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真账实训分层教学的思考

2023-02-20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实训财务高职

王 丽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8)

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责任,应密切关注企业的人才需求变化,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在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群中,财会专业学生的占比一直较高,而企业所需财务人员数量有限,加之财务工作的保密性特点,真账实训已成为会计专业面临的一大难题。“会计工厂”是将会计核算服务拆解为多个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流程的流水线会计作业模式,在会计专业实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互联网+”技术和“会计工厂”的结合满足了开展会计实训与保障企业现实财务数据安全的需要,因此各高职院校都积极探索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新思路、新模式,与财务企业共建“互联网+会计工厂”。由学校提供校内实训场所和部分设备,以财务企业承接的真实业务为实训素材,财务企业安排专业人员担任实训教师,与校内教师协同指导,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共同开展真账实训,使学生能胜任代理记账等岗位。

一、“互联网+会计工厂”真账实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仿真实训的比重仍然较高

真账实训分为仿真实训和真账真做。仿真实训中,学生做账的财务资料是真实的,但并非企业的最新业务数据,且一般不将实训成果作为企业的最终记账结果。真账真做是指在校企合作成立“互联网+会计工厂”的前提下,财务企业承接社会业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业务处理、提升专业能力的实训模式。显然,真账真做比仿真实训的要求更高,学生得到的锻炼更多。目前,高职院校尤其是商科类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学生数量较多,虽能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各类会计实务的效率,但真账真做实训覆盖所有财会专业学生显然不现实,大部分学生只能参加仿真实训,有的学校参加真账真做实训的学生比例甚至不足十分之一。

(二)真账真做的指导投入不足

“互联网+会计工厂”的运营主体一般以财务企业为主。作为盈利性经济组织,企业会把投入产出效率作为首要目标。由于部分学生的技能水平不高、实训工作态度不佳,真账真做的出错率较高,部分错误操作甚至会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因此企业主观上并不愿意让大量学生参与其中,尤其不愿意把大中型企业的复杂账务交给学生做。为避免错误,学生在规范流程下完成真账实操后,需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依次检查,这无疑加大了企业导师的工作量。因此,要让更多学生参与真账真做,必须增加企业导师人数。

(三)真账真做的保密性难以保证

在当前业财一体化运行模式下,财会人员由于其职业特殊性,能够知晓企业的技术、销售、设备、系统等商业秘密,而商业秘密是企业形成并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之一。保守商业秘密是财会人员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财务信息泄露可能对企业的经营甚至生存构成严重威胁。出于安全考虑,企业主观上并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商业信息被本企业以外的人员知晓,尤其不愿意把机密的经济业务数据交给尚未取得初级会计师资格的实习生处理。因此,如何确保财务信息的安全性一直是真账真做实训的一大难点。

二、真账实训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一)应对生源结构多元化的现实需要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生源结构多元化普遍存在。以江苏高职院校的生源为例,当前主要有春季高考(提前招生)生源、夏季高考生源、对口单招生源、社会生源等类型。生源结构的不同直接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在文化素质、专业基础、学习动机、学习主动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分层教学实训强调个性与共性的辩证统一,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学生建立学习信心。如果学生有信心顺利完成实训任务,就会由被动变主动,更加积极地投入实践训练。

(二)满足学生发展规划多样性的社会需要

在现实求职中,学历是用人单位衡量求职者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都有美好的“本科梦”。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院校为例,近年来全校报名参加“专转本”的学生比例超过五成,财会类学生的报考比例更高,希望高职毕业后立即就业的学生所占比例不高。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类型丰富,除了出纳、会计、报税、审计等岗位外,还有销售、管理、企业文员等岗位。针对高职学生发展需求多样化的特点,最理想的教学模式是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实际需求实施教学。

三、会计真账实训分层教学的实施

由于不同学生的专业基础、学习能力和职业发展规划存在差异,在分层教育理念下,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育内容的深度及难度也应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做好学情分析,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开展分层分类教学,有利于学生增强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结合教学目标和难度系数等因素,可将“互联网+会计工厂”真账实训进一步细分为仿真实训、真账真做、业务轮岗三个层级,逐级递进,同时依托“1+X”证书制度全面提升学生的技能。

(一)仿真实训满足实训教学的基本要求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互联网+会计工厂”中的仿真实训可以实现实训目标。根据高职3年学制和人才培养实际情况,仿真实训一般可从大二开始实施。由于学生在学习“初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后已具备一定的专业和职业素养,此时将专业理论课与实习课进行组合教学,可以更好地做到“理实一体化”。通过在线处理技术,“互联网+会计工厂”提前将大量真实的公司原始凭证等实训资料上传至共享平台,并设置好相应的操作程序和规范。通过仿真实训,学生需掌握的业务技能包括:对原始凭证进行整理分类,熟练识别采购、销售、费用、收款、付款、转账、成本、工资等票据类型,审核修改平台中提取的票据信息和生成的记账凭证,根据生成的账簿进行报税等。在全流程操作中,学生接触的是真实的企业业务信息和原始凭证,做账的全过程完全符合财务处理规范,这大大加深了学生对会计职业的认识,提高了技能水平,达到了预期的实训目标。部分参加“专转本”升学考试人数较多的学校,在仿真实训中要结合最新的考试要求适当强化基本单据操作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升学率。当然,预期实训目标的达成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由于参加仿真实训的学生人数较多,该阶段可以采取学校教师为主、企业教师为辅的指导模式,充分发挥校企教师共同指导的优势。

(二)真账真做满足专业基础好、就业意愿强的学生需求

对于专业基础好、责任心强、有明确就业需求的学生,应该保证其能参与真账真做实训,以提升业务能力。为了提高真账真做效率,及时准确地处理企业会计业务,实训时要按业务流程进行分组,一般每组8名学生,分别负责单据扫描、单据审核、业务制单、账簿登记、报表审核、纳税申报、凭证打印、档案整理等工作,根据岗位流程共同完成每一笔业务的处理。真账真做面对的是企业真实账务,可能涉及企业客户的商业机密,必须要求学生全程做好保密工作,同时企业导师和校内教师全程跟踪指导,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仔细审核学生的工作成果。该阶段的企业导师需要承担更多的指导任务。学生通过真账真做,提高专业技能,深化专业认知,拓宽专业视野,使会计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达到完美融合。此外,让学生参与团队协作,共同运用专业知识处理业务,与同学和导师充分交流,有助于学生增强岗位责任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三)业务轮岗满足业务能力强、直接就业上岗的学生需求

“互联网+会计工厂”的实质是财务企业在合作学校的业务运营点,开展的都是企业的真实业务,日常会承接制造业、流通业、服务业等行业的财务业务。而不同行业的业务处理差别较大,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处理方法也各异。对于有明确就业需求的学生,在统一安排真账真做实训之余,可进一步开展“高级实训”,实行“每周轮岗”“每月轮行”等制度,并鼓励其充分利用课余和寒暑假等时间在会计工厂参加长期实训。此时的实训学生相当于“互联网+会计工厂”的“准员工”,企业导师是“带教师傅”,学校教师更多承担理论指导、协调服务等工作。不同行业的轮岗制度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不同岗位的业务特点和不同行业的业务处理方法,毕业后能快速上岗,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四)依托“1+X”证书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国务院2019年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以解决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岗位脱节的问题。目前与会计专业相关的“X”证书有16个,包括财务共享服务、智能财税、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数字化管理会计、金税财务应用、财务数字应用、企业财务与会计机器人应用、大数据财务分析等。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互联网+会计工厂”实训的重要补充手段。一方面,学校应根据学生未来就业的岗位群所对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内容开展实训,满足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专业基础差异,将各考核环节的难易内容拆分,使学生可循序渐进参加实训,并获得相应证书,全面提升专业技能。

四、会计真账实训分层教学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校企合作,保障双方共赢

“互联网+会计工厂”的有效运行需要校企双方高度重视,共同投入。2022年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对于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就业中发挥重要主体作用的企业,按照规定给予奖励;对符合条件、被认定为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按照规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等支持,落实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减免及其他税费优惠等。这些规定激发了企业参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产教深度融合下的会计工厂真账实训,一般由学校提供场所、设备和人员,企业提供真账资料和技术指导。产教融合项目的高效运行,除了要有清晰的合作目标和共赢点外,还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完善合作制度,制订实施细则,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这样才能使合作更加持久,实训条件更加优越,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

(二)构建多层次立体化课程体系,实行学分互认

分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学习模块,尊重学生的职业选择权,实行差异化人才培养计划,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加完善。首先,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科学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的多层次立体化课程体系。其次,要在实习实训阶段将仿真实训、真账真做、业务轮岗、“1+X”证书考核等灵活纳入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通过设置“实训必修+实训选修”的课程加大实操技能训练的比重。最后,要整合课程内容与资源,有效实行学分互认、课证互认,激励学生根据自身需求主动学习,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真正落实分层培养的目标。

(三)打造结构化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团队

学生在处理真实会计业务时,不仅需要掌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税法、经济法等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税收筹划、金融、审计、风险管理、财务分析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这对实训导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导师要重点加强教学理论知识学习,学校导师要重点提升综合业务处理能力。同时,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教师要持续学习、了解目前会计发展的新要求、新观念和新方法,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将企业案例转变为课程教学资源,激发教师团队的创新活力。学校和企业要共同为教师搭建能力提升、职业发展的平台,助推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配套制订导师工作考核激励机制。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面对高职生源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和个人发展规划多样化的需求,会计实训如果仍然固守“一刀切”的教学目标,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就会违背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开展学情分析,在设计分层次、立体化实训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实施分层分类的教学改革,将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参加实训的积极性,更好地实现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实训财务高职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水利财务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