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京津冀一体化对制造业空间格局的影响研究

2023-02-20张静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专业化京津冀制造业

张静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 100070)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随着作为我国重要增长极的京津冀一体化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视角,来探讨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制造业空间格局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京津冀制造业空间分布格局及可能存在的空间转移,以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一、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基础

新经济地理学沿袭了传统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在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垄断竞争、替代弹性效用函数和冰山运输成本基础上,将现实世界数学化、抽象化和模型化。新经济地理学把规模报酬递增和区域间运输成本引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分析框架,认为促使技术、资本、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可以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也能引起一个地区产业的集聚或者扩散。通过描述经济活动集聚的向心力和使经济活动分散的离心力,揭示经济活动的地理结构和空间分布,如何在这两种力量的作用下,形成集聚及其微观基础的决定因素。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相近的两个国家或者地区,为获得集聚效应和互补效应而建立的经济一体化区域,其实质就是降低区域内贸易成本。新经济地理学认为,产业集聚和扩散取决于本地市场效应、价格指数效应和市场拥挤效应的共同作用。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增加,这三种效应相互作用,从而对产业的空间格局产生影响。

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将区域一体化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初级阶段。随着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如果本地市场效应或者是价格指数效应大于市场拥挤效应,那么外界的任何冲击都会加强制造业企业和工人向一个区域聚集,这时就会形成“核心—边缘”结构,此时在核心区内,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制造业平均集中率都会很高,但是并没有形成地区专业化分工。第二,中级阶段。随着区域自由贸易度的提高,区域内产业聚集状况将发生改变,在核心区内由于集聚的产业过多,带来拥挤效应,如劳动力成本提高、环境污染等,此时产业开始有序地向周边区域转移。核心区逐渐将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周边区域转移,逐步形成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此时地区之间的专业化分工较为明显。第三,高级阶段。当区域内完全实现自由贸易时,区域内的贸易是无成本的,此时各个地区实现了专业化分工,单个产业的集中度都很高。

二、实证分析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框架下,探讨京津冀一体化对京津冀区域制造业专业化分工的影响,并测算京津冀内部产业的变动情况,来论证京津冀区域内可能存在的制造业空间转移。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了京津冀三省市22个二位数制造业行业,自2010 年起每隔3 年的工业总产值数据,数据来源为《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

(一)地区专业化水平

地区间制造业结构差异又称地区专业化水平,常用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和地区间专业化指数来衡量。其中,i、j、k 分别表示地区i、地区j、行业k,为地区i行业k的工业总产值。公式(1)表示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测度的是第i 地区与其余地区平均水平的制造业结构差异程度,或者称第i地区的专业化程度。为区域内行业k 除地区i 的所有地区总产值,占区域内除地区i外所有行业所有地区总产值的比值。公式(2)表示地区间专业化指数,直接衡量两个地区间制造业结构差异的程度,Kij越大表明地区间制造业结构的差异越大。

京津冀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结果显示,三省市专业化程度大体呈上升趋势(图1),间接证明了京津冀一体化逐渐提高了各地区的产业分工水平。其中北京相对专业化指数最高,达到1.063,天津则最低,河北相对专业化指数一直保持增长趋势,京津两地则在2016—2019年开始有所下降。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北京转移了大批非首都职能低端产业,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制造业模式。天津制造业门类众多且各行业产值相当,因此相对专业化指数较低且增长不显著,仅由2010年的0.78增长到2019年的0.89。河北增长稳定,在电力热力供应、金属冶炼和农副食品加工等领域专业化突出。

图1 2010—2019年京津冀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

为进一步比较地区间专业化程度,引入Krugman 提出的地区间专业化指数来进行测度(见图2)。在京津冀三省市之间,北京与河北之间的专业化指数最大,2010 年为1.03 上升到2019年1.13。北京与天津专业化指数2010—2016年增强,2019年有所回落,说明天津制造业结构在逐步向北京高新技术产业为特征的现代化制造业结构靠拢。津冀专业化指数最低,2010—2016 年持续下降,产业结构趋同,2016 年以后,两地专业化分工合作水平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增强了京津冀地区之间专业化分工水平,三地制造业结构互补能力逐渐增强,且呈现北京、天津、河北梯度发展趋势。

图2 2010—2019年京津冀三省市地区间相对专业化指数

(二)行业空间集中度与制造业空间转移

通过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和地区间专业化指数测算结果,初步证实北京将部分制造业转移到河北与天津,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制造业格局,但是不能具体证实京津冀内部产业的变动情况。现引入地区制造业平均集中率指数、SP指数,来测算京津冀各地区制造业平均集中率、各个行业的空间集中度,以此说明京津冀区域内可能存在的制造业空间转移。

第一,地区制造业平均集中率。反映地区间总的产业转移状况。其中,,k 为行业的数量,代表地区i行业k 的产业集中率,γi代表地区i 的产业平均集中率,其阈值在0—1之间,该值越大,表示地区制造业占有额越大,制造业越发达。

地区制造业平均集中率结果显示:河北省由于面积大、人口多,经济“自给自足”能力较强,制造业仍然占有很大的优势,制造业平均集中率最高。天津制造业平均集中率波动下降,2019年为三省市最低。北京制造业平均集中率也在不断降低。说明河北承接了北京、天津转移的大部分制造业行业。

图3 2010—2019年京津冀三省市地区制造业平均集中率

第二,产业空间集中度,SP 指数。在传统产业集中度指标基础上加入空间因素的考量。SP指数的阈值范围为0—1,越接近于0 表示行业在空间上越集中,当指数上升时表示行业在空间上的扩散。

其中SPk为行业k 的SP 指数,c 为常数,取0.5,分别衡量地区i、地区j 第k 种产业产值占该区域总产值的比重,μij 为两地区之间的空间距离,本文选取两地政治中心的直线距离来代替,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2010—2019 年京津冀产业空间集中度变化趋势(SP指数)

三地22个制造业行业中,有14个行业SP指数下降,即行业在空间上集中度上升,8 个行业有一定程度的扩散趋势。这说明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行业集中是主流,三地逐步形成了地区专业化,这与上文测算的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与地区间的专业化指数相符。正如新经济地理学所阐释的那样,随着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大部分行业趋于聚集以获得规模经济的优势。

考虑到部分行业出现扩散趋势,扩散趋势较大的行业涉及烟草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结合2010—2019年京津冀各行业市场最高份额的交替变化(表2),可以发现存在扩散的行业,要么市场占有率下降,要么最高市场份额的省市发生了交替变化。如烟草制品业尽管2010—2019 年占有额最高的一直是河北省,但其占有量出现小幅度的下降,2019 年较2010 年下降了7 个百分点,烟草制品业在区域内呈现一定的扩散趋势。再者,以专用设备制造业为例,2010—2016 年占有额最高的始终是北京市,但是到2019 年,市场占有额最高的省市变为河北省,这说明该行业存在空间上的转移,相应北京的市场份额从2010年的0.4006下降到2019年的0.3974,下降了接近1个百分点。

因此,得出行业在空间扩散伴随着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虽然市场占有份额还是最高的,但是占有额呈现下降趋势;二是市场占有额最高省市发生变化。仔细观察测算的那些存在空间扩散的行业,要么是具有地方垄断特性的行业,如烟草制造业;要么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如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说明三地政府在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非常重视这些资本密集型行业将来所带来的优势,并且都重视垄断利润(如烟草制造业)所带来的财政收入。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预期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产业的聚集和地方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从表1 和表2中可以看出,大部分行业符合这一预期。

表2 2010—2019 年京津冀各行业市场最高份额交替变化

通过京津冀各行业市场最高份额的变化趋势,能够大体识别各个行业如何进行空间转移。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北京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正形成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制造业格局。京津冀三省市中制造业占绝对优势的是河北,因为河北人口多,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体系较完善,规模优势较为明显,同时,北京、天津很多制造行业向河北省转移。

三、结论与展望

新经济地理学把规模报酬递增和地区间存在运输成本引入到理论框架中,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影响区域内产业的空间布局。本文利用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地区间专业化指数、制造业平均集中率和产业空间集中度SP 指数,测算了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制造业空间布局的影响。结果表明:京津冀三省市的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逐年上升,说明区域经济一体化促使京津冀实现了产业分工;地区间专业化指数在三省市之间呈上升态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增强了地区之间专业化分工水平,在京津冀三省市之间,北京与河北、天津之间的专业化指数较大,说明北京与河北、天津形成了不同的产业分布格局,专业化分工较为明显,但北京与天津专业化指数2019年有所回落,说明天津制造业结构在逐步向北京高新技术产业为特征的现代化制造业结构靠拢,三地制造业结构呈现北京、天津、河北梯度发展趋势。同时,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行业集中是主流,三地逐步形成了地区专业化,河北省由于面积大、人口多,经济“自给自足”能力较强,制造业仍然占有很大的优势,制造业平均集中率最高。

综上所述,北京的制造业产业转出,天津与河北制造业的产业互转都是客观存在的,产业合理分工和融合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支撑,今后率先在产业发展领域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打破行政分割、构建创新共同体、实现互联互通、协调利益机制等,是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专业化京津冀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