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写结合 为语文插上双翼
——例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2023-02-23/郭

名师在线 2023年1期
关键词:读书笔记写作方法段落

文 /郭 敏

引 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明了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多听、多说,促使学生形成听、说、读、写能力。众所周知,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科的基础内容,二者关系密切,缺一不可,被称为语文学科的“双翼”。读写结合教学是语文学科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具体体现。有效实施读写结合教学,可以让语文学科插上“双翼”,丰富教学方式和活动,促使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良好的语感和积极的情感,在写作中内化阅读知识,提高阅读认知,进而形成良好的表达能力[1]。鉴于此,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阅读和写作关系为依据,应用读写结合教学法。读写结合教学是指在实施语文教学时,教师遵循读写同步发展、相互迁移的规律,以阅读文本为基础,以文本的取材、表达方法等为立足点,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获取写作方法,继而开展写作训练活动,驱动学生迁移认知,增强阅读教学效果。由此可见,以读促写和以写助读是读写结合教学的重要构成。因此,教师应在语文课堂上运用多样策略实施以读促写、以写助读活动,实现读写结合。

一、以读促写,读中学写

以读促写是指以阅读文本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习写作的活动。在实施读写结合教学时,教师以阅读文本中的不同内容为入手点,引导学生学习写作。

(一)在阅读中,储备写作素材

阅读文本是不可多得的写作素材。丰富的写作素材是学生进行写作的保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乏写作素材的情况下,学生无话可说。对此,教师以阅读文本为基础,应用多样方式引导学生储备写作素材。

1.批注阅读,储备写作素材

批注阅读是集读写思为一体的阅读方式。在进行批注阅读时,学生会圈画相关内容,自主思考,建构初步认知,并记录个性认知。实际上,批注阅读的过程,不仅是学生认知文本内容的过程,还是学生储备写作素材的过程。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依据文本内容,设计任务,驱动学生进行批注阅读,顺其自然地储备写作素材。

例如,在《草原》这篇文章中,老舍先生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草原景象。在学生阅读第一段时,教师向学生提出任务要求:“请大家阅读第一段内容,勾画展现草原景象的语句,在脑海中想象画面,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见到’的草原。”在此任务的作用下,大部分学生反复诵读第一自然段,勾画相关内容。反复诵读和勾画的过程正是学生储备写作素材的过程。尤其,通过不断诵读勾画的内容,学生能够逐步建构认知,感受草原场景,同时塑造积极情感,并就此进行批注,为进行深入阅读做好准备。由此可见,学生进行批注阅读,不仅可以轻松地储备写作素材,还可以初步建构认知,推动课堂教学发展,可谓一举两得。

2.摘抄阅读,储备写作素材

摘抄阅读是以读写为主的阅读方式。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摘抄的过程是学生进行记忆的过程,也是学生储备写作素材的过程[2]。教材选取的阅读文本大都文质兼美,为学生提供了摘抄便利。所以,教师应立足文本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摘抄。

例如,在阅读《少年闰土》的过程中,学生在作者鲁迅先生的引导下,认识了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闰土。在塑造闰土形象时,鲁迅先生使用了生动的语言,如“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寥寥几笔介绍了闰土的形象,使一个淳朴天真的农村少年形象跃然纸上,这是值得学生借鉴的。所以,教师立足文本内容和学生阅读情况,引导其摘抄凸显闰土形象特点的语句。在摘抄的过程中,学生会迁移阅读认知,认真思考,在脑海中想象闰土形象,由此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加深记忆,顺其自然地储备写作素材,为今后写文章奠定基础。

(二)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方法

阅读文本是写作方法的彰显。写作方法包括立意、表达方式等,是学生进行写作的助力[3]。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应以文本中的写作方法为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写作,同时借此帮助学生增强阅读认知。

1.阅读文本,了解立意

立意是作者书写文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也会是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关键所在。纵观学生写作情况,大部分学生立意不明,机械地组织素材,出现文不对题的情况。针对此情况,在阅读课堂上,教师以阅读文本的立意为入手点,引导学生逐步探究,使学生在了解立意,认知文本内容的同时,学习写作方法,为写作做好准备。

例如,作者在《穷人》这篇文章中,宣扬了“穷人不穷”的理念。这一理念正是作者的立意所在。围绕此立意,作者利用生动的笔触进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情节描写。在课堂上,教师以人物形象为入手点,引导学生探寻文本中的环境内容和情节内容,感受人物身上的美好品质,切实感悟“穷人不穷”。

2.阅读文本,学习表达

不少学生写出的文章如流水账一般,是因为其没有使用恰当的表达方法。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如记叙、议论、说明等。同时,不同的表达方式下有不同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因此,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应立足不同文体,以其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引导学生学习表达。

例如,《北京的春节》是一篇散文,老舍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以老北京的春节习俗为重点,使用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从腊八到正月十五,介绍不同的传统习俗,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是值得学生学习的。同时,通过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学生可以了解文本结构和具体内容,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所以,教师以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为重点,引导学生阅读。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教师向学生提出任务:“阅读文本,找出不同的春节习俗,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在此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走进阅读文本中,边阅读边思考,探寻不同时间下的不同的春节习俗。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引导其展示任务成果,并据此和学生一起探究不同的节日习俗。在探究之际,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某一习俗?为什么要略写某一习俗?”借此使学生深入探寻详略得当的写法。实践证明,通过不断探寻写作方法,学生不仅逐步理解了文本内容,还汲取了写作经验,便于今后有方法地写文章,提高写作质量。

二、以写助读,写中促读

写作可以看作学生迁移阅读所得的活动。有效的写作,可以使学生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深入品味文本情感等,增强阅读效果。在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时,教师应立足学生的阅读情况,开展多样的写作训练活动,使学生通过写作,巩固阅读内容,增强学习效果。

(一)仿写训练

仿写是对范文进行再创造的活动。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在进行仿写时,可以充分运用自身模仿能力,依照范文,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由此进一步认知文本内容,同时了解写作规律,积累写作经验[4]。基于此,在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时,教师以阅读文本为基础,引导学生仿写句子、段落、篇章。

1.仿写句子

句子是阅读文本的基本构成,是文本特色的具体展现。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应探寻文本中的特色内容,将其作为训练点,引导学生进行仿写。

例如,在《匆匆》一文中,朱自清先生结合日常生活,应用排比句式,描述了时间的流逝:“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从眼前过去。”教师立足学生生活经历,以这一句话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在仿写时,大部分学生回顾生活,联想各种生活场景,自觉借鉴作者经验,组织语言。如“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前过去;沉思时,日子从眼前过去。”通过仿写,学生不仅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还产生了珍惜时间的意识,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书面表达水平。

2.仿写段落

段落是文本内容的重要构成,是学生建构阅读认知的基础。在写作时,部分学生会出现前言不搭后语的问题,这是因为其段落组建能力不强。仿写段落,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理解段落内容,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积累写作经验,为有条理地进行表达奠定坚实的基础。对此,在阅读课堂上,教师要选取典型段落,引导学生进行仿写。

例如,在《少年闰土》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按照先后顺序,描绘了雪地捕捉鸟的场景:“我们沙地上……鹁鸪、蓝背……”在体验生活时,学生早已玩了多种多样的游戏,积累了游戏经验,为有顺序地描述游戏过程提供了便利。于是,教师提出仿写要求:“模仿文本段落,按照顺序介绍自己喜欢的游戏的玩法。”学生在脑海中构思某游戏的玩法,由此获得写作素材。学生自主模仿文本段落,组织语言,有顺序地介绍游戏的玩法。在介绍的过程中,学生迁移已有情感,获得游戏乐趣,同时感受到闰土少年生活的快乐。

(二)读书笔记

笔记是作者随机记录所见、所闻、所想的方式。读书笔记是记录阅读心得体会的方式。通过写读书笔记,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还可以顺其自然地锻炼写作能力[5]。此外,《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的应用文。因此,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阅读情况,引导学生书写读书笔记。

在阅读《金色的鱼钩》时,学生受到教师的引导,体验多样活动,逐步了解了文本内容,感受到了老班长身上的美好品质,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在读有所得的情况下,部分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欲望。教师把握时机,开展写读书笔记的活动,提出相关要求。在此要求的驱动下,学生自觉回顾文本内容,调动语言库,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实际上,表达阅读感受的过程正是学生增强文本认知的过程。在规定的时间结束后,教师鼓励学生与小组成员共享各自的读书笔记,借此交流阅读感悟,提高阅读质量。此外,在进行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的过程中,学生顺其自然地锻炼了语言能力,有利于提升学习水平。

(三)图文日记

日记是对一日生活的提炼和记录,是学生日常锻炼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现有实践证明,写日记可以使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丰富语言储备,发展多样能力,如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处于读图时代,早已与各种各样的图画进行了互动,积累了读图经验。在阅读课堂上,学生可通过阅读插图,理解文本内容。教师可以教材插图为基础,引导学生写图文日记,即在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表达的同时添加插图。

例如,在阅读《开国大典》时,学生受到教师的引导,体验情境,感受到了开国大典时的热闹场景,体会到了在场群众激动、欢乐的心情。在学生阅读、理解了文本后,教师组织学生写图文日记,鼓励学生回顾文本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开国大典时在场群众的反应,同时发挥创造能力,用画笔画出相应场景。在写、画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锻炼了书面表达和绘画能力。

结 语

综上所述,有效实施读写结合教学,可以为语文学科插上“双翼”,促使学生实现以读促写,以写助读,切实提高读写水平。鉴于此,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阅读和写作关系为立足点,将以读促写和以写助读作为入手点,联系教学内容,应用多样策略引导学生结合读写,在阅读时学习写作,提高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增强语文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读书笔记写作方法段落
高中语文阅读之“读书笔记”应用探究
趣味•读写练 答案
爱读书与读书笔记
把握课文特点,习得写作方法
My Own Official Account 我自己的公众号
【短文篇】
研究性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
书面表达中从内因角度分析的写作方法
心理小测试
“四招”记好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