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融合策略

2023-02-23沈艺凌

名师在线 2023年1期
关键词:环节信息技术音乐

文 /沈艺凌

引 言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各学科教学提供了更多的辅助和支撑。教师科学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展开教学,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成功激发学生学科思维。在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设计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做资源整合、情境创设、模式应用、互动组织、训练设计,学生喜闻乐见,助学效果显著。教师需要适时、适度地应用多媒体、电子白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信息技术设备,让信息技术达到最佳助学效果[1]。

一、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资源

音乐教学有固定的教材,教师有更多自主权,对这些内容做整合处理。学生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对音乐的认同感存在一些差异,加之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不同的喜好,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有延伸意识,在调查学情基础上,利用网络信息渠道收集素材,为学生提供更多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以满足学科教学的现实需要。如果有可能,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做信息收集活动,借助网络互动平台,对学习资源进行整合,建立适合的教学资源体系。流行歌曲是学生的最爱,教师需要对相关信息做优化处理,为学科教学提供内容支持。

以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下册)《西湖美》为例,这首歌曲带有越剧的味道。教师可在课前为学生布设预习任务:借助多种信息渠道,收集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相关选段,将相关信息推送到学科网络平台。在教师布置任务后,学生都能够积极响应。教师不断收到一些特点鲜明的素材,如学生演唱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片段。教师可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在课堂上集中展示和播放,组织学生学习、研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西湖美》这首歌曲,要求学生在聆听中寻找歌曲中越剧的特点。学生有课前信息收集经历,对越剧有了一些了解,自然能够积极行动起来。为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学生掌握歌曲旋律后,可布置“小组表演唱”的活动任务,要求学生课外排练,以视频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对越剧并不熟悉,经过网络信息收集,自然会对越剧有所了解,在歌曲学唱环节,能够形成自然对接。学生对网络信息收集有浓厚的参与兴趣,这是最难得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教师应合理应用。《西湖美》这首歌曲带有浓重的地方色彩,具有江南文化特点,学生学习起来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可先让学生做信息收集,目的是让学生熟悉这类歌曲的特点,为歌曲学习做好铺垫。教师让学生展开演绎活动,为学生提供深化学习的机会,而且视频形式还能为学生带来更直观的体验。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多媒体、电子白板的广泛应用,为音乐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教学导学环节,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展示一些音乐作品,并将这些音乐作品做直观立体展现,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如此激发效果会更突出[2]。图片、视频、音频,以及演唱会实况、音乐电视、演绎活动等,这些信息都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教师推出这些信息化学习情境,可以对学生形成感官冲击,也能够顺利启动教程。音乐学习需要特殊的气氛,而信息媒体最合适。教师对媒体手段做筛选应用,能够为课堂教学注入丰沛动力,学生也会积极回馈和响应,课堂学习进入良性互动。

教师利用媒体手段创设学习情境,这是最常见的应用手段。学生对媒体应用早已熟知,教师需要有创新应用的意识,让学生自然进入音乐学习环节,这样启动作用会更显著。以《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为例,学生大多会唱这首歌。教师可在课堂导学环节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演唱视频,并说:“大家对这首歌都比较熟悉,也能够演唱。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两位同学演唱的音频,猜猜她们是谁?”教师平时都会播放音乐专业人士的演唱视频,这次选择让学生来演唱,顿时调动了学生倾听的热情,还没有进入倾听环节学生便展开热议。在教师播放音频时,学生倾听格外认真,还不时对歌唱表现做出评价。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对演唱情况进行集体评价,并邀请演唱者做演唱介绍,学生则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环节。教师分析歌曲特点,梳理演唱注意事项,能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因为有学生示范演唱的观看经历,学生研究热情高涨,课堂学习进入良性互动。

学生对媒体情境比较熟悉,教师抓住学生心理展开设计,推出学生演唱音频内容,能够自然形成教学亮点[3]。学生主动进入聆听环节,并对歌曲演唱情况评价讨论。教师针对学生学习心理展开设计,能给学生带来更多思维上的触动。学生能够主动聆听和讨论,主动性的学习特征凸显出来,这说明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比较成功的,能够将学生带入特别学习情境之中。学生在学习上有特殊的心理特点,需要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

三、利用信息技术展开设计

在教学设计环节中渗透信息技术,教师要做好优化处理,不仅要在情境设计环节渗透信息技术内容,还要在重点突破、课堂互动、教学训练、课外辅导等环节,充分利用信息手段,让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贯穿教学始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多重对接,教师要有科学应用的态度和意识,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也不能完全不用多媒体,要适时、适度,这需要教师的理性思考,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多媒体依赖症”在很多课堂不同程度存在,教师对此需要有清晰认识,充分发挥媒体的助学作用。

教师在执行教案程序时,要有随时调整的意识,以提升教学的适合性。如在教学《送别》这首歌曲时,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送别》,并提出一些具体的聆听要求:这首歌曲有特殊创作背景,聆听时,要深度感知其蕴含的情感,还要关注节奏、速度、旋律的特点,准备参与课堂互动交流。在学生聆听歌曲时,教师要不时做出提示,重点关注演唱节奏、演唱情绪等。在学生进入互动交流环节后,教师可与学生展开对话,从节拍强弱角度做引导,让学生进入歌曲描绘的离愁别绪中。为丰富学生学习体验,教师可要求学生回顾:“在我们学习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经典文本对离愁别绪做了精彩描绘?”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比较感兴趣,自然能够快速行动,收集相关信息。教师根据学生提议,找到了不少相关的古诗词名篇。教师可鼓励学生借助这首歌曲的旋律,尝试迁移。学生自觉展开学习探索,能够建立更多音乐感知和体验。

教师针对学生学习需要做教学设计,让学生回顾展示一些离愁方面的古诗词,能够为课堂注入丰富动力。特别是通过迁移性训练,学生能够逐渐找到创作的感觉,在亲身尝试中建立音乐认知。媒体应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选择,教师要合理使用,最大限度发挥信息技术辅助作用。学生跟随媒体展开视唱学习,利用媒体收集相关信息,能够丰富学习体验。应用信息技术早已成为学生生活的常态,因此教师对此需要有理性判断,针对学生学习需要做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应用的机会,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四、利用信息技术组织互动

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组织学生展开互动性学习,需要对活动内容、活动程序、活动组织做深入研究,提升互动设计和组织的有效性。课堂演绎、音乐竞赛、音乐游戏、音乐鉴赏等都带有互动性。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做辅助,可以组织学生顺利进入活动环节,使学生在多重互动中建立学科认知。学生习惯用手机做网络交互活动,对此,教师可以适时推出一些课外网络交互任务,要求学生参与信息收集、网络讨论、平台评价等学习活动,快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延伸学生学习维度,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4]。

学生对课堂表演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可借助媒体信息手段,设计一些个性演绎活动任务,以提升学生学习品质。以《美丽的家乡》这首歌曲为例,教师可先做示范演唱,要求学生做聆听分析,对歌曲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情绪等音乐要素展开深度解析,然后跟随媒体做视唱学习,逐渐熟悉歌曲旋律。教师可组织学生做课堂演绎活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行选择演绎形式,可以是小合唱,也可以是重唱或歌配舞表演,我们将进行赋分评选。在教师发出任务后,学生立刻响应,课堂学习氛围浓厚。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可设定一些音乐伴奏方案,为学生演出提供服务。学生进入集体研讨环节,并逐渐形成完整的演绎方案,同时教师参与互动交流,给学生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在课堂演绎环节,教师要做好排序,让学生轮流表演,并组织现场评价,重点解决学生演绎中存在的问题。在学生演绎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做辅助,确保演绎活动顺利展开。经过多次表演,学生学习体验更为丰富。

教师组织学生做集体演绎活动,为学生提供媒体辅助,能增加其演出效果。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抓住学生心理展开辅助设计,能成功激发学生的展示热情。特别是媒体的助力和协助,为学生演绎带来更多支持。从学生演绎表现可以看出,教师的协助设计是比较成功的,学生都能够主动响应,课堂演绎获得圆满成功。多媒体的辅助为学生带来更多支持,有利于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和组织,确保学习活动顺利推进。

五、利用信息技术拓宽训练

翻转课堂、网络互动、微课视频、远程教学等,都属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在音乐学科教学训练设计中,教师适时推出一些网络性学习任务,组织学生借助网络展开互动性学习,学生会积极响应[5]。小学生对网络交互的热情超出我们的想象,借助手机做网络交互不存在任何技术问题。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出更多适合的课外学习任务。如果有需要,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电子作业,让学生自行录制音乐视频、音频,并将其推送到网络交互平台。学生大多会主动响应,其助学效果更突出。

教师在设计音乐训练任务时,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做辅助,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丰富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如在教学《静夜思》这首歌曲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背诵李白的《静夜思》,然后聆听多媒体音频,感知歌曲旋律特点。经过反复视唱,学生逐渐掌握了旋律,能够完整演绎歌曲。为激发学生音乐思维,教师可设计训练任务:李白的诗作被改成歌曲的例子还有很多,不妨借助网络展开信息收集,看能够找到哪些素材。在欣赏这些诗词改编的歌曲之后,我们不妨做一些创编尝试,利用熟悉的歌曲旋律,将古诗词的内容填进去,形成新的改编歌曲,准备参与班级集体展示活动。任务布置后,学生普遍能积极响应,主动收集古诗词,找到一些熟悉的旋律与之匹配。经过一番探索,学生大多能够顺利完成改编任务。在课堂展示环节,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演唱展示,并组织学生做互动评选活动,评选出优秀的音乐作品。

学生大多没有创编新歌曲的能力,但对歌词替换是比较感兴趣的。教师让学生借助熟悉的旋律做古诗词内容填写,便为学生带来了难得的学习契机。学生对古诗词内容比较熟悉,可以快速找到适合的内容。这说明教师对学生的音乐基础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做出更适合的设计,训练价值更高。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歌曲填词活动,成功激发了学生音乐思维,助学效果良好。信息技术应用无处不在,教师需要有优化意识。一个简单的设计,往往可以产生无限的动力。

结 语

在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设计中渗透信息技术辅助手段,符合学生的期待,具有更广泛的应用价值。教师需要有整合优化的意识,在资源整合、情境设计、活动组织、训练延续等环节积极探索,以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同时,信息媒体助学手段带有直观性、互动性、灵动性等特点,深受学生的青睐。教师对信息技术辅学手段做筛选,与学习内容多点对接,能够建立更多学习起点,让更多学生快速启动学科思维,在主动学习训练的过程中发展音乐认知能力。

猜你喜欢

环节信息技术音乐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音乐
多环节发力攻克深层次矛盾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