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

2023-02-23周宏伟

名师在线 2023年1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学科核心

文 /周宏伟

引 言

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不同学科中的具体表现,是素质教育中科学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炼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反映学科本质及教育价值,内涵条理清晰,对个体和社会有积极的意义和影响。对于语文这门人文性丰富的文科学科来说,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多种多样,想要将核心素养培养落到实处,教师就需要了解核心素养的含义,并致力于改进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一、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

核心素养是一种通过长期学习逐步培养起来的内在素养,是学生通过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时逐步领悟的,是学生综合素质在具体学科中的集中体现,也是评判教师教学的标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即思维能力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素养和审美能力素养。

(一)思维能力素养

思维能力素养指“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积累知识逐步养成独立思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知识的积累,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不断提升。思维能力素养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人文价值、情感态度、精神内核,能够进一步强化教学的有效性,增加教学的深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

(二)语言表达能力素养

语言表达能力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的语言构建及运用能力。著名史学家吴晗说:“阅读是学习,摘抄是积累,写作是创作。”语言构建及运用能力的培养就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生在不断接触新内容的过程中,通过阅读积累知识,通过练习熟悉知识,通过写作应用知识,能够逐渐搭建完善的语言运用系统和知识使用体系,形成完备的思维结构,进而塑成语言构建及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素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教师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它是学生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载体,对学生的能力塑成和可持续性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1]。

(三)审美能力素养

审美能力素养包含了审美能力、情感感悟、爱国情怀、德育观念,可以概括为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两个部分。语文学科内容具有多元性,不同的文章能够表达出不同的情感价值和人文思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素养,就是要让学生以泛性化的思维去感悟多元化文章中传达的内核。在体味文章价值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分辨是非对错,感悟世间百态,形成积极向上的观念,同时在正确的“三观”之上进行创造和延伸,通过文学创作或语言表达,再次将正确的价值观予以传递。同时,审美能力的培养还肩负着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尤其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爱国精神、德育观念等,这些元素的传播能够启发学生幼小的心灵,在其内心种下德育的种子,对学生的长期发展大有裨益。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思维难以转变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由分数提升向能力提升转变的过程。很多教师认为,分数提升就说明学生的能力已经得到了强化,殊不知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分数提升对应的是学生应试能力的提升,在特定的问题场景下学生凭借学习积累和解题经验,能够驾轻就熟地解决某一类型的问题,然而一旦知识运用的场景发生变化,学生就无法“套路式”地完成知识迁移。同时,在分数为先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教学核心过于明确,忽略了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情感价值,导致学生很难在学习中感悟到语文的魅力,学科核心素养难以得到培养。想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就必须扭转教学思维,转变教学重心,将能力提升作为教学重点,这样才能够完成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任。

(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兴趣的缺失,导致教学难以开展。仔细分析,学生兴趣缺乏主要源自两个方面:首先是单一教学模式带来的枯燥感,其次则是教学主体错误导致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单一教学模式是指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使用“教学三步走”,即“讲解—练习—测验”,每一个环节都按部就班且缺乏创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极易形成思维疲劳,也容易形成思维定式,会逐步丧失探索知识的新鲜感和求知欲,逐渐变得倦怠,不愿意在学习上投入过多的精力。这就导致教师的教学设计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的思维能力难以得到培养,能力架构难以成型。而教学主体错误是指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体地位,学生长期依附于教师的讲解来完成知识内化,少有个人思考介入其中。被动的认知状态造成了学生惰性思维的形成,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举步维艰,同时很难进行知识迁移、举一反三,造成了“高分低能”现象的产生。此外,教师“灌输式”的教学,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自然形成的过程,但也少不了教师的主动干预。评价体系就是助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成型的有力推手,但是在传统教学中评级体系较为片面,以“分数”为主导的评价体系忽略了学生的日常表现,也极大地打击了部分学生的信心。因为分数只能够体现阶段性学习中学生对目标知识的掌握程度,却无法具象化地体现出学生的进步幅度、努力程度、细微表现等元素。教师单纯以分数为参照,缺乏“因材施评”的考量,就导致部分学生明明努力了,却得不到教师的肯定,而有的学生看似成绩优异,但并没有实质性的进步。评价机制准确性不足,公信力较差,无法完全说服学生。

三、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实现路径及策略

(一)优化完善传统教学观念,完成教学改革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意味着教学重心的转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核心,扭转学生被动学习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自主认知和主动探索来发掘语文知识,了解学科内涵,进而促进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1.贯彻“生本”思想,突出学生地位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离不开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培养学生的能力少不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应抛弃传统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采用“留白课堂”策略。所谓留白课堂,就是在教学的预习环节、学习环节、练习环节、总结环节,都留给学生1~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思考或是集体讨论,让课堂知识交互过程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学生参与其中,能够转变其被动学习地位,切实落实生本思想的核心要求。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主动探索、内化知识,形成较为完善的自主思考模式。教师事后根据学生临堂表现为学生查缺补漏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有助于学生能力成型,能够帮助其逐步形成符合学科特质的能力及素养,同时降低教师的教学负担[2]。

2.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

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在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重心的素质教育中,教师应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资源整合状态下的多样化教学,意味着语文知识的解读不再单一局限,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衍生不同的教学变种,凸显各类文章的内涵价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理解知识,能够领悟语文的多样性人文价值,对文中传递的爱国情感、父母之恩、道德精神等元素,进一步加深感悟。同时,多样化教学形式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素材,培养其文学修养,提升其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能够进一步完善以素质教育为重点的核心素养培养教学途径。

3.优化师资配置,完善教学模式

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重心的教学改革,除了教学上的转变,施教的教师也应当积极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当前,我国很多教师依然难以摆脱传统教学的桎梏。因此,优化师资配置、对教师进行培训是十分有必要的。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当定期检查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情况,同时转变对教师的考核重心,通过抽调课程以及考核学生来起到外部监督作用。同时,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公开课比武、集体培训、教学心得分享也要定期举行,督促教师尽快转型,适应当前的教学。另外,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进步,如今网络上存有极多优秀的课程资源可以供教师学习和借鉴。教师也应当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在平时多学习,多提升,多强化,为改革教学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做好准备。

(二)转变师生位置,强化学生地位

叶圣陶说:“教师之为之,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引导。”想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主动权,这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每一项,都是以学生为出发点进行考量,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改变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

1.翻转课堂,改变学生认知路径

所谓翻转课堂,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在教学中进行调转。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学生授课”的教学模式:由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预习备课,而后由小组成员分管教学环节完成知识传授,最后由教师进行补充完善。同类的教学方法不胜枚举,突出的核心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主动完成知识的探索,以个人认知来对知识进行内化。其次,由教师作为“辅助者”的身份,查缺补漏,完善学生的学习过程。长此以往,学生的认知路径能够发生改观,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其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都能够得到个性化发展。教师再适当予以纠正,就能够助力学生形成较高的学科核心素养。

2.生生合作,优化学生思维模式

因为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性,所以其在学习知识的时候理解不尽相同。不同的思维模式能够产生不同的想法,而为了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教师就可以采用生生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学习。相比于教师主导的课堂教育来说,在生生合作的学习模式中,学生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差异思维来自同学而非教师,思维成熟差值较小,给予了学生更多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同时,生生合作学习能够大大降低教师的教学负担,而教师能够通过巡回指导的方式清晰地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以《景阳冈》这一课为例,学生对“武松”这一人物的认识就不相同,有的学生觉得武松英勇果敢,是学习的楷模;而有的学生觉得武松过于激进鲁莽,有勇无谋。教师的讲解很难统一学生思想,那么就不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不同观点的学生分为两个阵营,让其各执观点,据理论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差异化思维能够促使其取长补短,实现优势互补,其思维能力素养和语言表达素养在小组探讨的过程中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3.自主学习,构建学生核心素养

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其学科核心素养的重心。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灌输式”模式,极少给予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教师应当改变这一现状,通过强化自主学习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好的途径就是教会其学习方法。除了常规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教师还应教会学生阅读技巧、信息筛选方式、读写结合、写作技巧等,从知识的传授转变为能力的提升,以模板化的学习思路带动学生自主理解能力提升,将抽象性的学习技巧通过具象化的教学内容逐一展示。以《海的女儿》这一课为例,教师首先可通过泛读让学生提取关键人物、文章情节、故事脉络等信息,随后运用精读法总结各段落大意进行融合汇总,最后讲解文章内涵。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标注文章重点部分、华彩段落、有疑部分,进行针对性分析和解答,而后通过练习和仿写对文章进行回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明确自身只以辅助教学的身份参与,知识内化部分要交由学生自主完成,不可喧宾夺主,要让学生在系统化的知识内化过程中逐步理清思路,加深记忆,形成独有的知识理解体系,进而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三)积极采用多元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

随着现代教学的进步发展,新型的教学手段层出不穷。教师需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手段,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价值,让学生在感悟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带有个人特质的思维模式。下面本文简述几种教学手段,以供教师参考。

1.思维导图教学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素养

思维导图教学法是一种发散性的教学手段,能够通过特征化知识,带动学生思考,将知识捆绑于各类载体之上,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或拓展,或对比,或模仿,将知识迁移至学生熟悉的认知场景中,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方式进行知识传递。这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效率,还能够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其思维能力素养。

例如,在学习《题西林壁》时,学生理解该诗的后两句时存在困难。对此,教师可以通过拓展对比的途径来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其实这一句与学生熟知的成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大意相同,教师可以以棋局对应庐山,当局者对应苏轼,因为都身在其中,所以无法得知全貌。教师通过这种同意相连的形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后两句诗的含义。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插入另一首写景哲理诗《登飞来峰》。王安石所作这首古诗在结构和立意上都与《题西林壁》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思维导图联系二者能够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素养。

2.读写结合,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素养

读写结合,是构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在写作教学中,读写结合能够活化学生思维,以读带写也能够降低学生的创作难度。长期的读写结合,更容易使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起泛性化的写作模板。针对不同的题材,学生通过多变的写作思路能够像做填空题一样将元素一一对应。因此,做好读写结合尤其重要。教师可以采用仿写、同主题习作、续写等手段,从原课文入手,让学生学会构思立意、铺建框架,从学生喜爱的故事性文章入手,如《精卫填海》《司马光》等,让学生在阅读中完成写作,在写作中完成知识的二次学习。二者相辅相成,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素养。

3.情景教学,塑造学生审美能力素养

情景教学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能够以情景还原的方式带动学生情感。在第一人称视角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有助于陶冶情感,培养德育观念。以《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为例,学生只看到了文中描写圆明园的残垣断壁、满目疮痍,但是体会不到作者传达的愤怒、憎恨,就不能够认识到文中所传达的牢记历史耻辱的主旨。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八国联军侵华”的画面,其中摧毁圆明园、颐和园、长城的历史画面,可以激起学生的同理心。学生以历史见证者的角色再次面对这一切,能够激发爱国情怀,对文章所描写的内容能够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同类的情景教学法,教师可以用于情感传达的文章中,通过外部手段建立场景,同化学生价值观,使学生建立正确“三观”,教会学生分辨是非对错、善恶美丑,塑造学生的审美能力素养。

(四)建立完善科学评价体系,助力学生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在小学教育中,这一点体现得淋漓尽致。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其有着巨大的影响。完善评价机制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质量的高要求,也是对学生的负责。只有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才能让其了解自身问题,找出能力弱项,进行针对性提升,从而完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师首先要改变评价的标准,抛弃分数为主的评价机制,以学生临堂表现、问题回答情况、作业完成度、创造力、想象力等多个部分为评价的标准,建立综合完善的评价体系。教师要适当淡化学生的弱点,放大学生的长处,以鼓励为主,同样不忘记指出其能力弱项。这种综合化的评价机制可以帮助学生寻找“最近发展区”,填补其学科核心素养的不足,让学生梯次化地达成阶段性目标,获得飞跃性的进步。教师可采取分层评价、针对性评价等手段,助力学生成长。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依然任重而道远。教师需要通过不断探索试错来找寻正确的途径和方法。在正确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转变师生地位,完善评价机制,通过立体多元的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进步和成长,助力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学科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