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培育时代新人

2023-02-20李福兰,安知博,梁国红

教育 2023年36期
关键词:大思政课红色思政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作为北京西部的一所普通学校,北京市门头沟区京师实验小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主题教育、思政课程、学科课堂、学生评价、课后服务等多方面,形成“大思政课”建设整体布局,精心研究与探索思政教育一体化的方式方法,增强针对性,提高有效性,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本次刊登的五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思政课”建设的探索过程和实践成效。

◎ 将红色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总体战略部署。为落实这一重大部署,北京市门头沟区京师实验小学党支部创立了“红色播种人”党建品牌。党建品牌名称中的“红色”指红色精神、红色基因,“播种人”寓意教育者要用爱心、责任心、耐心将红色精神根植于学生的心田,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培养“听党话,跟党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要做红色播种人。通过“思政课堂+课堂思政+主题教育”的实施方式,上好“大思政课”,将红色教育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以增强学生的政治意识、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是抓好思政课堂。发挥思政课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思政教师紧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和《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进行听课、评课,明确教学目标,在资料补充、创新方法、联系生活、发挥主体作用等方面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成效。二是抓好学科课堂。学科教师在备课、学习、授课的过程中,紧抓思政要素,做到了学科教学与思政教育贴切自然,突出时代性、教育性、趣味性,实现知识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无缝融合。三是抓好主题教育课堂。毛主席诗词推荐会;《小小红船》主题班会;“队徽闪闪亮”,寻找身边的榜样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激发了学生爱党爱国的热情。

学生要学做红色播种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升旗课程采取班级轮值、学生自主管理的方式,以讲故事、演讲、读书体会交流、才艺表演为基本形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红色基因。红领巾广播由学生自主播出党史故事、英雄人物优秀党员故事、北京冬奥故事。以多姿多彩的文化墙、红领巾图书角和植物角、少先队活动宣传模板等形式,营造校园红色文化氛围……可以说,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处处有红色,处处彰显红色教育的痕迹。

党支部和少先队联手召开启动会,讲明意义和要求;选取优秀日记到红领巾广播站朗读,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班主任紧抓这一教育契机,指导撰写,朗读交流,表扬鼓励,把红色教育和提高写作水平有机结合。学生们更是积极行动起来,相互提醒,认真修改,工整抄写,细致绘图,充满自豪感。创建红色阵地、记录红色日记、开展系列活动,学生们已经将传承红色精神内化为一种自觉行动。

儿童,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筑牢理想之基、信念之塔意义深远。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作为,丰富途径与方式。红色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富足的精神滋养,红色基因传承将点燃温暖每一颗童心,引领学生带着关爱与真诚,把做红色播种人变成一种责任和行动,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文/李福兰)

◎ 建设思政课评价体系,促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对道德与法治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要坚持素养导向,从发展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出发,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北京市门头沟区京师实验小学在课程思政评价中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获得感和成就感,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强调学生价值观的提升和矫正,培养学生的使命担当意识和行为。

对课程思政“学”的评价

学生的“学”(思想政治素养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增值的过程,它综合体现在学生的知识层面、思想层面和能力层面。因此,建立能综合体现“过程性”“增值性”和“综合性”特征的评价模式,明确评价的观察点,科学设计评价程序,立体呈现评价结果,是关键问题。

一是融目标和过程于一体的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发展评价模式,重在评价学生行为实际发生变化的程度以及与预设目标的距离,后者侧重发展的过程性。二是评价观察点的选择:学生对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认知方面,观察点应包括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内容的了解、基于专业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理解;就学生思想层面发展而言,观察点应包括学生的言论、行为;就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运用能力而言,主要观察点为学生基于专业角度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采取的态度和行动等。三是评价的具体程序:从课程角度来看,学生思想发展评价分为以下几步:背景评价或前测,课程思政目标设计,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发展、材料收集、后测。从单次教学来看,主要分为: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实施、学生表现、评价与反馈。四是评价结果的呈现:学生发展评价应该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以结果性评价为辅。过程性评价更注重形成性,即以形成性评价方式呈现,注重对学生发展的描述,客观反映课程思政教学中知识传授与思想启迪、价值引领的结合程度,以科学评价提升教学效果,以凸显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导向。

对课程思政“教”的评价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评价,帮助教师基于学生思想发展这一核心,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改进,以保证“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获得感。

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建设,从学生视角、教学视角和课程视角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对课程思政“学”的评价—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发展评价。学生的“学”(思想政治素养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增值的过程,它综合体现在学生的知识层面、思想层面和能力层面。因而,建立起能综合体现“过程性”“增值性”和“综合性”特征的评价模式,系统明晰评价的观察点,科学设计评价程序,立体呈现评价结果,是学生“学”的评价的关键问题。二是对课程思政“教”的评价。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评价,帮助教师基于学生思想发展这一核心,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改进,以保证“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获得感。三是以“课程”为单元的课程思政评价。以课程为单元的课程思政评价有三个维度,分别为反思教学角度、专业课程思政群角度、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角度的评价。

(文/安知博)

◎ 课后服务:不可丢失的思政教育阵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政课建设,并对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殷切希望,这也成为加强新时代思政教育的行动指南。“双减”政策落地后,学校充分利用课后服务这块不可或缺的思政阵地,发挥其立德树人的功效,创新性地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后服务。

课后服务小阵地,立德树人大使命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只靠课堂上的教育灌输,而忽略课下和课后的引导与实践。“双减”背景下的课后服务的价值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美好生活而服务。要让课后服务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利补充和五育融合的有力抓手,就要紧紧围绕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拔节孕穗期”这一人生关键阶段,在课后服务中不仅把学生的知识篮子装满,更要帮学生把灯点亮,照耀他们美好人生,帮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服务需求先调研,把脉分析列清单

京师实验小学2012 年开始进行课程改革,是遨游计划项目校,曾实施过长短课时的课程设置,开设过跨年级走班式的选修课,这都为落实课后服务奠定了基础。为了更好地做好课后服务,必须在调研的基础上,列好三份需求清单:学生需求清单、实施中问题预测清单、家长顾虑清单,通过访谈、座谈、问卷等形式,要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在前、解决在前。

打好思政组合拳,开启课后新精彩

一是关注所有学生,做有温度的课后服务。学生在自主选课学习后又觉得自己不适合,学校会及时给他们再选择课程的机会,使他们逐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课程内容。对于家庭有困难不能按时接的学生,学校会增加延时服务,安排教师进行陪伴。学校还努力为不同学生搭建展示平台,让外向的、活泼好说的学生担任学校各种活动的主持人;为内秀的学生开办个人画展、书法展、手工作品展等;对于擅长体育、舞蹈的学生,就带他们去参加各种市区级比赛;对于喜欢阅读写作的学生,学校就把他们的作品编辑成册……要让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

二是在课后服务里演绎思政育人新精彩。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成长为着眼点,将“大思政”融入课后服务,旨在将爱国主义教育、党史教育、红色教育、劳动教育等深入课堂。

小社团里有大思政。多彩社团的思政教育润物无声,合唱团的学生在悠扬的乐曲中唱响《我和我的祖国》、快板社团一板一眼述说《抗洪英雄的故事》、书法社团一笔一画书写“我的中国心”、京京文学社将“我的梦想”与“中国梦”完美融合……学生在多彩社团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课后服务融“五育”。我们通过邀请五老(离退休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进校园宣讲,让学生从伟人、英雄、大国重器缔造者身上感受祖国的强大,厚植家国情怀。在“迷你学期”跨学科项目学习中,围绕“红色门头沟”主题设计研究方案,进行走访、参观,在分享、交流中深入了解门头沟历史,感知英雄人物的爱国情,在讲述门头沟红色故事会中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在宪法宣传月中,带领学生走进法庭,开展“法爱童行,护航成长”开放日活动,学生们“沉浸式”过了一把法官瘾,使大家意识到要从小树立法治观念,做合格守法小公民。学校特色的食育课程,不仅讲解二十四节气知识,还将学生带进田间地头,体验农耕生活,在以劳育德中探索劳动教育的新模式,我们将文献阅读、科学研究也融入劳动,努力培养田间的小“新农人”。

课后服务是思政教育不可丢失的阵地,我们会继续在课后服务中聚焦党史、传承红色基因、政治启蒙、价值观塑造,努力践行为党育人的时代使命,在课后服务中为党培育听党话、跟党走的“红孩子”。

(文/梁国红)

◎ 立足数学课堂 渗透思政教育

小学阶段是培养一个人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各学科教师都应注意教学与育人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下面就以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为例,谈谈我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的一些做法。

以生活实例为背景,融入思政教育

对小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和实例,这样便于学生理解知识背后的教育意义,做到润物细无声。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分段计费问题”中,首先带领学生分析出租车的计价标准,解决李叔叔应付出租车费多少钱的问题。在练习巩固环节,出示以水费为背景的分段计费问题,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了解生活中有很多收费问题都采用了分段计费,这种差异性定价可以激励居民更加谨慎地使用水资源,从而促使人们采取节水措施。同时补充介绍全球水资源紧张的资料,如果人类继续无节制地浪费淡水资源,地球上储存的淡水资源将在200 年内枯竭。通过资料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是极为珍贵的。

巧妙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思政教育

教学情境对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具有重要作用。巧妙的教学情境不仅有助于学科教学,而且为开展思政教育创设了有利时机。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小数除法”中,从例题到课后习题,包含了很多体育相关的内容,例如晨练、跑步、登山、4×100 米接力等,借助这些体育类素材可以创设崇尚健康、强健体魄、坚持体育锻炼的教学情境,在此情境下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还能使学生意识到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素质、培养坚韧的性格、增强自信心,从而引导学生热爱运动、坚持运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育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巧妙创设教学情境,在学科教学的同时开展思政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借助数学发展史,强化思政教育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发展的历史,数学学科也是如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借助数学发展史,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发展的起源、数学思想方法的演变过程,而且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中,教材在“你知道吗”板块中分别介绍了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对平面图形面积的求法和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利用“出入相补”原理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我为学生准备了补充资料,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其内容十分丰富,全书采用问题集的形式,系统总结了中国从前秦到东汉的数学成就,其中负数、分数计算、联立一次方程解法等都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数学成就,这些成就比印度早八百年,比欧洲早一千余年。通过资料介绍,学生了解了我国的数学史和数学家,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怀。

课堂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为一名教师,我相信只要潜心研究便能挖掘出学科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课堂中实现传授知识技能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帮助学生发展政治素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文/石菲菲)

◎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德育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语文阅读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把思政教育融入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具有绝对的威信,学生很少敢质疑教师,学生的质疑能力就越来越弱,慢慢地,学生就不会有自己的想法了。现在,实行素质教育,学生在学习中居于主体地位,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教师一起探讨。而且现在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教师也希望学生能够提出不一样的观点。学生的地位提高了。在学习课文时,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让学生自己领会文章的内容以及潜藏的内涵与情感。比如,在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之后,学生们感受到了西沙群岛的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文章中心以及潜藏的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场演讲比赛,在第二节上课时,让学生就《美丽的_》为题目,表达一下对祖国某一处景物的喜爱。通过设置这样的演讲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用到课文里的一些语文写作知识,还能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另外,教师也可以多听一下学生的意见。课下的时候,教师可以和学生多沟通交流,听听学生对于演讲内容有没有好的想法,他们有没有感兴趣的演讲内容。教师了解了这些以后,就能设置更适合学生的演讲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演讲热情。

开展主题阅读活动,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渗透思政教育

对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尤其是在阅读整本书时,更应该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新鲜的学习体验。为了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可以开展主题式的阅读活动,我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者结合,最终满足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需求。比如,在学习《盘古开天地》这篇文章时,结合 “快乐读书吧”中推荐的《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为学生讲解文章。通过这些神话故事的叙述,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让他们全面了解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形象,以此更深层次地了解神话传说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这样一举两得,在课外阅读中渗透了思想政治教育。

语文是落实思政教育的重要课程,在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思政教育进语文教材,不是将政治教化与语文教学简单对接、机械灌输,而是有机融入、全面渗透。教师应从阅读教学入手,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文/ 张秋毅)

猜你喜欢

大思政课红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
正确把握善用“大思政课”的精神实质
“大思政课”的理论要义与实践导向
高校“大思政课”格局下舞蹈课堂与思政内容融合的思考与探究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