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农村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对策
2023-02-23张玉娟济南市济阳区济阳街道办事处
张玉娟 济南市济阳区济阳街道办事处
现如今,在我国经济发展大背景下,以往传统的农业经营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不断进行农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应用新型信息技术手段来提升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能力,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促进我国农业持续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选择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来带动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是极其重要的,这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还可以提高农民劳动积极性,保证我国农业经济高速发展。
一、农村信息化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
(一)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农村信息化,可以有效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因为在现代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的生产力就是机械,农业生产力通过科学有效的应用机械,可以从根本上得到提高,并且进一步优化生产效率。同时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有效推进农村信息化,也可以为农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队伍,就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的总体发展情况来看,在生产技术和生产关系当中,虽然都适当地引用了信息技术,并且对农业生产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但主要一点还是体现在高素质信息人才队伍方面,通过高素质人才信息队伍可以提高农业生产力,并且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的引进,也可以从根本上转变农民的消费方式,进一步调整农村的商业格局,为农业后续的发展提供良好帮助。所以农业经济负责人员一定要加强对于农村信息化的重视,有效应用信息技术。
(二)使农业生产具有更加充足的空间
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农业产业链可以进一步延伸,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价值。加强农业和工业之间的联系,通过用户的现实需要来对于农产品进行加工、改造。在传统模式下,所生产的农产品只能在当地开展销售工作,营销空间比较少。而运用互联网技术,能够将农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地不同区域之中。借助于网络达成购买、销售、发货、支付等环节工作,这不但缩短了农村群众进行支付的时长,也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更多的空间,改善了农村群众的收益,提升了农村群众开展农业生产的热情。
(三)提升农业管理水平
农业行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做好经济管理和信息化统计,这样才能够为相关政府和相关农业管理部门提供更多的建设方案和技巧,同时也可以缓解我国农产品经营困境的现状,从而还可以构建出更加科学有效的农业管理制度,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健康发展。农业行业可以建立相对应的信息网络平台,收集相关农产品和粮食储备数据,这样可以帮助有关部门对数据和当前的生态环境进行统计,并了解当前农业发展的现状,从而为我国农业健康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保障。
二、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生产技术落后
当前农业生产中并未引进先进的耕种设备,农业生产技术较为落后,部分农民依然采用传统的农作物生产技术,浪费大量的时间与人力成本,农作物产量与质量较低,一旦遇到干旱缺水季节,农作物仅可以维持日常家用。由于缺乏专业的农产品技术培训,农民没有对农产品正确施肥与施药,比如施肥玉米时,大量的肥料遇到下雨天后在暴晒,玉米苗会很容易被烫伤,以致降低质量与产量水平。除此之外,农民在种植农产品时也没有注重设立品牌,大多直接卖出农产品,降低了农业生产竞争力,无法促进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缺乏农业信息资源整合
目前,信息资源管理作为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对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是就当前情况来看,信息化管理往往缺乏对农业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导致许多有用的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多地农业资源信息服务系统功能有限,资源结构不合理,导致农业信息缺乏一定的权威性,信息得不到及时更新和共享,严重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无法发挥出农业信息资源的真正价值。
(三)信息技术应用进程缓慢,管理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目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服务系统已经在地方各级农业部门安家落户,农业经济管理也逐步向现代化、科学技术、信息化方向迈进。但是,由于管理人员在年龄结构、文化水平、职业素质方面参差不齐,以至于在实际工作中,信息技术服务系统的应用频率相对较低。尤其是一些资历老、年龄大的管理人员已经习惯了传统的工作模式,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力严重缺失,这不仅影响了工作进度,而且也阻碍了农业经济管理绩效的提升。
三、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农民文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农民虽然专业知识储备量较少,但他们的实践经验丰富,在对农民进行培训时,可以结合农民的优势,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提高整体文化水平,也能促使农民培育个人的信息化建设意识,促使农民在信息化改革举措中形成较高的配合度。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以培养新型农民为主体形成的培训活动。所谓的新型农民是指具备职业技能,以农业为主要职责的从业人员。与传统农民相比,新型农民具有一定的主观选择性以及权威性,新型农民力量的强大能够优化农业经济发展动态。截至2020年,我国已有2000万新型农民,从而将被动参与农业活动的农民转化为新型农民,使之在培训中不断强化职业技能,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促使农民的实践经验得到合理利用。为了贴合信息化建设理念,在新型农民培训活动中也要积极采用信息化培养方法。
(二)促使农业科技进行适应性加强
首先,农业经济管理人员需要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过少的基础设施或基础设施老化均会影响农产品生产效率的提升,这也是为什么农业经营管理人员需要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管理人员需要制定与完善农业生产配套制度,除了农业道路的运输网和农业道路的防护网之外,还有供电网以及输电网,促使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规模化。如果少数农田未能有完善的水利设施,农业经济的管理人员就需要增加水利设施方面的建设,构建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使其具有一体化特点。对现代的节水农业进行产业化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便可旱涝保收,在科学及合理前提下制定制度及措施,确保水利设施在平稳状态下运行,保证农田水利设施的作用稳定发挥。其次,作为农业经营管理人员,需要做好建设机械化农业工作,使现代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准不断提高。农业产品种植、收割工作需要消耗很多人力成本,且用时较长,所以农业生产人员需要具有很高的机械化工作水平,让农业机械装备的总量以及农产品质量有所提高,优化农机结构,建设农产品机械生产模式,此生产模式需具备区域特点。
(三)信息化嵌入智能渔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打造智慧渔业发展模式。一是加快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实现信息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和推广示范,与此同时,大力发展渔业电子商务体系,促进生产主体与电子商务平台的有效对接,让生产者可以根据电子商务商品特点和生产标准生产适合销路的产品,释放消费潜力。二是借助“互联网+”实现系统的数据共享、互联互通,打造符合渔业发展实际的信息化技术平台,完善生态系统数据检测和预警。三是借鉴其他海洋领域优秀的经验做法,开发与当地海域环境相符的智能水域生态监测和水产养殖系统,合并开发多功能运用,集成创新、组装现代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增氧控制、精确投饵等功能,根据动态趋势图,进行精准数据分析,及时掌握不良生态变化与进行相关处理,给政府相关部门和养殖户分别增设同一系统不同的功能,与手机进行数据关联,只需要用手机就可以监控系统运行状况,省时省力的同时还能促进海洋渔业产业转型升级。
(四)强化经济管理意识
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我国农村经济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必须注重农业经济管理的全面发展,迎合信息化时代需求,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完善的农业经济发展平台,所以,作为农业主体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意识。农业部门必须全面掌握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对于农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不断深化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视度,同时做好全面考察与培训,提高农业主体综合素养,农业行政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每个环节的监督与规范化管理,强化对农业行政部门经济管理精细化程度和水平,改变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提升广大农户对于农业行政部门经济管理的认同感,从而充分发挥出农业行政部门经济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调动所有参与者的工作积极性,实现农业行政部门经济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五)强化信息及物流管理,落实精细化控制
全面提升农业经济发展质量,强化新型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必须做好农业数字化经济建设这一重点任务。同时,也要强化各项细节管控,尤其是在信息流以及物流管理领域。信息流的管理和建设,将直接决定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而物流管理将直接决定农业信息化服务的综合质量,这二者对于经济管理都有决定性的影响。从实践角度来讲,完善地方交通设施建设,确保物流工作能顺利开展,因地制宜优化交通体系,合理配置交通工具,给予农户更多的政策扶持以及设备扶持,确保基础物流工作具备可行性。优化农产品物流的包装体系以及运输体系。以当前的机械加工为核心,打造智能化的加工体系以及标准化的管理模式,让农产品的生产、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都具备智能化特点,不仅能降低人工成本,也可以减少中间损耗,构建环环相扣的产业链条,让消费者获得满意的农产品。
(六)深入研究开发农业信息技术
首先,应充分开发农业信息技术,针对种植特点选择更有效的农作物种植技术、施肥技术以及灌溉技术等,通过信息转换传输至农业决策系统中,保证农业生产技术的实效性。其次,应保证农业信息技术的实用化,受季节、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管理中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因素,对此相关管理部门应联合多个机构与学习,升级农业信息软件,保证实用性与适用性,赢得更大的农业经济效益。再次,应强化科研合作,有机结合农业科研机构研发优势与企业对市场的敏感程度,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速度。同时,还应结合科研组织与企业市场开拓模式,保证农业信息技术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最后,应建立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标准,整合农业决策系统、农业专家系统等,建立完善可行的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标准,做好农业信息的存储、传输以及共享等工作,保证安全、高效使用农业经济信息。
(七)加大农业信息化管理资金投入
要注重对传统农业生产产品进行模式优化,要对质量偏低的农产品进行相应的加工处理,并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农产品质量的划分,重点关注难以销售的产品,为其做好相应的重复加工,以保证更好地对农产品进行销售,这样也能够减少农业产品的浪费。针对我国当前农业生产资金投入水平较高这个问题进行探究和讨论,做好农产品供应,减少低效的农业生产模式,做好合作社的沟通,保证产品能够规模化经营,这样就能有效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技术水平的提高。
(八)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大力挖掘信息价值
(1)想要促进农村信息化发展,就必须要对于农村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补充,使其包含更加全面的范围。这需要相关人员在确保信息搜集系统可以正常运用的同时,使其实时进行监控,确保信息能够被及时的搜集、分析、应用,获得较为精准的数据。此外,还应该确保信息管理系统对于数据分析可以及时、动态开展,第一时间发现其中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这能够为后续对于农村信息资源的整合、应用提供支持。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大力度开展信息研发,为农村信息化发展提供支持。(2)从多个角度出发获取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增加政府资金,借助于国家公共财政投入专项资金,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贴,为农村战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支持,并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明确农村和农民的补贴结构。
四、结束语
农村地方政府负责人员要明确农村信息化的概念,并且明确农村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优化产业结构,而且一也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并且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虽然在农业经济增长中还存在着农户缺乏正确观念,农副产品宣传不到位以及农户对市场经济不了解等一系列情况,但是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出农村信息化的作用,做到信息化基础网络覆盖,并且进一步促进农业信息化服务发展,加强农村信息化软环境的建设,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化队伍,就可以进一步推动农业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