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态视角下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区域绿色创新的驱动模式研究

2023-02-22郭金花贾月琴曹翠珍

运筹与管理 2023年12期
关键词:组态数字化绿色

郭金花, 贾月琴, 曹翠珍

(山西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0 引言

“绿色化”和“数字化”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面对当前资源消耗严重和环境污染加剧的双重压力,如何实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绿色发展模式成为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绿色创新兼具绿色和创新两种特性,在突破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恶化间此消彼长的“怪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字经济以数字技术为驱动力,以数字化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1],为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和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动能[2]。一方面,数据价值化重构了生产要素体系,显著提升了劳动、资本等传统要素利用效率,对各地区实现低资源消耗条件下价值创造提供了可行路径[3];另一方面,数字技术互联互通有利于各地区形成企业、公众、政府等多方互动参与式的绿色创新网络,及时响应企业和公众的合理环境诉求,形成“数字技术+资源治理”模式。同时,产业数字化通过产业融合创新催生出一系列新产业、新业态[1],促使产业结构向更加绿色、高效的方向发展,为地区绿色发展提供无限空间。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创新赋能效应提升地区绿色创新水平,对助力地区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鉴于此,本文以30个省市为案例,基于组态视角探究数字经济影响区域绿色创新的驱动模式。边际贡献如下:一是从“数字资源-数字技术-数字产业-数字环境”四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发展分析框架,丰富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的维度;二是基于组态视角对数字经济不同维度多重条件影响区域绿色创新的复杂因果关系进行剖析,有助于明晰数字经济驱动区域绿色创新的具体路径;三是厘清了提高区域绿色创新水平的等效驱动路径和条件替代关系,为不同禀赋条件地区提升绿色创新水平提供“殊途同归”的参考。

1 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

通过梳理,学者们从效率、能力等视角对绿色创新问题进行量化研究,如有学者基于Super-SBM模型测度指出2011—2018年间中国主要城市整体绿色发展水平有较大提升[2];也有学者从技术、市场、制度等视角分析了绿色创新的影响因素,指出技术能力提升对绿色创新促进作用明显[4],FDI流入促进了制造业绿色研发和绿色制造能力提升[5]。也有学者指出数字经济的环境友好特性明显,促进了传统经济结构向创新型生产转型[6],且经常使用互联网浏览信息会导致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深度化,改善居民环保态度和环保素养[7],进而导致其对绿色发展等问题的关注。

虽然学者们注意到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的重要作用,但较少关注数字经济不同方面对绿色创新的联动影响。而组态分析能较好解释样本各条件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如谭海波等[8]运用组态分析探究31个省市地方政府信息化发展背后多重因素间复杂互动路径;肖静等[9]基于TOE框架,研究绿色创新能力、信息化水平和市场竞争程度等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绩效的联动效应。综上可知,学界多关注数字经济影响绿色创新的“净效应”,而忽略了各因素间相互依赖的组态效应,难以厘清数字经济不同方面影响区域绿色创新的组态模式。

TOE框架作为囊括技术(T)、组织(O)和环境(E)三类影响组织创新的综合分析框架,在诸多研究议题中应用广泛[8]。基于此,本文从数字资源(R)、数字技术(T)、数字产业(O)和数字环境(E)维度构建数字经济影响绿色创新分析框架并探究其组态路径(见图1)。

(1)数字资源是区域绿色创新的基础。绿色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特征,每个阶段推进都需要充裕的资金和人才支持。数字金融弥补了传统金融的“信贷歧视”,缓解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信贷门槛和资源错配,拓宽了融资渠道,能为企业研发创新提供资金保障。数字金融促进了绿色信贷系统优化升级,有助于精准识别绿色信贷申请,优先为开展环保项目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意愿[10]。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人才是开展创新活动的核心要素。建立数字人才库、创新数字人才引进模式、强化数字人才培养和培训、改革数字人才激励体系,可以为企业绿色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智力支持。

图1 数字经济驱动绿色创新分析框架

(2)数字技术是区域绿色创新的动力。数字底层技术和实践技术是推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和赋能绿色创新的核心驱动力。数字底层技术以光纤、5G基站、算力及大数据中心等为基础支撑,其凭借空间泛在性、开放共享性等实现实时数据远程传输,并对信息进行高效处理。目前在生产制造、医疗教育、城市交通、政府治理等领域广泛应用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而数字实践技术应用通过推动组织管理模式变革和生产流程优化,有利于促进企业不断进行技术迭代创新、产品研发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同时,数字实践技术应用能够显著降低区域之间各类创新要素的流动壁垒,提高各行业生产率、促进产业融合,进而淘汰落后产能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11],是地区绿色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3)数字产业等发展是区域绿色创新的关键。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商业模式数字化变革是激发创新主体开展绿色创新活动的关键。商业模式数字化强调通过信息共享打破信息孤岛,降低了创新合作伙伴间的信息搜寻成本,如供应链管理数字化可缩短原材料供应周期,降低企业采购与仓储成本,有效减少从供应商到销售商各环节的资源损耗;同时,商业模式数字化平台为顾客参与企业的生产制造过程打通了渠道[12],重塑了用户与企业的关系,使得用户参与企业绿色创新成为可能。此外,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助推了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为数实融合提供了广泛空间,通过产业融合创新、智能化转型等加速了产业转型升级,而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各环节资源、信息等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可以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等[11]。

(4)数字环境是区域绿色创新的保障。良好的数字消费环境和数字政务环境为各主体进行绿色创新活动营造了良好氛围。数字化背景下电商直播、数字医疗等数字消费推动了“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服务业的发展,如以直播电商、云端带货为主的数字消费能够减少现金交易能耗,提升公众绿色消费倾向[13]。数字政务作为政府数字化治理的重要方面,在简政放权的同时,为激发市场主体进行绿色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利的营商环境和制度保障。同时,政府利用数字技术建立环境信息共享平台,能及时对环保项目、绿色产品以及污染行为进行信息披露,强化其监督和参与公共决策的意识及能力,推动了环境治理过程中的多方协同与参与,有利于绿色技术创新。

2 研究设计

2.1 数据与变量说明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基于集合论思想,旨在通过跨案例比较分析,识别不同条件与结果之间的匹配模式与复杂因果关系。本文以中国30个省市为研究对象,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等。其中,结果变量为区域绿色创新,条件变量包括数字资源、数字产业、数字技术和数字环境。

(1)结果变量。绿色创新,采用滞后一期地区绿色专利申请总量衡量。

(2)条件变量。①数字资源:数字金融,选取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衡量;数字人才,采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数衡量。②数字技术:底层技术,选取光缆线路长度、IPv4地址数和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综合衡量;实践技术,选取每百人使用计算机台数、互联网普及率和电信业务量综合衡量。③数字产业:商业模式数字化,采用每百家企业拥有网站数和有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企业比重综合测度;产业数字化,采用数字产业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之比、数字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之比和数字产业就业人员占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之比综合测度。④数字环境:数字消费,选取网上零售额和人均消费支出综合衡量;数字政务,选取《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中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指数衡量。

2.2 变量校准

运用fsQCA3.0软件分析前,需要对各条件变量做校准处理。本文将锚点依次设定为25%(完全不隶属)、50%(交叉点)、75%(完全隶属),对各变量校准,结果见表1。

广东省东江分水方案划定东江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不得突破106.64亿m3,与现状用水相比增量空间小。东江分水实施后,流域各市根据所分配的水量及水质要求,以供定需,量水定产,纷纷限制高耗水和高污染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节水工作。通过分水促进各地经济转型升级、合理布局产业,东江流域用水量连年上升的势头得到遏制,初步实现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表1 变量校准

3 实证结果分析

3.1 必要条件分析

本文首先对数字资源、技术、产业和环境维度的单个条件变量必要性进行分析,若一致性值高于0.9,则认为该条件变量是结果变量的必要条件。由表2知,所有条件变量的一致性水平均低于0.9,故数字资源、数字技术、数字产业和数字环境四个维度单个条件变量均不构成绿色创新的必要条件,表明高绿色创新水平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表2 必要条件分析

3.2 条件组态分析

(1)高绿色创新区域组态分析

本文设定一致性阈值为0.8,频数阈值为1,组态分析得到复杂解、简约解和中间解3种。由表3知,驱动高绿色创新的组态有6种,解的一致性为0.986,表明有98.6%的省份表现出较高的绿色创新水平;解的覆盖度为0.729,表明这些组态可以解释72.9%的案例省份。具体分析如下:

组态1——资源-产业-环境主导技术协同型绿色创新模式。组态1中高数字人才、高商业模式数字化、高数字消费和数字政务为核心条件存在,高底层技术和实践技术以及高产业数字化为边缘条件存在,即资源、产业、环境起主导作用,技术发挥协同作用,该组态表明,数字金融、人才资源丰富,数字底层技术和实践技术较先进,商业模式数字化和产业数字化水平较高,数字消费和数字政务环境良好的地区,资源、技术、产业及环境形成的互利共赢关系,能更好地激发绿色创新动力。该路径能够解释26.8%的案例地区,包括江苏、四川等。以江苏为例,江苏省着力打造数字基础设施一流,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同时,江苏科教实力雄厚,重视数字人才培养等,在资源、产业及环境等方面为区域绿色创新提供了有利支撑。

组态2——资源-产业主导技术-环境协同型绿色创新模式。组态2中人才资源、数字产业等为核心条件存在,起主导作用;高底层技术、高实践技术和高数字消费等为边缘条件存在,即技术、环境发挥协同作用。该组态表明丰富的数字金融和数字人才能为绿色创新提供资金和智力支持,数字技术则是激活绿色创新的动力,同时,商业模式数字化以及良好的数字消费环境通过整合资源形成产业生态,从消费端倒逼企业进行产品绿色创新。该路径能解释31.1%的案例地区,包括浙江、山东等。以山东为例,该省把数字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重点推进数字技术与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融合渗透,鼓励数据赋能研发、生产、流通、服务及消费等全价值链融合应用,鼓励企业智能制造和绿色创新。

组态3——资源-产业-环境主导型绿色创新模式。组态3a和3b共同特征为,高数字人才、高商业模式数字化、高数字消费和高数字政务为核心条件存在,即数字资源、产业和环境三者共同推动了地区绿色创新发展。组态3a能解释51.6%案例地区,有22.4%的地区能由此路径解释,是驱动绿色创新的主要路径,包括北京、上海、湖北和广东等。组态3b能解释13.2%的案例地区,包括湖南、安徽等。以北京为例,凭借其优越的地理区位集聚了大量数字创新人才,并且吸引了智能装备、人工智能等一大批高精尖数字企业和创新项目落地转化。同时,作为全国科技创新和金融中心,北京拥有“科技+金融”叠加优势,在资源、产业和环境等方面为促进绿色创新积累了竞争优势。

组态4——资源-产业主导型绿色创新模式。该组态中高数字人才和高商业模式数字化为核心条件存在,高数字金融、高实践技术和高产业数字化为边缘条件存在,非高底层技术、非高数字消费和非高数字政务为边缘条件缺失,表明在数字技术和数字环境发展较弱的地区,若数字资源足够丰富,数字产业发展水平较高,也可以创造高水平绿色创新。该路径能解释7.4%案例地区,代表性案例为陕西。陕西数字经济呈现加速推进、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充分发挥陕西科教、人才等资源优势,加快数字化专业人才培养,大力发展智能装备制造、数字文旅等推动数实融合发展,对推进其绿色转型意义重大。

表3 高绿色创新组态结果

(2)非高绿色创新区域组态分析

结合表4导致非高绿色创新的组态包括两类:资源-环境缺失型和资源-技术-环境缺失型。表4中组态1a、组态1b和组态1c三类组态均呈现出数字金融和数字政务为核心条件缺失,命名为“资源-环境缺失型”。以组态1a为例,数字金融和数字政务为核心条件缺失,数字人才、实践技术、商业模式数字化及产业数字化等为边缘条件缺失的地区难以实现高水平绿色创新。该路径能解释45.0%的案例地区,包括新疆、甘肃、黑龙江、山西等。以新疆为例,根据《数字中国指数报告(2019)》可知,新疆数字化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在全国排名第28位,数字经济发展整体落后,数字基础设施尚不完善,且新疆与东部省份数字文化消费活力仍存在较大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地区的绿色创新。

表4中组态2a和组态2b均呈现数字人才、底层技术、数字消费为核心条件缺失,命名为“资源-技术-环境缺失型”。如组态2a能解释19.4%的案例地区,有8.9%非高绿色创新水平的地区能由此路径解释,典型案例有贵州、内蒙古、青海等。

表4 非高绿色创新组态结果

3.3 条件间的潜在替代关系

确定各组态间存在要素重叠的前提下,通过比较分析可进一步识别各组态中驱动区域绿色创新前因条件间的潜在替代关系。如,组态1、组态2与组态3a中数字人才、商业模式数字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消费联结形成了这三类组态前因条件的重叠路径,而“数字政务”与“底层技术和实践技术”与“数字金融”存在替代关系,见图2(a)。再如,前因条件中数字人才、商业模式数字化、数字消费与数字政务联结形成了组态3a与组态3b间的重叠路径,而“数字金融和产业数字化”与“底层技术、非高实践技术与非高产业数字化”存在替代关系,见图2(b)。

(a)组态1、组态2与组态3a

(b)组态3a与组态3b

4 结论与启示

4.1 研究结论

本文以30个省市为案例,采用fsQCA方法探究了数字经济影响区域绿色创新的驱动模式。研究发现:第一,数字资源、数字技术、数字产业、数字环境均无法单独构成区域绿色创新的必要条件。第二,产生高绿色创新水平的驱动模式有五类:资源-产业-环境主导技术协同型、资源-产业主导技术-环境协同型、资源-产业-环境主导型、资源-产业主导型和技术-环境主导型绿色创新驱动模式;产生非高绿色创新水平的驱动模式包括资源-环境缺失型和资源-技术-环境缺失型两种。第三,数字资源、数字技术和数字产业等不同条件组合可通过等效替代以“殊途同归”方式提升区域绿色创新水平。

4.2 实践启示

各地区应结合区域禀赋条件有针对性构建各具特色的区域绿色创新发展格局。第一,针对不同驱动模式的高绿色创新水平地区实施差异化提升策略。如,对于资源-产业-环境主导技术协同型等地区,应鼓励其立足现有数字产业,发挥数字人才、金融的资源优势,充分释放地区创新主体等技术知识溢出与创新活力,同时提升数字政务水平,搭建服务平台体系,培育地区绿色创新竞争优势;对于资源-产业主导型地区,应强化数字技术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营造有利于绿色创新的数字消费和数字政务环境;对于技术-环境主导型区域,需积极吸纳数字资源集聚,培育形成完整的数字产业链条,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第二,非高绿色创新水平区域整体数字产业发展缓慢,数字人才等重要资源匮乏,一方面,要根据自身禀赋条件定位发展目标,如以数字资源和数字产业为改善重点,将吸引高质量数字人才资源等放在重要位置,同时,要加快推进数字赋能传统产业和绿色转型。另一方面,政府应提升数字政务水平和处理事务效率,为企业等主体绿色创新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支持和鼓励企业开展绿色创新活动。第三,各地区制定数字经济驱动绿色创新发展的战略,还应立足实际,深入剖析地区产业发展基础与资源环境优劣,充分考虑各条件组合间的关系,才能最有效地激发创新主体的内生动力,进而提升区域绿色创新水平。

猜你喜欢

组态数字化绿色
绿色低碳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基于PLC及组态技术的恒温控制系统开发探讨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基于PLC和组态的智能电动拧紧系统
数字化制胜
PLC组态控制在水箱控制系统的应用
铸造行业三维组态软件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