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高职衔接的幼儿保育专业课证融通研究

2023-02-19伟,汪娟,彭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课证融通专业课

王 伟,汪 娟,彭 晶

(1.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2.黄冈市妇幼保健院,湖北 黄冈 438000)

幼儿保育专业是2019 年在中职专业目录中的新增专业,此前中职教育中,教育类专业只有学前教育专业,而2019 年新增后的幼儿保育专业,其主要对应的岗位是保育员。在2019 年发布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本、专科为主体的幼儿园教师培养体系,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重点培育保育员[1]。近年来,在中职学校中学前教育专业一直是招生热门,也是许多中职学校招生数量最多的专业。做好中高职衔接下的幼儿保育专业课证融通,能够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优化路径,也能更好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一步提升保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一、幼儿保育专业的发展背景

(一)国家对于幼儿保育专业的重视不断加强

在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幼儿保育员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当前的人口新政策红利,幼儿保育员也成为较为紧缺的人才类型。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例如,《关于促进三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新版中职专业目录》等。教育部也要求高等学院和职业院校要根据需求开设婴幼儿照护服务的相关专业,并合理安排招生规模,开展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设计[2]。要将安全照护服务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纳入到教学内容中,尽快培养专业的婴幼儿照护服务的相关人才。基于教育部文件精神,中职学校在2021 年后学前教育专业已停止招生,仅保留幼儿保育专业,这也反映出国家对于保育工作的重视。

(二)社会对于幼儿保育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扩大

从我国近年来的人口政策来看,2016 年我国正式开放二孩,2021 年开放三孩,这些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的人口出生率有所回升。并且,伴随着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育儿观念也日益精细化,越来越多的家庭追求专业科学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同时,伴随着居民收入的逐渐增长,对于一些母婴家庭寻求专业婴幼儿保育人才的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不仅幼儿园需要保育人才和专任教师,一些社区保育员机构,早期教育机构等,也需要大量的幼儿保育人才,幼儿保育人才就业时所涉及的行业领域也不断扩大[3]。

二、基于中高职衔接的幼儿保育专业教学现状

结合我国现阶段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建设实践来看,在人才培养体系方面还存在着大的发展空间,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幼儿保育专业课程标准还尚未颁布,许多中职学校在设计教学内容,教育师资,以及实训设备和实训场所时,大多参照原本的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标准,对其进行适当的修改。结合当前中高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现状,在2019 年以后,中职学校的招生简章从原本的学前教育改为学前教育(保育员)方向。而幼儿保育专业的高职和本科,继续教育学科则继续保持学前教育。在高职扩招100 万的任务方案中,也取消了高职招收中职毕业生的比例限制,这意味着在学前教育以及幼儿保育等相关领域中高职贯通培养的规模得以扩大,会有更多的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的学生拥有升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习深造的机会[4]。

从这一角度看,如果中职院校在幼儿保育专业教学中仅仅将教学目标定位在保育员的培养方向,将不利于学生后续的升学考试,也不利于学生未来前往高职或本科阶段进行继续的学习深造。据此,做好中高职衔接下的幼儿保育专业课程建设极为重要。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在转设为幼儿保育专业后,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围绕幼儿保育专业建设中的课程设计教学安排,实践探索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开展基于中高职衔接下的幼儿保育专业课程融通研究,能够更好的是有人本教育理念能够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贴近,对于一些在中职院校毕业后渴望继续深造的学生,能够为其提供专业的知识积累;而对于一些在中职学校毕业后就希望立刻投入工作岗位的学生,也能为其实践技能水平的提高提供支持[5]。在幼儿保育专业的课程设计上,将其与幼儿照护证书的职业技能标准相符合,能够推进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高效衔接,也能使学校更充分的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教育,发挥职业教育的最大化效果。

三、基于中高职衔接的幼儿保育专业课证融通的问题剖析

(一)在目标设计上定位模糊

从幼儿保育专业课证融通的实践情况来看,在目标设计方面,由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正处于转设阶段,相应的在课证融通的实施环节,其实施对象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虽然从形式上看只是专业名称的变化,但其实质的课程内容也发生了变化。推进幼儿保育课程设计与幼儿照护职业技能标准的课证融通,需要职业院校的教师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基础上进行课程调整,也要结合融合证书标准做好优化。在政策执行环节中,目标群体发生的变化必然会对课证融通的进度产生影响。对于中高职院校来说,其培养目标在于为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幼儿园或早教机构培养能够从事幼儿保教工作的专业技术性人才。此前,在幼儿保育专业教学标准尚未发布之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标准对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各级各类学校在制定本学校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时,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分层次、分类别,明确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标准。但当前大部分职业学校在目标设计方面,与实际情况不相贴合。并且,对于一些新增专业课程标准的设计较为滞后。

课程标准作为教师教学的参考性资料对教学改革教学实施起到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学前教育正处于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撤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而新设幼儿保育专业,但并没有及时发布专业的课程标准,这也使得许多中职院校在实践中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一些院校采用了区域行业需求以及专业协会的指导意见进行教材的选择和教学方面的设计。但课程标准的滞后,也必然会影响课证融通的实施进度。幼儿保育专业如果始终延续原本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方案,难以实现培养方向的有效转变。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保育专业具有根本的不同,学前教育专业更偏向于培养幼儿园教师,幼儿保育专业则更偏向于服务型人才而非教育型人才的培养。

(二)在课程安排上缺少衔接

从中高职衔接的角度看,课证融通实施以后,需要在职业教育中推行一体化的育人模式。课证融通的实施主要为考虑后续的适用性,主要基于学生日后岗位等规划路径进行的展开。但目前在幼儿保育专业教学中,一体化育人格局还尚未建设完善,在评价试点证书的实施环节,主要结合证书通过率来判断课证融通的实施效果。而证书试点过程中,课证融通的质量也会直接决定证书试点的效果。在大部分学生都选择升学的趋势下,搭建起中高职衔接的一体化育人格局,更显得尤为重要。实施课证融通需要专业课教师在讲解专业知识讲解具体技能的同时,也要承担起培训教师的任务。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任务的实施,以及教师教学成果的绩效考核方面会面临新的评价方式。但目前在教学管理制度方面,其合理性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尤其在对教师的课时安排,教学水平考核,教学形式运用等方面还有待完善。如果教师教学的时间紧,任务重,则往往难以将课程与证书相融合。并且,在课证融通的大背景下,需要教师本身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融合能力。为提升课证融通的实施效果,学校需要强化对教师的职后培训,要挖掘教师的发展潜力,合理配置本校教师资源。在课时安排上,也要突出社会力量的整合优势,进一步减轻教师的无形负担,使其更有积极性、主动性来安排课证融通的相关课程。

(三)在评价整合上急需改善

对于中职学校的幼儿保育专业来说,学生实训的主要场所是幼儿园、以及校内的实训室,保育实践设置的主要教学活动是专业必修课。但在校内校外的资源建设方面,两者的融合度不足,整合效果有待提升,一些学生对于幼儿照护证书的价值存在质疑,这也体现出许多中职学生缺少成果转换意识。

四、基于中高职衔接的幼儿保育专业课证融通的实施建议

(一)明确课证融通的目标

1.中高职院校共同构建课程体系

基于中高职衔接的背景下,开展的幼儿保育专业课程融通,需要在目标设计上由中高职学院联合设计,共同规划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设置质量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也直接关系到专业建设的师资力量,实践场所以及教育资源的建设情况。在中高职衔接下的幼儿保育专业课证融通下,共同开发课程是中高职合作办学做好衔接的重要内容。据此,在课程体系上可以从文化课、专业课、实践课三大方面进行展开。其中,文化课主要是确保幼儿保育人才文化素养的课程,文化课也是专业课和实践课的基础,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根基。中职院校的文化基础课涉及到语文、数学、英语、思政、体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等众多学科。在专业课建设中,作为确保学生具备专业技能知识和职业能力的主体性课程,专业课又可以划分为专业核心课和专业平台课,其中,专业核心课涉及到婴幼儿保育与教育基础、婴幼儿身心发展和保育、婴幼儿卫生保健与照护等。专业平台课则包括了幼儿艺术欣赏与表现,幼儿文字欣赏与表达,保育员口语交流,婴幼儿膳食与营养等相关课程。在实践课上,作为专业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实践课既要体现出理论与实际一体化的职业教育特点,也要做好中高职的彼此衔接,在中高职衔接的过程中要结合这些特点做好落实。

2.确定培养目标

在中高职衔接下的幼儿保育专业课证融通的目标设计上,需要以幼儿保育服务性为导向,在中职学前教育转型的大背景下,教材的选择也必然会发生变化。学前教育与幼儿保育并不是一个专业,在教材的选择上,也要契合幼儿保育的需要,并选择匹配度较高的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工具,也会对人才培养产生较大影响,在幼儿保育专业建设中,中职院校需要首先明确保育是基础,保育仍然是为学前教育的保教结合做铺垫的。在幼儿保育专业教学中,要强化对婴幼儿照护服务技能的培训,并且,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要做好重心转移,将其转向0~3 岁的婴幼儿照护。在课程设计方面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具体结合本校实际,结合所处区域的学前教育现状,设置本土化的课证融通课程体系,从而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有效衔接。要在课程上做好修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反向设计课程,引入以活动为基础的课程,真正使学生能够结合专业课程和实践培训对婴幼儿照护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有充分的掌握。

(二)建设一体化培养格局

在中高职衔接下的幼儿保育专业课程融通实践中,要搭建起一体化的培养格局,需要首先制定与岗位能力需求相匹配的课程标准,这也是课证融通中的导向性工作。目前,中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已经与职业技能标准中的内容建立起连接,在后续的实践中需要推动相关专业课程标准的完善,要进一步细分专业课程中婴幼儿保育的具体知识。要将幼儿保育中保育员,婴幼儿照,护育婴师,幼儿园,早教机构教师等不同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做好区分。伴随着我国人口政策的逐步调整,我国三孩政策开放以后,0~3 岁儿童入托难的问题也会成为社会的一大重要问题,目前我国关于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教育研究还较为有限,有待强化科学知识教育和普及推广。对此,在中职院校幼儿保育专业课证融通建设中,需要进一步突显幼儿保育和婴幼儿照护服务的特色,要将其与以往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目标相区别。在课程设计上,要使其能够贴合岗位能力的需要,进一步明确幼儿保育人才的培养方向,使教育内容与服务性内容相结合,真正提高课证融通的有效性。

对于中职高职本科不同阶段的教育体系来说,在与幼儿照护证书进行衔接时,对应的内容也有较大差异。根据课程标准的管理要求,中职院校对应的幼儿照护证书是初级证书,高职院校所对应的是中级阶段的工作要求,本科则对应的是高级阶段的工作技能要求。各个阶段在课程衔接上要下功夫,避免课程重复,要提高课程衔接的效率,以一体化为培养目标进行的课程设计,这能够使课程内容更好地融入进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在中职阶段的课证融通中,要以初级幼儿照护证书的内容为主要依据,将初级证书的技能要求,匹配好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的课程。对于高职阶段的课程融通,主要以中级幼儿照护证书的内容为主,重点突出特殊幼儿早期发现和干预能力的培养。

(三)完善“课岗证赛”成果的认定转换

课证融通是落实1+X 证书试点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职业院校发挥自身教育优势与教育价值的有效助手。在中高职衔接的大背景下,要推进课证融通长效培养机制建设,使幼儿保育专业课程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衔接。要明确课程证书在职业教育培训中的关系,完善课证融通的成果认定机制,这也能有效缩小学历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差距,能够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彰显职业教育特点,使用人单位在岗位中看见课程真正的效果,看见证书的价值。对此,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上要按照培养规格,将其拆分为素质、知识、技能等不同方面,将其与证书的标准相对接,使证书中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领域与专业培养规格结合起来,不断探索更适合学校专业特色的融通方法。

(四)优化基础设施建设

1.科学合理建设实训基地

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学校要推进婴幼儿保健实训室婴幼儿教育活动保育实训室婴幼儿行为观察和引导实训室等。结合艺术、舞蹈、绘画、声乐、美术等不同技能,使学生能够在校内实训室中提升实践能力,增长本领。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中,主要通过学校、幼儿园和托儿所,早教机构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方式,综合利用双方资源达成,实现共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2.构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在中高职衔接下的幼儿保育专业课程融通,需要高水平师资队伍作为基础,要能够结合课程体系,结合办学规模,搭建起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知识结构都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这也是保障专业建设保障人才培养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基础。在中高职衔接的背景下,幼儿保育专业的教师要能符合双师型条件的要求,要不断更新知识领域,拓展教学内容。学校也要多管齐下,多渠道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增强教师的教学水平,要经常性地组织专业教师开展培训研修活动,也可以聘请幼儿园或一些幼托机构的资深教师,高级保育员成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以此弥补在职教师在实践经验上的不足。

五、结束语

基于中高职衔接的幼儿保育专业课证融通建设,能够更好的提升幼儿保育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也能促进幼儿保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进步,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专业建设内涵。对此,做好中高职衔接,要从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做好衔接,要努力契合新时代、新特点,做好教育性与职业性的衔接,促进课证融通的长期发展。

猜你喜欢

课证融通专业课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证融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课证融通的《电工技能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融通生物借直销上市?
圆满融通品佳境,《思泉鼎竹》意浓浓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