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水麦积山石窟始建年代考略

2023-02-22王涛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24期
关键词:麦积山天水

王涛

摘 要:天水麦积山石窟在中国佛教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关于麦积山石窟的始建年代目前主要有周穆王说、汉代说、后秦说、西秦说、东晋说以及六国共建、七国重修说。现对此六种观点考述后,论证“后秦说”为麦积山开窟造像之肇启。

关键词:天水;麦积山;始创;后秦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24.031

汉代,随着佛教东传,我国佛教信徒首先在天山南麓的龟兹、库车、克子克拉罕开窟造像,随后石窟艺术随着佛教不断东传,进入河西四郡,遂由敦煌莫高窟经永靖炳灵寺,传至天水麦积山(图1)。由此,麦积山进入佛教开窟造像的时代。然而,麦积山从何时开始开窟造像?学界历来说法不一,笔者对此考述后,认为麦积山始建于后秦时期。

1 学界六种观点

1.1 周穆王说

麦积山创建于周穆王时期,始载于唐《法苑珠林》:“秦州(天水旧称)麦积崖佛殿下,舍利山神藏之。此寺周穆王所造,名曰灵安寺。”①同样持有此观点的,还有清代天水籍学者张仲翮,其《麦积山记》载:“周穆王敕为灵安寺。”②

周穆王,昭王子,名满,周朝第五位帝王。他在世时,佛教还未东传我国,更何谈在秦州建寺庙之说,并且在《穆天子传》《竹书纪年》《史记·周本纪》中都未有这样的记载,可见“秦州麦积山……周穆王所造”并不可信。

1.2 汉代说

对于麦积山始建于汉代,并无定论,仅是一些学者据少量考古和文献资料推测。如项一峰先生根据“在麦积山西崖废墟中考古发现了汉代的绳纹砖”③,由此推测麦积山建造年代很可能在汉代。然而是否可以认定此汉砖即为麦积山早期寺庙的建筑构件,并由此论证麦积山的开窟年代,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徐日辉先生认为:“麦积山在后秦时期已经闻名遐迩,其创造年代应该早于后秦,当为东汉佛教兴起之时。”④从逻辑上来看徐先生的“大胆猜想”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目前缺乏更为直接性和说服力的证据来肯定麦积山始建于汉代,这还需要进一步的“小心求证”。

1.3 后秦说

阎文儒先生认为:“麦积山开创的年代,约在姚秦。”⑤“姚秦”,后秦之别称。太元十一年(386)姚苌称帝,都长安,号“秦”,后世称为“后秦”或“姚秦”。张学荣、何静珍在《麦积山石窟的创建年代》⑥、《麦积山石窟创凿年代考》⑦中认为玄高在麦积山修行的时间为414—419年,并推测麦积山的开凿年代,约在公元400—410年的东晋十六国的后秦时期。根据在麦积山发现的石刻题记和历史文献来看,笔者也认为麦积山开凿时间为后秦,具体论述见下文。

1.4 西秦说

卢秀文先生据“冯国瑞《麦积山大事年表》,认为麦积山创建年代为公元424—426年之间”⑧,而元424—426年,天水受辖于十六国的西秦,由此可得麦积山始建于西秦。

检冯氏《麦积山石窟大事年表》在424—426年只有一条记载:“公元424—426年,宋文帝元嘉元年至三年间(北魏太武帝始元元年至三年),玄高策杖西秦,隐居麦积山。”⑨由此可见,冯国瑞只说了玄高隐居麦积山之事,并没有麦积山开窟时间的记载,所以麦积山始建于西秦说不够严谨,可再商榷。

1.5 东晋说

东晋说源于麦积山石刻题记。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四川制置使司给田公据》碑载:“镌凿千龛……始自东晋起迹,敕赐无忧寺。”⑩据碑文记载,宋金时期,天水属四川制置使管辖,时起义军抢占麦积山瑞应寺田地、耕牛等物,瑞应寺方丈明觉法师申诉索要,最终由四川制置使着令归还并立《四川制置使司给田公据》碑以证。此碑系宋代官方文书,并且碑中对于麦积山建造年代、开窟背景、瑞应寺的历史沿革以及“给田”过程与现存史料文献、其他碑刻吻合,于是可以认定此碑是可信的。

但问题在于,“始自东晋起”的“东晋”到底指代什么,一直以来史学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此处“东晋”为东晋政权;另一种认为此处“东晋”指东晋为代表或主体的历史时期,即316—420年。事实上自316年司马睿称帝,到420年刘裕废除晋安帝建立刘宋的105年,东晋政权并没有直接辖管秦州,其势力范围也未包括陇右,所以不可能由东晋政权在麦积山开窟造像。而中国历来存在着正统观,尽管这一百多年秦州经由前赵、前秦、前凉、后秦、西秦等管辖,但史学界习惯用“东晋”“东晋十六国”“魏晋南北朝”等名称来指代或者囊括这一段历史时期。同样的习惯,我们在说“唐宋元明清”时,“宋”为一个历史时期,不说“辽”“金”“西夏”也是一个习惯性的正统观。由此碑可知,麦积山始建于东晋时期是确信无疑的,这与笔者赞同的后秦说并不矛盾,只是东晋说时间范围更大一点而已。

1.6 六国共建、七国重修说

据《太平广记》辑录王仁裕之《玉堂闲话》佚文:“麦积山……《古记》云:六国共建,自平地积薪。至于岩巅,从上镌凿其龛室佛像。”k王仁裕,五代著名文学家,天水人,时任秦州节度使判官,他曾多次登临麦积山,“唐末辛未年(911)”他抢险登临“散花楼七佛阁”(图2)。20世纪40年代冯国瑞先生在麦积山考察,考证了万佛洞(今麦积山第133窟)为王仁裕《玉堂闲话》记载的“万菩萨堂”无疑,加之王仁裕写此文有《古记》可考,可证此文,由此可见“六国共建”应该是可信的。

《四川制置使司给田公据》碑载,麦积山“始自东晋……次七国重建”l。这对考证麦积山开窟年代是不可多得的线索,然而“六国共建”与“七国重建”都没有指出具体国名,学界说法不一。

说法一:“六国”即“六朝”。1953年由中央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组织的麦积山考察团,由吴作人任团长,冯国瑞等人参与,讨论开窟时间。部分学者认为,“六国”为发肇后秦,遂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的六个封建王朝m。按照中国史学传统觀,地方割据者为“国”,统一或者以汉族为主体的称“朝”,“朝”可以代表中国历史的某一时间段,而“国”则不能。如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称“秦国”,统一以后称“秦朝”,“秦朝”可作为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的代称,“秦国”则不能。同样赵匡胤建立的“宋”虽未统一全国,但作为汉族政权立数百年为中国版图主体,故称“宋朝”,不称“宋国”。所以说法一强拉少数民族割据政权“后秦、北魏、西魏、北周”等与“隋唐”混称是有悖传统史观的,且为什么选择这六个政权作为“六国共建”,证据不足,有些牵强。由此两点来看,说法一不科学。

说法二:“六国”或“七国”为东晋十六国时期某六个或七个北方国家。张学荣在《麦积山石窟的创建年代》中认为,“六国”是“西秦、南凉、后凉、北凉、西凉、仇池”n。阎文儒在《中国石窟艺术丛书·麦积山石窟》中认为,“七国”为“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凉、北凉”o。张学荣、何静珍在《麦积山石窟创凿年代考》中认为,“(七国)为公元400年到公元410年曾经先后臣服于后秦(姚秦)的西秦、南凉、北凉、后凉、仇池、胡夏”p。继此文十年后,张学荣先生提出:“七国为西秦、北凉、西凉、南凉、南燕、仇池、蜀国。”q此说法尽管符合“六国共建”中“国”作为割据政权的内涵,也都在十六国时期,但对于各家所说“六国”中只有“北凉”和“西秦”达成共识,其他又互相矛盾,并且对于曾经统治过天水的成汉和代国为什么不在“六国共建”之列,也未说明。那么在烽火狼烟战争不断的十六国时期,“六国”或者“七国”又是如何止兵息戈共建、重修麦积山石窟的呢,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说法三:“七国”即“七郡”。张宝玺先生提出,“‘国是郡国连称,实际上是郡的另一简称。‘次七国重修可以解释为七郡重修,也就是说麦积山周围七个郡县通过某种紧密的或松散的组织形式加盟修建麦积山石窟”r。张宝玺先生根据“汉代郡国连称”传统,《梁书·魏帝纪》之“四方郡国”记载,以及炳灵寺126窟北魏延昌二年(513)题记中的“郡国连称”为依据,得出“国”即是“郡”,是“郡国”简称。在历史上确实有“郡国”并称的说法,但是,从汉初到南北朝时期的“郡国并行”或“郡国并称”,“郡”和“国”是不一样的概念,作为地方政权可以并称,但不能等价,因为“郡”直属中央,“国”分封自治。且在历史上“郡”“国”的行政级别与从属地位又在不断地变化,因此张宝玺先生将“郡”“国”概念等价,是有些不妥的。而且张宝玺先生“六郡共建”与考古和文献所记载的“始建于姚兴”是相左的,因为“姚秦”是“国”不是“郡”。

综上三种说法,笔者认为“六国共建”和“七国重修”是东晋十六国时期治辖天水的六七个割据北方政权,而且始建于后秦,至于其他几国到底是哪些,还需要以后进一步考证。

2 始建于后秦考

以上六种关于麦积山开凿时间的观点,笔者认同后秦(即姚秦)说,并从典籍资料和碑刻题记来论述。

2.1 时代所证

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后秦,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也是吻合的。公元384年,前秦龙骧将军姚苌建立羌族政权,史称“后秦”或“姚秦”,都长安。394年姚兴克成大统,更是大兴佛事。当时大德高僧鸠摩罗什在凉州(甘肃武威)修行,姚兴为请其至首都长安弘扬佛法,不惜采用武力。《十六国春秋·后秦录·姚兴》载:“(弘始)四年(401)五月,遣大将军陇西王硕德率步骑六万伐吕隆于凉州……十一月,鸠摩罗什至长安。七年(404)正月,兴如逍遥园,引诸沙门听什说佛经。”s鸠摩罗什是古代著名佛经翻译家,他汉译的佛教经典有《坐禅三昧经》《禅秘要法经》等共三十五部,三百余卷,这些佛教经典成为指导僧众修行的法门,使后秦修禅之风大盛。正是基于姚兴大盛佛教、沙门求法广及的背景下,毗邻长安的麦积山开始了石窟开凿的历史。

2.2 典籍所载

据祝穆《方舆胜览》载:“麦积山……状如积麦,为秦地林泉之冠。姚秦时建瑞应寺,在山之后,姚兴凿山而修,千龛万象,转崖为关,乃秦州胜景。”t瑞应寺是麦积山旁庙宇,与麦积山相应共存。此条记载是麦积山始建于姚秦最早的历史文献。《玉堂闲话》载:“麦积山者……望之团团如民间积麦之状,故有此名。”u这与《方舆胜览》所记载的“状如积麦,林泉之冠”是如出一辙的,而且记载较之早四个世纪。另外与祝穆同时期的,南宋嘉定《四川制置使司给田公据》碑载,麦积山“镌凿千龛,现垂万象,上下万仞”v。这与《方舆胜览》“千龛万象,转崖为关”对麦积山壮观险峻的描述是一致的。由此可见,《方舆胜览》关于麦积山的相关记载是比较可信的。

2.3 石刻所题

在麦积山东崖壁上,存有宋绍兴年间(1131—1162)石刻题记,“麦积山胜迹,始建于□秦,成于元魏,经七百年,□□名额,绍兴二年□□,岁在壬子,兵火毁”w。此刻石于1953年由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组织麦积山石窟勘察团勘察时发现,当时由于字迹模糊时间紧未能辨认“□秦”。1963张学荣先生与麦积山文管所专家再次辨认无果,更可惜的是,此石刻题记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复加固麦积山山体时,被水泥覆盖。所以,题记中“始建于□秦”的记载,只能借文献来考证。

据文献载,“成于元魏”之前的“秦”,在十六国时期只有后秦(即姚秦)、前秦、西秦,共三个。在绍兴二十七年,丁丑六月,即公元1157年,有人“游此□□(胜境)”并“刻石记之”,据游人刻石“成于元魏,经七百年”的记载,我们从绍兴二十七年(1157)往上推七百年正好是后秦姚兴时期。这样也印证了《方舆胜览》所记载的“(麦积山)姚兴凿山而修”x。

2.4 碑谒所记

明崇祯十五年(1642)《麦积山开除常住地粮碑》(图3)载:“依《广舆记》称,麦积山为秦地林泉之冠,其古迹系历代敕建者有碑谒可考,自姚秦至今一千三百余年,香火不绝。”y此碑系明崇祯举人姚隆运所撰,具有明显的官方法律文书色彩,是可信的,并且“有碑碣可考”,“自姚秦”与《方舆胜览》的记载“(麦积山)姚兴凿山而修”是一致的。这也是对《四川制置使司给田公据》碑“(麦积山)始自东晋起”的具体化。

综上四点,麦积山当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姚秦)。

3 结语

麦积山历时一千六百年的开窟造像史,蕴含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考述麦积山始创年代,对麦积山和瑞应寺的历史分期、西北区域史、丝路文化、石窟文化等的研究有学术价值,对天水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文旅开发具有现实意义。

注释

①释道师.法苑珠林[M].北京:中华书局,2003:1226.

②⑦p张学荣,何静珍.麦积山石窟创凿年代考[J].天水师专学报,1988(1):65-73,81.

③麥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麦积山石窟研究论文集[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436.

④徐日辉.麦积山石窟历史散记[J].西北史地,1985(3):88-93.

⑤阎文儒.麦积山石窟[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18.

⑥n张学荣.麦积山石窟的创建年代[J].文物,1983(6):14-17.

⑧卢秀文.麦积山石窟国内研究概述[J].敦煌研究,1992(2):110-116.

⑨冯国瑞.麦积山石窟大事年表[J].文物参考资料,1954(2):50-56.

⑩l麦积山石窟志编纂委员会,张锦绣.麦积山石窟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169-173.

ku李昉.太平广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046.

m吴作人.麦积山勘察团工作报告[J].文物参考资料,1954(2):3-21,109,115.

o阎文儒.麦积山石窟[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17-19.

q张学荣,何静珍.再论麦积山石窟的创建时代及最初开凿的洞窟:兼与张宝玺先生商榷[J].敦煌研究,1997(4):94-109.

r张宝玺.从“六国共修”看麦积山石窟的历史[J].敦煌研究,1995(4):155-162.

s崔鸿.十六国春秋[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35.

tx祝穆.宋本方舆胜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779.

v此碑存于麦积山瑞应寺天王殿前檐山墙内,拓片和碑文见:麦积山石窟志编纂委员会,张锦绣.麦积山石窟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169-173.

w项一峰.麦积山石窟内容总录(东崖部分)[J].敦煌学辑刊,1997(2):92-107.

y刘雁翔.天水金石文献辑录校注[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7:252-253.

猜你喜欢

麦积山天水
油画《麦积山》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天水婶与两岸商贸
晒经石、麦积山石窟
天水地区的『秦与戎』
重返丝绸之路—从天水到青海湖
麦积山石窟北方少数民族因素之探析
麦积山
《麦积山石窟初期洞窟调查与研究》介评
《天水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