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朝鲜王朝文人徐居正对李白诗风的接受

2023-02-24陈泉颖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李白气象诗人

陈泉颖

(成都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四川成都 611731)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人其诗不仅受到了中国文人的推崇,同时也深受朝鲜半岛文人的喜爱。徐居正(1420—1488),字刚仲,号四佳亭,是朝鲜李氏王朝时期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和诗人。他一生仕途显赫,历事世宗、文宗、端宗、世祖、睿宗、成宗六朝,为官四十五年,执掌文衡二十六年,官至左赞成,被封为达成君。徐居正学识渊博,有《四佳集》传世,著有朝鲜半岛第一本以“诗话”命名的诗话集《东人诗话》。他对李白的仰慕并不亚于中国文人,在其诗文中多次提及李白,在诗歌《次韵忍上人见寄六首》(其五)中就直接表达了对李白的追寻“若向匡山寻李白,莓苔犹记去年痕”[1]265。任元浚(1423—1500)在《四佳集》序中称赞徐居正的诗歌:“若夫规模之大,原委乎李杜。”[1]223这表明徐居正的诗歌创作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李白的影响。

李白性格豪放不羁,其诗歌也豪迈奔放,气势恢宏,有着“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李白的诗也有清新飘逸的一面,正如杜甫所言:“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2]107任元浚在《四佳集》序中评价徐居正的诗歌:“而其清新豪迈,雅丽和平,备诸家而成一大家,先生其真集成于诗者也欤。”[1]223其中的“诸家”就包括了李白,“清新豪迈”便是承袭了李白的诗风。细读徐居正的诗歌作品,明显可以感受到徐居正对李白诗风的接受。从诗歌体裁的角度来看,徐居正所创作的歌行豪迈奔放,绝句清新自然,颇有太白之遗风。

一、歌行:豪迈奔放

歌行本于乐府,歌行体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之上所建立的一种新诗体。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乐府》中对歌行进行了解释:“盖自琴曲之外,其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曰歌行。”[3]104歌行体诗声律自由,句式灵活,以七言为主,穿插三言、五言、九言的句子。李白的歌行充分显示出了其非凡诗才。明代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说道“五言古、七言歌行,太白语多豪放”[4]195,“七言歌行,太白如峨眉剑阁,奇幻不穷”[4]197。许学夷较为准确地概括出了李白歌行的特点,即豪迈奔放,想象奇特,变幻多端。

徐居正也非常推崇豪迈奔放的诗歌风格,在其诗话集《东人诗话》中毫不掩饰对豪迈奔放、气势雄浑诗风的喜爱和赞赏。如评价金克已之诗“语甚豪壮挺杰”[5]164,苏舜钦“笔力豪俊”[5]175,郑地(1347—1391)之诗“词语豪壮杰特”[5]229。而李白的诗歌,尤其是歌行体诗最能体现出豪迈奔放、气势纵横的特点。徐居正在诗中多次用“豪”来形容李白,如:“翰林豪气吐长虹,鹏举云宵万里通”[1]263(《演雅赠几仲四首》(其一)),“徐稚家声嗟已负,翰林豪气尚传来”[1]309(《李主簿见和复次韵八首》(其三)),“李白日倾三百杯,风流豪气由天真”[6]108(《醉时歌》),“吐凤词华掀宇宙,骑鲸豪气照乾坤”[6]125(《咏李白》)等。可见徐居正对李白豪放诗风的喜爱。也正因如此,他在诗歌创作中继承了李白豪迈奔放的风格特点。

徐居正善于描写雄奇伟丽的自然风光,所创作的许多写景诗都和李白一样从大处着笔,气势豪迈,如《安坚万壑争流图》一诗:

安生笔法天下无,磅礴一扫水墨图。中有万里山嵯峨,元气旷荡青模糊。秋风策策霜叶残,山骨尽露呈峰峦。遥看万壑明可数,飞泉几道鸣潺湲。犇崖触石泻峭壁,跐珠散玉喷似雪。穿林捎云走木末,雷霆迅闪箭一捩。壮或震掉声喧豗,万骑蹙踏从西来。细或涓滴鸣琮琤,五弦清越余音哀。或如玉虹插长空,或如银汉横天中。平铺或见生锦縠,势激有时成银峰。山下交流深几尺,俯视澄澄鸭头绿。其环无际下无底,明可为鉴清可啜。安得变作葡萄醅,一饮健倒三百杯。涤我十载红尘踪,弱水清涉寻蓬莱。君不见昔时风流李太白,来游匡庐看飞瀑。好句长留天地间,一洗徐凝诗拙恶。我今见图开心昏,词源欲倒三峡源。诗成且莫高声唫,泓下老龙应惊魂[1]426。

此诗描写了安坚所绘万壑争流图之壮景。安坚(1400—1470),字可度,号玄洞子,是李氏王朝初期著名的画家。全诗笔阵纵横,想象丰富,语言豪放,颇有李白《蜀道难》之磅礴气势。在《蜀道难》中,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语言和奇特的想象突显了蜀道的险要崎岖,而在这首诗中,徐居正同样也运用了比喻、夸张、想象等艺术手法来描写万壑争流的湍急惊险之状。飞流从峭壁之中奔涌而下,一泻千里,汹涌澎湃,其势如雷霆般迅猛,其声如万骑般踏破长空,呼啸而来。“泻”“喷”“插长空”“横天中”“深几尺”“三百杯”等词夸张豪放,似太白之语。其中,诗人还用“君不见”的句式引出了李白,并化用苏轼嘲笑徐凝“恶诗”之典来称赞李白《望庐山瀑布》为好诗,应长留天地之间。在诗的末尾诗人毫不谦逊地称此诗能使潭下老龙惊魂,如太白之狂言。此诗蓄势而发,一气呵成,这种喷发式的语言表达方式与李白极其相似。严羽曾评价李白《将进酒》:“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赏摘。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喷即是,此其所长。”[7]134严羽此言生动形象地道出了李白喷发宣泄式的作诗特点,而此诗也具有这个特点。从这首诗中明显可以看到徐居正对李白豪迈奔放诗风的接受。

徐居正和李白一样酷爱饮酒,他创作的许多酒诗也颇具豪放之风,如《醉中歌》:

醉中歌,醉中万事如吾何。先生拔剑一起舞,肝胆怒起生槎牙。乾坤窄不履双足,日月瞥不容一目。或时落笔飞霹雳,蛟龙新愁鬼神泣。君不见英雄万古有姓字,姓字未昏已朽骨。人生何用徒坎轲,沧海为田乌亦白。醉中歌,醉中天地何煕煕,我自不知人宁知[1]316。

诗人醉酒之后,拔剑起舞,高歌长叹。此时在诗人眼中,乾坤日月都不足为道,狂放之语尤似太白。“或时落笔飞霹雳,蛟龙新愁鬼神泣”化用了杜甫《寄李太白二十韵》“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2]1682之句,表现出诗人的无比自信。诗人借酒抒怀,感慨人生坎坷,世事变化,难以预料,唯有英雄永垂万古,充满了人生无常之感。末句“我自不知人宁知”又显得极其释怀和洒脱。整首诗从大处着笔,诗中“乾坤”“日月”“蛟龙”“沧海”等均为宏大的意象,意境开阔,笔墨酣畅,语言豪放洒脱,颇有李白诗歌的特点。

再看徐居正的另一首酒诗《红藕歌用前韵录似金乖崖学士》:

我爱浮白长引满,两耳呜呜缬双眼。荷花红酣政如拭,香风吹吹生薄晩。安得此水变樽罍,一日三万六千杯。腰鼓百面声如雷,顷刻能遣花催开。花开一时皆嫣然,结子如瓮三千年。我时唤得太乙真,卧看玉字同骑船。长风为帆浪为楫,朝游玄圃暮葛泽。归来金鼎丹已熟,谷神不死传妙诀。君不见高堂白发琐屑飞明镜,又不见家人勃溪苍黄挥尘柄。万事于人皆害性,吾与乖崖后天地,酌彼北斗日相庆[1]491。

诗题中的“金乖崖学士”指徐居正的友人金守温。金守温(1410—1481),字文良,号乖崖、拭疣,谥文平,著有《拭疣集》传世。这首酒诗用夸张的语言描写了诗人在醉酒后看见荷花而引发的一系列想象。诗人在开篇直言“我爱浮白”,用第一人称“我”直接表达了对酒的热爱。在李白的诗中也常用第一人称直接抒情,如“我见楼船壮心目,颇似龙骧下三蜀”[8]297(《司马将军歌》);“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8]206(《梁甫吟》);“我亦东奔向吴国,浮云四塞道路赊”[8]458(《扶风豪士歌》)。诗人醉眼所见的荷花分外红艳,惹人抚试。“安得此水变樽罍,一日三万六千杯”,这两句的诗意与李白《襄阳歌》极其相似:“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8]440诗人与李白都幻想将河水变为美酒,可日饮百杯,可见二人对酒的痴迷不相上下。“腰鼓百面声如雷,顷刻能遣花催开”化用了苏轼《惜花》中“前年赏花真盛哉,道人劝我清明来。腰鼓百面如春雷,打彻凉州花自开”[9]625之句,诗人幻想鼓声如雷,能使荷花顷刻盛开,结出的果实如酒瓮能存留千年,想象奇特,极尽夸张。诗的后半部分则充满了求仙意味,诗人大胆幻想能唤得太乙真人,同真人一起卧看仙书,以长风为帆浪为楫,遨游玄圃,传授修仙妙诀。诗人用奇特的想象描述了一系列求仙之事,景象壮阔,语言流畅,借酒后之醉态表明心中求仙访道的愿望。接着诗人引用“君不见”的句式,“君不见高堂白发琐屑飞明镜”化用了李白《将进酒》中“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8]216之句,同样也是表达了人生易逝之悲。最后诗人从奇妙的幻想中回归现实,感叹俗事害性,唯有饮酒长醉。整首诗从饮酒到赏荷,再到求仙,自然流贯,想象丰富,语言夸张,极具浪漫主义色彩,颇有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

李白饮酒时常有明月相伴,所创作的许多酒诗中都包含了月这一意象。他常在月色下畅饮,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8]216(《将进酒》),也曾将月亮视为伙伴,邀请明月对饮“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8]1237(《月下独酌》(其一)),而徐居正也常在酒后望月抒怀,其酒诗中也不乏月意象。如诗歌《到梦村醉后登山望月纵笔》:

长风饱帆汉水急,山中归来酒初熟。枯肠得酒亦易醉,双耳呜呜兴自足。移樽飞上梦山颠,偷眼东峰对新月。新月潋滟生云端,水轮无角金波缬。须臾悬在天中央,九州岛四海皆清光。举杯问月月不应,顾兔笑我多清狂。古今爱月皆儒仙,骑鲸寥廓犹千年。赤壁何时舞玄鹤,伯仲豪气天下先。一樽衮衮江无穷,今人古人将无同。五更深深月不落,四佳醉老头半白[1]485。

据诗题可知,此诗是诗人醉酒后登山望月所作。这是一首七言歌行诗,在诗的前半部分,诗人用夸张、浪漫的语言描写了傍晚时分醉后登望月峰所见之景。诗人趁着酒兴登上了望月峰,只见一轮新月高悬于云端,从山顶俯瞰,九州四海在月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清光。高山流水,月光潋滟,营造出了浪漫开阔的意境。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连用典故,借古抒怀。“举杯问月月不应”化用了李白《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8]1098之句。诗人同李白一样“举杯问月”,似太白之“清狂”。接着诗人引用了李白“骑鲸”之典故,由于李白爱月,诗人在如此美妙的月色下便自然联想到了李白“骑鲸”羽化升仙的故事,表现出对李白的追忆。并且,诗人还化用了苏轼《后赤壁赋》中苏子梦见道士化为孤鹤之典来夸赞苏轼的豪气。诗人所借用的这两个典故均与月有关,同样是在月明风清之夜,诗人不禁联想到千百年前的李白与苏轼,古今对比,颇有一种怀古之感。“一樽衮衮江无穷,今人古人将无同”与李白《把酒问月》中“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所蕴含的哲学意味极其相似。江水无穷,明月长在,但古人今人却不断更迭,富有哲理性。诗的末句诗人感叹“四佳醉老头半白”,人生短暂、光阴易逝的无可奈何之悲油然而生。全诗由酒到月,再由月到酒,构思方式与李白《把酒问月》有异曲同工之处。整首诗虽是写月,但意境开阔,笔调纵横恣肆,语言豪放洒脱,自然浑成,无论是写景还是用典都彰显出了豪宕旷达之气。

徐居正虽是传统儒学的信奉者,崇尚“性理学”,但他也受到了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在其诗集中有不少诗歌都流露出了求仙思想和隐逸思想。部分求仙诗想象丰富,语言夸张,尽显李白之诗的特点。如诗歌《又送倪翰林》:

六龙驾御扶日毂,大明赫赫丽苍穹。坐开明堂布阳春,丹诏夜下蓬莱宫。玉堂学士驾星轺,遥遥来指天之东。鹤野飞雪袭貂裘,鸭江波细横兰舟。鸡林鹄峰入睥睨,三山出没金鳌头。驰驱叱驭经险艰,壮哉弧矢仍冥搜。丹旌羽盖戒前程,锦袍玉节相晖明。三韩共识瀛洲仙,快覩祥麟与景星。手捧芝匦来传宣,周旋礼仪还无愆。从容专对意气振,文章余事俱入神。谈笑纵横吐虹霓,胸襟磊落罗星辰。奇哉光焰万丈长,藻句出口频惊人。牢笼风月入锦囊,汗漫天地仍周章。小邦僻陋难久留,忩忩驾言回征辀。春风吹入太液池,霱云高拥丹凤楼。君归承宠歌鹿鸣,上林烂熳闻啼莺。君看海上蟠桃树,千年一实饱霜露。摘向金盘献至尊,万岁垂拱临东藩。我有大茧出扶桑,五彩灿烂成文章。赠君黼黻舜衣裳,要令四海昭回光[1]256。

此诗是诗人送别明朝使臣倪谦之作。倪谦(1415—1479),字克让,号静存,曾任翰林院大学士,1449年底出使朝鲜,在汉城停留了数十日,期间与徐居正等李朝文人互相唱和,诗作收录于《辽海编》中。这是一首游仙诗,描写了“玉堂学士”身着锦袍,手捧芝匦,飞仙而来的场景。通览全诗,看似描写了虚无缥缈的神游仙境,实则是着眼于现实。诗中的“玉堂学士”指的便是倪谦,诗人将倪谦比作一位仙气飘飘的仙人。“丹诏夜下蓬莱宫”“手捧芝匦来传宣”说的即是倪谦奉命出使朝鲜宣布明朝新帝登基之事。诗人还毫不吝啬夸张的语言对倪谦的诗才进行了赞美,称赞其“谈笑纵横”“胸襟磊落”“光焰万丈长”。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还憧憬了倪谦归国后青云直上、飞黄腾达的场面。全诗内容丰富,极尽想象,纵横变幻,以虚衬实,读罢不禁让人联想到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样是游仙诗,诗人与李白一样,用夸张的语言和奇妙的想象构成了一幅亦虚亦实的游仙图,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同时,从字里行间中亦可见诗人的豪迈气概。此诗所表现出来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豪迈奔放的语言与李白如出一辙,极为相似。

二、绝句:清新自然

李白的诗歌内容丰富,体式多样,其绝句的成就不亚于乐府歌行,后世诗家对李白的绝句评价极高。如高棅《唐诗品汇》言:“盛唐绝句,太白高于诸人,王少伯次之。二公篇什亦盛,今列为正宗。”[10]427-428胡应麟在《诗薮·内篇》中亦赞叹李白:“太白五、七言绝,字字神境,篇篇神物。”[11]108李白的绝句清新飘逸,不假雕琢,自然天成,有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美。正如苏辙《次韵任遵圣见寄》中所言“诗句清新非世俗”[12]50,清新即诗风新颖,不落俗套。自然即语言不假雕饰,情感真挚自然。

徐居正也主张清新自然的诗歌风格,在《东人诗话》中常将“清新”“自然”作为评判标准。他称赞印份《秋夜》诗的“清新雅绝”[5]200不亚于李白《浔阳紫极宫感秋作》;评价李混(1250—1312)诗歌“格律自然”[5]168,赞叹权近诗歌“平淡温厚,成扵自然”[5]209。在《桂庭集序》中,徐居正还评价诗僧桂庭之诗:“如清冰出壑,檀香有液,无一点尘俗气,清乎清者也。”[6]279可见,徐居正赞赏清新自然的诗歌风格,而李白的绝句所表现出来的清新自然可谓冠绝时人,完全符合徐居正的审美倾向,故徐居正在其创作实践中自觉地对李白绝句的自然清新之风进行了接受。从徐居正所创作的一些绝句中便可看出。如《移菊寄居昌君慎公承善》一诗,与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的诗意极其相似:

三三小径初移菊,九九良辰可举杯。我欲今朝因雨种,君宜当日抱琴来[6]30。(徐居正《移菊寄居昌君慎公承善》)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8]1250。(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此诗是徐居正寄居昌君慎承善(1436—1502)而作。诗的内容和语言表达方式均与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有相似之处。这两首诗都写了饮酒,李白是一杯接一杯的开怀畅饮,而徐居正则是委婉含蓄地“举杯”。“君宜当日抱琴来”明显是化用了李白该诗中“明朝有意抱琴来”之句,突显了真率的个性。这两首诗语言浅近,几近于口语,似信口而出之语,却又隽永有味。相较而言,李白之诗更为畅快随意,徐居正之诗则更为平淡自然,不难看出徐居正对李白清新自然诗风的模仿。

徐居正常用绝句来描绘日常生活中的小景,用简单清新的语言来描写平凡的事物和景象,如诗歌《莲塘》:

芙蓉开尽净无泥,香雾霏霏月欲低。忽此隔花闻笑语,不知身在若耶溪[6]112。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恬静幽美的荷塘月夜图,后两句化静为动,采莲女的嬉笑声打破了静谧的月色。“忽此隔花闻笑语,不知身在若耶溪”巧妙地化用了李白《采莲曲》中“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8]296之句,诗中的“笑语”给莲塘增添了不少欢乐和生机。全诗动静结合,意趣盎然,语言清新脱俗,画面生动活泼,自然浑成,深得李白清新自然的诗风。

再看另一首写景诗《西湖泛舟》:

西子湖边十顷秋,雨奇晴好两清幽。风流小舫移时缆,楼外青山散不迟[1]437。

此诗以清丽的笔调描绘了雨后初晴的西湖秋景。一二句中的“西子”“雨奇”和“晴好”均来自苏轼的诗歌《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9]430全诗以写景为主,西湖、小船和青山均是诗人眼前所见之景,这些景物共同营造出了清幽朦胧的意境。整首诗的语言自然平实,毫无华丽溢美之词,但却使人回味无穷,尤似太白之语。

李白的歌行纵横恣肆,挥洒自如,其七言绝句也有着一气呵成、大开大合的特点。并且,其遣词造句不露痕迹,显得夸张又自然。许学夷评价李白的七绝:“太白七言绝,多一气贯成者,最得歌行之体。”[4]206徐居正所创作的一些七言绝句亦有此特点,如《庐山瀑布》一诗,此诗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在诗风和内容上极其相似:

庐阜青堆入紫烟,半空晴雪响飞泉。银河一派知谁送,天遣苏仙和谪仙[1]437。(徐居正《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8]1154。(李白《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二))

这两首七言绝句都是写庐山瀑布,均是从“紫烟”着笔。徐居正之诗将“飞泉”比作“晴雪”,形象贴切地描绘出了瀑布的形态,“响”字用声音突显出了瀑布之高峻。后两句诗人化用典故,中唐徐凝也写了一首《庐山瀑布》,但艺术成就却远不及李白之诗,于是苏轼创作《世传徐凝瀑布诗云一条界破青山色至为尘陋又》来调侃徐凝:“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9]1210-1211徐居正化用此典来表达对李白诗才的钦佩。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想象奇特,夸张又自然,呈现出壮美雄奇的意境,极具感染力。徐居正此诗显然是模拟李白之诗而作,虽然在气势上不如李白之诗壮阔,但总体上也呈现出了飘逸洒脱的特点。全诗所表现出来的一气呵成、自然天成的诗风与李白之诗有着共通之处。

又如诗歌《子固又期以蔡子休一庵上人同游龙山江喜而有作用前韵》(其三):

长天如水月如盆,汉水风流忆去春。天地无穷江不尽,一生长愧百年身[1]352。

诗人与好友金纽、蔡申保和一庵上人一同游览龙山江,兴之所至,喜而作诗。此诗主要是对江水进行描写。诗人将辽阔的天空比作一望无际的江水,对比之下,月亮就如同盆子一样渺小,天地恒久不变,江水无穷无尽,而人的生命却是有限的,不由心生感慨。诗人用“长天”“汉水”“天地”和“百年”等词语营造出了大开大合的意境,用语造句虽具有歌行的特点,但又给人一种不事雕琢、自然浑成之感。

除此之外,李白的绝句还深受六朝乐府民歌的影响,许多五言、七言绝句都颇具民歌的风采。如《渌水曲》《玉阶怨》《宣城见杜鹃花》《巴女词》等,语言生动朴实,情感真挚自然,音节和谐流畅,极具民歌特色。而徐居正的一些绝句亦有此特点,如《田妇叹二首》(其一):

蓬鬓荆钗紫茜裳,终朝采菜不盈筐。阿即昨日卖薪去,换得盐来为一尝[1]297。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田妇的口吻进行叙事,通过卖薪换盐可以看出田妇家中的生活非常贫困。诗歌语言浅近如话,不加丝毫渲染与修饰,三言两语便描绘出了田妇的贫苦生活。此诗如同民歌般通俗易懂,从中明显可以感受到民歌清新淳朴的气息,正是这种简单朴素的语言,更能突显出田妇为生活而担忧悲叹的真情实感。

再看诗歌《对花有吟》:

百花时节更风流,坐对百花笑不休。为折花枝簪白发,花应羞上老人头[6]43。

诗中的每一句都提到了“花”字,但却毫无重复累赘之感,反而朗朗上口,音节流畅,使人回味无穷。诗人虽已满头白发,但也抵挡不了百花的吸引,想要折花“簪白发”,可谓自得其乐。诗的最后一句引用了苏轼《吉祥寺赏牡丹》“花应羞上老人头”[9]331之句,一个“羞”字便将花写活了,更加生动地突显出了诗人赏花的乐趣。全诗语调悠闲轻快,语意诙谐,语言自然朴实,表现出诗人乐观洒脱的生活态度。整首诗的语言和情感如李白的绝句般天真自然。

三、对豪迈“气象”的推崇

徐居正非常重视诗文作品中所蕴含的“气象”,在《东人诗话》中“气象”一词出现的次数多达23处。“气象”这一概念源自于中国古代文论,一般指的是某个时代的文学或者作家、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总体风貌。最早将“气象”纳入诗论范畴的是唐代诗僧皎然,他在《诗式》中说:“气象氤氲,由深于体势。”[13]18到了宋代,“气象”已成为诗家常用的术语。如叶梦得在《石林诗话》中就说道:“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余不失言外之意。”[14]172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明确将“气象”作为论诗的一个方面:“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15]7并且还说“汉魏古诗,气象混沌,难以句摘”[15]151,“唐人与本朝人诗,未论工拙,直是气象不同”[15]144。

徐居正常以“气象”论诗,他认为不同身份的人所创作的诗歌“气象”大有不同。譬如:

凡帝王文章气象,必有大异扵人者。宋太祖微时醉卧田间,觉日出有句云:“未离海底千山暗,纔到天中万国明。”我太祖潜邸诗:“引手攀萝上碧峰,一庵高卧白云中。若将眼界为吾土,楚越江南岂不容。”其弘量大度不可以言语形容[5]162。

客又问:陶隐《岭南楼》诗押“烟”字“秋深官道映红树,日暮渔村生白烟”,浩亭河文忠公仑云“十里桑麻深雨露,一区山水老云烟”,孰优?予曰:陶固雅绝,得诗家法,终不若河之深远,有宰相气象[5]206-207。

自古穷人之语皆枯寒瘦淡。林西河诗:“恒饥穷子美,非病老维摩。”卢先辈永绥诗:“老妻容寂寞,稚子泪飘零。衰鬓千年鹤,残生十月萤。”李遁村集诗“借书勤夜读,乞米续新炊”,“瘦马鸣西日,羸童背朔风”,“江海无家客,山村有发僧”,柳泰斋方善诗“腹中麁饭何曾饱,身上单衣苦不温”等句,可见憔悴困踣气象[5]201。

在上述诗话材料中,徐居正认为帝王将相与穷苦之人的诗文所表现出来的“气象”是有着明显区别的。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和李朝太祖李成桂(1335—1408)之诗“气象”宏大,气魄非凡,有“帝王气象”。河仑(1347—1416)因官居高位,其诗歌亦呈现出深远的“宰相气象”,而林西河、卢先辈永绥、柳方善之语则“气象”憔悴困顿。可见,诗人所处的环境和身份地位会对其诗文作品的“气象”产生一些影响。同时,也可以看出“气象”已成为徐居正诗评中所追求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境界。徐居正极其赞赏诗歌中豪迈壮阔的“气象”。在《东人诗话》中,称赞李存吾(1341—1371)“为诗亦豪迈绝伦”[5]211,夸赞郑梦周(1337—1392)诗歌有“豪迈峻壮、横放杰出气象”[5]219,而李需之诗“气象广豁”[5]209。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的“天才诗人”,他的诗歌折射出了盛唐时期朝气蓬勃、昂扬奋发的时代精神,充满了豪迈壮阔的“气象”。袁行霈曾评价李白:“李白的诗,综而言之,其气奇、其气逸、其气壮。析而论之,有气骨、有气象、有气势。”[16]354确是如此,李白的诗歌有着气吞山河、豪迈壮阔的“气象”。如“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8]1007(《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8]227(《行路难》),“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8]445(《江上吟》)等,无不体现了李白的豪迈之气。这种豪迈壮阔的“气象”是其个性气质和盛唐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正是由于徐居正对豪迈壮阔“气象”极其赞赏,所以李白的诗歌自然而然地吸引到了徐居正,促使他在文学创作中对李白的豪迈诗风进行了接受。总之,李白诗歌中豪迈壮阔的“气象”与徐居正的诗论思想相契合是促使徐居正接受李白诗风的重要原因。

猜你喜欢

李白气象诗人
气象树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晒娃还要看诗人
纸上的李白(三)
我理解的好诗人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诗人猫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