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实践性作业的应用价值与实践举措

2023-02-19周燕宁

求知导刊 2023年33期
关键词:实践性作业应用能力初中数学教学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为教学工作的创新升级提供了良好契机,同时也要求广大教师开动脑筋,革新教学思路,创新教学举措和教学模式。数学作业设计关乎数学教学的成效,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初中数学作业为切入点,重点分析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实践性作业的应用价值,并结合人教版教材,提出设计和运用初中数学实践性作业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实践性作业;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意识;应用能力

作者简介:周燕宁(1976—),女,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兴业县第三中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数学教学的行动导向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将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学重点。同时,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突出对学生实践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强化教学的贯穿性,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某个特例或个案,还要综合研究一般的方法和符号表征,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观念和实践方法。因此,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要突出实践性,融入多样化的实践性作业,驱动学生开展深層次探索,使学生逐步培养扎实的数学技能。

一、实践性作业概念解析

作业是检验教学成果和进程的重要工具,具备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反映教学问题等功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也在发生显著变化。所谓实践性作业,指的是具备实践特色与应用价值的功能性作业,通常表现为课堂实践作业与课外实践作业两类。

课堂实践作业主要围绕重要知识点和疑难点设计,具备探究性和互动性,其目的在于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力,促进学生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的发展。课外实践性作业是课后的数学探究实践任务,特点是让学生体验知识应用的过程,旨在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逐步掌握数学技能。总而言之,实践性作业是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突出作用。

二、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实践性作业的应用价值分析

新课改提出要把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作为教学的立足点,为实践性作业设计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要进一步认识实践性作业的应用价值,努力打造层次多样的实践性作业,推动教学发展。

(一)丰富数学课堂教学形态

以实践性作业推进课堂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从知识应用的角度切入,理解并把握数学本质,形成应用性思维,将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实际应用技巧,从而提升学习能力。实践性作业极大地丰富了数学课堂教学形态,充实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内涵,对于教学的深化起到积极作用。

(二)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通过应用实践性作业,初中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实践性,强调学生数学意识和应用性思维的觉醒与成长。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够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进行实践化解读,引导学生循着思路进行知识探索,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增强应用意识,培养良好的知识应用习惯[1]。由此可见,实践性作业突出了数学作业的实践应用导向,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助力学生核心素养成长。

(三)提升学生实践技能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倡导“大课堂概念”,主张“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模式,为当代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教学理念指导。在新课改视域下,初中数学实践性作业可以有效贯通课内外,促进学生在课外实践中提升技能,实现“教学做合一”,这对于初中生更好地领略数学魅力、运用数学工具具有助推作用。

教师可以借助实践性作业,将知识场景扩展到生活场域中,引导学生借助观察、思考、判断、互动、解决等手段,实现“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行合一”的转变,形成完整的数学应用观念和实践方法。初中数学教师通过布置实践性作业,可以定向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充分体现数学学科的综合育人效能和价值。

三、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和应用举措

以新课改为契机,初中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应用要突出“以生为本”要求,契合教学进度与学生成长需求,发挥“教学监测器”功能,助力教学工作的持续发展。

(一)解构知识要点,设计课堂实践性作业

新课改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这正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应有之义。以此为导向,教师在推进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对重要知识点和疑难点的解构,并将其作为实践性作业设计的依托,确保作业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作业是教学的重要延伸,具有检验教与学中的得失优劣以及帮助师生调整思路、改进方法的功能[2]。综合上述分析,实践性作业的核心功能是“教学监测与反馈”,目标是学生实践意识与能力的提高。数学教师要围绕重要知识点和疑难点设计实践性作业,帮助学生吃准、悟透知识,形成扎实的认知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正数与负数”时,教师可以巧妙设计随堂实践性作业,通过解构知识要点,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一部分知识。相关作业可做如下设计:

(1)小明同学今年身高相比去年高了3 cm,如何用正数来表示?小勇的月考数学成绩下滑了9分,如何用负数来表示?

(2)把铅笔盒摆在课桌中心位置,规定向左移动为正,向右移动为负。那么,把铅笔盒先向左移动5 cm,再向右移动7 cm,这一过程如何用正负数来表示?课桌中心位置可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

(3)可以用正数与负数来表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那么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怎么表示?请分析这种表示方法的意义。

这些问题具有典型的实践性特点,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解答这些问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正数与负数,掌握正确的数量关系。

(二)融合互动探究,释放实践性作业效能

实践性作业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具有打造实践氛围浓厚的数学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探索的机会,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作用。新课标指出,数学核心素养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多维度思考,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因此,把实践性作业与学生的互动探究相融合,可以构建高质量的数学课堂,对增强学生的互动欲望和探究能力大有裨益。教师应以实践性作业为驱动力,引导学生开展互动探究,使其锻炼协作能力,学会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判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案讲述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进行分组互动探究,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以教室中的黑板为例,教师可以用黑板的两条边作为实践性作业的线索,让学生分析黑板的上下两边、左右两边是否构成平行关系。通过对照课本中的概念与判定公式,学生可以在分组互动中逐步得出结论: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如果直线a与b平行,则记作a∥b[3]。然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黑板上下边与地面的关系是否也是平行的?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可以发现: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即上下边与地面也是平行关系。通过设计这样的实践性作业,课堂教学的语言互动和作业探讨更为深入,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将有力促进学生的数学应用思维提升。

(三)打造分层式作业,塑造学生应用型思维

新课改强调层次性教学的重要性,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层次性教学体现了“由易到难,由浅及深”的教学设计理念,同时突出了作业分层设计的重要性,包括学生能力分层、知识结构分层、作业水平分层等[4]。换言之,设计分层式的实践性作业可以定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到作业场景的精准化,促进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提高。数学教师要把握学生特点,有的放矢地设计层次性分明的实践性作业,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轴对称”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分层式的实践作业,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知识点,形成更丰富的认识与理解。

(1)结合生活体验,列举你记忆中的轴对称图形。

(2)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结合对称点、对称轴与垂直平分线进行分析。

(3)证明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通过设计层层递进的实践性作业,教师对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剖析,从概念认识到性质、特征的判断,逐步深化学生的思考。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与学生互动,不断提出疑问,增加学生思考难度,促进学生应用思维的发展。这样的分层式实践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更全面、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

(四)设计课外实践项目,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存在密切联系,这一点在初中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运用中得以体现。一方面,实践性作业是与生产生活实践有内在关联的知识性作业,另一方面,借助生活场景的融汇,实践性作业可以驱动学生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进行探索,帮助学生形成“一體化思维”。具体来说,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新课改要求,创建生活化的课外实践项目,采用项目化教学的方式,使实践性作业成为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的“引子”。根据不同项目的要求,学生能更好地利用生活实践验证所学知识,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应用数学知识的乐趣,逐渐积累学习经验。因此,教师要以课外数学实践项目为抓手,突出实践性作业的育人价值,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例如,在教学完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图形的相似”后,教师可以设计课外实践作业,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记录等方式,在寓学于乐的过程中探索图形相似的问题和现象。学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观察相似的物体、建筑物甚至人物形象,得出关于“模糊印象”的结论,即不同大小、比例甚至构成不同的图形很可能给视觉造成偏差,使人形成相似的认知[5]。通过引导学生基于生活思维进行观察、思考和探索,将实践作业融入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有助于降低学生作业负担,提升其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当前新课改的持续深化,初中数学作业的质量日益引起社会关注。实践性作业不仅有利于丰富数学作业形式与内涵,而且能培养学生应用性思维和实践技能。为此,教师要合理设计实践性作业,围绕重要知识点与疑难点细化作业模式,突出分层、分阶段要求,将课堂作业与课外作业有机融合,在减负增效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应用水平和实践技能的协同发展,推动初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陈采薇.聚焦数学实践作业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J].初中数学教与学,2022(12):28-31.

姚程琳.优化作业布置 巩固学生知识: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相关思考[J].试题与研究,2021(18):11-12.

周敏骏.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方面的探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7(23):40-41.

黄秀桃.依序分层:初中数学作业减负策略探索[J].学苑教育,2022(23):94-96.

王瑞.发展性作业设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5):9-10.

猜你喜欢

实践性作业应用能力初中数学教学
初中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探讨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提升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探究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优化思品家庭作业,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