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高校促进多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2023-02-19姚聪聪范燕燕朱明君丽娜·巴合提杨忠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新疆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校管理

姚聪聪 范燕燕 朱明君 丽娜·巴合提 杨忠东

基金項目:新疆大学2021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新疆高校促进多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现状研究”(项目编号:20211075506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姚聪聪(2002-),男,河北邯郸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历史学。

通信作者:杨忠东(1970-),男,回族,新疆乌鲁木齐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社会学,通信邮箱:yangzhongdong@126.com。

摘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新疆高校的多民族大学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开展的重要力量,是促进多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主要阵地之一,该文通过对新疆大学促进各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证案例研究,总结新疆高校促进各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以期寻求更加切实可行的路径与方法促进新疆高校各民族大学生的交往交流与交融,紧随民族政策及时代发展建立起促进多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长效机制,同时为新疆地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新疆高校;大学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生工作;高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3)04(b)-0166-05

Research on Promoting the Communication, Exchange, and Integration of Multiethnic College Students in Xinjiang Universities

—Taking Xinjia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YAO Congcong, FAN Yanyan, ZHU Mingjun, LINA Baheti, YANG Zhongdong

(Northwest Minority Studies Center, School of History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46, China)

Abstract: The communication, exchange, and integration of various ethnic groups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strengthen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and also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work in the new era. The multi-ethnic college students in Xinjiang universities are an important for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work in the new era, and one of the main platforms for promoting the communication, exchange, and integration of multi-ethnic college student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shortcomings of Xinjiang universities in promoting the communication, exchange, and integration of ethnic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empirical case studies, In order to seek more practical and feasible paths and methods to promote the communication, exchange, and integr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various ethnic groups in Xinjiang universities, and to establish a long-term mechanism to promote the communication, exchange, and integration of multi-ethnic college students in line with ethnic polic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t the same ti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or promoting the communication, exchange, and integration of various ethnic groups in Xinjiang region.

Key words: Xinjia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 students; Ethnic communication and integration;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consciousness; Student work; College management

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8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2022年7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新疆考察,首站走进新疆大学参观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详细了解学校促进民族交往等情况,在此次新疆之行中,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可见,对于新疆高校促进多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新疆各高校促进多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为“微观层面的实证案例”,而深入研究新疆大学在促进多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方面的实践研究,进而分析总结新疆大学促进多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目前在学校管理、科研教学、学生工作、校园文化等方面已取得的成果,并且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提升空间,可进一步建立起提升和完善多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长效机制。同时,对新疆大学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的实证研究,可讨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1]。

1 高校促进“三交”取得的成果

1.1 在学校管理方面

新疆大学始终坚持和加强校党委班子的领导,坚持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教育理念,用胡杨精神育人,切实做到立德树人,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持续深入促进多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如同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把懂不懂民族工作、会不会搞民族团结作为考察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2]。此外,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政治担当,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党委履行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人才引进、师德师风建设及党员发展的重要标准,积极推动打造形成工作有部署、实施有方案、落实有步骤、保障有措施、效果有检查的长效机制[3]。

1.2 在科研与教学方面

新疆大学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在服务教学方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推进思政课程改革创新,主要教材为《简明新疆地方史》教程,在全疆高校作为公共课,讲述了新疆自古至今的历史演变,中华民族的形成,让学生们从历史长河脉络中了解多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早在秦汉时期已经形成,学习新疆地方史,就是學习新疆地区各民族交融汇聚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在历史长河中所体现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与我们在新时期提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脉相承的。《简明新疆地方史》教程以《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白皮书为遵循,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有力地回击了“三股势力”在新疆历史问题上的歪理邪说。并将“简明新疆地方史”慕课打造成为新疆地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思政理论课,通过新疆地区历史演变过程的了解,让各族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持续推进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与铸牢学生们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得各族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多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展开有着重要意义。

1.3 在学生工作方面

新疆大学非常重视各民族同学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加强负责学生工作的教师队伍的思政队伍建设,进而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专业性、整体性和系统性。这为学校在学生方面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理论政策学习方面,各民族学生对“六个相互”“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等民族政策较为熟知,充分学习并且贯彻党的治疆政策;学校积极组织各民族学生参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活动,多数为学校学院组织以及社团组织、学生自发组织等。而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所做工作,具体有民汉合宿、民汉合班、深入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师生结对子、“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等。使得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结对交友,促进交往交流交融,努力营造各族师生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校园氛围。

1.4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

坚持文化润疆政策深入学校校园,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将各个民族的文化遗产及民族风俗、文化节日等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掘、传承、创新丰厚的历史文化财富和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打造红色革命基因传承基地,建设红色革命历史文化长廊,比如,林基路话剧社创作编排话剧《以青春之我》《共产党人在新疆》等,在学校内进行演出及出校巡演,组织“红色基因我传承”读书会,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游园会”“清明诗会”“与马克思主义相约在红湖”等校园文化活动,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各族学生的心灵,进一步凝聚共识、增强团结。现如今新疆大学针对学校各民族大学生的生活区建设校园文化,进而不断完善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潜移默化地推动各民族大学生的文化心理认同,更好地促进了各民族大学生的交往交流交融。

2 高校“三交”工作不足之处

新疆高校在促进多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这一环节中,领导层面在宏观布局及教育科研、政策实施等方面做得比较到位,但是在高校基层的实践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而教师与学生们的实践是促进各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及真正能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有效的途径。师生互动频率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应该牢记以本为本,从顶层设计方面进一步推进师生互动的频率与深度,采取切实措施确保本科生导师制落地。

2.1 在“三进两联一交友”方面存在不足

首先,要明确何谓“三进两联一交友”即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联系学生、联系家长,结交朋友。在进班级,进宿舍当中,教师在各民族同学交往交流交融之间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怎么扮演好这个角色,这也是对学校教师所考察的内容。“三进”各方面相比较而言在进食堂方面就略显不足,且对于进食堂的定义为“开展节约粮食和健康饮食教育,同吃一桌餐,尊重饮食习惯,反馈饭菜价格和质量等意见建议”这与促进多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没有太多直接关联。“三进两联一交友”的目的是走进心理,联系温暖,交出真情。但高校在联系学生和联系家长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尤其与家长交流联系频率较低。且教师与学生交流联系频率因人而异,因为每位同学结对子的教师不同,所以与学生交流联系的频率也存在偏差,然而,“走进心里”“联系温暖”是交出真情的基础。若前面二者做得不够到位,那后面的“一交友”环节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三进两联一交友”的价值也就不会完全地体现出来。“三进两联一交友”是目前新疆高校促进各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一环,“三进两联一交友”覆盖范围最广,联系人数最多的活动。因此,完善“三进两联一交友”的框架机制,找到短板及时完善很重要。目前,多民族大学生在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主要存在浅层化,实质性内容较少,形式也较为单一,多为聚餐和宿舍看望等,师生结对子活动较趋于浅层化、表面化,所以应当在丰富“三进两联一交友”的文体娱乐活动同时也提升质量,既要保证次数又要保证质量。

师生结对子活动中往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两点联系,且联系时也是教师主动联系学生较多。而同一结对子活动中的各学生之间的联系较少,同一个结对子教师的多名学生之间的交往交流很少,甚至没有,这样就没有将师生结对子的意义与价值发挥出来,所以,应在师生两点联系的基础上,发挥好教师在结对子学生里面的桥梁作用,将点与点之间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面,从而促进结对子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交流交融。这时师生结对子活动的价值与意义就能够发挥得很好。在此基础上,将每一个小面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大面,可以采取在不同的师生结对子小组之间相互交往交流,举行联谊活动,将每一个小面变成有联系的大面。这样能够把其促进多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意义与价值发挥到极致。

2.2 学校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宣传和引导存在不足

在宣传“师生结对子”“民族团结一家亲”“三进两联一交友”等活动方面宣传不到位,高校挖掘与发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案例不多,在互联网上宣传的案例流量较低。学校每年评选“三进两联一交友”的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以激励教师热情,但目前高校主要的宣传引导方式仍旧是依靠道路宣传栏,张贴海报,开展主题班会与主题团课等,然而学习党中央对于民族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与重要精神,应当注重宣传理论政策与实践的结合。

3 高校促进“三交”的长效机制

3.1 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民族观,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思想意识中牢牢记住民族团结是各民族的生命线[4]。新疆高校要重视思政教育,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公开课的作用,整合资源讲好、讲通、讲透思政课程,让思政课程成为各民族学生喜欢上、乐意听、愿意做的课程,使新疆大学广大师生敢于发声亮剑,积极地与“三股势力”作斗争,维护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而对大学生进行民族观教育,就是要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中华民族认同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学习[5]。所以,通过学习我国在促进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能让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凝聚力提升,减少离心力,增进向心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又能更好地促进多民族大学生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3.2 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的宣传与引导

高校应积极地与主流媒体沟通联系,将高校多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感人事迹通过主流媒体进行宣传。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拍摄关于各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等,并利用互联网自媒体平台发布展现新疆高校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风采,这不仅可以丰富宣传途径,同时又能提高高校及媒体的知名度。

3.3 深入构建相互嵌入式的校园社区环境

高校促进多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必须构建相互嵌入式的校园社區环境,在新疆高校促进多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现有的制度基础上,加大力度地构建校园宿舍文化,加大文娱活动举办频次,同时完善校园基础设施,更好地为高校学生服务。将共学共居共享共乐真正意义上的落到实处[6]。但“较之居住空间和社会生活层面的互嵌,相互嵌入式社区各民族之间的心理接纳是更为根本的环节”[7]。所以高校在深入推进相互嵌入式的校园环境,在生活、学习、餐饮、制度等“硬”条件方面日趋完备的同时,也应当重视在校多民族大学生在心理、文化等“软”因素方面的认同与归属。在完善相互嵌入式的校园社区环境同时,推进各民族大学生之间的心理相互嵌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相互嵌入。

3.4 鼓励新疆内外双向流动融合

新疆大学有着19所对口援疆高校,目前新疆大学有些学院已有交换生去内地高校交流学习联合培养。对此,应扩大双向流动的频率与范围,每年组织各民族大学生到内地高校参观交流学习,同时邀请内地高校大学生来新疆地区高校参观学习交流。增进不同地区的大学生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早就有学者提出过这项措施,但在落实方面发展缓慢。所以,应加大双向流动的频率与规模[8]。

3.5 发挥社团等学生组织的作用

着重发挥社团等学生组织在多民族大学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作用[9]。学校社团组织和学生会等,是在校大学生与学校管理层面沟通交流的“桥梁”,也是各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主要阵地之一。学生组织是体现一所学校大学生青春活力的重要阵地。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以及在延缓开学和封校管理期间,更需要学生组织来调动各民族大学生之间的积极性,促进各民族大学生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3.6 加强教育引导和民族理论政策学习,突出实践性成效

在促进高校多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时,既要提升实质性内容质量,又要丰富多种形式。尤其是在新时代,在新疆一片稳中向好的发展形势下,更要加强对各民族大学生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教育,除了理论层面的知识学习,还应注重让各民族大学生有更多的交往交流交融实践机会,要将理论政策内记于心,外化于行,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我国的各民族关系健康常态持久发展;完善学校相关措施:将学校内有关各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将以上所要采取的措施进行一个整合,充分发挥整体协调、统筹兼顾的作用[10]。

4 结语

新疆高校的多民族大学生间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各项民族政策的改变、高校内多民族大学生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日益丰富。不断在实践的经验教训上创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方式方法,在新的方式方法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以此循环往复寻求更为科学的方式方法,能进一步推进多民族大学生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参考文献

[1] 罗彩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理论阐释与实践探索[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0(3):22-26.

[2] 求是网.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9-09-27)[2022-12-12].http://www.qstheory.cn/yaowen/2019-09/27/c_1125049226.htm.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疆大学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EB/OL].(2022-08-09)[2022- 12-12].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192/s222/moe_ 1763/202208/t20220810_651939.html.

[4] 胡美娟.新时代西藏高校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创新探析[J].西藏发展论坛,2020(3):32-36.

[5] 王立新,李平.充分发挥高校育人功能,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J].满族研究,2015(2):11-14.

[6] 张彦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民族互嵌式治理初探[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56-64.

[7] 冯雪红,张欣.民族互嵌研究现状与未来走向[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2(5):19-28.

[8] 杜惠敏,綦群高.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思路、模式、机制创新探索[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06-110.

[9] 苏淑敏.基于“交往交流交融”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途径[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28):10-12.

[10]吴保华.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促进各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长效机制路径探析[J].新疆社科论坛,2022(3):17-21.

猜你喜欢

新疆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校管理
1912至1949年期间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化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塑与修正
基于祭祖文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
新疆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研究分析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写作偏误分析及对策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团结稳疆视阈下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考
我国高校管理中学生权利救济研究
推进新疆高校纪检监察工作“三转”的路径分析
如何建构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