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院制”管理模式下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探索

2023-02-22赵效栋

大众文艺 2023年1期
关键词:书院学院育人

赵效栋

(南京审计大学润园书院,江苏南京 211815)

当前,世界经济正发生着深刻而巨大的变革,高等教育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信息技术等正在以无声的方式改变甚至重塑高等教育的发展、形态和价值[1]。在多重无形力量的影响下,新的育人机制“书院+学院”模式应运而生,即将传统高校的二级学院与现代化的书院有机结合,打破了传统高校单一的学院育人模式,通过书院和学院的联动活动,共同培育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更好地实现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目标要求。学生社区作为学生生活、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其传递的文化价值对于学生人格塑造有着重要意义,社区文化建设的途径、机制等影响着社区文化的质量。目前高校对于社区文化建设有着不同的探索和改进,其根本目标是要提升社区文化的内涵,将学生社区打造为集师生交流、文化服务、生活娱乐、思想教育、志愿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教育生活园地。

一、双院制内涵与发展现状

“双院制”并不是书院和学院的简单叠加,也不是效仿西方大学的社区管理模式,更不是书院和学院各司其职、各尽其职、互不相关,而是一种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2]。

传统的学院制的中心在学科教学,对于学生的教育管理也是围绕学科建设进行的,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成长。书院制则打破了传统学院制的管理模式,书院制是以书院和学生宿舍为组成单元,书院和学生宿舍包含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背景的学生,旨在促进不同学科背景之间的学生学习交流、兴趣爱好的培养,打破了不同专业之间的交流屏障,更有利于学生了解其他专业的课程设置,扩展不同学科的学习范畴[3]。书院主要承担了学生的日常管理、学习、生活等工作,部分辅导员与学生同吃同住,拉近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日常的交流和情感[4]。

由于书院制的办学模式具有推广和增强通识教育的优势,把学生的需求和自身的全面发展更好地结合在了一起,同时提升了学生与其他专业同学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建立了导师与学生学业规划和指导、专业发展、能力创新等之间的桥梁纽带,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逐步得到了学生和社会的认可。尤其是近几年在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出台的文件中对高校的发展提出要建立、依托书院的办学模式要求后,各省份和高校也在如火如荼推进书院制改革,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水平和能力[5]。

二、书院制育人模式中学生社区文化现状和原因

社区是学生居住、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良好的社区文化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社区文化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是每名学子的期望和需求,然而,在互联网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宿舍酗酒、卫生脏乱差等现象时有发生,不仅抹黑了大学生的整体形象,更是违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发展的方向。目前大学社区文化发展的现状有学生认知的原因、社区文化管理的原因、社区文化机制的原因等,可以简单地总结为几点。

(一)学生对社区文化认知浅层化

大多学生认为社区文化建设仅仅是打扫好宿舍卫生、爱护好寝室、与舍友相处好等,而没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社区文化,这就导致了社区文化形式的单一、内容不丰富等问题,无法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这也是导致大学生沉迷网络、蜗居宿舍的一大原因。书院承担了大学生育人功能,对于大学生的德育、劳育、美育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书院要充分利用劳动课教导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方式和方法,让大学生在劳动中感受美,在实践中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化成果,通过展示、评比、宣传等方式引导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区文化不单单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同时也要让广大学生认识到社区文化建设人人有责、人人负责。

(二)社区文化管理机制不完善

在传统的学院制高校管理模式下,社区文化主要由所在院系负责,学生除了课堂外的学习外,其他生活中的事情主要由辅导员负责管理。而“双院制”的初衷是为了建立一个高效联动、互联互通的多渠道育人模式,讲究书院和学院之间的互动和联合。但是,目前的大多数的高校实行的书院制是以学生宿舍为中心,划区域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社区文化,忽视了与学院的联动,尤其是在社区文化这一块,基本都是由书院来建设和管理[6]。书院在管理学生社区时,除了要求学生宿舍整洁干净、符合学校安全用电外,大多数时候也缺乏相应的宿舍文化建设指引方案,并不能给出学生明确的宿舍文化建设要求,此外,学生宿舍也受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对于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在符合相关部门的要求下才能得以开展。书院制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大多数高校还处于改革的摸索期和发展期,对于社区管理并没有形成良好制度和机制,这就导致了社区文化建设无章可循、无从入手。

(三)社区文化建设机制不健全

学生社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书院和学院育人的重要建设领域,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文化素养。然而,由于在“双院制”模式下激励奖励机制相对不完善、文化机制不健全以及专业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等原因,使得现有的大学评价机制不全面,评价导向偏离对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往往得不到重视。对于大多数“双院制”高校,一个书院对接多个学院,每个学院想打造属于自己的学院文化,而书院则偏向于打造特色书院文化,难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不同学院的导向需求,这就容易导致学院文化需求和书院发展方向的偏离,进而形成学生对于社区文化的一种抵触,甚至排斥心理。当下,大多数高校对于学生社区文化在书院和学院考核中重视程度不够,在进行书院和学院评奖评优等环节中所占比重偏小,再加上现有的评价导向等多重原因,在考核评价学院时往往注重科研教学成果,这导致了学院教师抓科研和教学,忽视了对学生专业学习以外的培养,在考核评价书院时往往重视学生获奖情况、社区安全问题等,这导致了书院教师抓竞赛、保安全,忽视了对学生文化建设的指导,甚至出现了部分书院教师敷衍工作。

(四)学生主体性偏弱

高校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管理者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离不开广大教职工的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更离不开学生的广泛参与和倾力支持,这一点在现有的高校体制下容易被忽略。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和支持,同样,学生社区的文化建设更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才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创新性[7]。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社区在创设文化时,往往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有时为了完成上级任务而工作,偏离了学生这一中心。在高校“双院制”管理模式下,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主要由书院来负责,在这种情况下,书院往往仅会考虑一些关于宿舍安全、学生管理、好人好事等相关文化宣传,忽视了学生对社区文化需求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这样的社区文化对于学生的教育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但是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和对文化的多重需求显然是不够的[8]。

三、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当前高校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着很多不完备的文化机制,再加上受管理者的目光狭隘影响以及部门间利益的驱使,使得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不能往更深层次、多元化方向发展,社区文化内涵止步不前,为了更好建设学生社区文化,不仅要改变学生认知,增强其对社区文化的认同性和理解性,同时还要完善社区文化建设和管理机制,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高校管理的角度看,健康向上的学生社区文化对于学生的美育和德育都有积极作用,高校重视文化建设,尤其是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在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同时,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调度学生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主动性;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看,社区文化有利于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在教育引导学生的时候,教育工作者深入学生社区,走进学生生活,从而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同时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情感;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社区是其思想交流、学习生活、党性提升的坚实阵地,打造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调动学生参与性,对于其思想、学习、生活都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对于他们的成长成才大有裨益。

(一)加强日常宣传,加深学生认知

在高校实行“双院制”模式下,书院要通过党日活动、团日活动、劳动教育等活动或方式宣传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校园文化,尤其是学生社区文化对于他们成长的重要性,加深学生对于社区文化认知,提升学生对社区文化的认同感,厚植学生社区文化的情怀,进而增加学生对于社区文化的情感[9]。通过开展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比赛,将优秀社区文化成果展示给同学们观摩学习,形成浓郁文化氛围。学院要通过主题班会、学生课堂、师生座谈会等渠道,勾勒校园文化建设的蓝图,让学生明晰社区文化建设的深层含义和重要意义。同时,为了更好发挥学生对社区文化的需求,通过开展社区文化建设方案设计大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在发挥学生能动性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对社区文化的理解,进而达到学生对社区文化的共情共鸣,从情感深处理解社区文化,认同社区文化,从实践中建设社区文化,美化社区文化。

(二)完善文化机制,加强协同联动

文化体制机制是进行文化创新和建设的依据和载体,合理完备的顶层设计方案对于文化建设创新,尤其是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创新至关重要。目前,我国高校实行“双院制”的育人模式不尽相同,但多数都是“书院+学院”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书院和学院要共同发挥作用,打造协同育人的引领、管理及运行机制。同时,书院和学院要制定合理有效的学生社区文化建设规章制度和实施监督办法,设立学生社区文化监督员和意见反馈渠道,及时有效的整合学生资源。书院和学院要创新育人模式,将学生所学的专业教育和文化教育有机融合,使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找准自己的定位并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以达到有效衔接的目的。在保证协同联动的前提下,专业学院主要负责学生第一课堂教育及相关知识竞赛、学科竞赛、学术交流研讨、专业学分认定和考核等,双院协同联动,共同打造育人新模式不断改进育人模式,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标准,坚持正面引导,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三)发挥育人功能,增强主体意识

在“双院制”育人模式下,部分学生主体意识不强,对书院制育人内涵理解偏差,认为学生社区仅仅是自己生活、学习的场所,而没有认识到学生社区对其成长的影响,因此书院和学院要积极探索多途径、多渠道育人模式,让学生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引领着,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发动学生志愿者走进学生社区,收集同学们对于社区文化建设的建议,听取他们关于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的想法;教育工作者走进社区与学生交谈,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流,在拉近同学感情的同时增加大家对于文化建设的认同和理解。在收集建议和交谈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同学们的文化需求,进而优化、丰富我们的文化活动,打造集参与和育人相结合的文化模式,挖掘育人要素,完善活动方案,根据需要随时调整活动计划,达到服务大众、引领大众的目的。除此之外,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与学生党日活动相结合也是增强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党日活动内容丰富、覆盖范围广、参与度高的优势,通过党日活动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10]。

(四)加强互动交流,营造文化氛围

为更好发挥“一站式”学生社区的育人功能,要结合所带学生专业的差异性,创造交流学习机会,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育人的空间和氛围。一方面高校要转变育人观念,从满足学生生活需求到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复合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撑。学生社区通过建立党建工作室、志愿服务基地、党员先锋岗、创新创业工作室、新媒体工作室等方式,打造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的育人载体。另一方面高校要建立社区文化建设意见反馈工作站,将学生意见进行分类管理,针对不同类别的意见有专人负责进行答复,并及时跟踪服务,收集学生诉求;对于暂时不能答复的意见,要及时整理,逐级上报,定期跟学生沟通反馈工作进展,在与学生探讨社区文化建设的同时可以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在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同时注重思想教育的引领,真正做到文化育人与思政育人有机统一。

猜你喜欢

书院学院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朵云书院黄岩店
宁波大爱书院样板间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白鹿洞书院记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