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链应用在初中英语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以人教版初中英语“Mom knows best”为例
2023-09-06黄思隆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杨绮翠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马菀远广州大学教育学院
黄思隆 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杨绮翠 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马菀远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教师应依托语境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在真实、有意义的语言应用中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推动学生参与探索、发现和认识知识的过程。依托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备受青睐,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参与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情境链作为情境教学的重要方式有效地连接了多个关联情境,推动了课堂活动的实施。群文阅读教学是将阅读由单篇引向多篇的一种教学探索,是指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多个语篇展开阅读并进行意义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1]目前,教育界对群文阅读教学展开大量研究,但主要聚焦在分级阅读或词汇等方面的教学,较少关注到情境教学在群文阅读教学的运用。基于此,本文将结合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7 Mom knows best”教学实例,探索情境链在英语群文阅读教学应用的思路与策略。
一、情境链的应用意义
(一)实现文本选材的关联性
斯波伯和威尔逊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从认知角度提出了关联理论,二人把关联性定义为:在同等条件下语境效果越大,关联性越强。[2]根据该理论,阅读理解为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既作者向读者提供关联性最大的信息,读者根据作者提供的明示信息推断作者的意图。群文阅读教学即应用了这种关联理论,读者能充分调动过往知识储备并灵活运用,为建立新接触语篇的意义奠定基础,常见的群文阅读整合和选择的范式有同一作者的作品关联、相同主题内容的关联等。[2]
将故事情节引入群文阅读教学中,通过适当改编精选过的文本,能形成统一的语境,有效地呈现故事的情节脉络。借助情境的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能基本判断文本之间是否存在显性联系,建立自身的语篇图式,又能结合群文阅读的议题与主题语境感知其内在含义,即多个文本传达正确的态度与价值判断,由此实现文本选材的关联性。
(二)突显课堂教学的创新性
情境创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一定生活背景或故事背景,引发学生一定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和提升积极情感的教学方式。在情境创设中,由多个相关联的情境组成的系列情境即为情境链。[3]情境链的应用即将系列故事情节贯穿群文阅读的始终,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具备极强的代入感。师生或学生之间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演绎对话,既能直观地呈现阅读文本的内容,将故事情境可视化,又让学生在课堂中实现在“做”中“学”(Leaning by doing),创新了传统的单向的授课形式,实现师生的多模态的互动与学习,逐步感知文章情节的发展脉络,最终达成群文阅读的议题。
(三)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故事,指的是有基本的时间顺序、设计的情节及传达一定意义的叙述性文本。围绕故事创设的情境链,使学生在氛围中受到吸引,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在对话中获得自我释放,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成为故事内容的操控者。学生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不再是简单地获取文本信息、梳理故事的脉络,而是尝试与作者对话,将自己代入情境,通过个人的生活经历进行反思与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激发了学生探索情节与脉络的积极性,建立语篇之间的联系,在有效地输入与输出中逐步理解群文阅读议题。
二、情境链应用在英语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议题选择与意义构建
议题是蕴含在选取文本材料中引领师生逐步展开探讨并最终共同达成的话题。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议题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文本材料的选择、阅读活动的设计、学生认知的构建都应在议题的统领下展开。对于议题的选择,既要源自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要回归生活,帮助学生解决现存的问题,从生活中实现对议题的深度思考,构建议题的现实意义。
本次课的议题为“亲子矛盾”,这是对《新课标》中“人与自我”主题语境下,生活与学习主题群中的“个人、家庭、社区及学校生活”的主题语境内容要求的拓展。亲子矛盾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也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人际冲突。同时,电影《瞬息全宇宙》正值热映,影片中母亲与女儿之间矛盾的产生与和解一度引人关注与思考。因此,本议题既是对家庭主题内容的延续,同时也是对当前亲子矛盾热门话题的关注,旨在借助热门话题推动学生学习家庭主题的内容,学会辩证地看待亲子冲突,并从亲子双方分析原因,找到化解矛盾的方法。
(二)文本选择与语篇关联
群文阅读教学中,文本选材应符合学情,注重语篇的关联性,以文本为主,情境为辅。选择文本素材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与水平,注意选取长度适中、难易恰当的语篇,确保所选语篇具有正确的价值导向,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和思维发展。教学情境链的成功应用离不开语篇之间的关联性,教师应善于发现群文语篇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合理形成语篇关联[1],借助发展脉络在教学的过程中形成一条完整且富有逻辑性的情境链,逐步引导与加深学生对议题的理解和思考。
群文阅读模式通常为“1+X”语篇,围绕本次群文阅读的议题与学生现有的能力和水平,共选择了三个语篇,其中语篇A《Too many rules!》讲述了十五岁的女孩Cindy 因设立过多的家规与父母产生矛盾的故事;语篇B《Job or Dream?》讲述了高中生Mike因自我职业理想与家人的现实期望产生矛盾的故事;语篇C《Mom knows best》选自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全册第七单元中的阅读课文,讲述了作者回忆过往与母亲产生冲突的情境以及成年后理解、怀念母亲的内容。语篇A、B 为记叙文,语篇C 为诗歌,皆写于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语篇、年龄段既体现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亲子矛盾的心路历程,也引发学生剖析矛盾产生的原因,并对如何解决矛盾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究。
(三)情境创设与教学融合
情境创设应具备完整性、逻辑性与趣味性。在设计情境链时,不同的小情境共同串联成一条明确的情境主线,各情境之间有明显的逻辑关联,这既符合群文阅读文本的阅读顺序,又契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保证了基本的完整性与逻辑性。相较于传统的群文阅读教学,社交媒体类、寻宝探险类、游戏互动类等趣味多样的情境既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又增强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内化话题语言知识。[4]
考虑到三个语篇的时间、人物及凸显的亲子矛盾等内容,在不删减原文的前提下,将三个语篇改编成具有同一叙述视角、按时间顺序发展且符合不同年龄段产生的不同亲子矛盾的群文阅读材料。基于此,本次群文阅读的情境以Cindy 为叙述视角,讲述了她在Blog(博客)上分享自己在不同年龄段遇到的亲子矛盾。以Cindy作为叙述视角的导入不仅联系了学生的生活经历,更能有效地呈现文本并推动情节发展。博客的运用既符合青少年热衷于社交媒体分享的特点,又激发学生阅读、挖掘文本的兴趣。学生通过感知Cindy在自我与约束、理想与期盼、冲突与感恩等情境中学习如何解决生活中与家长发生的矛盾,提高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教学设计层层递进,逐渐深化,彰显阅读的主题意义,如图1所示。
图1 情境创设流程图
(四)目标确立与活动设计
情境创设的最终目标应是服务于教学,保证教学目标的落地,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围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反映英语课程的理念与建构结构化知识,还需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形成具有正确价值导向的认知与行为。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创设的目标既需要符合群文阅读的议题,又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能力相匹配,随着情境的推进学生能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从不同的教学活动中实现语言的输入与输出,掌握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感知群文阅读的议题,并最终提高自身的英语能力与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群文阅读活动的四项能力可概括为辨识与提取、比较与整合、评价与反思、应用与创意[5],四者相互结合,循序递进,是《新课标》中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具体表现。结合本课的议题,本次教学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梳理与整合三篇文本信息的能力,对亲子矛盾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反思,并结合生活情境提出有效化解矛盾的方法。因此,本次群文阅读课的学习目标具体如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通过对话概括三篇文章中主要的亲子矛盾问题;
2.分析文章中亲子矛盾产生的原因,并结合生活实际说明其他导致矛盾产生的原因;
3.辩证地看待亲子间的矛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出化解矛盾的方法。
本节群文阅读教学的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引入议题,自主阅读
课前,学生在自主阅读语篇A并根据情境指引寻找文章的关键信息:
“Cindy是一名初三的学生,最近她十分困扰,并在博客中分享了她的烦恼,请同学们在课前阅读下面这篇她写的博文,并完成导学案上的任务(如表1所示)。”
表1 群文阅读导学案内容
在课前,学生对于本节课的情境有初步的感知,根据题目的指引进行初步阅读,并思考这篇文本体现的矛盾是什么以及从Cindy与父母双方的角度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并找出支撑自己的观点的依据。通过完成课前任务,学生初步意识到,对于亲子矛盾需要辩证地从孩子、家长两方面进行分析,同时要找到支撑观点的依据。
2.情境导入,分享整合
课堂上,教师播放《瞬息全宇宙》中母亲与女儿发生争执的片段后,询问学生与家长发生矛盾的经历并邀请几位学生分享。接着教师导入Cindy分享的三条博客的情境,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导学案上课前任务的内容。学生基本能从亲子双方的角度找出矛盾产生的原因,在点评的过程中,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矛盾的主体、原因及依据,学会辨析文本的信息,如文章的标题、对话的内容等,感知推测不同人物的情感态度。
3.深入阅读,理解议题
学生通过阅读语篇A能初步感知文章的议题,了解该如何分析亲子矛盾并在文章中寻找依据。接着,教师呈现如下情境并引导学生阅读Cindy分享的第二条博客《Job or Dream?》
“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初中的Cindy化解了她的烦恼,但在高中时期,她又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下面,让我们来继续阅读她的博文,来帮助她解决问题。”
在语篇A的任务的基础上,语篇B的任务需要学生自己归纳Cindy 及Cindy 的妈妈两方的想法并在文章中寻找依据。学生在完成任务后,教师邀请几位学生进行回答并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如语篇中关于对话的内容,师生对话如下:
……
S: Cindy thinks that she hopes to major in history but her mother wants her to work as a doctor.
T:Good!How could you find it?
S: In fact,when I said that I planned to major in history…
T: Well done! Are there any other evidences? Let’s pay attention to the quotation mark...
S:“Why can’t you be like my friend’s daughter,Jenny…
T:Excellent!You did a good job!
……
(课堂教学片段)
学生完成第二个语篇任务后,教师继续呈现情境并引导学生阅读第三条博客《Mom knows best》。
“随着一次次在成长道路上的披荆斩棘,Cindy已从当年那个懵懂的小女孩长大成人,生活的酸甜苦辣在味蕾中变得愈发浓烈。多年后,Cindy 回忆起这些年来,在成长过程中妈妈给予自己的爱,她在博客中写道……”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语篇C的任务,概括“我”及母亲双方的想法并在文章中寻找依据。在阅读前两个语篇的基础上,学生更关注到了语篇C 中的对话内容,从表达中感知人物的情感。教师回顾总结三个语篇的内容及任务,学生能进一步感知到亲子矛盾议题的内涵,知道该如何分析矛盾以及寻找依据,具备一定的辨析与整合信息的能力。
4.应用实践,达成议题
教师指引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头脑风暴亲子矛盾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教师简要分析同学们提出的原因并肯定解决方法,启发学生亲子矛盾在生活中是常见的,但矛盾并非百害而无一利,需要辩证地看待矛盾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对策。接着,教师呈现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产生亲子矛盾的三个情境,分别是父母要求孩子参加补习班、父母限制孩子与异性交往、父母制止孩子玩电子游戏。针对这三个情境,教师指引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该如何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并通过角色扮演呈现讨论的对策,最后依据学习目标进行自我评价与总结。至此,学生对本次群文阅读的议题有较深理解,亲子矛盾的化解需要找到双方的原因并进行有效地沟通,对与父母的日常相处也有了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结语
《新课标》指出应倡导学生围绕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激活已知,参与到一系列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中。本文以情境创设为出发点,聚焦于群文阅读教学,通过人教版初中英语课例的教学实践探究情境链在群文阅读中的实施意义与路径。教师在设计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选择符合学情的文本素材,挖掘语篇的相互关联,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并注重情境创设的完整性、逻辑性与趣味性,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联系生活,运用语言、提升思维、培养能力,真正推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与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