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及普惠背景下县域农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3-02-23张赛园欧赛萍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办园高质量幼儿园

张赛园,欧赛萍

(1.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雪门学前教育学院,浙江 宁波 315336;2.象山县海韵幼儿园,浙江 象山 315700)

学前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实现了基本普及普惠的目标。2022 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1]。学前教育作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础和起始阶段,其薄弱之处和建设的难点在于农村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村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公平及可持续发展[2],因此,需要厘清农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剖析问题症结,创新发展路径,破解当下农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桎梏,加快推进农村学前教育朝着更高质量的普及普惠方向发展。

一、普惠优质:县域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时代诉求

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公益普惠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战略重点。发挥学前教育对个体和社会发展的价值,则要兼顾普及与质量。普惠性的学前教育不是低质量的教育,而是以实现每位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的高质量的教育。

(一)农村学前教育基本实现普及普惠目标

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了“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发展任务;2018 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确立了到2020 年“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的发展目标。十年来,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快速提升,基本解决了“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根据教育部《2022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3]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幼儿园28.92 万所,其中,普惠性幼儿园24.57 万所,比上年增长0.42%,占全国幼儿园数量的84.96%;在园幼儿4 627.55 万人,其中,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4 144.05 万人,占全国在园幼儿总数的89.55%,比上年提高1.77 个百分点;学前教育毛入园率89.7%,比上年提高1.6 个百分点。而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更高。以宁波市为例,据宁波市教育局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 年,全市共有幼儿园1 028 所,在园儿童28.5万人。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招生覆盖率达93.2%,省等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达99.7%。可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的提高,为迈向新时代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县域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情况来看,一项以浙江省16 县市区农村幼儿园为对象的实地调研发现,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和幼儿园办园质量得到普遍提高,办园设备普遍得到改善,管理制度更加规范,“入园难”“入优质园难”“入园贵”等一系列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4]。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学前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尤其在沿海经济发达的县域农村,年轻的家长们普遍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比较深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从小接受优质的学前教育,“幼有优育”成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

(二)农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政策制定的重点

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导向往往是一种方向的引领,体现了政府从政策的制定上来回应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学前教育的渴望与需求。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把2035 年“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列入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发展目标,并在推动各级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中,着重提出了“以农村为重点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反映了农村学前教育在国家教育总体战略任务部署中的重要位置。事实上,过去的十年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中,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一直是政策制定的重点所在。2010 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努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地方各级政府要安排专门资金,重点建设农村幼儿园”[5]。在随后的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中,都重点强调要着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建立起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这为农村学前教育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为切实办好新时代的学前教育,《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再次强调“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每个乡镇原则上至少办好一所公办中心园,大村独立建园或设分园,小村联合办园,人口分散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可举办流动幼儿园、季节班等”[6]。2021 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又进一步明确“完善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布局,办好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并指出“充分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辐射指导作用,实施乡(镇)、村幼儿园一体化管理”[7]。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引领下,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思路更加明确,农村幼儿享受普惠性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三)内涵建设是农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可以被定义为促进幼儿全面可持续发展且具有良好条件支撑的学前教育[8],因此,走内涵式的高质量发展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首先,从发展目标上来说,农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农村幼儿园的特色发展和儿童个性化成长[9]。农村幼儿园内涵建设应该立足于当地独有的乡土文化优势,尤其在课程建设中,要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提高课程建设质量,打造适合农村幼儿发展需要的特色教育环境,而不是照搬照抄城区幼儿园。同时,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是面向未来的,农村幼儿园的培养目标不仅限于使幼儿适应当下农村生活,而是应该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指向幼儿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以更加开放融合的视野促进每个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其次,从“公平”和“质量”的辩证关系来说,农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要以实现过程性公平为导向。农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受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政府主导是农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在学前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模式下,县级政府要加强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的供给,统筹城乡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学前教育结构性差距。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以过程性质量提升为重点,推动城乡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县域农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县域农村学前教育的园舍条件、幼儿入学机会、师幼比等结构性质量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要从“有质量”走向“高质量”,县域农村学前教育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

(一)乡镇中心幼儿园示范引领能力不强

乡镇中心幼儿园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重点,对农村学前教育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是提升农村学前教育质量不可或缺的力量。近年来,在“办好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的政策导向下,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实现了全覆盖。但从整体上来说,乡镇中心幼儿园示范引领作用的发挥还不够有力。一是中心幼儿园自身内涵建设水平不高。中心幼儿园地处农村,大部分幼儿园办园基础比较薄弱,虽然在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办园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教育理念更新、管理水平提高、保教质量提升等跟不上硬件建设步伐,办园质量不高,影响了示范辐射作用的发挥。二是辐射指导的意识不够强。中心幼儿园虽然具有辐射指导本乡镇区域内幼儿园的职能,但很多幼儿园对此职能认识不足,认为这是外加的工作,并且缺少外部监督激励机制,因此,辐射指导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三是辐射指导内容与形式单一。中心幼儿园对辖区内幼儿园的指导大多忽视需求调研,指导内容缺乏针对性。指导的形式以举办讲座、公开课、日常工作经验交流等形式为主,下园指导、联合教研、师徒结对、资源共享等形式较少,导致辐射指导效果不佳。

(二)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整体不高

农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近年来,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等文件的颁布实施,引领着教师的专业发展,使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由于农村学前教育起步迟、底子薄,教师专业素质相对不高,内生力不足。一是教师队伍不稳定。农村幼儿园大多为非编教师,收入待遇低,缺少职业认同感,导致队伍流动性较大。二是骨干引领力量薄弱。农村幼儿园往往招不进、留不住人才,教师中缺乏“领头雁”,因此要带动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困难重重。三是教师职后培训机制不健全。培训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但因经费、交通、人员编制等因素导致农村幼儿园教师外出培训机会少,专业知识更新慢,专业能力难以支持科学保教的需要。

(三)农村幼儿园课程质量亟待提升

课程是将教育理念落实到教育行为中的有效桥梁,也是体现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理念深入人心。但是,在实践层面不难发现农村幼儿园课程质量堪忧。一是课程实施中对幼儿经验的把握不够。教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未能深入分析农村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发展需要,而是简单搬用书本上的内容,未能结合实际进行重构或调整,导致课程实施不能很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二是一日活动中高结构活动占比较大。虽然农村幼儿园班级活动室里都设置了活动区,但活动区的数量、材料投放以及活动的开展却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的需要。集体教学作为高结构的活动仍是一日活动的主要内容。三是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小学化”倾向。部分农村幼儿园未能很好地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育教学中重知识灌输,忽视幼儿自主探究式学习。有的幼儿园仍组织幼儿学拼音、做算术等小学化内容,挫伤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四)农村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亟须优化

学前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是高质量发展的保障。近年来,在政府主导下,学前教育资源配置能较好地满足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但是,随着人口政策的变化,农村学前教育适龄幼儿的数量也将发生变化。李玲等学者对2017—2035 年我国在园幼儿规模进行预测,发现农村在园幼儿数量经历了一个先微幅增长后将持续下降,2021 年,在园幼儿人数达到峰值2 308.32 万人,之后将进入持续下降阶段[10]。现有的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将面临如何优化配置效益的问题。从目前现状来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居住地的变化,部分农村已经出现了“空心化”。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规模萎缩、民办幼儿园关停,致使学前教育资源闲置或浪费。农村学前教育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变动趋势,给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提升县域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实践探索——以象山县“跨乡镇”集团化办园为例

象山县地处宁波市东南部,目前共有幼儿园49 所,其中农村幼儿园24 所,普惠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达93.6%,等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达100%。象山县教育局自2012 年开始积极探索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模式,努力打造城乡一体化的优质教育链。经过十余年的探索,集团化办园模式不断迭代升级,持续引领县域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快速提升。

(一)民生导向,构建“1+N”集团化共生系统

学前教育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大民生工程之一,象山县教育局始终坚持统筹规划,坚持民生导向,坚持改革破题,以共生理论为指导,通过打造“1+N”学前教育集团,推进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均衡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1+N”是跨乡镇教育集团的组建方式,“1”是指1 所浙江省一级幼儿园为牵头园,“N”是指若干所办园规模10 个班以下的农村园、小微园为成员园,从而组成紧密型学前教育集团。象山以县域内8 所一级幼儿园为龙头,分别与13 所乡镇小规模中心园组合,成立了8 个跨乡镇的学前教育集团,集团内总园和分园相互依托,形成“城乡互融、大小互补”的共生系统。集团实行党组织领导下的园长负责制,集团总园长是法定代表人,在党组织领导下,依法依规行使职权,全面负责集团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等工作。集团内各园区独立预算独立收支,“三重一大”事项需提前报请集团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跨乡镇组建教育集团,极大地拓展了优质资源的覆盖面,各个集团都最大限度地整合内部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优质园向薄弱园输出理念、师资、课程等方式,引领带动薄弱园提升办园质量,构建新型的“共富”机制,实现共生发展。

(二)授权赋能,塑造“合作共赢”的共生环境

集团化办园具有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的优势。为此,象山县创新机制,打破幼儿园各自为政的办学格局,推进集团内部组织、管理机制、人事调配、课程设置、内涵发展和资源共享等方面的统一建设,对各集团的总园进行人事调配授权,赋能一批农村园、小微园、潜力园快速发展起来,实现区域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共同塑造“合作共赢”的教育生态。

一是资源共建共享。集团化办园打破了园际资源边界,牵头园通过“帮、扶、带”的机制,将自身较为成熟的管理模式输送到集团化办园中,将优质课程、优秀教师、教科研成果等资源共享给成员园。各成员幼儿园也充分挖掘自身的特色资源,并应用牵头园先进的办园理念和办园模式,在环境创设、制度建设、园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同步共建。另外,集团在运作过程中,统筹师资调配,通过精简管理人员、压缩教师人数等方式,盘活人力资源,大大节约了小微园的办学成本。

二是师资有序流动。建立集团内师资交流机制,通过城区优质幼儿园教师派驻农村幼儿园支教、农村幼儿园教师到城区幼儿园跟岗学习的交流方式,助推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以象山县海韵幼儿园教育集团为例,集团统筹考虑教师师德师风、教学业绩、能力提升、个体需求等因素,研究制定师资交流办法。比如,规定总园与各园区间每年不少于10%的专任教师进行有序流动,以有效保障各个园区的保教质量。由此可见,通过支教送教、挂职锻炼、交流轮岗等形式,极大地发挥了集团优质园在农村园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支持作用。

三是园所动态调整。学前教育集团还承担着幼儿园孵化的功能。以三年为期,如果集团成员园孵化成功,条件成熟且规模达12班以上的可从教育集团剥离,独立办学。相反,如集团成员园,三年内办园质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可提出退出原有集团再作调整。与此同时,独立办学的幼儿园因办学质量优,新获评省一级幼儿园后,可进入集团化办园的牵头园队伍。若办园规模不断缩小或办园质量逐渐下滑的,将重新纳入集团成员园。

(三)双轮驱动,培育“和而不同”的内生力量

内生力是幼儿园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内在能力。集团化办园,既为农村园和小微园提供了外部有力的支持条件,但又容易造成农村园和小微园对集团的过度依赖,出现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和办园“同质化”现象。因此,象山县集团化办园模式在顶层设计上,以促进区域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激发农村园、小微园办学活力为重点,尊重每一个幼儿园的文化传统,形成集团内“和而不同”的办园特色和“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

一是课程驱动。课程质量对幼儿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也是幼儿园办园特色的重要体现。2018 年,象山县基于“活教育”理念,开启了“坚持儿童立场的全域化课程改革”行动。八个集团总园构建了“致善课程”“海洋探秘课程”“车创游戏课程”等品牌课程。总园在向成员园输出课程理念、课程资源、课程建设经验的同时,引领成员园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构建各具特色的园本课程。近几年,“民趣课程”“田园课程”“海岛野韵课程”等特色课程不断涌现,增强了农村园内涵发展的驱动力。

二是师资驱动。优良的师资队伍是保障幼儿园教育质量和促进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象山县教育局早在2011 年开始就定向培养学前教育师资,连续四年委托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宁波教育学院)培养120 名幼师生,充实到各个幼儿园,成为幼儿园质量提升的骨干力量。同时,加强职后培训,实施“城乡一体化”“在编非编一体化”培训工程,深化集团内师资流动机制、联合教研机制和名师带徒机制改革,推动学前教育师资队伍专业水平的整体提升,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提质增效。

猜你喜欢

办园高质量幼儿园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我爱幼儿园
规范农村教学点办园行为的实践与探索
共享推动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以陇西县巩昌幼儿园实施集团化办园探索为例
欢乐的幼儿园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