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合

2024-01-05王仕勋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思政信息技术课程

王仕勋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2016 年12 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尤其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9 年3 月,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2020 年5 月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见思政的内涵在与时俱进地进行拓展和外延,信息技术课程作为高职教育的公共基础课,除了传授处理信息技能之外,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蕴含哪些思政元素,授课时如何有效地融入思政元素,是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

一、广义的课程思政

思政,汉语最早将其解释为谓思行善政,出自汉²王充《论衡²感类》:“太戊思政,桑谷消亡。”和《隋书²循吏传²柳俭》:“时高祖初有天下,励精思政,妙简良能,出为宰牧”。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政的内涵与时俱进,内涵更加丰富,一方面体现在家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人文精神、仁爱之心等思想内容;另一方面体现在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认识大自然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信息技术课程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和信息素养、操作系统及应用、文字编辑、电子表格、演示文稿、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检索等六个模块的内容,通过讲授、实验指导、教学视频和作业反馈等方式,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工具处理信息,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这些教学内容本身蕴含哪些思政元素,对于教师来说,要把那些思政元素挖掘出来,授课时有机的、有效地把思政元素融入到讲授内容中,做到润“人”细无声,达到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

二、信息技术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及融入策略

2020 年5 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作为公共基础课程,要重点建设一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宪法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认知能力的课程,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和授课时要求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计算机团队结合多年的教学总结和梳理出该课程的思政元素,见表1。

(一)学习时事政治,充实“思政”理念

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理念的践行者,除了拥有丰富的知识之外还要有深厚的思政理论功底,全面的、系统的掌握思政理论,才可以实现思政元素与授课内容的无缝融合。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学习意愿,积极参与思想政治理论学习,通过“学习强国”平台、新闻广播、网络信息检索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阅读书刊报纸等丰富知识文化、优化知识结构;还要主动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专家讲座等,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政知识体系和更新理念,与时俱进。其次,教师要将思政理论与实际生活、工作相结合。思政理论水平的提高需要通过生活、工作来感悟、沉淀和升华,通过关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和热点进行思考和概括,将现实中的思政融入课堂,从根本上改变思政内容枯燥乏味和说教,为思政资源注入现实的意义和更多的活力。

例如,在授课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我国计算机发展内容前,组织学生观看了“激情燃烧 目穿长路--中国计算机历史”的短片,通过网络查看华罗庚、钱三强、闵乃大、夏培肃、邓稼先、于敏等科学家的人物生平和主要成就。授课时,结合上世纪40、50 年代的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抗美援朝等历史事件把“爱国情怀”的思政元素无缝融入课堂。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热爱和平,要珍惜当下国强民安、安定团结的生活环境;要学习领袖人物、科学家们的无私奉献、舍己为国,艰苦创业的精神;要树立科技自信、民族自豪的信心;通过对科技人物事迹的介绍,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激发其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发奋努力的热情和动力。

(二)精细化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中嵌入思政元素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计算机教学团队秉承“立德树人”宗旨,将思政元素自然嵌入公共计算机教学中,达到公共计算机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强化课程思政育人意识,有效提升育人效果。通过实践将这门课程的育人目标设计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网络道德、文化自信、环保理念等高职业道德素质的创新型高技能型人才。

教学中不能为了课程思政而思政,课堂上不能生搬硬套地放进思政元素,否则不仅起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授课前教师要精细教学设计,备好课程内容,选好思政素材,把授课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的融为一体。任何课程的学习内容都与课程背景或专业背景或工作背景等有关,这种背景可以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或专业文化,也可以是实际生活或实际工作中的现实需求,教师可将思政内容围绕上述背景展开,在教学设计上将课程内容与相关的背景有机的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在思想上进行引导,在价值观念上进行塑造,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在讲授“函数与公式”时,把“因事而化、因时而进”“高效快捷”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利用如图1(a)的学生基本情况数据源,提取“出生年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完成,发现学生从“证件号码”中获得信息逐一逐一的填写,自然也完成了任务。这时,要求学生思考若是700 或7000人的表,这种办法行不行,工作效率如何。学生自然陷入了困顿,教师再讲解利用MID 函数和&运算符来完成。 在单元格输入“ =MID(C2,7,4)&" 年"&MID(C2,11,2)&"月"”,利用自动填充功能完成,如图1(b),学生自然知道函数的高效。教师就授课内容自然讲解,无需去思政而达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课程思政的目的。

图1 学生基本情况数据源

(三)强师德重修养,让教师成为思政元素的载体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要知识渊博,还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教师的言行举止,教师的师德品行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个积极向上、乐观的、爱岗敬业、尊重他人、关爱学生、知识渊博的老师令人敬仰,受人尊敬。道德情操高尚的教师就是思政元素的载体,在教学中处处融入了思政元素,时时思政。

在教学中,在备课环节要精益求精,反思过去的教学,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爱岗敬业,精准教学;在课堂上教师要精神饱满、满面春风,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为人师表,乐于教学。课外积极与学生交流,讨论热点话题和实时政治,询问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关怀和尊重。在指导学生上机实验操作和答疑时,尊重学生,平视学生,关爱学生,让学生感受师生平等,努力让课堂活泼而不乱,快乐而不沉闷,师生关系融洽,学有所获,用实际行动、言行举止来潜移默化教育学生。教师成为学生的思政载体,学习的榜样。

(四)教学资源数字化,形成课程思政的数字资源库

利用新媒体、虚拟现实(VR)、5G 等数字技术对信息技术课程构建“线上”和“线下”融合的教学资源库,独立开发或共建课程思政教学互动平台。结合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教育与数字技术创新,教师及时转变课程教学思路和方法,探索融入思政元素的数字化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课程依托互联网教学平台、课程视频动画以及元宇宙虚拟教学空间,增加课程思政教学的可视化、趣味性,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的价值引领、技能传授、能力提升的有机统一,推动融入思政元素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水平迈向更高层次。

三、信息技术课程中融入思政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重视课程思政,课程思政才能落到实处

教师普遍认为信息技术课程重在传授信息处理的技能,思政教育与该课程关系不大,也就不关注社会热点、焦点事件、时事政治。教师在重视课程思政前提下,在讲授信息技术课程时,就会选取贴合生活实际的思政元素,时时关注时事政治,热点、焦点关注的话题[4]。实时的话题与信息技术课程融合的严丝合缝而不生硬,而且热点、焦点关注话题最大的优点便是能够快速地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兴趣,缩小师生之间的代沟,便于师生之间有效沟通交流,使得学生不会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让学生变得更加关注热点时事新闻,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课程思政才能落到实处。

(二)充分地进行学情分析,满足学生课程思政的需求

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学生当前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个性特点等进行适当的教学设计,让师生双方教学互动流畅,促进课堂氛围融洽。大学新生年龄一般是在18~20 岁之间,他们思想比较单纯、容易被外界因素所影响。高中时代一心只关注高考,没有时间关注到网络信息带来的热点、焦点问题。进入大学后接受到大量的信息,从而得知热点、焦点话题。学生也很感兴趣这些话题,教师应该利用热点、焦点话题与思政元素进行融合,遵循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形成正确有效的核心素养和思政素质。

(三)及时更新课程资源,课程思政贯穿整个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和地方文化特色应该紧密相连,教学案例与实时事件、国家的新闻报道等相结合,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与时俱进,更容易理解。学生关注的往往是当下较流行的热点问题,热点问题中经常会反映出当代青年人的思政意识问题,教师在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找到了学生目前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状态,积累课程资源材料,实时更新课程资源,发挥课程资源对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教师要积极寻找合适的教学案例,同时吸纳学生的想法,将自己认为较好的教学案例应用到教学中。教学中教师及时更新课程资源融入实时思政内容,课程思政贯穿整个教学环节。

四、结语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实现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深入分析课程内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通过课堂实践介绍思政元素无缝融入课堂,融入教学。通过课程思政润“人”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大思政理念,这项工作是一项持续性的、需要不断完善的工作,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梳理、总结、探索更多形式的思政元素,并切合时代要求使思政内容更加具体化、生活化,实现教育的育人强能、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

猜你喜欢

思政信息技术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