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中小学财务内部控制的研究
2023-02-23蒙韦娟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城县教育局
蒙韦娟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城县教育局
近些年,农村中小学在财务管理工作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管理水平有明显提升。但教育资源浪费、经费管理不善等问题依然存在。内部控制是学校财务管理机制稳定运行的基础,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有利于学校良好教学环境的塑造,有利于学校教育成本的控制,有利于内部财务问题的揭露,对规范学校内部经济行为有着很大帮助。因此,为改善农村中小学财政吃紧现状,提高教育经费利用效率,农村中小学应积极实施财务内控,通过科学的财务管控方式方法,管控好各项财务资源与非财务资源,缓解学校财务压力。
一、农村中小学财务内部控制的现实意义
(一)提升办学与教学质量
学校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教学器材、基础设施的购置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教育经费是农村学校运营的物质基础。因此,为提高学校财务管理水平,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农村中小学非常有必要采取财务内控措施。例如,通过内控揭示财务管理的漏洞与问题,加强对学校财务资源与非财务资源的管控,将学校人力、物力、财力投放到最需要的地方,切实提升办学与教学的质量。
(二)强化教育成本控制能力
农村中小学经费来源单一,经费需求量大,普遍面临着教育经费短缺问题,做好教育成本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而内部控制是强化学校预算执行力的重要工具,农村中小学可构建严谨的财务内控体系,做好预算内控工作,按实际资金需求对各项经费进行安排,从源头控制公费支出,便可有效减少无效、低效支出,强化学校的成本控制能力,使教育经费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三)提高财务管理的规范性
目前仍有很多的农村中小学存在着财务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一部分农村中小学只关心资金的收入与支出,不关注资金使用的过程,随意改变资金用途,存在截留、浪费、挪用资金等情况,不仅伤害了学校根本利益,还影响了教育公平。而采取内部控制措施,明确划分职务与权责,定期核查相关账目,加强对学校各项经济业务的监督与控制,便可提高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的规范性,遏制违规财务行为,保护农村中小学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四)帮助学校正确规避财务风险
学校财务活动需面临:管理风险、人为风险、支付风险、核算风险、业务风险等风险。农村中小学大多资金基础薄弱,财务风险的爆发,可能会给农村学校带来财务危机,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营,导致办学水平的下降。内部控制五大要素是: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活动控制、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风险评估就是指,及时识别风险,分析单位经济活动中的风险要素,并合理制定风险应对的策略。因此,实施内部控制措施,准确识别风险,强化农村中小学财务风险驾驭能力、防范能力,及时消除风险隐患,避免风险的扩大,便可帮助农村中小学规避风险,保持良性的发展[1]。
二、农村中小学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部控制缺乏正确认识
大部分农村中小学领导层年龄结构偏大,对内部控制理论缺乏深入了解,更没有财务内控实践经验,导致农村中小学内部控制建设存在诸多的不完善之处[2]。一方面,现阶段农村中小学大多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存在配套管理制度真空的情况。在制度残缺的情况下,出现问题时经常无据可依,只是将责任简单归咎于财务人员,这不仅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还严重打击了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农村中小学普遍未设置独立内控机构或专职岗位,没有严谨的内控程序。这导致内控独立性严重不足,内控过程易受到相关利益方的影响,很多时候财务内控只是在走过场,以数据论数据,无法对学校财务活动产生实质影响。
(二)学校资产管理内控缺失
农村中小学也有诸多资产,这些资产是学校正常运转的保障。内部控制是保护资产安全、防范学校资产流失的重要手段[3]。然而,很多农村中小学未将资产管理纳入内部控制范围,资产账目、资产购置、资产处置等方面都存在各种问题,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严重缺失。例如:资产账目方面,存在着漏记账、多记账、记账不及时、记账摘要不准确的情况,导致部分资产游离在账外;另如:学校资产处置方面,存在为谋取私利、违规私自处置仍有使用价值资产的情况。而这些资产管理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学校资产的利用,易造成资产的流失和浪费。
(三)缺乏财务风险内控的意识
农村中小学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费主要来自财政拨款,资金来源单一、稳定,需要承担的财务风险相对较小,导致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没有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更没有形成风险防范的管理思维。由于风险内控意识淡薄,导致学校对风险的敏感性、警惕性不足,财务管理计划不周,政策规定执行不到位,非常容易陷入财务困境。以核算风险为例,农村中小学大多没有意识到财务核算风险的存在,一些学校未按政府会计制度要求核算,收支计算简单,财务报表不能客观反映教育成本,更无法体现财务风险隐患。
(四)忽视预算管理内部控制
预算是指,为保障学校各项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对学校未来一定时间内的收支进行计划、安排,并采取收支控制措施,将各项经费的发生控制在预算定额的范围内。然而,目前农村的中小学预算管理内控普遍存在缺失,不论是预算编制控制,还是预算执行控制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在预算编制方面,一些学校简单粗暴的采用“增量预算法”,未深入对接业务流程,预算方案的前瞻性、准确性不足,为后续的预算执行造成了障碍。预算执行方面,多数学校未采取跟踪控制措施,导致预算差异难以被及时发现,造成学校预算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不乐观,存在乱支滥用现象,增加了学校预算管理风险,不利于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
(五)财务内部控制评价缺位
通过内部控制评价,可检验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实效性、有效性,找出内控流程和制度设计与运行是否存在漏洞、是否能得到有效执行,从而使内部控制形成闭环,为学校财务内控优化提供方向,改善学校财务内控的基础环境。然而,农村中小学很少开展内控评价,不仅内控评价目标、对象模糊,且指标设计不合理。通过了解发现,部分农村中小学内控评价指标的设计与搭建,未结合农村中小学的特点与背景,缺少足够的调研,指标不够细化、具体化,指标体系适用性差,导致内部控制评价功能难以得到真正的发挥。
三、农村中小学提升财务内部控制水平的具体措施
(一)树立财务内控意识,减少财务管理漏洞
为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我国对“三农”问题越来越重视,开始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其中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就备受关注,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在持续增多。为了更好地利用教育经费,改善农村教育的环境和质量,农村中小学应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强化财务内控的力度,从而减少学校财务管理的漏洞。具体来讲,农村中小学领导层要正确认识财务内控的重要性、必要性,在心理上、行动上给予支持,定期或不定期主动宣导内控理论,组织相关人才接受培训,使其掌握财务内部控制的专业技能。另外,要尽快完善学校财务内控的制度,解决制度缺失问题,利用制度对学校经济业务的发生与发展做出硬性约束,提高学校财务管理的规范性。此外,农村中小学要尝试提高财务内控的独立性,建设独立的内控机构,专门负责内控工作的协调、组织、控制。若学校的条件不允许,可设置独立的内控岗位,通过专人专管方式,避免财务内控过程受到其他人员的干扰。
(二)提高资产管理内控水平,规范学校资产流转
资产管理内控出现问题,不利于学校资产的高效利用。因此,农村中小学要重视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对资产购置、清查、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控制和监督。流动性资产控制方面,要将资金内控作为重点,设置科学的资金调度机制,明确资金使用性质、范围、标准,要求必须走指定账户,不设账外账。支出必须留存票据,若票据不完整、手续不全,不得报销。而在固定资产控制方面,建立资产明细账,要做好资产清查、盘点工作,从而摸清资产底数,弄清资产分布、结构、状态。在资产清查时,要认真核对相关账目,确认账实差异,避免资产脱离控制。在资产购置控制方面,购置前要编制严谨的资产购置计划,避免资产重复购置;购置时要做好合同、供应商审查工作;购置后要做好验收,确认采购的合规性、经济性、合法性,开设资产登记卡。资产处置控制方面,则要明确资产处置的程序、方式,做好处置审批工作,一切未经审批的资产,不得私自进行流转。
(三)采取财务风险内控措施,强化学校风险防控能力
财务风险的发生,可能会造成学校财务状况的恶化,使学校面临资金短缺问题,农村中小学应积极采取财务风险内控措施,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学校可承受的范围内,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具体来讲,农村中小学要树立风险防范的意识,建立严谨的风险处理机制,将风险内控贯彻到财务决策的全过程,从而预防、控制、降低、化解财务风险。为强化学校财务风险的应对能力,农村中小学要建立配套的风险预警体系,进行风险事前监测,通过事前风险预测的方式来提高风险内控的主动性。为确保风险预警体系的科学性、适用性,农村中小学要对已发生或无法规避的财务风险进行记录、分析,研究风险类型、风险源头、风险动因,计算各类风险的危害程度。找到财务风险影响因素后,则要结合风险源的特性,为关键财务活动环节预设风险指标,并将财务指标与风险指标融合。如果财务指标超过预设风险指标,则说明风险系数过大,学校就要提前做好风险应对工作。
(四)加强预算管理内部控制,提高预算资金利用率
预算管理质量,关系到预算资金的利用,要想实现收支平衡,保证现金流的良性循环,学校就要做好预算管理。因此,农村中小学应加强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将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进行融合。具体来讲,要将内部控制全面融入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反馈等环节中,对预算管理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与控制,开辟全新预算监管模式。在预算编制方面,要加强预算编制的审批,科学预测预算实际需求,落实“零基预算”,不能仅参考历史数据做加减处理。而且要细化预算项目,合理界定预算定额,提高预算编制的严谨性。预算执行方面,要实行“权责发生制”,采用“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杜绝乱支滥用。预算执行要进行跟踪控制,监督预算执行流程,明确第一责任人,坚持“谁使用,谁负责”的基本原则,做到过程留痕。若发生预算调整、预算追加情况,必须提交书面报告,对详细情况进行说明,进行申请、审批,审批通过后才能执行。
(五)开展内部控制评价,促进内控体系优化
一些农村中小学随意申请资金,花钱大手大脚,主要原因就是内控评价缺位。开展内控评价,确认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存在缺陷,不断修复内控漏洞,使内控体系趋于合理化,才能提高学校各级人员对财务内控的重视,发挥出最大的内控效能,使权力运行受到相应约束。因此,农村中小学要进一步明确内控评价的对象、流程、目标、指标,构建精细化的内控管理模式。例如:资金内控评价,要按照事业单位财政管理要求,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对资金使用的合法性、经济性进行评价;确认内部控制的实效性、有效性;分析内控是否发挥应有作用,并根据评价结果,找出资金内控问题,提出改善建议。但要想真正发挥内控评价功能,内控评价前要做好基础资料收集工作,开展评价取证,及时汇总相关财务资料,从而掌握真实的财务记录和原始凭证。此外,还要合理选取评价指标,科学设置指标权重,确保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性,提高指标可操作性,避免指标脱离实际。
四、结语
农村教育关系到农村发展建设,农村中小学担负着重要社会职能。但一部分农村中小学财务问题频发,影响了办学、教学质量,非常不利于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农村中小学要正视财务内控的重要性,积极树立财务内控意识,减少财务管理漏洞;提高资产管理内控的水平,规范学校资产流转;采取财务风险内控的措施,强化自身风险防控能力;加强预算管理内控,提高学校预算资金利用率;开展内部控制评价,促进内控体系优化,从而改善学校财务内控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