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二十载再续师生缘
2023-02-26关甜西藏山南市洛扎县中学
关甜 西藏山南市洛扎县中学
再见到拉姆,在首都机场。那一声响亮的呼唤里,夹杂着不可置信的欣喜。8年没见,当年害羞地依偎在我身边的小姑娘,竟然蜕变为蝶,冲我扬起白净的脸,灿烂地笑。
当她在那个小小的山沟里时,她却是永远低着头走路的……
做一颗守望的星
泰戈尔有首诗:“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它总是谦逊地低垂着它的绿荫的。”带着对绿叶精神的追求,带着对教师的崇拜,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2003 年,我从长江大学艺术学院音乐教育专业毕业后,被引进到西藏山南市洛扎县中学,当上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这所学校的学生有千余名,师资专业配比不均衡、结构性缺编、专业不对口的问题是限制学校发展的最大瓶颈。
洛扎县中学位于西藏南部较偏远的峡谷,四面环山,县城平均海拔3890 米。拉姆的家乡在县城的最西边,海拔4350 米的村子里有一大批和拉姆一样的孩子,拉姆的弟弟格桑也是我的学生。除了藏历新年期间,在村里是看不到青壮年的,每年寒暑假去她们村里接学生返校的时候,总会特别惋惜。辍学,是当时洛扎县教育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学校总会有学生因为家里需要收割而缺课,每每盯着教室里所剩不多的桌椅,我的心钝钝的,生怕哪天又会再出现一个空缺。
停水、断电是常事,整个县城就一条街,五分钟就走到头,去医院看病更是难上加难,这个世界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片陌生的土地。学生对我最感兴趣的是除了课堂上给他们讲的各类故事,就是我的年龄。“老师你几岁?”“老师你爱喝酥油茶吗?”“老师我们家乡的土豆可好吃了,是红色的……”每次我都会不厌其烦地告诉他们:“我只比你们大一岁,也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我们一起学藏语,用藏语交流;一起探索美食,用民族特色交往,希望有一天,我们能一起走遍祖国大好河山……”为了这个梦想,我始终在这里,守望着他们的进步与成长。从我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起,便有了一个执着的信念: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努力工作,不断进取,尽我所能,让每一个学生成人,让每一个家长放心,就用一生去完成这平凡的事业,去守望这峡谷里每一个希望。
唱一曲嘹亮的歌
我尝试着去了解每一名学生,身为语文教师,我也尝试用音乐去陶冶他们,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在学校体育艺术节上,为学生编排出一台富有民族特色的节目,参与到教师们的节目演出中,亲自扮演藏族老阿妈,绘声绘色的表演博得了大家的一致赞赏。那时候,我还不确定在这四面环山的峡谷里自己能坚持多久,但我渐渐地意识到,这里的很多孩子来自于单亲家庭,或者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父母的爱都是缺位的。在爷爷奶奶的抚养下,变得叛逆。他们的爷爷奶奶,没时间关心他们;没能力管住他们;没原则,被孩子牵着走,让本该形成家校合力的共同教育,成为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让原本繁杂琐碎的班主任工作更无力。而我要做的,就是让他们看到,这世上还有另一种爱的存在—如向日葵一样的师爱。
拉姆一直在我班上,左脸有一块青色的胎记,喜欢在角落里,静静地思考,很少说话。对她提问时,我的语气总会柔一些,就怕一不小心会伤害到她的自尊心,每每回答的不对,我也会去肯定她与众不同的观点和思路,委婉地纠正出正确的答案。由于拉姆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缺少关爱,我会特别关注她:拉姆病了,就给她烧水喝药;手冻伤了,就给她抹冻疮膏,买手套;天冷了,就把她喊到家里来吃火锅。她和我越走越近,成绩也越来越优秀,看着她豁然开朗的笑,就像扎西根培草原上的苏鲁美朵,那么小,却拥有着强大的力量,在草丛中闪着光。
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最美的语言,音乐是人类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为了在教学上能够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我尝试着把音乐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去。有一次,我带着电子琴进教室,在课前,给孩子们弹奏了一曲《夜空中最亮的星》,我发现,音乐和语文的融合教学,有一种强大的魔力,能够牵动学生的思绪,打开他们的记忆和想象,让每一个跳动的音符充满了故事。下课后,我布置了一篇作文,让他们写写心中的那颗“星”。拉姆的那首小诗豁然呈现在我的眼前:“来自江汉平原的一颗星,点亮了峡谷里的童心;来自江城的一朵花,燃起了边境孩子的一丝希望”,短短的四句诗,瞬间模糊了我的眼睛,感动了我的整个教育生涯。后来,我在教学反思中写到:当一滴水,融入到另一个大的沙漠里,或许它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可她的存在却也是有价值的,总要有人用善良和真诚去守望孩子们的璀璨与晶莹。不论是在哪个地方,不论是在哪个民族,与学生的共同成长,既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改善,同时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教师也要与时俱进,我们在创新教学方法的同时,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就会体会到身为人师的幸福感,我们同样在这片蓝天下,就要竭尽全力去带起一个又一个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开一朵希望的花
柳树终于在五月发了芽,山脊渐渐露出青黑色的肌肤,随着语文教学工作的成绩日益突出,我开始与其他优秀教师交流沟通,经过一位老师的推荐,拜读了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系的所长和硕士研究生导师迟毓凯副教授的大作——《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书中把学生管理问题概括总结为一个公式、三个因素、七种武器、十大最受喜欢教师形象,理论结合实践恰到好处,通俗易懂,巧妙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提出了很多管理方面的技巧,非常具有操作性,尤其是七种武器之一——赞美,提升自尊。赞美是赏识教育的法宝,教师常用赞美来表扬优秀的学生。迟毓凯副教授指出:“通过赞美来表达你对她的认可,帮她找回本该属于她的自尊,提高其自我认知。”对待拉姆这样缺乏自尊的孩子,我学会了去抓住她的即使一个微不足道的闪光点,给予放大,逐步培养自尊,针对错误的行为进行指导,这样的方法就比单纯的批评教育有效多了。正所谓“教育是慢的艺术”,只要持之以恒训练,学生的问题一定会有很大的改变。
利用当时在校广播站和校编辑部工作的机会,我积极引导各班学生上交优秀作文,让他们把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写出来,做出详细的批阅和更改,让学生们勇敢地参与到学校小播音员的行列中去,去表达、去倾听、让他们感受自己的文字被打印出来发表在校报上的那种自豪、让他们参加读书分享活动,在活动中去呐喊、去分享,激发学生情绪,带着他们爱上学习,爱上写作。我们要尊重不同学生的个性,在发扬学生优点的同时,逐步认识自己、教育自己、管理自己、发展自己。
校园生活越来越丰富、教学成绩一年比一年好起来,虽然峡谷里的风从不停歇,在这个小小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里,蒲公英悄悄开出了一朵又一朵黄色的花。教室里的课桌椅渐渐多了起来,不再有学生无故辍学,不再有孩子过早地承担本不该他们承担的担子,2023年的校园,有戴着红领巾向我行少先队礼的孩子,有纵声歌唱《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的小拉姆,还有在民族团结教育基地落落大方讲解的解说员。他们青春、可爱,满载希望,他们却也和当年的拉姆一样,终会褪去青涩,历经风霜,涅槃重生后反哺山谷,建设家乡。
酿一罐幸福的蜜
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来了又走,我的孩子们像蒲公英的种子飞向远方,而我在三年又三年的坚守中发现,学生的学情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日益变化,我不能再用老办法去走新路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对世界的感知能力提升的太快,“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新时代的中学生,必须要探索新方法和新思路。我开始不断学习,提升自己。
陶行知先生倡导在做中学,要在阅读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知行合一践行教育的使命和担当。尤其是2018 年实行统编教材以来,教材的改版在视野和立意水平、课标上都有了特别大的改动,对教师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我积极参加关于“三科教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师德师风”的知识培训,每次专家推荐的书籍都会记下来,到图书馆借阅或在网上购买,认真撰写读书笔记,拓宽自己的知识储备,并踊跃参加市级赛课,幸运地获得了“全国青年教师山南赛区语文组一等奖”,然后把他们结合到班级及学校管理中去,不断尝试新方法,挖掘新技能,在我的影响下,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日益高涨起来,师生共同学习的氛围,共同努力的瞬间,就好像是一只只小蜜蜂在辛勤地酿蜜的过程,让我们的蜂巢逐渐壮大起来,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甜美起来,而蜜的芬芳也散发到了一个又一个班级,直到全校……
后来,当挑起学校党支部书记的重担,我也一直力争做学习型党组织、服务型党组织,带领党员教师们开展党员先锋模范活动、红色匠心引领事迹,通过查学习笔记、办读书班、走进社区慰问困难党员等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向心力,打造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创建民族团结红色长廊、利用主题党日等活动,加强党建带团建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拉萨、走向井冈山,参观红色革命根据地,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铸牢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而拉姆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市里最好的高中,在高中和西藏大学的七年时间里,只要去拉萨,我有机会就会去见她,我们一起去吃布达拉宫旁茶馆里最好吃的藏面,喝药王山下最好喝的甜茶,一起徒步感受旅行的意义,在美丽的角落留下一张张的合影。虽然每一个镜头里,她都下意识地只拍右边的侧脸,但我仍然看得到,在她的脸上,笑容已然越发绽放,越发自信。
我从没想过,2023 年的4 月,我会和拉姆一起参加“全区中小学优秀校长(园长)培训”,我们会并肩徜徉在永定河边,能够让峡谷里这些年亦师亦友的感情再一次得到升华。拉姆随手摘下路边的一片绿色枫叶送给我,借此表白:“你是正经八百火爆脾气的湖北玫瑰,惊艳四方、温柔带刺却又为我指引方向。”我说:“为什么不能是栀子,清新淡雅,道气相合,在漫长的喜马拉雅守着千门万户藏家儿女们回家的步履直向南方。”她白我一眼,笑的没心没肺地冲我嚷道:“反正你咋样我都爱……”
著名的教育家于漪老师说:“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在祖国的边疆坚守二十年了,我已经完全融入进了这个大家庭,带领学校的藏、汉、回、苗、土家族师生们以校为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温暖每一个边境学子的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