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课堂工作坊的策略

2023-02-23王生林

名师在线 2023年1期
关键词:伙伴关系工作坊成员

文 /王生林

引 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倡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倡导合作学习,明文要求教师创设多样合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促使学生掌握语言知识,锻炼语言应用能力。课堂工作坊是实现这一点的“法宝”。所谓课堂工作坊,是指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合作为形式,以共同主题为中心,以分工合作、共同思考为途径的教学模式。课堂工作坊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具有互动性、生成性、合作性等特征[1]。教师应用课堂工作坊模式实施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不但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使学生成为英语阅读的主人,还可以使学生合作学习,逐步掌握学习内容,锻炼学习能力。基于此,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应用课堂工作坊教学模式,以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为抓手,创设多样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合作阅读,由此落实《课程标准》要求,增强英语阅读教学质量。以外研版小学英语教材六年级(上册)Module 4 Unit 2 Our favourite festival is the Spring Festival为例,教师可按如下策略应用课堂工作坊模式。

一、阅读前:建立初期的阅读伙伴关系

课堂工作坊是以学生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伙伴关系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基础[2]。阅读前是建立阅读伙伴关系的关键时期。在应用课堂工作坊模式实施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把握阅读前时机,建立初期的阅读伙伴关系,夯实合作阅读基础。

(一)科学分组,建立工作坊

建立工作坊是建立初期阅读伙伴关系的重要途径。科学分组的过程,正是初步建立工作坊的过程。《课程标准》阐述了学生的学习差异,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获得应有发展。异质小组是学生展现个性差异的载体,也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可以学生个性差异为基础,建立异质工作坊。

具体而言,在建立工作坊的过程中,教师要先发挥教学评价作用,借助学生成长档案记录袋,了解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如语言储备情况、合作意识形成情况等,发现学生差异。然后,教师可依据学生差异,将其分为不同层次,如A层级(语言储备丰富,合作意识较强等)、B层级(语言储备一般,合作意识不强等)、C层级(语言储备不足,缺乏合作意识等)。接着,教师按照1:2:1的比例,将各个层级的学生纳入一个工作坊,顺其自然地建立异质工作坊。然后,教师可鼓励各工作坊成员合作交流,确定本组的组长。在后续教学中,组长要根据教师发出的指令,迅速为工作坊中其他成员分派任务,推动工作坊教学顺利开展。

(二)预测文本,进入话题

在建立工作坊后,教师要以其为基础,结合阅读教学内容,创设适宜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工作坊活动,自然而然地走进阅读活动。预测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阅读方法,也是学生进入文本话题的方式之一。在阅读前,教师可利用多样方式,如创设情境、播放录音、展示图片等,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预测,初步感知话题,为深入探究文本内容做好准备。

在Our favourite festival is the Spring Festival课堂上,教师可利用课件呈现文本图片,引导学生在工作坊中合作读图,预测每一幅图片讲述了什么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大部分学生能够发挥自主性,认真观看图片,积极思考,对图片内容建构认知。无须教师引导,组长便可发挥自身作用,引导其他成员展示认知情况。在展示的过程中,工作坊中的全体成员要认真倾听,对比自己的预测内容,及时发现问题,并主动提出问题,合作讨论问题。在激烈的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进一步认知图片内容,有效进入阅读话题。此外,在工作坊成员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走近各个工作坊,认真倾听,了解预测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大部分成员的预测得到证实:“Different traditional festivals and traditional customs.”

二、阅读中:形成深度的阅读伙伴关系

深度的阅读伙伴关系是学生走进阅读文本深处的保障,也是学生有效参与工作坊的实践体现。在阅读中阶段,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采用多样方式引导学生合作阅读,形成深度的阅读伙伴关系,推动英语阅读走向深处。

(一)听录音,整体感知文本语境

整体感知是学生阅读文本的起点,也是实现深度阅读的基础。听读结合是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途径之一。在应用课堂工作坊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在组织听读结合活动中,可提出任务,让学生边倾听边思考,积极与工作坊中的其他成员交流,增强整体感知效果。

在Our favourite festival is the Spring Festival阅 读中阶段,教师可先播放文本录音,并提出任务:Look at pictures, listen to recordings, and answer. How many festivals are there? What are they?在此任务的驱动下,大部分学生可以高度集中注意力,认真倾听。在倾听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自觉将听力材料与图片联系,借助图片内容梳理听力材料,建构文本认知。在录音内容结束后,学生可主动与工作坊的成员交流听到的内容。在交流的过程中,大部分成员能够积极表达,提到Spring Festival和Lantern Festival。但是,部分成员受自身因素影响,不能有效感知文本内容。对此,教师可再次播放录音,引导全体成员继续倾听。通过反复倾听录音和观看图片,大部分学生可以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教师要把握时机,引导工作坊成员毛遂自荐,介绍文本内容,同时重点讲解新词组。如此做法,不但可以使学生做到听读结合,整体感知文本,还能锻炼学生的听力能力、交流能力。

(二)读课文,深入感知文本语境

深入感知是学生走向文本深处的途径,也是学生增强文本认知的关键。教师是课堂工作坊教学的引导者,课堂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的实践体现。在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后,教师要以课堂工作坊为基础,以文本细读内容为抓手,提出问题,驱动学生深入感知文本语境,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讲到文本第一和第二段时,教师可提出阅读要求:Now boys and girls, please read part 1 and part 2,complete the table.在阅读要求的驱动下,工作坊中的leader便可发挥带头作用,带领其他成员认真阅读文本,观察每个成员的阅读表现。在阅读的过程中,全体成员要发挥自主性,边阅读、边思考,再次感知文本内容。基于此,教师可顺势提出问题:What festival is it about?组长可随机选择成员,引导其回答问题。当工作坊中的其他成员有疑义时,组长要鼓励其作答。之后,教师可鼓励工作坊派出代表,回答问题。实践证明,通过体验工作坊的合作活动,大部分学生可以获得正确答案:It's about Dragon Boat Festival and Mid-Autumn Festival.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的阅读所得,并追问:What do they eat?同样,工作坊中的leader也要引导成员阅读、交流。在回答问题时,学生提到了delicious。delicious是本单元的新单词,教师可结合具体语境,鼓励学生猜测词汇含义,并从文本中找出相应语句,验证猜测。学生在找寻文本内容后,可主动与工作坊的其他成员交流,掌握新单词。教师则利用较少的时间讲解单词,帮助学生增强认知。如此教学不但使学生受到问题驱动,自觉阅读文本,合作交流,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还能使学生锻炼思考能力、阅读能力、交流能力等,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用所学,强化感知文本语境

强化感知是增强课堂阅读效果的途径之一。应用所学是学生强化所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把握时机,及时组织应用活动,引导学生继续与工作坊成员合作,迁移经验,应用所学,增强课堂阅读效果。

例如,在Our favourite festival is the Spring Festival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阅读内容,掌握语言知识。教师可继续以工作坊为依托,组织练习活动。在组织练习活动时,教师可为每个工作坊分发英语材料——纸卡,鼓励学生阅读纸卡上的单词,并根据节日情况,选择相应纸卡,将其贴于指定位置。在练习的过程中,leader要发挥引导作用,为工作坊成员布置任务,如让一些成员找代表春节的纸卡,让另一些成员找代表端午节的纸卡。在找到相应纸卡后,各成员要读出纸卡上的英文单词,并用简单的语言介绍。实践证明,如此练习活动能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加深对所学的理解。

三、阅读后:发展牢固的阅读伙伴关系

牢固的阅读伙伴关系是学生合作应用所学的具体表现。在牢固阅读伙伴关系的作用下,学生会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合作应用课堂所学,切实增强英语阅读效果。因此,在应用工作坊教学模式实施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把握阅读后时机,创设拓展活动,使学生诠释并继续发展牢固的阅读伙伴关系。

(一)合作编创,生动表演

《课程标准》提倡组织英语编创活动,给学生提供应用所学知识的机会,使学生发展语言应用能力。编创活动正是学生应用所学的方式。表演是以编创为基础的活动,也是编创活动的重要构成。小学生爱玩好动,有着极强的表演兴趣。对此,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表演故事,并及时评价。

例如,在Our favourite festival is the Spring Festival一课中,学生了解了不同的传统节日及习俗。基于此,教师可提出编创要求:In the workshop, work with all members to choose a traditional festival and discuss its traditional customs. Play roles, perform scenes, and demonstrate traditional customs.在此要求的驱动下,组长可先调查工作坊中成员喜欢的传统节日;然后,根据成员表述情况,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某一传统节日;最后,和全体成员一起讨论该传统节日的习俗,合作展现习俗内容的动作。如针对端午节舞龙这一习俗,有的成员挥动胳膊,开心地跳跃、走动等。生动的演绎,使学生增强了欲望。在强烈欲望的作用下,学生积极表达,热烈交流。在规定时间结束后,教师可鼓励工作坊成员到讲台上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要用英语介绍具体场景。

(二)拓展阅读,迁移经验

迁移经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课程标准》提倡拓展阅读,要求教师打破教材和课堂限制,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小学生的自控力、阅读能力等较有限,在自主进行拓展阅读时,容易出现问题。工作坊为学生合作学习提供了便利,可以弥补学生自主阅读的不足。所以,在阅读后阶段,教师可以工作坊为依托,选择内容与教材文本类似的其他文本,设计阅读任务,驱动学生合作阅读,并组织复述活动。

例如,在Our favourite festival is the Spring Festival教学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下载绘本App,和工作坊中的成员一起倾听、阅读英文绘本Chinese Festival。该绘本图文结合地呈现了春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契合学生的阅读情况。在工作坊中,学生可迁移课堂阅读经验,先预测文本内容;接着听录音,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然后细读文本,了解文本内容;最后交流文本内容,介绍我国传统节日及其习俗。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不但能理解绘本内容,还能实现学用结合,锻炼阅读能力。在学生合作阅读文本后,教师可以组织复述活动,随机从每一个工作坊中选择能力相当的学生,引导其回顾、复述文本内容。在学生复述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从词汇储备、复述情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还可鼓励工作坊中的其他成员,对比、反思,判断自己是否有类似情况。

结 语

综上所述,有效应用课堂工作坊模式实施英语阅读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阅读内容,还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增强合作意识,锻炼合作能力,切实提升学习效率。鉴于此,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课程标准》要求,应用课堂工作坊教学模式,以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阶段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体验系列阅读活动,如自读活动、听读活动等,逐步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同时锻炼相关能力,增强英语阅读效果,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伙伴关系工作坊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工作坊模式下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论双导师讨论式工作坊教学法在知识产权法教学中的应用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专利条款研究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