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江北新区人才需求与高职人才供给耦合探究

2023-02-20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江北人才需求新区

桂 韬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生命健康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8)

南京江北新区(以下简称“江北新区”)作为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汇聚了大量新兴产业。产业发展与人才息息相关。实行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提高人才吸引力,关系到江北新区的持续发展。目前,江北新区主要通过引进、培养、创新三种方式实现人才目标,其中高职人才培养与江北新区探索产业人口积聚和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直接关联。本文从高职院校层面对高技能人才积聚与江北新区产业耦合发展进行研究,探索高技能人才与区域产业相互驱动的有效途径,以期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参考,为江北新区新兴产业发展助力。

一、文献回顾

2021年6月,人社部印发《“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强调“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将技能人才与创造、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紧密关系进行了界定,成为本文研究技能人才与产业经济耦合发展的重要依据。同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优化职业教育供给结构,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充分阐释了职业教育、技能人才与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密切关系,成为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教育相互驱动的重要基础。

(一)人才供给与产业人才需求耦合的内涵

耦合原来是物理学概念,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两种运动形式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1]。一般认为,耦合是指系统内部两个或两个以上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关联关系,强调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的动态演进[2]。本文认为高职教育与产业发展是两个子系统,双方通过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以及人才数量、结构、协同创新形成耦合,实现相互驱动和协同发展。

(二)高职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耦合关系

人才与产业的耦合关系是明显而确定的。人才链与产业链的耦合关系主要体现为两者在目标、实质、影响因素等方面存在高度的一致性、相通性和重叠性[3]。高等教育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驱动力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4]。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和高技能人才供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与区域产业发展存在耦合关系。贺银娟在研究江西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经济的发展耦合度时,发现两者基本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5]。在“技能中国”建设背景下,高技能人才有效供给是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6]。已有研究普遍认为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为地方经济提供了人才支撑,促进了产业振兴。

从人才需求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对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耦合协调度进行研究,深入分析高技能人才供给与区域产业发展之间的适配性,打通高技能人才供需通道,有利于缓解我国就业结构矛盾[7]。张太宇等以新发展理念为背景,要求学校开展高质量的教学,精准地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服务[8]。人才需求升级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能促进高职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研究表明,产业振兴的人才需求能够带动高职教育扩大规模、优化专业结构、提升教学质量。高职人才供给与产业人才需求之间的耦合,对于实现高职教育和产业发展的双赢,意义重大。

(三)江北新区人才政策回顾

政策在推动教育与产业耦合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地方政府可以通过直接干预和间接引导的方式影响企业人才发展。为了推进产业人才需求与人才供给协调发展,江北新区出台了系列人才政策。2016—2022年,江北新区先后出台了12项人才政策及配套解释文件。《南京江北新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中提出江北新区发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人才资源尤其重要,人才问题关系到江北新区的发展和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进程。《江北新区(自贸试验区) 高层次人才奖补实施办法(试行)》《关于促进自贸区人才发展、优化升级“创业江北”人才计划十策实施办法》和《关于优化升级南京江北新区(自贸试验区)集成电路人才试验区政策》等明确了江北新区产业人才的需求目标及政策支撑,利于人才政策与产业发展动态呼应。而人才政策要想真正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需要作为高技能人才主要供给方的高职院校充分关注,让政策成为学校人才培养与产业人才需求之间的桥梁。

为了吸引并留住人才,各种人才配套政策竞相出台。《南京市江北新区直管区人才安居办法(试行)》设置了针对不同类别人才的安居标准,利于更好地吸引并留住人才。《市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以每人每月600元的标准给学士和技师发放住房租赁补贴;有条件的企业首席技师可参照享受教授级待遇;对取得高级工、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职技院校全日制毕业生,分别按全日制高职(大专)、应用型本科落实相应待遇。这利于提高江北新区的人才吸附力,能更好地吸引高技能人才在江北新区稳定发展。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向毕业生传递江北新区对技能人才的政策信号,增强高职学生为江北新区长期服务、获得自身成长的信心。

二、高职院校与江北新区产业耦合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人才供给与产业人才需求存在结构性错配

从静态来看,江北新区高职人才供给与产业人才需求存在明显的供需失衡和结构性错配。一方面,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一些产业尤其是新兴产业却无人可用,导致人才供给与需求处于失衡状态。从人才需求结构来看,江北新区新兴产业主要集聚在集成电路、生命健康、新金融、5G互联网、文化创意、航运物流等领域。从人才供给角度来看,南京共有高职院校17所(江北新区2所),其专业设置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交通工程、电气工程、化学与材料工程、环境工程等领域。虽然高职院校目前的人才供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但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存在结构性错配。通过对江北新区新兴产业人才需求层次进行分解,发现集成电路、生命健康、新金融等是江北新区人才需求的重点领域。而调研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对生命健康和集成电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供给明显不足,专业匹配度也不够高。江北新区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存在结构性错配,迫切需要以高职院校为主导,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以解决这种错配问题。

(二)高职院校承接产业转移能力不足

长期以来,江北新区的产业以石化、钢铁及建材类传统重工业为主,对传统技能型工人的雇佣比重大。随着绿色发展布局的逐步铺开,污染较重的中、小型传统企业正逐渐退出,江北新区对传统技能型工人的需求进一步下降[9]。而旧的产业结构对高职院校影响深远,一些高职院校虽然对产业转移的趋势进行了预判,意识到化工、钢铁等传统产业所占比重将会越来越少,但是一旦降低对化工、机械等传统优势院系或专业的投入和扶持,学校排名和影响力就会下降,这使得部分高职院校在短期内更愿意维持现状,不利于提升其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不仅如此,高职院校在与新兴产业的耦合中,需要面对师资和办学硬件等不足的挑战,短期内难以积蓄足够的资源,影响了其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提升。由于承接产业转移能力不足,高职院校目前无法很好地抓住发展机遇。

(三)高职人才供给与产业人才需求协同创新合力尚未形成

协同创新对高职教育和产业发展是互利共赢的,能使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实现高级耦合。高职教育能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人才、提供创新技术,促进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原动力,能使经济发展与高职教育紧密相连。江北新区作为江苏省开放的重要平台,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建设“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示范区和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的战略使命。南京市出台的《关于深化创新名城建设提升创新首位度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将江北新区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的创新支点。新区政府持续推进“紫金山英才·江北计划”,举办“逐梦杯”中国青年芯片科技创新大赛等赛事,旨在以创新为导向,把江北新区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策源地。遗憾的是,此系列创新活动没有得到南京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关注。主要原因:一是高职院校的关注度和投入度不够,未能有效激发本校师生参与新区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无法形成创新合力;二是高职院校的积累和准备不足,其优势领域与新区急需的创新领域不匹配。总体而言,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项目与新区扶持的急需项目契合度不够,创新获奖项目缺少关注度和资金支持,高职人才供给与产业人才需求协同创新的合力尚未形成。

三、高职人才供给与江北新区人才需求耦合的路径

本文基于高职院校的角度,分析高职人才供给与江北新区人才需求耦合的路径。

(一)深化产教融合,主动适应江北新区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

产教深度融合是高职院校把握产业变迁、产业升级和产业人才需求变化最好的途径之一,也是高职人才供给与产业人才需求耦合的理想方式。产教深度融合首先要提高高职院校服务地方产业的自觉性。高职院校需要强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理念,关注区域经济发展,了解区域人才需求变化情况,把握人才需求风向标,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课程体系。要具有更加开放的办学意识,增加调研频率和调研的针对性、连贯性,主动优化与产业发展的联动,在已有专业的基础上开发紧缺专业,以老带新,形成新型专业群,尤其要基于地缘优势,形成面向新区产业的专业群,促进校企深度融合。 要深入研究《南京江北新区总体规划(2014—2030 年)》《南京江北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等文件,准确把握人才供需趋势和产业人才发展规划要义,确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与发展方向。积极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深化产教融合,主动了解企业人才需求,与企业共同商定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方案,有效解决高职人才培养结构性滞后的问题。要积极关注江北新区企业面向新区高校的招聘信息,在对接过程中积极调研,积累数据,了解新区企业急需人才,为其人才培养提供依据。高职院校可以为江北新区产业结构重塑助力,让区域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良性互动。

(二)增强人才培育内生动力,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

高职院校应从自身做起,提升教学和科研能力,积极应对人才需求变化,努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摒弃“坐、靠、等”的传统思想,增强办好本地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致力于实现人才供给本地化。化工类和建筑类高职院校要放下“重点论”包袱,积极响应江北新区积聚高技能产业工人的号召,培养更多实用型新兴产业工人,为建设江北新区提供急需工匠人才。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职业迁移能力和科研能力,鼓励教师将教学和科研与江北新区的发展有效结合。积极挖掘新兴产业办学资源,在现有基础上,拓展优质办学资源。深入研究新区政府关于高技能人才的激励措施,并将其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树立服务新区建设的理想,让毕业生在江北新区更快、更好地就业,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要积极主动地与新区互动,将新区的产业发展趋势传递到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课堂教学中,更好地推动教育和区域经济耦合发展。

(三)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构建联动创新体系,与企业耦合发展

政府是人才需求与人才供给耦合的重要引导和重要保障,在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产业结构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层次、类型、布局之间的不平衡,需要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促进教育与产业有机统一。高职院校要用足新区政府的激励政策,主动参与新区政府组织的创新创业活动,积极在校园宣传新区政策、开展对接新区创新大赛的预选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到江北新区就业创业。要持续关注政府政策,深入理解《关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南京江北新区促进创新创业十条政策措施》等文件精神,与新区科技创新服务有效对接。联动创新不仅能促进新区企业发展,也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还能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两者的交流与融合,提升耦合水平。

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耦合发展是双赢之举。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两者的耦合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高职院校的发展与地方经济紧密相连,高职院校若想抓住江北新区产业大发展的机遇,必须拓展办学思路,主动与产业进行耦合。

猜你喜欢

江北人才需求新区
江北东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能源行业网络安全人才需求与培养探讨
古运河旁的江北水城
雄安新区的期许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中国海归人才需求地图
江南的水与江北的沙
湘江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