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品格、价值意蕴及实践引领

2023-02-22刘坤赵庆杰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二十大依法治国马克思主义

刘坤 赵庆杰

(中国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8)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重要依托。”[1]自古以来,礼崩乐坏、纲常失序、法令不兴,就可导致王朝覆灭;违法乱纪、贪赃枉法、知法犯法,就会滋生大量腐败。法是文明程度的重要表征,法律是人类文明创造的重要成果。新时代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治国、依法行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依宪治国、依宪行政,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和重要方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法治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指示,勾勒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四梁八柱”。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之后形成的习近平法治思想,成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建设最重要的标志性成果,是我们党百年来提出的最全面、最系统、最科学的法治思想体系。”[2]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开幕式上强调,我国“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走好新的赶考道路,要“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3]。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我们党谋划布局“四个全面”,持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中国建设,开辟良法善治新境界,为我们指明了现代化国家建设推进与民族复兴伟业实现的方向和路径。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23次提及“法治”,为促进新阶段党的中心任务实现和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厚重的法理支撑和坚实的法治保障,更充实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涵,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的外延,丰富了世界法治文明成果。党领导人民进行的过去五年工作和取得的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充分验证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性、正确性和强大生命力。从理论品格、价值意蕴及实践引领进行立体阐释,是全面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着力点。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论品格的三层解读

“马克思主义法律发展理论的诞生,是文明社会法律发展思想演进过程中的伟大革命。”[4]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借鉴吸收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精髓、世界一切优秀法治文明成果的有益成分,结合中国共产党长期治国理政实践经验,进而形成的对物质和社会存在的正确意识,顺应了时代要求,彰显了时代精神,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价值观、实践观的完美统一,具有显著的科学性、人民性和实践性的理论品格,不仅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最新成果,展现出强大真理力量,更对国际法治现代化进程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为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在21世纪的发展提供了原创性理论贡献。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法治”的专章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规律、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人类社会法治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5],是我们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法治强国的纲领性文献。

(一)解读一:习近平法治思想具有显著的科学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认为,彻底的理论,才能够说服人并掌握人民群众[6]11。列宁延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革命的运动需要依靠革命的理论进行指导[7]23。在马克思和列宁那里,无论是彻底的理论,还是革命的理论,都是就理论品格的科学性和前提性而言的。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推进了法治中国建设的各项实践,凸显我们党对“人类法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8]7。

1.延展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揭示新时代的法治旨要

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的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指明,“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9]。自古以来的治乱兴亡、朝代更迭、文明盛衰的无数史实和现实都充分证明:法治兴则国家治,法治废则国家乱,唯有依法治理,才是最稳定、最可靠的治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给出了法治强国的奋斗指引,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的最新阐释。谋篇布局“四个全面”,全面依法治国起着保障性和基础性作用[10]169。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揭示了新时代的法治要旨,充实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指明了全面依法治国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的基础性和保障性意义,更加坚定了党和人民厉行法治、奉法强国的信念。

2.原创性提出系列重大理论范畴及时代命题

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11]。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审视法治历史,领引法治进程,指导法治实践。既厘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与法治体系”“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建设法治中国”等重大理论范畴,还阐明了全面依法治国对国家治理的革命性、公平正义对法治的生命性、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灵魂性意义等系列原创性时代命题。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把握法治与改革、发展与安全、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涉外法治与国内法治、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等全面依法治国范畴中的重大关系,总结提出“十一个坚持”[8]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断开创新局的领引方向。

习近平法治思想解答了在新时代怎么推行、因何推行全面依法治国等相关理论课题和时代命题,具有显著的科学性。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性还体现在发展性,其内涵与外延不断与时俱进,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系统科学的真理观。

(二)解读二:习近平法治思想具有显著的人民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衡量党一切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12]。二十大报告第六部分,专章报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13]。这充分体现依法治国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具有高度一致性。习近平法治思想整体贯穿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14]的马克思主义人民至上的价值观。

1.站稳人民立场,是我们党同一切其他政党的标志性区别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力属于人民”,法治为民,生动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的中国化时代化发展,具有深厚的人民情感,强调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各个领域,都需落实全过程反映出人民的愿望,体现与维护人民利益,增进人民福祉[9]。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守鲜明的人民立场,强调用民族区域自治、人民代表大会等制度体系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和行使各项权利,明确建立健全各项保障制度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民主法治,让法治建设硕果普惠于全体人民。贯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深厚情感,站稳人民立场,是我们党同一切其他政党的标志性区别。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的全面依法治国与法治中国建设融进深厚的为民情怀,促进着国家与社会生活法治化、制度化,维护着社会有序安定、人民幸福。

2.坚持人民为主体,提高人民法治中国参与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这就要求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强国。习近平法治思想具有鲜明人民性的理论品格,注重激发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扎实营造学法尊法用法守法扬法的大好局面,不仅能够让广大人民真诚信仰法律,衷心拥护法律,争当社会主义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和捍卫者,还可以依托人民护法用法扬法,实现良法善治。

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注重人民力量,显露出真挚的为民情怀,彰显着马克思主义法学理念人民至上的价值观。

(三)解读三:习近平法治思想具有显著的实践性

马克思强调,问题的关键是“改变世界”[6]502。列宁认为,人要以自己的行动去改变世界[15]183。斯大林认为,理论离开革命实践就变成空洞的理论[16]199—200。毛泽东指出,认识不可能脱离实践而存在[17]288。习近平法治思想,辩证吸收前人理论,深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火热实践,展现了显著的实践性。

1.党的二十大报告,赋予习近平法治思想新的实践性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新时代的基本国情、党情、民情,为推动形成良法善治新局面,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从全面依法治国“十一个坚持”,到当前科学回答全面依法治国各项理论性实践性全局性根本性重大问题,极大丰富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新的实践性内涵。

2.党的二十大报告,规划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新的实践指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了新征程中全面依法治国的各项工作任务,路径选择上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指出,“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要理解把握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18]。十八大以来我们取得的各项成就充分表明:习近平法治思想展现实践伟力,呈现出显著的实践领引性,确保了法治中国建设的顺利前进。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习近平法治思想根植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国家的火热实践,领引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并作出了世界性新贡献,生动诠释了马克思“改变世界”的实践观。

二、习近平法治思想价值意蕴的四维审视

习近平法治思想创立和发展于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和生动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新飞跃。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同法治中国现实实践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深刻透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开拓性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思想,为延展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内涵作出重大原创性贡献,更填补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献中较少专门论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内容,成功将“马克思主要以批判的视角来审视资产阶级法治”[19]的探析转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和方法上来,深度发展了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基于特定时代视角下的法治理论,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相关理论和现实实践逐步走向成熟。习近平法治思想内蕴的系列重要法治命题、概念、原则和论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不断外延,推动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创造性升华和历史性飞跃,在日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进程中,引领法治强国建设的火热实践,为国际法治新秩序构建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推动世界法治文明不断前进。

(一)维度一:加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理论自信

二十大报告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统筹谋划“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不仅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系统谋划和整体布局,也在微观上规定出预期目标、主要抓手与中心任务,吹响了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号角。全面依法治国各个领域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逻辑体系,从法治体系到整体架构、从实施体系到监督体系同步提升。对专业化法治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育提出了新要求,形成了多维立体、科学合理的全面依法治国新景象。同时在法治中国的实践工作中,有机推进新时代变革和法律制度创新,充分运用战略思维、底线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不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注入新的生命力,建构起具有战略远谋的理论发展新格局、新气象,不断丰富完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不断增强全党全军的“四个自信”,更加坚定全国人民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理论自信。

(二)维度二:推动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创新性发展

二十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回望党的百年奋斗特别是新时代十年的发展变革,中国共产党人更加深切感知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才能不断引领人民战胜一切困难、永葆生机活力”。迈向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须坚定维护党的领导,自觉接受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引导。习近平在主抓法治工作时期就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法治原理与日常法治工作实际紧密结合,从“法治浙江”发展到“法治中国”[20],从依法治国发展到全面依法治国,汇聚成科学系统的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习近平法治思想承载起全国各族人民对良法善治新局面的美好愿望,推动着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不断创新性发展。

(三)维度三:为走好新的赶考道路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二十大报告主题,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充分汲取《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十个坚持”历史经验,不断坚持发展“我们党迈向未来、继续成功的根本遵循”[21]。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答好中国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稳步向前,就当充分运用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的解释力、变革力和引导力,坚持“三个务必”,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原则,提高我们党和国家法治中国建设能力与法治为民的宗旨意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律制度,稳定国内国际发展大局,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行稳致远、走好新的赶考道路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四)维度四:为推动世界法治文明进程贡献出独特的中国智慧

二十大报告提出,“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中国法治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讲好中国法治故事,向世界传播好中国法治声音,不仅是塑造法治中国新形象的必然之举,更是答好世界之问和为解决世界法治难题提供中国方案的应然之举。世界法治文明,因不同国家法治文明的融合交汇而繁荣璀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镶嵌着无数熠熠生辉的法律文明珍宝。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推行商鞅变法,颁行《秦律》,使国力大增,天下凝一。及至汉唐时期已有较为完备的法典,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中华法系。中国共产党创基立业之始,高度重视法纪工作,不仅提出“两个务必”,更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惩治腐败分子。例如,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对刘青山、张子善犯罪行为的处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后,基于新的党情、国情、民情实际和社会发展的新需要,我们党提炼出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既往五年取得的重大成就与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举世瞩目。中国的法治建设和国家制度引来国际社会愈来愈多的重视。提高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外译质量和水平,讲好中国法治故事,向世界传播好解读好中国法治方案,让世界人民全面立体真实了解中国,塑造法治中国新形象,为世界法治文明进步和解决世界法治难题献出中国智慧。

习近平法治思想领引下的法治中国建设道路,是经丰富实践验证了的正确道路,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各项工作不断获得新成就、不断发展到新境界的前进导航。

三、习近平法治思想实践引领的四重向度

二十大报告体现出习近平法治思想鲜明的实践引领,强调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严格公正司法”“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美好局面,“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崭新飞跃,其缘于“经验的升华、理性的凝结、历史的淬炼”[22],蕴含着巨大的现实实践引领力。

(一)向度一:引领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不断打开新格局

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新时代新征程,人民群众的法治观念不断增强,对法治和民主、公平与正义、环保与安全要求更高,这就对法治建设的发展前景提出了新标准与高要求。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诉求,确保人民幸福安康。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阐明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内涵与战略部署,涵盖了法治工作实践各个领域并深入到各个环节,不仅指向明确,而且有机联系,谋篇布局全面依法治国,提出“十一个坚持”,“以政治方向为引领,以法治本体为中枢,以人事保障为压轴”[23],“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过去五年的法治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充分证明,习近平法治思想富含强大实践引领力,引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工作不断打开新格局。

(二)向度二:引领法治中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重要方略及基本方式[24]。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明,“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法治中国实践,协同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国,一体化建设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国家,显示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与统筹布局法治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国有机结合同步推进,共同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和主体地位。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国家在“法治中国”建设的任务、目标上存有共性,相互支撑,相辅相成。“共同推进、一体建设”体现出习近平法治思想蕴涵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与整体性,显现出科学的实践引领性。这就要求在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上,不断取得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新成就必须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引领。

(三)向度三:引领我们党依法执政能力不断增强

二十大报告提出全党必须牢记“五个必由之路”。依法执政,是党长期执政、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依据,是我们党践行“五个必由之路”的政治前提。我们党依法执政、依宪执政、依规治党,推进执政、治党、领导等行为法治化,有益于加强党的领导、整合党的资源、促进党的长期执政。实现党的依法执政,“要善于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25]。依法行使执政权和领导权,使依法执政意志更坚定、行为更规范、法规更完善。我们党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领导核心,是开创我国良法善治新局面的中坚力量,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组织推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项工作的重要功能。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才能实现执政地位巩固并长期执政,才能不断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各项事业不断发展,才能促进我们党依法执政的能力不断增强。

(四)向度四:引领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不断推进

二十大报告强调,“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法律作为制度的主要外化表征,是关乎治理现代化实现与否的关键问题。法治是中国治理的基本方式和主要依托,关系到国家治理效能的提升。基于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的特殊性,中国实现国家稳定和长治久安须臾不可缺少法治的保驾领航。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9]。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其科学引领力,精准把握我国法治工作发展规律,“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严格公正司法”,“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提升法治能力,旨在为国家治理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协调性提供保障,并形成新的治理模式体系秩序,实现良法善治和国家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不断向前推进。

总之,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前进的旗帜。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梳理并系统归纳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的成功经验,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实践中生成,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系统实践中应用,并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具体实践中发展[26]。习近平法治思想依托其强大实践引领力,必将不断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取得新成效、执政能力建设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开创新局面,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二十大依法治国马克思主义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