僻词,这给学生和老师都带来了不小的负担,虽说学好英语的关键是扩充学生的词汇量,但是面对如此多的单词,这无疑会让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本该有的兴趣。其次,新目标教材还有文本缺失的不足之处,教材中的Section A 部分内容看似简单,但是教学活动却没有大量的文本输入,对于英语基础稍弱的学生来说,只能是简单理解教材中呈现的内容,无法做到更深入的建构和输出。这就会导致较为严重的两极分化,有些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而有些同学只能停留在表面。
(二)教师利用人教版教材教学的现状分析
新目标教材使用以来,常常听到有些老师说:“本以为人教版的教材任务多,活动新颖,不需要再额外创设教学活动,教起来会容易得多,没想到教过后其实和冀教版的内容一样难教,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也没有预期的那么高……”经过教学实践不难发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教学观念上的原因,部分教师还是把“教”教材当作完成教学任务的唯一形式,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按照教材上的内容以及编排按部就班地实施教学;另一方面则是教师习惯了教授现成的教材,没有养成用教材教的习惯[2],也不知道如何去把一个课时的内容或者一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不具备“用教材教”的能力。经过对教材整合的初步实践性探索,笔者认为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需要摆脱对固定教材的依赖,应以教材为依托,找到教材的目标语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契合的点来进行语言训练。
三、西藏初中英语教学中人教版英语教材整合的策略探究
(一)补充教学资源
由于新目标教材中的素材和话题很贴近生活,也能够较为自然地契合本地的生活场景与生活实际,因此在平时的授课中可以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补充,将本土资源加到教学环节中,在普遍性的基础上增强针对性。比如,在讲授新目标七年级下册“Unit 5Why do you like pandas?”这一有关动物的话题时,可以及时补充西藏本地的一些国家级保护动物资源,在课件中插入藏羚羊、牦牛、岩羊等图片,然后让学生积极表达说出喜欢这种动物的原因。在信息化时代,学生对于网络上的知名人士既感兴趣也较为了解,因此,在教学导入环节和教学拓展活动中插入与话题相关的、学生熟知并且感兴趣的具有正能量的网络名人,这样既能够实现德育教育,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再有,在八年级上册“Unit 6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这一单元,学习“比较级”的时候,可以利用他们所熟知的名人之间的比较引出“比较级”。在学习七年级上册“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时,也可以涉及一些他们熟悉的人的生日,也包括他们自己父母、朋友的生日等相关资源加深他们对目标语言的掌握与理解。
(二)实现分层递进
阅读理解教学可以说是英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经验表现也较为薄弱。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可以先设置几个简单的问题,甚至明确哪个问题可以在哪一段中找到,来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逐步理解大意。比如,在开展八年级上册“Unit 3 I’m more out going than my sister”中的阅读教学时,可以根据文章内容提出几个层层递进的问题:每一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作者和其朋友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你对此的观点是什么?最后,以“我”对朋友的理解进行配乐诗朗诵,由此,升华了整个主题,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朋友贵不在多,而教师也应该要做一个倾听者。
(三)优化课时设计
1.整合课时。教材整合即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内容,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需要来灵活地处理教材。比如:在七年级上册“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第一课时中,笔者认为可以将Section A 中的1a、2a两个部分进行整合,让学生在掌握新单词的同时也掌握了与其相关的颜色和大小、长短之类的形容词,又把1b、1c、2b、2c、2d 作为一个内容来讲本课时将会出现的重点句型,这样的整合方式让学生们可以由简到难,以一种“滚雪球”的方式慢慢深化对本节课教学难点和重点知识的理解。同样地,在七年级上册“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第一课时中,也可以将Section A 中的1a、2a、2b 三个教学环节进行整合,1b、1c、2c、2d 四个部分进行整合,从月份到序数词再到“月份+序数词”再到如何表达具体的某一天,以这种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教材整合方式教授第一课时的内容,让课堂教学在一个又一个的教学高潮中长期保鲜。
2.调整课时。现行教材中每个单元的第一课时通常都是由几个小部分组成,而各个部分均有关联但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笔者认为教师应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以及不同的课堂表现效果,在教学中适当调整这几部分内容,通俗来说,就是重新组合一节课中的几个部分或者说是打乱这几个教学环节的顺序,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在上写作课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发现,在平时的教授过程中有时只注重到了语言的实际运用,而没有强调语法,这就很容易造成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又吃不了的现象[1],所以,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材的局限性,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活化教材,活用教材。
(四)丰富教学内容
延伸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提供更多同类型的材料,拓展则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加宽,以课外知识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对教材进行延伸和拓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各领域的知识面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比如,在开展七年级下册“Unit 7 It’s raining !” Section B的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观看当晚的天气预报,记录全国各城市的天气情况,找出城市间的气温差异,并依据地理知识说出原因;在讲授七年级下册“Unit 10 I’d like some noodles” Section A 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菜单进行情景交际。
(五)筛选重复知识
在英语教材的实施中老师们不难发现有些相同类型的练习或内容数量过多。在教材的听说课或阅读课中,同一个话题会经常出现,练习的内容也是学生可以经过一次系统学习就可以掌握的,知识的重复固然能够加深印象但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学生注意力的不集中和对英语学习兴趣的弱化。比如,在八年级上册“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这一单元中,Section A 中的内容都是用顺序副词简述制作食物的过程,这一环节其实只要让学生接触一种食物的制作过程,比如说是香蕉奶昔、水果沙拉,那么其他种类的奶昔、沙拉等制作过程就都可以让学生以写作业的形式完成。如果教师一味地按部就班,让学生重复已经掌握了的知识点,不但会浪费课堂上40 分钟的宝贵教学时间,也会因为语言点过于简单而削弱了学生的积极性。
(六)重构知识系统
目前使用的英语教材具有知识的反复循环性,教师可以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单元内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内在联系,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调整和构建,从而更好地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便于学生把已学会的知识运用到后面的教学活动中。例如,七年级上册“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 ?” Section A 中的听说课和Section B中的听说课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就可以把这两个大的部分进行一个听说课的整合形成一个大单元化的系统性的听说课。
对教材的整合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不同的处理方式能让学生对同一知识点产生不同的理解。作为教师,应该合理、灵活地使用教材,不断挖掘教材,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兴趣,有话可说。通过一段时间对教材整合策略的实践性探究,自感整合后的教材条理更清晰,教学重、难点也更容易把握,课堂的驾驭能力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教材的整合既要考虑到对教材本身的优化整合,也要考虑到学情和教师的教学特点。另外,教师也要在充分理解当前使用教材编写的真实意图的基础上适当地对教材进行调整,过多地调整教材对学生来说未必是件好事。如何创造性地挖掘教材,实现用好、用活教材,这还取决于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个人素养,学会灵活地使用教材才能打造高效的英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