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助力广西乡村振兴

2023-02-23李可萃广西农垦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易惠广西农垦资本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环球市场 2023年3期
关键词:广西金融绿色

李可萃 广西农垦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 易惠 广西农垦资本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一、金融助力广西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对策

(一)注重创新,重点打造金融供给新方式

针对广西乡村金融发展的内在缺陷,需要围绕乡村金融资源的有效需求,深入挖掘乡村市场主体潜力,强化供给基础,让供需实现精准对接,确保金融供给能力可以灵活满足需求。

对此,需要通过金融创新手段来促进农业产业融资,实现资金集约利用。广西地区应针对当地农业,大力推广供应链融资模式,把农业产业的上下游客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作为一个集成的融资整体,利用全产业链中的经济往来关系、产业特点针对性编制融资计划,将资金流有效引导到乡村发展的需求主体,比如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1]。接下来,进一步加大“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力度,力求消除融资障碍。现阶段,广西百色市田东县等地在“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改革中已经获取到丰富的经验,但由于实施抵押贷款问题日益突出,各地都有针对当地特点进行贷款创新的需要。基于此。各地区的农业部门、金融机构要发挥能动性,就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展开合理创新,积极推进金融支农服务创新试点建设。要将“两权”抵押贷款登记与信用体系有机结合,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水平。不仅如此,要继续完善政、银、企业对接制度,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营造良好金融支持环境。各级政府应做好金融机构与涉农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运用财政和其他各种优惠政策,着重培育企业的社会信用,提高其自身的融资能力,实现金融扶持的标准化。与此同时,要面向涉农中小企业,围绕经营管理主题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工作,采取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引导企业自觉规范财务管理制度,逐步实现社会信用水平的提升。

(二)绿色理念,积极构建金融供给长效机制

广西地区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应始终以绿色理念作为发展指导,也就是说金融领域在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也要坚持绿色金融的方针、“绿水青山”的新发展理念,通过金融活动实现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协调发展。

具体到实践中,首先需要从顶层设计入手,确定金融机构为实现乡村绿色发展而服务的目标。尽快建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或者专营机构,并且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资源支持,做到精准发力,全方位服务乡村绿色振兴。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金融工作的引导,广泛宣传绿色金融,确保各金融机构可以树立绿色金融理念,并且将此种理念贯穿到经营发展的各个环节。全心全意为乡村振兴服务[2]。督促当地金融机构,把绿色金融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为南宁、柳州、桂林等地的绿色金融改革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让示范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此外,政府部门需要立足于当前乡村振兴服务的框架,就农业产权管理工作在县域建设专门的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切实为申请受理、审核登记、信息发布等农村产权交易活动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促进绿色信贷供给形式更加多样。着重关注农村绿色要素和金融资源的对接,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地上种植物及设施、林权等作为抵押物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助推乡村振兴。同时,要根据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研发符合广西地区情况的绿色信贷产品。最后,针对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有意识地优化相应的组织与人才体系。广西政府、环保部门应该与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等协同编制政策,或者采取组织政、银、企对接会议的方式,督促各级金融机构围绕绿色信贷工作尽快完成发展方案编制、服务工作组组建、信贷审批流程确立以及绩效评价体系构建,让绿色金融成为支持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金融机构在建设绿色金融服务资质框架的过程中,也要兼顾到职工业务培训,逐步健全绿色金融人才的激励制度;努力打造一支金融从业经验丰富、有环保行业背景的专业化绿色金融人才队伍。

(三)协调保障,打通金融供需渠道

为让乡村振兴金融供求市场实现协调稳健发展,广西地区需要从自身的乡村振兴融资需求出发,加快构建相互促进、双循环的全新发展格局,切实满足乡村振兴金融有效供给需求。

第一,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强化融资主体承载力。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发展方案为基础;与信贷投放需求相结合,对重点项目加大培育力度,打造符合条件的承贷主体。根据现代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需要,对农业经营主体实施重组,不断提升新型农业主体质量。建设以产业为基础、品牌为纽带、市场为导向的产业体系,对富有广西特色的优势产业链价值展开深度探索,切实强化农业农村信贷资源的承载力,实现财政、金融统筹联动[3]。第二,针对信贷回流政策体系加以完善,从立法和货币政策的角度,明确“取之于农,用之于农”的金融服务原则,提高金融要素流动速度,打造城乡互动的经济模式。另外,在立法层面上,对于金融机构从农业、农村贷款中吸收的资金,要明确规定其按比例投放到乡村振兴产业中来,并对金融机构的支农产品、服务创新试点工作予以常态化指导。例如,要大力推进农业供应链金融,根据全产业链的经济贸易和产业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融资计划,促进资金的集约、高效利用,有效地解决了农村信贷资金外流以及投入不足的问题。第三,妥善处理好金融供求主体的关系。乡村振兴的市场既是金融供给服务的接受者,同时也是金融供求关系中的重要组成,有必要加强对农业金融相关知识理论的宣传,增强市场主体对农业金融的认识,切实提高其金融素养,使其具备利用现代金融工具的关键能力。不仅如此,要根据农村金融市场环境,为乡村振兴的经营主体提供更多适应其现实需求的农业金融产品以及服务,打造多元综合的金融供给体系,确保广西乡村尽快走上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之路,加快实现振兴的进程。

(四)普惠体系,强化金融供给服务水平

新时期背景下,广西地区的普惠金融要始终以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核心点,将普惠金融的侧重点放在农村,着力于解决信贷可得性偏低、商业可持续性不足等问题,特别要从政策、风险保障等方面提供一定发展空间,并积极给予指导。

首先,要尽快完善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支撑机制。要继续健全财税、产业政策,为农村金融发展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鼓励各种金融机构、民间资金进入农村金融市场,通过积极布局助推农村金融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加强差别化存款准备金政策的积极激励,充分利用再贷款、再贴现的优惠利率,进一步加强对广西农村地区的金融支持[4]。还可以采取对涉农金融机构给予税收政策的倾斜,以此来吸引更多资金支持乡村建设。其次,健全分担机制。此举措的目的在于加强风险保障,可通过加强财政资金在支农方面的投入力度,用于建设涉农融资担保体系,促使农村金融机构的担保能力得到强化。制定财政支持农业发展、农业风险补偿等方面指导意见,通过建立风险补偿专项基金、贷款贴息等措施,逐步建立起层次丰富、覆盖宽泛的补偿机制,有效分担涉农信贷中的金融风险。最后,加强农村信用制度建设,优化农村信用环境。积极探索“政府+市场”的增信支持方式,通过收集整合信贷信息、非信贷信息,构建涉农信用信息数据资源库,以便于为涉农主体提供高质量的征信服务。依托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手段,加快推进数字乡村的建设,进而以中央银行征信为核心,社会征信、政府信息等为补充的系统化涉农征信体系,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主体的增信能力。

二、深化金融支持广西乡村产业发展的有效对策

(一)合理规划金融支持政策的落实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根据广西地区的现状,将脱贫攻坚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相关的政策精准衔接起来,推动农村土地所有权、经营权以及承包权的分置改革,为实现农村产业发展目标做好前期准备。广西地区应紧紧把握好国家、政府、金融机构等发布的金融政策,通过发展产业的方式让更多资金流可以进入农村[5]。深入了解当地的资源特色,立足资源建立现代化企业,并且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合理分工,明确权责,让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而为乡村产业振兴赋能,企业自身要重视革新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相关制度用于刚性约束企业的边界扩张。在财政政策方面,以发展乡村产业集群为导向,加强对龙头企业的融资扶持,大力发展广西的蔗糖、木薯、蜜饯等优势产业,以高质量农业产业化引领乡村产业振兴。加强区域金融机构的政策贯彻执行,利用现有的金融产品全力为农村产业链提供服务,针对当地龙头企业、特色农户针对性设计金融服务方案,尤其在融资期限、结算方式、票据方式、金额等方面,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持续发展。

(二)健全农村金融支持体系

考虑到广西农村地区信用体系不够完善、缺少有效抵押物、贷款主体信用评级低等问题,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当地政府应着眼于未来,以政府为主导,多方联动协同创建融资信用体系,立足于现有金融基础设施,由政府出资设立农业信贷中介担保机构,为农村产业提供专业投资,使之成为联系金融机构、农村产业之间的纽带。建立稳定的金融支撑体系,体系中包含政策性银行、农村经营级主体、商业银行、风险担保机构等,相互之间高效协同,可以借鉴已有的模式,例如:龙头企业带动模式、政府增信模式、数字金融支持模式等,以带领农村产业突破当前的发展瓶颈。要突出区域性城市银行、农村信用社、邮储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功能,大力提倡其下沉到农村地区开展零售金融业务,积极将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引入到农村金融服务领域,加速推广使用数字技术,在人口密集地区安装快捷可靠的电子阶段终端。大力推广智慧乡村、智慧产业、三资平台的建设,让农民享受普惠性金融服务,保障民生。要尽快健全信贷风险预警、化解处置制度,强化信贷后管理,通过农村土地抵押、追踪抵押信息等措施,减少信贷风险的发生。根据《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元》的要求,探索建立区域性、属地化的农村信用系统,构建广西“金色乡村”的升级版,并对系统内部数据信息实施动态化更新,不断强化系统的服务水平,为广西农村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信用基础。

(三)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扶持力度

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应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政策,以政府为核心,统筹规划、协调多个职能部门,通过资源整合,吸引资金到核心企业和农户,形成一个比较稳固的投融资体系。由地方政府牵头,根据广西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对产业发展进行客观评价,银行与政府建立深度合作,明确项目的专款额度,跟踪实施,围绕地方重点企业,强化对重点产业的财政支持,努力打造多样化合作模式,比如“农业园+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特色产业+家庭农场”等,在政策方面尽可能多地向林业、糖业、合作社、集体经济倾斜。同时,要开展金融服务阶段,应认真落实好服务监管、服务引导、服务质量考核等工作,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创新产品、专业培训、常态化监督、定期考核等手段,持续优化乡村振兴中金融服务的整体质量,制定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融资政策和实施办法,实行差异化产品应用、人才支持、授权等措施,以保证金融政策的落实。

(四)金融支持非农产业发展

非农产业作为农业发展的延伸,具有综合、多元、高附加值的特点,是激活农村金融需求的主要方式。金融支持广西乡村振兴,不仅要从传统农业入手,还要兼顾到非农产业的协调发展,比如乡村旅游业、智慧物流、休闲农业等,尽快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加以完善,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产业融合+业态创新”的业态模式,因地制宜抓好“一县一产业”“一产业一特色”的营销,比如横县茉莉花产业、田阳区芒果产业、柳州螺蛳粉产业、阳朔县生态旅游产业、贵港竹木芒编产业等,由这些产业发挥带动作用好,实现二、三产业的协同融合发展,为整个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创造广阔空间。不仅如此,传统与非农产业要深度结合起来,促使传统产业的产、供、销经营模式逐渐实现一体化,通过利益的连接,使资金、信息、市场等各环节的流动需要得到充分发挥,进而持续提升整个农村工业的发展水平,以切实解决农村产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相应地,非农产业的良好发展自然也会使得金融需求越来越大,这也促使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产品高质量发展的成效愈加显著。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广西乡村振兴的帷幕已经正式拉开,农户期望农业产业强起来、生活富起来、农村绿起来。因此当地政府因总揽全局,不仅要在要素上优化配置,而且在资金投入方面要给予充分保障,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不仅如此,要尝试从创新入手重点打造金融供给新方式、树立绿色理念积极构建金融供给长效机制、充分协调保障打通金融供需渠道、构建普惠体系强化金融供给服务水平,通过一系列金融手段全力支持广西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创建有幸福度的乡村。

猜你喜欢

广西金融绿色
广西贵港
绿色低碳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P2P金融解读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诗歌五人谈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