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须攒剔亦玲珑
——赏析馆藏清代描金人物故事漆盒的工艺之美

2023-02-21蒋丽丽鸦片战争博物馆广东东莞523900

收藏与投资 2023年1期
关键词:漆匠描金外销

蒋丽丽 (鸦片战争博物馆,广东 东莞 523900)

黑漆,又称乌漆、玄漆,泛指在器物上髹墨色熟漆的工艺。《周礼·春官·巾车》:“駹车,萑蔽,然衤冥,髹饰。漆乘,藩蔽,豻衤冥,雀饰……大夫乘墨车。”其中,髹饰的“駹车”“漆乘”和“墨车”都是以黑漆髹涂的交通工具;先秦时已经出现了民间大量种植漆树、官府对漆业课税的文献记载;至汉代髹漆成风,尚朱、玄两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兵器、出行、日用、家具等领域,几乎到了“无物不髹”的地步。上承秦汉青铜器神秘与飘逸的流线造型,下启魏晋时期“气韵生动”的美学思想,经过汉唐、宋元以来的不断发展,中华漆文化不断辐射周边的国家和地区,逐渐形成了东亚漆文化圈,并间接影响了中亚、西亚地区伊斯兰国家漆文化的形成。明清时期,由于中外贸易交流日趋繁密,中国漆器以家具的形式与茶叶、香料、棉花、瓷器等同时风靡海外,受到欧洲市场的青睐,对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漆器出口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鸦片战争博物馆藏有一件产自清代、用于外销的广作漆器—清代描金人物故事漆盒,该器物以黑漆为地,描金,做工华贵,又有明显的西风东渐色彩与外销特征,是清代外销漆器的代表之作。

一、清代的漆艺高峰

(一)服务于官府的官造漆艺手工业

清代漆艺以其生产目的不同,可以分为服务于宫廷造办的官造手工漆艺和用于销售的地方手工漆艺两种类型。明代宫廷设“二十四监”,其中内官监的“油漆作”专管官造漆器,所造品相上好的漆器还要呈御用监,供皇家专用;隆庆年间,安徽新安漆器师黄成撰写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部漆工艺著作《髹饰录》。清代,内务府“油作”负责生产、监造各式皇家漆器,康熙时汉人刘源监作御用器物,十分精美,“圣祖甚眷遇之”;雍乾两朝官府主导编纂、颁布了如《清代匠作则例》《工部则例》等诸多工艺守则,至乾隆时官造漆艺达到史上鼎盛,风格较明代的庄重、简雅、朴素已大有不同,不仅用色更加雅致,还在原有器物的基础上增添雕刻纹饰图案,山水花鸟、人物故事等,描金、泥金、填漆、螺钿、雕漆等工艺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二)民间漆艺手工业的兴盛

在官造漆艺的影响下,地方漆艺也逐渐繁荣兴盛起来。明代嘉万年间,受资本主义萌芽影响,城市经济空前繁荣,苏州、扬州等地成为民间漆器手工业的产业中心,江南漆工技艺卓绝,名匠辈出,如吴中王二、常熟杨氏父子等,皆蜚声一时,明高濂《遵生八笺》称苏州名匠蒋回回“泥金描彩,种种克肖”。到了清代乾隆时期,苏州、扬州的地方漆艺甚至有超越官造漆艺的趋势,据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披露,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宫中欲制雕漆填金《甘珠尔经》经板,由于官造技艺不精,耗资颇多,决定着苏州造办处承做;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宫中欲按花神庙的雕刻纹样做成彩漆供桌,乾隆皇帝特地下旨说明:“京内做,不免糙,交扬州做。”苏、扬等地的漆艺在明清两代颇具特色,与扬州剔红、苏州螺钿齐名。民间漆艺的兴盛,为清代中后期漆器外销奠定了基础。

(三)漆器外销与广作漆艺

广义上看,明清时期所生产的、销售至海外市场的大量漆器,都可以被称作“外销漆器”。早在16世纪,欧洲与东方开启直接贸易后,欧洲各国的贵族便已经接触到包括非洲、印度等地区在内的工艺家具,但只有东方漆艺最受欧洲人欢迎。16世纪下半叶,葡萄牙人最早发现了漆器,并将其作为建筑装饰送予修道院、教堂的管理者和皇室贵族。17世纪荷兰人成立东印度公司后,首度发现了东方漆器的商业价值,他们以南印度为据点,向中国、日本大量收购漆器并转卖至欧洲各国,获取了相当多的利润。17世纪后期,英国重建东印度公司,取代了荷兰的贸易主导地位,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档案中也因此保留了大量中国沿海地区外销漆器资料,如1699年东印度公司从广东、厦门购买漆扇20 000把;1701年,接到英国本土贵族订单,要求额外购入黑漆描金屏风20座。到了17世纪末,欧洲各国的商队先后来华,法国、瑞典商人直接或间接地在东亚地区购买了大量中国出口漆器。到了18、19世纪,欧洲对中国漆器的需求剧增,苏杭等地的漆器产量有限,又要服务宫廷,加之运输不易,难以满足外销需求。此时,广州凭借十三行的对外贸易地位,为漆匠们展示了巨大的商机。在此背景下,苏、扬等地的许多漆匠南赴粤地,开办手工漆艺作坊、漆器商店等,形成了广作漆器的产业雏形。

图一 黑漆描金人物故事漆盒 鸦片战争博物馆藏

二、馆藏黑漆描金器—广作清代描金人物故事漆盒赏析

(一)器物概述

鸦片战争博物馆藏有若干清代出口的广作漆器,以黑漆描金器居多,具有鲜明的广作特征。其中,以这件黑漆描金人物故事纹漆盒(图一)最为经典。该漆盒重2.286 kg,长37.7 cm,宽29.8 cm,高13.2 cm,除边角轻微磕损外,品相几乎完好。外盒以黑漆为地,泛明亮漆光,可见滤漆细腻、漆层均匀。盒身漆木为质,描金装饰,形成绕盒一周的人物故事装饰,开缝处饰有如意云纹,底部四足以兽足为形,做工精细,器型稳重。漆盒内嵌套若干小盒,整套共26件(图二),这些小盒皆髹黑漆为地,或纯以描金技法勾勒出清代人物故事形象,或在描金中间用朱红,饶有趣味地复原了西方经典博具扑克牌的画面内容,独具特色地彰显了广作外销漆器的“中式风格”。

(二)广作黑漆描金漆盒赏析

1.中西融合的独特纹饰风格

细观这件黑漆描金漆盒的内嵌小盒,不难看出东西文化的一种微妙交融。黑地之上,金色装饰的题材似乎中西并包,既有山水人物画技法,对清代人物、花鸟、山水进行描绘,又明显具备西方特色的文化内容。与近代出口的纹章瓷等外销品相似,这些黑漆描金纹饰题材也具有鲜明的“满大人”风格。漆匠在小小的漆盒之上将清代的古典园林艺术、浑然天成的构景理念和清人追求闲情雅趣的生活面貌展现得淋漓尽致,真实再现了清人的服饰特征与文化风度,满足了欧洲人对当时中国这个远东神秘国度的向往与遐想。图二中几块黑漆描金纹饰盒,均带有明显的“满大人”风格:植物丛生的庭院之中,两名清人手持“满大人扇”,漫步于树下苴间,闲聊畅游,悠然自得。另一方面,作为销往海外供欧人使用的博具器物,这些漆盒也明显为欧洲的客户进行了“定制”,将扑克牌中方片牌J、Q、K的主要人物—查理曼大帝的侍从英雄罗兰、《圣经》中雅各的妻子拉结、罗马的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大帝,利用中式的描金技法惟妙惟肖地再现于黑漆之上,在描漆的处理下,这些图案在观感上更加立体,黑、红、金三色的配合使用,也使画面在原本的线形审美上更加雍容华贵。这种中西交融的器物艺术处理风格,仅见于广东、福建等地的近代外销艺术品体系,是时代之下“中国风格”的嬗变缩影。

2.黑漆描金工艺的典型之作

这件人物故事漆盒是广作漆器的典型之作,其技艺风格以黑漆描金为主。17~19世纪,广东等地大量生产并外销黑漆描金漆器,甚至被欧洲人称为“广东漆”。明代漆匠黄成在《髹饰录》中提到,“描金”又称“泥金画漆”“即纯金花文也”,并指出“朱地、黑质共宜”,其纹饰内容包括山水、翎毛、花果、人物故事等,“细钩为阳,疏理为阴,或黑里,或彩金象”。天启年间漆工杨明注曰:“疏理,其理如刻,阳中之阴也。泥、薄金色,有黄、青、赤,错施以为象,谓之彩金象。又加之混金漆,而或填或晕。”其具体制作方法是:由漆匠将漆木进行削制打磨,涂上一层清漆,干燥后打磨表面,髹以黑漆,待其干燥后再次打磨推光,至表面光亮无瑕,再用半透清漆混合彩漆,在黑漆之上绘出细描纹路。待描纹彩漆半干之时,漆工取丝绵蘸取金粉,细细刷涂在彩纹之上,纹饰则为金色,也有不经彩漆绘纹直接描金的。经过描金的黑色漆器,往往有一种庄严华贵的神秘光彩。清人李斗描述漆匠徐履安“仿斜塘杨汇髹枪金法,以黑漆为地,针刻字画,傅以金箔,光彩异艳”,正合黄遵宪诗云“不须攒剔亦玲珑”是也。

3.广作漆器的时代意义

黑漆描金工艺出现已久,我国至迟在秦汉时已经掌握了描金技法,唐宋时期传至日本,明宣德年间的漆工已能做到“五色金钿并施”。但在明清以前的历史中,黑漆描金器并非漆艺生产的主流,而是被近世的日本发扬光大,创造出本土描金技法“莳绘”,后“莳绘”风格传回明朝,反而影响了明代的漆艺发展,以至于明人有描金创自日本之叹。清代前期,一般也将黑金描漆视为东来的技艺,称为“洋漆”,康熙皇帝在《庭格训言》中褒赞“漆器之中,洋漆最佳”。康雍乾三朝,内务府造办处关于苏州等织造办的档案中,直至乾隆十年,关于黑漆描金器的制作记录,也一概写作“洋漆”“仿洋漆”。

从上述现象中,不难窥见清代中期黑漆描金漆艺成为广作漆器主流技艺的原因:首先,黑漆描金源起自中国,明代复兴,到了清朝已经有了一定的技艺基础;其次,以“莳绘”为外销主流的精美奢华的“洋漆”受到皇家和欧洲人的普遍欢迎,具有极高的市场需求;广东作为17~19世纪远东的贸易集中地,汇集了大量的国内外描金漆器成品,市场趋势也促使粤地漆匠转向黑金描漆器的制作,赢得对日本漆器的市场竞争。根据文献记载,19世纪后,欧洲各国洋商几乎都已停止从日本采购漆器,他们云集于广州,通过十三行贸易购买做工精美的“广东漆”,这正是广作漆艺鼎盛发展的明证。

图二 黑漆描金人物故事漆盒内嵌小盒 鸦片战争博物馆藏

三、结语

以广州为中心的广东地区,作为清代始终保持对外贸易开放的重要沿海贸易区域,在贸易市场竞争、外销需求旺盛、漆艺鼎盛发展的三重环境下,形成了以黑金描漆器为主的广作漆器风格。这种风格使黑漆描金技艺重新回归中华传统文化与艺术视野,并与近世的西方文化巧妙结合,形成了欧洲人眼中独特的“中国风格”,成为海外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清代的广作外销漆器,是18~19世纪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结晶,其远销海外,受到欧洲各国的青睐,也是中国漆文化在唐宋之后对外传播的又一个高峰,具有见证历史的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漆匠描金外销
清代广作外销髹漆折扇艺术研究
清代广州外销面中的稻作图研究
鼓震
故宫博物院明清外销瓷收藏及影响
青玉雕御制诗描金长方形插屏
黑漆描金双龙纹药柜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文跃
—— 墨彩描金瓷艺作品
湛静斋款花开富贵描金兽耳葫芦瓶
外销画中的十三行街道戏曲商铺考
刷漆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