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心理痛苦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2023-02-19张新颖井坤娟

医学研究与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痛苦量表糖尿病

张新颖,井坤娟

(河北大学护理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糖尿病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国际糖尿病联盟最新调查数据[1]表明,2021年世界范围内有5.366亿糖尿病成人患者,比2019年增加近7 400万人。据推测,2045年世界范围内将有7.832亿糖尿病患者,增幅达46%。由于糖尿病治疗方式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易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极易产生心理痛苦[2]。糖尿病心理痛苦又称为糖尿病痛苦,是指糖尿病患者因过度担心疾病管理、治疗方法、精神负担、情感支持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反应[3],与抑郁的心理状态不同[4]。糖尿病心理痛苦会影响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血糖控制[5],降低生存质量[6-8]。对糖尿病心理痛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识别、预防糖尿病心理痛苦并对其实施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指明方向。

1 糖尿病患者心理痛苦

1.1 糖尿病心理痛苦现状

糖尿病心理痛苦在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美国糖尿病协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提倡应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痛苦进行定期筛查[9]。Perrin等[10]首次通过对全球55项研究数据进行荟萃分析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痛苦总体患病率为36%,其中女性和同时伴有抑郁症患者的患病率明显增高。Kretchy等[11]对188名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横向研究,发现约44.7%(84例)患者糖尿病相关痛苦处于高水平。糖尿病心理痛苦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7-8],中国诸多学者[6,12-18]认为糖尿病心理痛苦发病率较高。心理痛苦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的心理问题。

1.2 糖尿病心理痛苦评估工具

1.2.1 糖尿病痛苦量表

糖尿病痛苦量表是由美国学者Polonsky等[19]在2005年编制,为自评量表,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心理痛苦程度。包括生活规律相关痛苦、人际关系相关痛苦、情绪相关痛苦、医生相关痛苦4个维度17个条目。采用Likert 6 级评分,从1分(没有问题)到6分(非常严重问题),平均分<2.0为无痛苦,2.0~2.9为中度痛苦,≥3.0为高度痛苦。Cronbach’s α系数为 0.93。该量表各条目独立,内容简单易懂,现已被翻译成多国版本。中文版本由杨青等[20]在2010年引进国内并进行汉化,汉化后的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42~0.951,重测信度为0.849。

1.2.2 糖尿病问题量表

糖尿病问题量表是由Polonsky等[21]在1995年编制,用于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的评估。共20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从“不是问题”到“严重问题”分别赋值0~4分,总分为条目总和的1.25倍,得分范围为0~100分,≥40分表明糖尿病相关负性情绪严重,量表总Cronbach’s α系数为0.95。2010年中国台湾学者黄敏凤等[22]将其进行汉化,汉化后的中文版糖尿病问题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4,重测信度为0.65。

1.2.3 简化糖尿病痛苦量表

简化糖尿病痛苦量表是Fisher等[3]在糖尿病痛苦量表基础上研制开发,用于糖尿病痛苦的初步筛查,量表包含糖尿病生活、治疗方面的负担2个条目,采用Likert 6级评分法,分别赋值1~6分,平均得分≥3分为高度痛苦,<2分为无或轻度痛苦,介于两者之间为中度痛苦。该量表具有心理测量特性和简洁性。

2 糖尿病心理痛苦的影响因素

2.1 人口学因素

2.1.1 年龄

年龄与糖尿病心理痛苦有显著关联。年轻患者的心理痛苦高于老年患者[17,23-24],这可能是由于年轻患者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而且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患病后会影响工作能力,减少收入,再加上治疗疾病的费用支出,可能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导致心理痛苦的发生。

2.1.2 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也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痛苦水平[13,16,25-26],文化程度越低,发生心理痛苦的程度越深,可能与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对疾病管理知识的理解能力低及自我心理调节水平低有关。

2.1.3 性别

研究[26-27]表明,女性的心理痛苦水平比男性高,蓝梅[28]对国内304例女性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女性患者的心理痛苦以生活规律相关痛苦及情绪困扰为主,这可能是因为女性情感敏感细腻,而且是家庭日常生活照顾的主要承担者,患病后更倾向于表达自己的负性情绪,以求获得情感支持。然而,张洁[29]发现男性更易发生糖尿病痛苦,可能是与男性的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有关。性别与心理痛苦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2.2 生理因素

2.2.1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睡眠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糖控制的“金标准”。贾庆梅等[30]认为,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会正向影响糖尿病心理痛苦,可能由于血糖水平控制理想会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减轻心理负担,从而减轻心理痛苦水平,与国外学者研究结果[31-33]一致。一项荟萃分析[34]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的睡眠时间会影响糖化血红蛋白的代谢,从而影响血糖控制。Bao等[35]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睡眠时间对心理痛苦有显著影响。

2.2.2 运动锻炼与体质指数

肥胖是胰岛素抵抗的根源,增加了糖尿病的患病率,任伶俐等[36]认为,患者体质指数与心理痛苦呈正相关,这可能是因为胰岛素抵抗造成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或者是肥胖导致患者外表的变化,从而引起患者产生不良情绪,尤其是女性患者。然而通过有效的运动锻炼会维持正常的体质指数,同时运动锻炼是糖尿病治疗的五架马车之一,经常进行运动锻炼的患者较少会发生糖尿病痛苦[14],进行运动锻炼的患者,生活比较规律,心理痛苦较低,但运动方式和运动量都有个体差异,在临床干预中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指导。

2.2.3 并发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也被证明是糖尿病心理痛苦的影响因素,谢欣欣等[25]研究表明,有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心理痛苦水平较高,这与任晓虹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也有国外学者[37]认为,糖尿病心理痛苦与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病变有关,而与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心血管病变等并发症无关。

2.2.4 治疗方式

糖尿病治疗方式复杂,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更易发生心理痛苦,因为使用胰岛素治疗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长期注射胰岛素不仅会造成患者身体不适,同时还会负面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增加其心理负担,因此糖尿病的治疗方式也是糖尿病心理痛苦的重要影响因素[2,25,38]。

2.3 心理因素

2.3.1 人格特征

人格特征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D型人格又名忧郁型人格,包括2个方面:消极情感和社交抑制。倾向D型人格的个体对负性情绪较为敏感,通常会抑制其表达,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和加重[39]。具有D型人格的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相对较低[40],会影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41]和疾病自我管理[42],不利于血糖控制,因此,D型人格会影响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痛苦水平[43]。

2.3.2 智谋

智谋是指个体在潜在的不利情况下保持日常工作的独立性以及在无法独立工作时向他人求助的能力[44],它可以维持患者的身心健康,缓解负性情绪对患者的影响[45]。郭金晶[46]研究表明,老年糖尿病患者相关痛苦与智谋呈负相关,可能与糖尿病痛苦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患者难以转换自己的认知,从而降低智谋水平有关。然而,任晓虹等[13]调查显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痛苦与其智谋呈正相关,这是因为当患者遭受疾病困扰时会激发其寻求内外资源帮助的能力。

2.3.3 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也被证明是影响糖尿病患者心理痛苦的重要因素。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是糖尿病患者心理痛苦的保护因素[47],徐慧文等[48]通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与心理痛苦呈负相关。自我效能高的患者对疾病治疗充满信心,疾病自我管理能力较高,有较好的治疗依从性,血糖能控制在理想水平,从而降低了糖尿病心理痛苦水平。这与厉姝岑[49]、刘林等[50]的研究结果一致。

2.3.4 知觉压力

知觉压力是指个体在对压力刺激的认知评价后产生困惑、挑战或威胁[51],知觉压力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52]。国内学者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痛苦与知觉压力呈正相关[43,53],这与国外学者[51]的研究结果一致。较高的知觉压力会使糖尿病患者在面对压力刺激时倾向选择消极的应对方式,降低其疾病管理能力,从而影响心理痛苦。

2.3.5 应对方式

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在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时采取的应对行为和认知活动,包括面对、回避和屈服[54],其中面对是积极的应对方式,回避和屈服是消极的应对方式。徐慧文等[55]研究表明,面对应对与心理痛苦呈负相关,而回避和屈服应对与心理痛苦呈正相关。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患者会积极寻求疾病相关信息,对自身疾病有更好的认识,有更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心理痛苦水平较低。消极的应对方式会使患者对治疗疾病失去信心,疾病自我管理能力下降,加重负性情绪。其他研究[26,49,56-57]也证实了应对方式对糖尿病心理痛苦水平的影响。

2.3.6 心理弹性

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在经历创伤或压力事件后短时间恢复和适应的能力[58],心理弹性有助于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促进其心理康复[59]。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痛苦与心理弹性呈负相关[60-62],心理弹性会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提高疾病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63],从而降低其心理痛苦,相反,糖尿病患者心理痛苦也会负面影响其应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和能力,导致心理弹性水平降低。

2.4 社会因素

2.4.1 家庭及社会支持

家庭支持与社会支持对糖尿病的管理有重要作用。社会支持与家庭支持会减少糖尿病患者的情绪困扰,降低心理痛苦水平[31,64-65],国内研究[23,28,61]结果也支持上述结论。但是由于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一部分患者在患病后更倾向于自我隐忍,因此,应鼓励糖尿病患者主动寻求家属及其他人际资源的帮助,同时注意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及健康教育。

2.4.2 医疗费用支付方式

患者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也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痛苦水平[14,49,66],糖尿病作为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进行自我护理,不仅需要患者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金钱的需求也不可低估,尤其是对于自费支付方式的低收入人群,长期的经济压力加重了心理痛苦水平。

2.4.3 医疗条件

此外,Bao等[35]在研究中指出,医疗条件较好的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心理痛苦影响因素不同,可能是因为医疗条件较好的地区治疗方案较先进,易获得患者的信任,先进的治疗方案增加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了心理痛苦,但关于此观点的报道较少,医疗条件对糖尿病心理痛苦的影响需要进一步分析探讨。

3 小结

综上所述,心理痛苦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心理痛苦是生理、心理及社会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对糖尿病心理痛苦的干预应根据影响因素的不同采取针对性措施;以往研究大多是横向调查,然而,心理痛苦与糖尿病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糖尿病患者心理痛苦发展轨迹的研究是今后的研究方向;在研究对象方面,以2型糖尿病研究较多,较少关注1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痛苦情况,1型糖尿病在青少年群体最常见[67],尤其处于青春期的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更为突出,1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更应多加关注;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为糖尿病心理痛苦的发生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诸如心理资本、心理弹性及智谋等积极心理与糖尿病患者心理痛苦的发生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有待深入探讨。

猜你喜欢

痛苦量表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降低“支付痛苦”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谁痛苦,谁改变
分担痛苦
痛苦力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