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当代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023-02-20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外语跨文化交际

蔡 颖

(金陵科技学院 人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9)

在多元文化并存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也相应增多。以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为核心内容,面向当代大学生展开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一方面能使其顺利适应全球化时代的节奏,了解世界的多样性,进行得体、有效的交际;另一方面,通过介绍跨文化交际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使其具备现代公民应有的能力与素养。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相关理论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

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英国学者Spencer-Oatey和 Franklin在《跨文化互动:跨文化交际的多学科研究》中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定义为“交际者在文化差异背景下进行合理且适宜的语言和非语言互动以及排除后续的心理负担与交际后果的技能”[1]。传播能力理论的代表人物B Spitzberg认为:跨文化能力是在特定语境中得体、有效地交际,实现预定目标,获得满意结果的能力;跨文化能力在宽泛的意义上是一种印象,即交际双方所感知的能力,不是个体感知的能力,而是在交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互认可的能力[2]。

国内的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胡文仲教授首次引入了西方的跨文化交际学研究成果,并全面介绍了跨文化交际学的发展历程。他认为“ 所谓跨文化交际,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走到一起分享思想、感情和信息时所发生的一切”[3]。陈俊森、樊葳葳、钟华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定义为:“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是一种双向交流的能力,不仅包括对目的语文化的了解,还包括对母语文化的显性认识。”[4]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要素

传播学者Spitzberg和Cupach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要素划分为动机、知识和技能,这一观点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英国学者Michael Byram从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关系的视角,提出了包括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在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美国学者Deardorff建立了著名的金字塔模型,他认为跨文化能力主要由五个要素构成,分别是态度、知识、技能、内部结果、外部结果。个人对态度、知识、技能的获取能够导致内部结果(例如移情、适应性和灵活性),内部结果进一步促进“有效、合适的沟通与行为”的外部结果,具体体现为在跨文化环境中进行有效和合适的沟通与行为。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图表中,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共同构成跨文化交际能力,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御用能力、策略能力,跨文化能力包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灵活性。学者陈国明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该包括交际者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能力,即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灵敏性[5]。

综合中外学者的研究理论,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目标包括三个方面:(1)对不同文化保持积极理解的态度;(2)增强跨文化接触的适应力;(3)提升跨文化交际的相关技能。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为了适应多元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参与国内外跨文化交际活动,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当代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分析

(一)跨文化交际意识弱,包容并尊重文化差异的能力不足

跨文化交际意识是指个人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接受能力,具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前提。目前,许多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不明确、动力不足,多数学生能掌握读、写、译技能,应试能力较强,但不喜欢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在交际过程中不能正确且积极地回应对方,经常出现语用失误,对他国文化的包容、接纳程度不够,缺乏主动学习外国文化的意识。

(二)跨文化交际知识少,对跨文化交际的内涵认识不清

跨文化交际知识主要涉及基本理论及常见的交际礼仪。知识储备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形成的基础,跨文化交际知识的积累程度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当前,大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知识缺乏了解,一些学生甚至主观地认为只要英语流利,根据自己的常识和习惯即可顺畅进行跨文化交际。他们往往忽略了常识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并不具有普遍性。此外,学生对于其他国家的文化知识,诸如历史地理、政治制度、宗教观、价值观、生活方式、社交礼仪等知识的了解也极为有限。

(三)跨文化交际技能差,难以灵活应对复杂的交际环境

跨文化交际技能关系到交际者能否在交际过程中合理回应对方的行为,化解交际中出现的矛盾,使跨文化交际有效进行。当代大学生主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意愿、交际中的亲和力等都有所欠缺,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问题,往往从自身的民族和文化背景出发,主观地看待他国文化,缺乏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以及跨文化交际的主动性。

三、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然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高校唯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才能顺应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利用外语原音作品进行教学

外语原音作品有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语境,使学生感受地道的外国文化,学习正确的交际方法,切实有效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近年来,我国外语教学一改以往过于注重语法和词汇教学的倾向,开始重视语言交际及文化教学,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但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真实语境。向学生展示、播放外语原音作品,并开展讨论交流,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外语原音作品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反映了一国的大致情况,给学习者提供了真实生动的场景、精准流利的语言,有助于学习者从视、听、说三个维度认识、理解、尊重和接纳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然而然地形成跨文化意识。当然,外语原音作品题材丰富、种类繁多,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应根据不同课程建立不同的外语原音作品资料库,且教师应仔细甄别、选择适合教学需求的原音作品。

(二)拓展课外跨文化交际活动与实践

目前,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仍以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其培养效果不尽如人意。开展课外跨文化交际活动与实践有利于创设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鼓励学生广泛进行课外阅读,尽可能多地接触外国文本资料,积累有关外国文化、社会规范等知识。其次,有计划地组织外语角、外语文化节等活动。角色扮演和任务型活动也是对外语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最后,通过举办跨文化专题讲座、座谈和沙龙活动,帮助学生增强跨文化敏感性,提高外语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及交际技巧。

(三)创造更多跨文化接触条件

为学生提供更多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机会,这是全方位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低成本、高收益的途径[6]。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跟留学生、外教、国外访问学者等接触交流,鼓励学生通过社交软件与外国人沟通交流。学校应给学生提供更多跨文化交际实践的平台,例如:在校内举办跨国联谊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开展国际合作办学,让学生有机会参加海外夏令营,鼓励更多学生参与真实的跨文化交流实践,亲身体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了解其价值观、社会规范,在真实的交往中修正自我,学习如何避免尴尬局面和矛盾冲突,妥善解决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问题。真实的跨文化交际环境不仅能显著提高学生的交际技能,还能帮助学生积累跨文化知识,增强跨文化意识,养成包容的跨文化态度,有效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结 语

文化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不同民族、区域和国家的文化差异造成了文化冲击,对人的行为和思想产生了各种影响,可能给双方交流和沟通造成潜在的障碍,但同时也为不同文化的相互融合和发展提供了可能。正是文化的多元化,使这个世界充满了生机、活力与希望。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质是与来自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既是当今时代的要求,也是实施高水平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同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结合不同的教学素材、教学方法进行尝试和探索。因此,当代大学生应当致力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努力激发学习兴趣,增加跨文化知识的积累,从容应对跨文化交流的挑战,掌握充足的跨文化交际技能,立足于全球文化交流的视角,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有效应对全球化挑战。

猜你喜欢

外语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