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职教法背景下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管理效率提升策略

2023-02-20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科研项目申报项目管理

严 颖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科研处,江苏 南京 211168)

科研工作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院校发展有着重要作用。2022年5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规定职业教育应当注重产教融合,实行校企合作,鼓励职业学校在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快建立合作机制,制定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岗位设置和职务评聘制度。此后,有关推动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的政策性文件相继出台,提出增加高校科研经费投入、提高一线科研人员工作绩效等系列举措,有效激发了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各高职院校也以国家政策为依据,纷纷修订科研项目管理制度,但实际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妨碍了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本文拟对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学校管理实际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推动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一、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任务重,科研意识淡薄

对于上级单位发布的科研项目,高职院校只有少数教师申报,且每年度申报人变化不大,原因主要来自5个方面。一是部分教师科研意识淡薄,不愿从事科研工作,没有深入理解申报科研项目的意义。他们认为,高职院校以教学为中心,科研工作不是重点,加上本身对科研不感兴趣,所以只完成科研考核的基本任务。二是教师对国家级和省部级等高级别项目有畏难心理,认为这类项目申报难、验收标准高,自己无法企及。三是教师教学任务重,能够投入科研工作的时间较少,难以开展深入研究。四是科研项目的申报、推进、结项过程缺乏团队协作,整个任务基本由负责人完成,项目组其他成员只挂名不参与研究,无法有效激发负责人继续申报项目的积极性。五是理工类科研项目要想顺利推进,必须有相关科研实验设备支持,但目前高职院校的科研实验设备有限,无法很好地满足实际需求,影响了教师申报科研项目的积极性。

(二)科研环境不佳

虽然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和科研投入的力度,但是师资水平和科研环境等仍落后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引进的教师多数是刚毕业的研究生,一些教师接受系统科研训练的时间短,研究基础薄弱,独立开展科研的能力不强且缺乏创新方向,项目立项率低。这就要求科研管理部门积极寻找符合申报要求的教师。尽管有的教师获得了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但人数不多且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而有些高级别项目对申报者的学历、职称、年龄等有限制。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的青年基金项目原则上要求申报者必须获得博士学位,男教师不得超过35岁,女教师不得超过40岁;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面上项目除了要求申报者具有中级职称或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35岁外,对高职院校项目申报数量也有限制。这些限制条件大大降低了高职院校申报高级别科研项目的可能性。另外,有的高职院校的评价方式单一,侧重科研结果评价,忽视科研过程评价,无法有效激发教师从事基础研究和原创探索型研究工作的积极性,而职称评定和科研任务考核等压力又倒逼教师转向重复性和低水平研究,这样容易导致教师急功近利,对个人和学校的发展都不利。

(三)忽视科研项目过程管理,过度重视结果

高职院校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普遍不完善,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出台纵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重视的是项目申报后能否立项和立项之后能否完成验收,而忽视过程管理,缺乏有效监督,不仅无法保证项目研究水平,形成有的项目无法按时通过验收,也不利于获得更高级别的科研项目,导致恶性循环。一般情况下,项目立项后,申报人会积极按照任务书开展研究工作,但现实中也的确存在少数人不按计划开展研究的情况。这就需要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项目加强过程管理,监督申报人开展科研工作,帮助申报人及时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按时完成科研任务、通过项目验收,并在此基础上积极规划,努力争取申报更高级别的科研项目。

二、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

(一)管理制度滞后,科研经费不足

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管理工作除了科研处,还需要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校企合作处等职能部门和各二级学院共同参与,协调配合。而现实中,对于科研项目管理,一些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经常“缺位”。在多部门协同管理的制度情境中,部门之间交流不及时,项目管理制度无法同步更新,给科研项目管理带来了障碍。尤其是二级学院,往往只是在项目申请阶段转发申报通知、组织申报并进行材料初审,项目立项后基本上“不见踪影”。另外,一项新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从起草到正式颁布,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多部门协同管理,制度更新滞后,影响管理效率。以项目经费报销问题为例,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度一般由财务处和科研处协商制定,由项目负责人所在二级学院领导和财务处、科研处等部门共同实施,各方责任在制度中明确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项目负责人一般负责提供项目经费具体去向,二级学院领导负责核定报销资格,科研处负责审核项目经费资格与报销类型配比情况,财务处负责审查报销单据的有效性,表面上看分工清晰,但实际上由于相互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导致存在很多问题,如前面三个环节结束后,到财务处核对时却发现单据失效,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报销有固定的程序,涉及多个职能部门,需要时间相对较长,总体效率不高。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些科研项目的资助经费明显减少,有的立项项目明确要求由承接单位自行筹措经费,但项目结题标准不变;很多中文期刊版面费急速攀升,致使有的市厅级项目资助资金不足以支付1篇省级期刊论文发表的费用;一些高职院校总体科研预算经费有限,科研成果奖励方式单一且力度不大,这些致使教师“贴钱搞科研”的现象越来越多,大大降低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也增加了科研项目管理的难度。

(二)科研管理人员综合管理能力不强

科研管理人员未能及时学习科研项目管理方面的新文件、新知识,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掌握不透,对科研项目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主要停留在基础的材料收集阶段,如科研项目申报前收集信息、申报过程中上传下达有关政策文件和申报要求、验收阶段组织会议和管理项目档案等。科研管理人员综合管理能力不强,致使项目研究过程中存在组织协调不力、数据收集不及时全面、后勤服务跟不上等问题。同时,科研管理人员对申报人的研究能力和方向缺乏了解,难以为他们提供科学有效的引导和帮助。对于没有专门设置科研管理部门的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人员一般是兼职的,他们更缺乏相应的科研管理知识和技术,无法满足岗位工作要求。

(三)信息化程度低

虽然国家大力提倡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但多数高职院校的信息化程度不高。科研项目类型较多,申报、立项、中期检查和结项的关键节点要求各异。同时项目经费报销方面存在信息更新滞后、管理执行效率低下等问题。比如:科研处排查符合项目申报要求的教师时,通常做法是编制有关表格并请各二级学院科研负责人协助统计并反馈结果,这一过程不仅耗时较长,而且有些教师未能及时提供信息,致使统计数据不够准确。又如项目经费报销问题,因目前报销全部采用纸质材料,且必须由科研处、财务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且涉及多个部门,所以相关审批工作耗时费力。

科研项目的立项和完成情况,不仅影响教师个人的年终绩效奖励,也影响其职称评聘。对于科研成果绩效奖励,由于奖励算法不一,常常要设置多个表格,仅靠传统方式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计算和统计,并且结果不能一键导出,容易出错。在年度职称评审中,科研处承担着审核教师科研成果的任务,然而对厚厚的纸质资料,逐条核对难度较大。此外,年终科研工作量统计需审核材料包括之前在项目中期检查、结项和职称评审时已审核的资料,材料繁多且审核难度大。为了确保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必须进行反复审核,从而影响管理效率。

三、提升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管理效率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重视科研培训平台建设,邀请科研领域专家举办线上线下科研学术讲座,以传递科研项目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同时,积极开展科研项目申报专题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并激发他们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从而缩短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与科研项目之间的距离,尽可能为教师申报科研项目提供帮助。

加强对外交流,邀请企业专家等参与项目研究,为项目实施、成果转化提供指导。派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营造校企合作的良好氛围,突破教师的思维定式、开拓教师的视野、激发教师的创造力,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帮助教师深入了解社会需求,充分发挥产学研集成优势,推动校企联合申报国家级和省部级优质科研项目。

(二)优化学校科研环境

针对高职院校存在的拥有博士学位教师相对较少的问题,从提高科研启动经费和其他待遇入手,着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加强品牌科研团队建设,在考虑研究方向、年龄、职称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跨界科研创新团队,优化科研团队人员配备,通过“老带新”“大师帮”等方式,增强团队凝聚力,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增加“学科交叉”助力,拓宽科研创新方向。

科研设备是科研活动顺利推进和取得良好成果的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学校应合理调整科研预算,增加科研投入,满足科研人员对科研设备的基本要求。对于使用频率不高或价格昂贵的仪器设备,可以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或组织合作,实施科研互助,通过有偿使用的方式确保科研项目顺利推进。营造轻松的学术氛围,优化科研考核机制,建立综合性的科研人才评价机制。对于科研型教师,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开展基础研究,并重视科研成果的产出质量。科研评价方面,除了对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评价外,还要通过同行专家评议等方式对科研工作的价值进行定性评价。

(三)创新项目管理机制

在掌握最新科技政策的前提下,广泛听取一线科研人员和二级学院领导的意见,以服务为主,建立完善的科研项目管理机制。应增强科研项目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与责任意识,科研处、财务处等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应积极配合、信息共享。优化项目申报流程,简化财务报销和科研设备固定资产入库流程,尽量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设置科研助理岗位,专门负责科研行政事务,提高科研管理效率。

突破传统“重申报、轻流程”的管理模式,建立科研项目流程管理常态化跟踪机制。对项目申报、立项、中期检查和终期结项等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立项科研项目落实情况建立台账,加强监管,及时掌握科研项目的关键节点、相关指标和实现情况。督促科研人员端正态度并对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对更换项目负责人、项目延期等重要问题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理,确保每个科研项目的有效性,避免引发科研项目被取消等严重问题。

鼓励不同学历、不同职称的教师申报相应级别的科研项目,提高项目立项率。缺少研究基础的年轻教师,可以申报学会项目、校级项目,通过科研项目积累研究基础;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既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也有一定的科研项目申报经验,可以直接申报市厅级项目;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应该申报高级别的项目,正高级职称教师应冲刺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四)加大项目成果奖励力度

增加科研项目经费投入,建立健全科研项目经费保障机制,加大项目成果奖励力度。以“构建创新质量与贡献导向绩效评价体系”为指导,丰富绩效奖励内容和奖励计算方式,有效维护科研人员的利益。对于科研项目产生的成果,应该从多方面进行考核。如:项目成果不应局限于论文和专利;文科项目可以是作品展;市厅级及以上项目成果可以是领导批示咨询报告,也可以是主流媒体刊登的文章;工科项目成果可以是生产被有相关鉴定资质单位认可的新产品。根据成果级别给予相应奖励,加大高级别科研项目成果的奖励力度,提高发明专利奖励额度,促进专利转化。

(五)推动智慧校园建设,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建立智慧校园“信息一体化”科研管理系统。在科研管理系统上,教师可以上传科研项目成果;科研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网络爬虫技术抓取权威论文检索和专利检索相关精准数据。如此,教师不用重复录入数据,也便于管理人员更轻松地确定成果级别,避免重复审核,能够实现早期成果调用和一键统计。可以打通科研管理系统和人事管理系统,实现两者有效对接,利于查找满足不同级别科研项目要求的申报人。可以建立科研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的有效对接,让科研管理人员设定奖励算法,系统自动计算、统计科研绩效奖励情况。可以创建在线审批流程,实现科研项目经费报销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的线上审批,节省科研项目经费报销时间。“信息一体化”科研管理系统,不但可以降低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够提高信息的准确度,避免对科研成果的重复统计和重复奖励,利于动态把握学校科研工作的整体情况。

猜你喜欢

科研项目申报项目管理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申报》与上海民国时期禁戏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