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舞蹈教育的价值及实施策略研究
2023-02-20庞梓月杜魏巍
庞梓月 杜魏巍
(吉林艺术学院 艺术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融合国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整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而生的。舞蹈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时无刻不彰显着其独特的魅力。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舞蹈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人才强国的需要。进行舞蹈教育不仅要突出舞蹈文化常识、舞蹈基本技能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舞蹈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从而培养中小学生的艺术品质,增强其正确的审美能力,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自觉承担起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责任。
一、舞蹈教育的价值和作用
1.舞蹈教育可以提高中小学生艺术修养
舞蹈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既包括教师身教,又包括学生的体验。学生在体验的动态过程中可以加深对舞蹈的理解,并做出评估与反思。当然这一切需要对舞蹈的配乐、舞蹈的动作、舞蹈的艺术性有深刻的认知才能够更好地对其进行分析,将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中小学阶段的舞蹈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舞蹈知识以及经验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欣赏,使学生能够在欣赏的过程中与舞蹈者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进行精神层面上的沟通和交流。现阶段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只是注重于舞蹈步法和舞蹈技巧的观摩,却未对情感有更多的理解,由此也影响了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但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在不断提高,所以学生在进行舞蹈学习的过程中,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既注重理论的讲解,又注重示范动作的演示,尤其是示范动作要规范、正确、标准,以帮助学生掌握舞蹈技巧、动作要领。同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对舞蹈进行欣赏,使学生对相关的舞蹈经典作品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对其进行深入的欣赏和剖析,从而加强学生对基础舞蹈的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基础动作,从而提升中小学生的艺术素养。
2.舞蹈教育有助于德育实施
2022 年4 月21 日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将美育-舞蹈课程纳入其中,美育是党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体,也是落实美育的重要途径。舞蹈美育需要时刻围绕着“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以及怎样培养人”进行思考,这正是“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要求。美育下传统舞蹈文化的发展,更多的是要注重传统文化在舞蹈中的内涵,要将其本质理念贯穿舞蹈教育的始终,美育舞蹈与德育的共同融合可以充实舞蹈教育的丰富性以及内在性,又充实了德育的延展性及全面性,进而让学生树立更加丰富、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舞蹈教育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国基础教育对艺术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由此也使得舞蹈教育成为其重要的课程之一。舞蹈教育的形式是多样的,方法是多元的,内容是丰富的。既有古典的,又有现代的,既有民族的,又有外来的,通过舞蹈教育不仅提升了中小学生的艺术素养、丰富中小学生的文化底蕴文化修养,更能培养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从而推动学生艺术修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中小学阶段开展舞蹈教育是对学生素质教育重要体现与促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技能以及学生审美观念的培养。教师还可以借助舞蹈经典剧目,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相关的舞蹈技巧以及舞蹈价值理念。在学习之前学生应该先学会欣赏,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舞蹈动作,为自己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并且将舞蹈欣赏的价值和作用充分展现出来,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4.舞蹈教育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德育水平
学生强必先强师,德育的发展基于教师的德育教学水平。作为艺术类教师,不能局限于专业技术教育的研究,更要将育人之首的德育贯穿到专业技术的课堂中。实践中,师德水平,自身形象,健全人格和人格魅力,都是教师首要达到并且不断规范的前提任务,其次要刻苦钻研如何将德育渗透到舞蹈教学设计,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
舞蹈教育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艺术教育的主旨是培养人的全面综合素质,所以在小学舞蹈教材的设计以及选择上都要主动将德育渗透其中,将融合的教材分篇章、分主题、有计划地教授给学生,例如教师在教授藏族舞蹈时,可以通过观看剧目以及教授动作给学生讲解藏族舞蹈的形成过程以及藏族人民勤劳刻苦走向翻身的历史故事,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编创舞蹈故事,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吃苦耐劳的民族精神,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交流沟通能力以及想象力与身体协调性。在评价环节,要设定融入德育机制的评价标准,例如配合能力、创新能力、抗压能力等,这样才能将舞蹈与德育融合得更加完美,从而提升教师的德育水平与能力。[1]
二、中小学舞蹈教育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中小学舞蹈教育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源源不断地走进了中小学的课堂当中,使得中小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接触到丰富多彩的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2021 年,教育部提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学校体育美育全过程中”,并认定了1885 所学校为第三批全国中小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其中有海南华侨中学传承的竹竿舞、儋州市八一中学的民族民间舞、琼海市嘉积中学的中国古典舞等,这些学校都以舞蹈教育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外相对发达的区域也开设独立的舞蹈课程或者成立舞蹈艺术团队进行专业性的教育训练。[2]但是现阶段舞蹈教育作为一门相对古老的艺术课程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此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舞蹈教育,必须认清形势,着重分析阻碍中小学舞蹈教育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1.外来文化的冲击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不断涌入,国内部分人出现崇洋媚外的心理,认为国外所传入的文化就是先进的、时尚的,中国本土的传统文化就是落后的、过时的,在这种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我国在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是不足的。目前,部分西方的舞蹈教育教学方式成为主流,即使我们对于传统的舞蹈是重视的,但是在舞蹈教育中对传统文化的知识教育有所欠缺,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舞蹈教育上的作用和影响力,使得在我国本土舞蹈逐渐边缘化。
2.缺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
在传统的中小学舞蹈教育中,对于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授课教师不能很好地将舞蹈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起来,大部分学生也很难主动地在舞蹈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找到其内在联系,一味地去模仿舞蹈原有的姿态却忽略对舞蹈内涵的深入思考。教师只是教会学生去模仿作品,所以出现舞蹈有形而无神的情况,究其本质是学生没有深入挖掘舞蹈跳的是什么、为何而跳,他们也难以理解和领会舞蹈的内涵和精髓。
3.地区教学差异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环境下,教育资源尤其是艺术教育资源仍存在分配不均衡、城乡艺术教育差距较大的问题,在中小学舞蹈教育上,存在着专业舞蹈教师资源短缺、一部分舞蹈教师不是专业出身,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欠佳,这也为中小学舞蹈教育的发展带来困难,更无法利用舞蹈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文化育人、健全学生人格、净化学生心灵、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作用。
三、中小学舞蹈教育的实施策略
1.在中小学舞蹈教育中加入文化元素
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我们应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舞蹈与中国文化水乳交溶,无论是舞蹈的题材、内容还是特色其创作的灵感都来自于中国文化。中小学舞蹈教育应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舞蹈教学融合,舞蹈教师也应该在重视传统舞蹈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积极营造舞蹈教学的文化氛围,例如,舞蹈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播放舞蹈相关视频,使学生形成视觉印象,将中国文化通过一种活灵活现的形式表达出来,让学生用心感受民族风情、用心跳舞,这样才能够真正感受到中华文化独特的美、舞蹈的美。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可以唤醒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欲,使学生更加注重自身的文化底蕴,自发地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多种渠道了解舞蹈与中国文化的相关知识,感受舞蹈带来的文化熏陶,从而加强学生对舞蹈文化内涵的把握,增强了学生对舞蹈学习的浓厚兴趣,也帮助学生提高其文化素养。[3]对于专业舞蹈教师来说,要加强对舞蹈所蕴含的内在情感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自身的艺术文化修养,那么就需要加强备课,根据是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思考课程教学的初衷,并努力开发校本课程、开展特色性教学,使中小学舞蹈教育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引入“互联网+”模式协同发展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舞蹈教育也应该紧随科技的发展,将舞蹈教育融入“互联网+”这类模式中发展。首先,传统的线下课舞蹈教学并不能面面俱到地进行学科交叉类学习,这时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借助某些教学平台,开拓教学范围,让学生线上及时补充回顾线下教学的知识,例如在舞蹈教学中,学习汉族舞蹈时,将汉族的民俗文化、舞蹈常识、舞蹈教学片段等放入教学平台中,以便学生在学习舞蹈的同时更好地了解汉民族文化。其次,基于互联网教育的多样性与选择性来看,线上直播、录播、音视频实时互动等新型模式不断涌现,这无疑是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方式。也正是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可以使偏远地区在舞蹈教师团队资源匮乏的情况下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更好地去学习舞蹈,更好地通过舞蹈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自身文化素养。利用信息技术将传统的线下上课方式改变为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将蕴含中国文化的舞蹈教学视频、赏析视频发布到网络上,供中小学生学习。
3.充分挖掘舞蹈教材中的德育价值
舞蹈教育教学一直以来都践行着育人为本的理念,小学舞蹈教育多样化,每一课都有其内在的情感价值,都可以以不同风格的舞蹈形式为载体融入积极健康、爱国向上的情感价值。例如在教授小学舞蹈时可以选用中国舞蹈家协会舞蹈考级七级《少年中国说》,此舞蹈在训练儿童腿部肌肉爆发力及柔韧性的同时在音乐部分加上了必要的朗诵部分“天地苍苍、乾坤茫茫中华少年,顶天立地当自强……”,让学生在挺拔的舞姿中、强烈的红色氛围中、在诗词朗诵的召唤中树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民族责任感。又例如在教授《红领巾飘起来》组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中国少年先锋队的成立来进行知识性以及氛围性的导入,让学生了解到少先队的光荣历史,再加以拥有强烈少先队标志动作及铿锵有力的音乐氛围让学生在舞蹈中发自内心地敬佩革命先烈,由此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中小学舞蹈教学中的舞蹈动作往往以组合的形式出现,舞蹈组合是很具氛围感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让学生在音乐中,在对歌词以及舞蹈动作的理解中投入更多的情绪,感受更多、更深刻的人格魅力。例如中国古典舞组合《小道童》为例,通过古典舞作揖、亮相、山膀等动作讲述小道童善良、正义、勤劳、尊师爱道的品格,塑造学生健康的身心观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技术进步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焦虑问题悄然波及中小学生。很多中小学生因为学业、家庭、同学矛盾等问题出现了或大或小的焦虑甚至抑郁情绪,这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基于此现象,需要在舞蹈教学中的编创环节,很好地以音乐、舞蹈教室以及风光环境为情绪载体,让学生尽情抒发内心不良情绪。例如让学生提前将自己近段时间发生的不开心、扰乱情绪的事情写在一张白纸上,接着关掉教室的主灯光,播放安静的情绪舒缓音乐,让学生在自编舞蹈动作中撕掉写满不良情绪的纸,一方面进行了开放肢体的动作创作,又一方面在肢体语言中以及教室氛围中发泄了自己的不良情绪,让学生得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再例如在舞蹈教学中以分组的形式加强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交流,让学生体会到班级、团队的重要性,调整好自我心态,锻炼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接受自我的能力。
4.舞蹈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
舞蹈教育属于美育的一部分,美育与德育的关系密不可分,在舞蹈教材的创作中如何将德育更好地融入舞蹈内涵就需要教师的潜心研究了。例如刚入校的一年级小学生由于刚刚脱离家长们无时无刻无微不至的关爱,进入需要树立规矩、建立品格的阶段。生硬的言语教育不能很好地让学生体会及理解到劳动的意义,因此可以根据这一现象让学生与教师一起编创舞蹈《我爱劳动》,再加上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学生在舞蹈中真正体会到劳动的意义。
5.舞蹈教育中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运用
以舞蹈基本功为导向,启发意志舞蹈是身体的艺术,学习舞蹈就要从身体入手,那么在舞蹈学习过程中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是重中之重。然而舞蹈基本功中的柔韧性训练、体能训练、肌肉线条训练是“最艰难”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需要学生有超强的意志力与身体的疼痛、心理的胆怯做斗争,但事实上,当今社会由于物质条件丰富,家庭溺爱,导致有很多学生并不具有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毅力。那么舞蹈训练就是一个锻炼学生意志力很好的突破口,教师在训练学生的过程中将德育内容渗透进去,融入坚持不懈、积极乐观、克服困难的进取精神,锻炼坚定毅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国家课程的设置更加具体、全面,课程的功能与价值更加凸显。在中小学开展舞蹈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又是“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需要。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新时期应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切实把舞蹈教育作为重要的课程之一,有效培养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的艺术素养,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