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法的运用
2023-02-23姜美芳
文 /姜美芳
引 言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核心素养教育理念逐渐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指导性理念,在指导广大教师团队积极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出了具体要求。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以合作学习教学法为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法是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重要手段[1]。
一、合作学习的意义所在
合作学习即教师通过科学的考量把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并指导小组之间展开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有利于发挥团队的积极作用,提高个体主观能动性,完成教学任务[2]。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合作学习模式是锻炼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主动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法的现状
我国新课程改革已经陆续开展了较长时间,但是受应试教育和“唯成绩论”的影响,落实效果不理想。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诸多教师对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表示认同,可是在考评环节,不论教师还是学生的考评都主要以学生的成绩为参考,这些先进教师无法贯彻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导致合作学习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匮乏,仅仅停留在“形”的阶段,缺乏深入挖掘,学生对合作学习兴趣降低。
(一)形式单一,缺乏方向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法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再布置开放性的学习任务,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发育尚未成熟,还未形成正确的学习思维。为此,教师不能长期应用单一形式的合作学习教学法,避免学生丧失对合作学习的兴趣。
另外,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教学时,往往缺乏明确的方向,布置的题目和学生实际疑惑的知识点不符,降低了合作学习的效果。题目的讨论环节缺乏教师的监督和引导,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在教学目标上,最终使合作学习教学法非但不能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反倒影响了语文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随意建组,缺乏分工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法时,缺乏对合作学习教学法的科学认知,停留在只重其“形”,不言其“神”的阶段,忽视小组合理划分的重要性。一些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时,简单地按照学生的座次划分小组,没有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导致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开放性任务思考方向不一致,在互动讨论后有的小组发言积极,想法居多,有的小组消极发言,缺乏意见。同时,教师的任务布置以高水平学生为主,缺乏对学生分工的考量,漠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造成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缺乏对基础教育的普适性践行。
(三)自由度低,缺少引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法时,教师在注重学生学习开放性的同时,还需积极引导学生向教学目标靠拢。合作学习教学法应致力于保障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互动讨论中得到发展。但是在具体教学中,高水平的学生因为自身能力较好的原因,经常掌握着合作学习的话语权,使一般水平的学生只能沦为旁观者。对此,教师要重视发挥自己引导者的作用,给予学生适当的自由,引导各层次学生主动学习[3]。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固化学习任务,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思维拓展,打击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三、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法的有效策略
在核心素养理念的要求下,教师要积极观察学生在日常课堂上的表现,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法,开展分层教学,从而满足高水平学生较高的知识学习需求,同时,兼顾对一般水平学生的基础类知识支持,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社交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4]。
(一)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注重合作意识培养
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语文思维的建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尤其是学生的社交沟通能力在语言表达上的体现。为此,教师可利用自身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充分帮助学生建构语文思维,推动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5]。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应用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的的合作学习教学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社交沟通能力。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法时,首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加强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交流,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新时代的核心素养。
在具体教学工作中,首先,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鼓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沟通,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奠定基础;其次,在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法时,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奖励的方法,强化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总结的意识,实现对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
(二)充分尊重学生差异,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教师应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法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分组,完善教学过程引导,强调学习成果的总结,以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6]。
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法时,应注重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合作学习前落实多层次的学习任务布置,过程中重视发挥自身引导者作用,强调各层次学生对学习结果的总结;其次,教师应结合学生之间的差异,科学地分配学习小组,确保小组内部分工合理,职责明确,保障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进而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在划分具体小组时,不能简单地根据教室内的座次进行划分,更不能让学生依照意愿进行自由结对,而是要根据学生个人学习水平、性格差异,科学地进行小组划分,促进小组内部形成优势互补、小组外部达到公平竞争的局面。同时,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要积极考虑到小组之间的差异性,既要激发高水平学生的求知欲,又要号召一般水平的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巩固,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目标的多元化、层次化。
(三)重视教师引导作用,培养正确思维模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法时,教师需要进行多维度的备课,充分利用每个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在教学环节设置上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和讨论时间,通过对学生行为和心理的观察分析,为后续的教学引导提供帮助,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模式[7]。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应用合作学习法,还可以将其应用到课外作业上,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将整个班级科学地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在每天的课外作业布置上,只需给出大方向,然后由小组成员讨论汇总再告知教师,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最终的课外作业布置。这样既能够避免合作学习形式的单一性,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为例,教师在划分小组后,可以给出几个大方向,如“恐龙是如何一步一步飞向蓝天的?然后让各个小组经过讨论汇总,设计自己小组的课外作业,最终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完成课外作业布置。
(四)积极应用新兴技术,创设情境,提升兴趣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又能帮助其发挥想象力,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因此,在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积极使用情境教学法,特别是对当下新兴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如AR再现、多媒体播放等,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对课程中涉及的知识进行重新排列组合,并且在课程设计上要注重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加强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达到更好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8]。
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走月亮》为例,教师在讲解文章中所描述的月光下的美丽景象时,可以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情境,展开问答。首先,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描绘《月光》之类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朗读课文,结束后提问学生:“你们闭上眼听老师读的时候,感受到什么?”一些学生回答:“小河里的水在流动。”“稻田变成了银色的。”“感受到了妈妈的味道。”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继续进行引导式提问:“为什么在月光下和妈妈一起走路,会感受到妈妈的味道?”这个问题能引导学生回到教学目标上,让学生根据自身感受,感悟和妈妈在一起的静谧时光。然后,教师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让他们开启小组讨论,布置学习任务“用铅笔画出自己和妈妈在一起的样子”。由此,通过音乐的配合,学生直观感受到散文描绘的场景,并聚焦在文章主题上,可以充分地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五)建构正向评价体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要想发挥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法的积极作用,教师需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只有积极参与其中,才能与其他学生互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9]。在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主动运用教育心理学,建构正向评价体系,能够让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之间形成竞争意识,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教师综合学生分组的各方面因素,如合作学习的参与积极性、完成程度、学习效率、知识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让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自己小组目前的学习程度。此外,教师在综合评价时应突出对小组的鼓励和指导,缩小评价差距,这样才能在不打击学生自信心的前提下激励学生展开竞争,督促学生保持主动学习的态度。
结 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新生代的教育培养观念也在不断变化,站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角度,培养学生受用终身且社会需要的能力,是当下小学教育的重点要求。小学教师更应该肩负教育荣光,放长眼光,积极转变教学思维,丰富自身教学手段,探索新型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坚持合作学习法在小学课堂上的运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社交沟通能力,锻炼学生的团队协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