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家教市场中文教师现状研究

2023-02-24李惠子

科教导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家教中俄师资

李惠子

(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河北 唐山 063210)

提要中文在俄罗斯的传播历史悠久。西伯利亚地区位于俄罗斯的亚洲部分,因地缘优势自古与中国交往甚密。如今,西伯利亚地区已成为继莫斯科、圣彼得堡和符拉迪沃斯托克之后国际中文教育的新中心。本研究调研了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伊尔库茨克、乌兰乌德、托木斯克和新西伯利亚四座城市中文家教市场的教师规模、学历、专业、中文水平和教授课程等现状,阐述了中文教育在西伯利亚地区传播的前期成效以及所遇困难,并对该地区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中文在俄罗斯传播已有300多年历史。清朝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俄罗斯学馆在北京的设立,成为中文在俄罗斯传播的开端。2007年俄罗斯“中国年”和2010年“汉语年”的成功举办,以及两国各城市间文化交流活动的持续开展,进一步增进了中俄两国人民的友谊,激发了俄罗斯人对中文和中国文化的兴趣,在俄罗斯掀起了一股学习中文“热潮”。

国内外学者对于俄罗斯中文教育的研究领域广泛,热点多集中于俄罗斯各地区孔子学院的“三教”,汉语学习偏误和HSK、HSKK等级考试等方面,而对于近几年发展迅速的家教市场、私立教育机构以及线上教育等领域涉及不多,这些领域未来将成为俄罗斯中文教育的新热点。

据汉办官网统计,目前在俄罗斯已建立了19所孔子学院(以下简称孔院),其中5所位于西伯利亚地区的伊尔库茨克、乌兰乌德、托木斯克和新西伯利亚。西伯利亚地区约占俄罗斯领土的四分之三,从孔院数量不难看出该地区对于中文教育在俄罗斯的传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中俄两国的交流与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西伯利亚地区,两国在教育、文化、旅游、基建等领域的合作也日益密切,并成为促进中文教育在该地区广泛传播的重要外因。自此,西伯利亚地区成为继莫斯科、圣彼得堡和符拉迪沃斯托克之后中文教育与传播的新中心。

语言是中俄两国合作的纽带,教师是学习者与中文教育的桥梁。目前,西伯利亚地区国际中文教育已经形成了孔院、公立和私立教育机构和谐发展的“生态圈”[1]。所以对西伯利亚地区家教市场中文师资的调研,一方面可了解该地区中文教育和传播的前期成效,另一方面也可了解该地区中文师资队伍发展的现状与不足,并对未来中文师资建设与培养提出可行性建议。

1 西伯利亚地区家教市场中文教师现状

孔院和公立教育机构对于中文教育在俄罗斯的传播与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俄罗斯国家研究型高等经济大学世界经济和世界政治系负责人表示:“目前,有超过180所大学教授中文,而这只占俄罗斯大学总数的20%”[2]。随着中俄两国在各领域合作的不断深化,俄罗斯对中文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低龄化和专业化等特征。孔院和公立教育机构很难满足持续增长的各异化需求。据MAXIMUM Education公司数据显示,目前俄罗斯有约60%的教师从事家教工作,17%的教师即将步入该行业[3]。可见,俄罗斯家教市场异军突起,成为中文教育的新生力军。

表1 西伯利亚地区家教市场中文教师概况

通过调研发现,在师资规模方面,相比孔院和公立教育机构师资紧张的现状,家教市场的中文师资较充足[5-6]。新市中文师资规模位居四城之首,约是乌市师资的10倍,其次为伊市和托市。其原因为,首先,新市和伊市人口多,需求大;其次,新市和伊市在教育、文化、基建、商贸、旅游等多领域与中国保持着密切合作,而托市和乌市则主要为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合作。在调研的476位中文教师中,有443人为本土教师,32人为中国教师。本土教师人数约是中国教师的14倍,占该地区家教市场中文师资的93.07%。由此可见,西伯利亚地区已经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本土中文教师培养模式,建立了稳定的本土中文教师队伍,从而证明了国际中文教育在俄罗斯取得了较好的前期成效,并实现了可持续性发展。

在性别比例方面,新市女性与男性中文教师比例为(225/29=7.76)、伊市为(133/12=11.08)、托市为(49/2=24.5)和乌市为(24/1=24)。师资规模大的城市,性别比例差距越小,人数与性别比例呈现出反比特征。

在教龄方面,调研的中文教师教龄最短不足1年,最长为38年,教龄在2-10年的教师最多。可见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青年本土中文教师是西伯利亚地区家教市场的中坚力量。青年教师完成学业后,能够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实现知识反哺,体现出中文教育在西伯利亚地区传播成效显著,已经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

在学历方面,所调研的中文教师学历从本科到博士呈金字塔式分布,拥有硕士或博士学历的教师较少。伊市中文教师的学历水平相对较高,在四城中拥有硕士学历的教师人数最多,共40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为3人。而托市和乌市暂无获得博士学历的中文教师。

在教师专业方面,所调研的476位中文教师专业广泛,涵盖40多个专业,包括管理、法律、教育、历史、新闻、艺术、哲学、物理、化学、心理学、国际关系等。学习语言学、中文、中文翻译、区域经济、中文与文化、国际关系、中文教学、东方学等专业的教师人数最多。国际关系稳定是中文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经济发展良好是中文教育传播的主要动力,教育交流合作是中文教育拓展的有效路径,文化交际融合是中文教育传播的核心内容。西伯利亚地区家教市场中文教师的专业具有“专业+中文”特征,有利于中文教育在俄罗斯多领域传播与拓展。

在来华经历方面,随着中俄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深化,以及汉办对来华留学生的政策支持,现今俄罗斯人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来中国学习、工作的机会。目前,中俄两国的多所高校已建立了多样化的联合人才培养模式。例如,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和大连外国语大学,托木斯克国立大学和沈阳理工大学,布里亚特国立大学与长春理工大学,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欧亚语言学院)和齐齐哈尔大学等。调研发现西伯利亚家教市场的中文教师多数就读于中国东北地区的高校,尤其是新市和伊市的中文教师留学和实习的高校多样。由此可见,中俄两国高校间的合作以及汉办的奖学金项目对于国际中文教育在西伯利亚地区的传播发挥了积极的助推作用,且成效显著。多数俄罗斯中文学习者在完成学业后,从学习者转变成中文教育的传播者,助力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伊市家教市场中有超过半数的中文教师有来华经历,而距离伊市约500公里的乌市也有近半数的中文教师具有来华经历,说明两城的中文教育产生了良好的辐射效果。新市和托市有超过30%的中文教师具有在中国学习或工作的经历。来华经历对于本土中文教师教授中文以及传播中国文化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四座城市的大部分教师在本地高校学习中文,部分高校对非中文专业的学生也开设了中文课程,所以中文师资在高校中存在不足的现象,中国教师更是匮乏。其次,国际中文教育的内涵日渐丰富,边界不断扩大。袁礼亦从狭义与广义两个层面上界定了汉语国际教育:狭义的汉语国际教育是指对华侨华人进行中华语言及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教育;广义的汉语国际教育是指对中国人与外国人进行中华语言、文化、宗教、民俗、经济、政治、社会、科技等直接或潜移默化的教育[7]。所以在华经历可使俄罗斯中文教师真正浸润于中文环境,在快速提高语言水平的同时,也可以亲身感受中国文化的精髓,深化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在语言水平方面,托市家教市场中拥有HSK和HSKK证书的中文教师比例最高(40.38%),其次为新市(30.71%)、乌市(28%)和伊市(18.62%)。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孔院虽是HSK、HSKK的考点,但该市的多数中文教师并未将获得证书作为提高个人竞争力的途径。调研发现获得HSK证书的中文教师人数较获得HSKK证书的人数比例高,分别约占总人数的25%与3.78%。俄罗斯中文学习者认为HSK考试更能全面、客观地体现出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同时它也是来华深造所必备的语言条件,所以相比HSKK考试更受俄罗斯中文学习者的青睐。在调研城市中,新市家教市场中拥有HSK证书的中文教师人数最多,占拥有该证书中文教师总数的半数以上,其次为伊市(27人)、托市(23人)和乌市(8人),参见表2。

表2 西伯利亚地区家教市场中文教师所获证书统计

从教师所获证书的数量和等级情况可客观地了解西伯利亚地区家教市场中文教师的语言水平。调研发现获得BCT和YCT证书的教师人数较少,只有乌市的1位。大部分本土中文教师更关注HSK、HSKK考试,而对于专业类中文考试并未出现较大需求。总体上看,西伯利亚地区家教市场中文教师的语言水平良好,同时也反映出“中文+X”和“X+中文”的中文教育模式在俄罗斯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课程价格方面,托市和乌市的中文课程价格偏低,而新市和伊市的课程价格相对较高。伊市、托市和新市的平均月收入分别为52669卢布、50064卢布和43695卢布(2021年1月)[8]。托市和伊市在西伯利亚地区的物价水平略高。调研发现课程价格未完全与当地居民的平均收入成正比。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大部分教育机构及家教市场的中文教师开始线上教学。部分教育机构拥有自主开发的线上课程,而家教市场的中文教师主要借助ZOOM、Skype、instagram、WhatsApp等社交平台进行线上授课。目前俄罗斯尚未建立系统、完善、独立的中文学习平台,以及具备良好授课功能的教育工具(例如腾讯课堂、钉钉、学习通等)。同时,线上与线下课程价格相较未见明显差异。

2 对西伯利亚地区中文师资发展的建议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孔院、公立和私立教育机构和家教市场相辅相成,已形成了规模稳定、形式多样、和谐发展的体系,可为各阶段、多需求的中文学习者提供有针对性的中文教学。但在调研中也发现该地区家教市场中文师资的发展尚有不足,例如,中文教师专业缺乏持续统一性;具有来华经历的本土中文教师人数比例偏低;获得HSK、HSKK证书的教师人数偏少;授课内容多为基础中文或者考试辅导,而关于中国历史文化、人文国情等方面的授课较少;课程价格偏低,难以激发教师积极性等问题。所以针对西伯利亚地区国际中文教育的未来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①西伯利亚地区家教市场的本土中文教师在本国学习的人数比例超过半数,其中只有42.23%的中文教师拥有在中国学习、工作或短暂实习的经历。所以对于该地区家教市场中文教师的语言水平尚缺乏统一的考核标准与体系,目前只依靠HSK、HSKK等考试来衡量教师的中文水平。但HSK、HSKK等级证书除在申请奖学金时作为必须条件外,俄罗斯中文学习者多为自愿报考。因此建议中俄两国高校、孔院等教育机构大力推广HSK、HSKK、BCT等考试,并将该考试纳入当地教育体系中去,使其成为中文学习者结业、毕业的一项考核科目,以保障本土中文教师的中文水平,促进国际中文教育在西伯利亚地区稳定、高质量的传播。

②中俄两国应努力为学习者与教育者共建中文互动学习平台,分享国际中文教育的优秀课程与资源,打破地域鸿沟,为更多的俄罗斯中文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中文教学资源,体验最纯正的中国文化,聆听最真实的中国故事,解决俄罗斯对于中文和中国文化等方面教学资源匮乏问题的同时,也缓解了中文师资不足的问题。

③西伯利亚地区各城市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中文教育。加强中俄两国多层面、多形式、多主题的师师、师生和生生间的交流研讨,不断提高本土中文教师的语言和教学水平,不断深化国际中文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利用好地域特点及教师的专业优势,深挖中文教育潜能,大力发展“中文+X”和“X+中文”人才培养模式,让俄罗斯中文学习者都能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享受中文学习的红利。

猜你喜欢

家教中俄师资
中俄今起海上联演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2016年中俄贸易有望实现正增长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家教短评
家教短评
家教短评
“假”师资培训之平台,析专业发展之成效——论参与体育师资培训的体会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