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风貌在绘画创作中的时代性抒写

2023-02-18郭博文董佩佩

艺术大观 2023年35期
关键词:绘画创作时代性

郭博文 董佩佩

基金项目:三亚市202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课题“黎锦图腾在海南自贸港背景下美术创作中的当代性表达”(项目编号:SYSK2023-12)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郭博文(1993-),男,甘肃平凉人,硕士,助教,美术专业,从事中国画研究;董佩佩(1994-),女,海南三亚人,硕士,助教,美术专业,从事中国画研究。

摘 要:区域风貌是指不同地域的人文环境和自然景观所形成的独特特征,绘画创作是艺术家通过绘画表达内心情感和观察世界的方式。绘画创作题材受到地域风貌的影响使得其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两者关系紧密,相互依存,并且在不同时代中绽放出不一样的艺术魅力。在本文中,笔者从自身专业背景出发,经过多年在海南的工作生活经验,通过对黎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及海南地域风貌的挖掘,探讨黎族题材在绘画创作中的时代性抒写以及黎族文化在当代绘画创作中的表现与传承,试图将海南的区域风貌、黎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创作出民族性、地域性及时代性并存的绘画作品。

关键词:黎族题材;区域风貌;绘画创作;时代性

中图分类号:J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35-00-03

一、黎族文化的演变历程与区域风貌

(一)黎族文化的演变历程

黎族属于海南岛的原住民族,在海南的发展和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据相关史料考证,海南黎族人原是中国古代百越民族的一支,入驻海南岛已有近4000年的历史,其远离中原独立性强,历经数千年的新石器文化时代生活,创造了独具海岛特色的原始文化,为海南人类社会文化和文明的发展开辟了历史先途,栽育了海南地域文化最早的根系。2000年后,汉族人民南迁入琼,随之还带来了中原文化,于是黎汉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相互交融、渗透,海南也逐步形成了以黎族为主调的多民族文化。由于黎族在海南岛各地分布不同,导致其与其他民族交往强度也不一致。海南的民族文化上承浓厚的原始氏族传统,下启中原文化的熏陶,创造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黎族特色文化。在现代化迅速发展的今日,随着地方政府和国家政策的重视和保护,许多濒临失传的黎族技艺得以传承和广泛弘扬,于是黎族文化也演化成了海南以至全中国民族学研究的活素材。

(二)黎族文化的区域风貌概述

海南黎族聚集部落以其雄厚的自然资源和壮丽的热带风光而闻名,并且具有多民族融合的文化特点,独具魅力。作为海南本土的原著民族,黎族历史悠久,且保留着浓厚的民族文化传统。他们的民俗、服饰、建筑等反映了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海南黎族地区以其丰富多样的民俗风情而备受瞩目。黎族人民喜欢举行各种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如黎族祭祖、千家宴、火把节等,这些传统习俗丰富了黎族人民的生活,也成为海南独特的文化资源。在这片土地上,黎族与其他民族形成了独特的共生关系,各民族之间的相处和交流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海南黎族地区的民族文化包容并融合了多种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丰富了海南的文化底蕴。

海南黎族文化及聚集部落,其特点包含丰富的自然资源景观、多民族融合的文化特点和丰富多样的民俗风情。这些特征共同形成了海南黎族地区独特的魅力,为海南的发展和文化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海南黎族题材中国画创作提供了绘画养分[1]。

二、黎族題材在绘画创作中的融合探析

少数民族因其独特的文化及区域性而具备自身独特的创作源泉,丰富的题材内容为民族区域绘画创作持续发展提供了条件,使得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的创作经久不衰。黎族文化作为海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代表性和创作发展空间。同样作为海南岛最早的发现者、开拓者和建设者,黎族拥有几千年的独特历史文化,同时为海南区域绘画创作提供重要资源。

少数民族题材绘画作品,通常是广大艺术创作者对艺术观念与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同样在黎族题材创作中,可以通过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传统符号和文化习俗来进行表现与应用。传统的黎族配饰,图腾崇拜,黎族文身、黎族服饰和黎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等在黎族人民生活中最具代表性。黎族保留并延续了传统服饰穿着习惯,其服饰是黎族特色最为重要的体现,服饰通过黎锦技艺缝制而成,黎锦中拥有大量的装饰图案,其图案大多以人纹、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为主,是黎族先民的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集中体现。黎族服饰在不同方言区各有特点,但基本上衣均为黑色或深蓝色,袖口、领子、衣襟用黎锦作为装饰;下衣以裙装为主,呈筒形,长短各异。除黎族服饰配饰外,还有“打竹舞”舞狮、对歌、祭祀、射箭等传统的艺术表演和祭祀习俗都能体现黎族民俗风情形式的丰富多样,可以为中国画创作提供艺术灵感和绘画素材。

艺术作品的现实题材通常源于画家对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整理和收集,或通过画家主观形象和相关社会事件的表达来展示生活场景的细节。在当下黎族题材中国画创作中,结合区域风貌特点,在生活细节中寻找表现素材,通过艺术加工、提炼,以展现出作品在时代背景下创作者所在生存环境的地域文化特征。例如,旅琼代表画家齐英石作为活跃于海南的现实主义人物画家,他的中国画作品多为表现黎族人民生产生活的现实场景,通过长期在海南这片区域内的生活和感受,以写实的笔法,酣畅的墨彩,表达对这片热土的热爱。作品《锦上添花》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作品取材于海南黎族文化与风土人情,艺术风格自然朴实,传达出浓郁的田园风情,笔下的人物秀丽端庄,面部刻画生动,将人物内心的感受展示在画面中。画中以海南热带植物为背景,人与环境交相呼应,营造出和谐美好的人文生态环境[2]。

三、黎族题材中国画作品在不同阶段的时代性抒写

黎族因为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很少有记录古代黎族题材绘画的相关资料,现保存有查证为清代人绘制的《琼州海黎图》《琼黎一览图》《琼黎风俗图》等中国画作品为最早反映黎族生活风俗、劳作生活场景的作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画坛上少数民族题材作品百花齐放,争奇斗艳,而表现黎族题材的中国画作品也日益增多,为海南区域中国画创作发展奠定较为深厚的创作基础。

(一)清代时期的黎族题材作品

最早表现黎族题材的是清代时期的中国画作品——《琼州海黎图》。据说这是最早记录黎族人民的历史文献,它为研究古代黎族社会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史料价值。《琼州海黎图》以15幅册页的形式描绘了海南岛黎族的生产和生活情景,每页尺寸为高29厘米、宽27.5厘米,并附有文字说明,然而作者及创作年份不详。根据《琼州海黎图》及相关文字说明,清代时期的黎族主要以农业种植、渔猎及采集为谋生方式。黎族使用标枪进行狩猎,用弓箭射鱼,展现了古代越人渔猎经济的遗存。《琼州海黎图》该作品生动形象地还原了当时黎民的生产活动、氏族制度和物质生活,是古代黎族社会生活的缩影,也是晚清时期具有海南地域性和时代性的绘画作品。

而同时代黎族题材的《瓊黎风俗图》则反映的是黎族远古的文化习俗画卷。这是一本15页的图册,目前收藏于海南省博物馆。该作品描述了琼黎地区的诸多风俗活动,包括居处、对歌择偶、纳聘迎娶、聚会饮食、渔猎、耕种、采香、运木、采藤、织布、交易、渡河、传箭和斗战等场景。画中人物被置身于山水之间,多以叙事方式进行描绘,通过人物的动作、劳动工具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清晰表达人物活动的内容。画面中人物形象和服饰都展现了黎族独特的民族性,画中女性身着筒裙,男性赤裸上身下身则穿丁字裤或吊裙。画面背景多以山水为衬托,对树石的描绘较为简单且程式化。此外,作品注释清晰明了,进一步增强了图像的表达力。《琼黎风俗图》展现了黎族的原生态生活和民俗文化特征,真实地记录和还原了黎族的生活状态。尽管上述两幅作品人物刻画较为简略,但其开创了以黎族为题材的绘画创作先河,是黎族文化研究中宝贵的史料,也是黎族文化传承有序的有力佐证,成为后人表现黎族的参考依据之一[3]。

(二)近现代的黎族题材作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著名国画家黄胄在六七十年代访琼并创作了以黎族为题材的中国画作品《海南五指山中》。这幅作品1974年于琼定稿,两年后在京完成。画中黎族妇女们身着蓝色上衣、朱色筒裙,穿梭于墨绿相间的竹林中。整幅作品色彩明快、热烈,具有鲜明的东方色彩和中国画底蕴,在构图上一改传统中国画中的留白,采用了顶天立地式构图,从中都凸显了黄胄自己独特的生活感悟与艺术表达。黄胄的画法融中西,用自己的心声去描绘最美的海南岛黎族妇女的生活图画,用他的画笔为劳动人民写生。

回到当代,国画家韩勤的作品《黎乡婚庆图》,则描绘了黎族村寨结婚的喜庆场景。通过对生活场景的描绘,传达了画面上人物的喜笑颜开以及不同黎村婚礼上彼此问候的情景。观者可以感受到海南的“八音”在欢乐奏响,彩旗在风中翩翩起舞,还能感受到山兰米酒的清香。作品采用了S形的构图,流畅、生动且稳重。在婚庆场景中,人们被交织、穿插的彩旗所分隔,形成了小小的群落。人物服饰的对比,包括高低、大小、色彩等方面的对比,拉开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使整个画面错落有致、浓淡相宜,烘托出婚礼的温馨和热烈氛围,表达了爱情、亲情和友情的和谐交融。画家还灵活运用了中国画的多种艺术手法,并结合海南黎族婚礼场景,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增强了画面的效果。

此外,刘小莉的黎族题材中国画作品《黎歌悠悠》,该创作的出发点源自她长期在海南生活工作,对当地的黎族有着较为深入了解和体悟,并以工笔画创作的形式,经过细腻的渲染将黎族服饰美展现于画幅之上。在创作选材上,作者通过各种因素的对比,深入挖掘黎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的题材,选取节日中吹奏黎族竹箫的场景;在造型上,画作具有写实风格,强调构图的形式感,尤其在边角位置的处理上仔细经营;在色彩上,则运用了同类色的对比,同时也降低了人物服饰的明度,使整个画面的色彩关系和谐统一。刘小莉的作品《黎歌悠悠》是一幅集浪漫与现实于一身的纪实作品,作者略施抽象、夸张之手段,但整体风格上偏向于写实,画面增添一丝可爱、可亲的真实感。以上韩勤的《黎乡婚庆图》及刘小莉的《黎歌悠悠》都是当代美术工作者对于黎族题材的时代性抒写和情感表达。

四、黎族题材在中国画创作中的表现与应用

(一)黎族题材作品的地域文化表现

地域性作为现实主义题材的显著特征,是绘画语言与艺术形式的发展过程中,艺术家对当下生活空间内主体对环境的自我感受与情感表达。不同的绘画作品所蕴含的地域文化内涵不同,不同画家的创作习惯、想象力、创造力的差异,其所创作出的绘画作品亦是风格各异。故不同地域的画家之间存在不同的创作个性,优秀的艺术作品需要在长期不断的交流互动与融合发展过程中积累实践经验及理论沉淀。因此,中国画作品所呈现出的艺术风格也应当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

海南黎族题材绘画展现了多样的少数民族特色,在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养料下,如何才能更好地将地域特色与民族文化内涵充分表现在中国画作品创作中?又要有别于模式化、符号化、表面化的表现方式,力求突破,做到深入生活,真实感受生活,这就需要在努力吸收民族艺术所独有的艺术观念的同时也加强对现代绘画语言的学习。除此之外,还应关注当下创作题材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生存状态与思想感情,通过创作手段,展示出具有民族地域特点及文化内涵的中国画作品[4]。

而黎族题材作品的地域性,主要体现在其依托于海南热带气候及自然风光上。因此,创作者应将地域文化融入绘画创作,深入了解海南当地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人文风俗,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创作,使创作出的美术作品更具独特性,充分体现海岛地域文化特色,进而促进中国画坛的多元化发展。黎族题材是海南地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将其强烈的民族特色以多元的创作形式体现出海南区域中国画发展的时代方向。

(二)黎族题材作品的时代性抒写

近年来,海南区域美术事业以及海南题材的美术创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黎族为创作题材的中国画作品愈发完善,并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填补了海南热带区域题材创作的许多空白,但还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目前,黎族题材艺术创作不应局限于单一少数民族绘画的风格影响。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本区域画家应紧跟时代发展,应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观念、形式、绘画语言及绘画材料,而不是墨守成规,一味地走传统老路。在绘画材料方面,要敢于尝试新材料,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工具;技法上,不再局限于传统技法的表现,要结合不同材料,在实践中寻求新的绘画方式;观念上,应转变固有绘画意识,放眼国际,强调时代精神,创作出符合当代主流思想的艺术作品。以材料的多样性、创新的技法、与时俱进的艺术观念创作出更具时代特性的有表现力和冲击力的创作,这是每个时代艺术家的艺术职责和历史使命。

五、结束语

区域风貌对绘画创作的影响可见一斑,艺术要落实到社会服务当中,故在海南题材中国画创作中,要着重突出海南本地区域风貌的地域性及黎族文化的民族性,这是海南区域绘画创作及社会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对黎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和黎族地域特征的挖掘,立足于海南热带风情的区域风貌,注重对当代美学理念的理论指导及灵活运用,通过合理的艺术创作手段将海南本土风貌及民族文化深度融入画卷中,充分展现其内在的文化价值和意蕴,增强艺术作品的文化意涵,体现创作题材的人文情怀与时代精神,彰显绘画作品的时代性与民族性。

参考文献:

[1]肖燕萍.海南地域性特征在当代油画中的表现探析——以黎族风情为表现主题的油画创作为例[J].收藏与投资,2023,14(06):21-23.

[2]刘小莉.从《琼黎风俗图》到海南黎族人物画创作[J].中国民族博览,2020(14):143-145.

[3]龙子翔.海南题材美术主题性创作初探[J].美与时代(中),2019(11):41-42.

[4]田薇.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创作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5(22):22.

猜你喜欢

绘画创作时代性
时代性来源于现实的生活
强化诗词用词的时代性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诗词的时代性
捕捉时代性、典型性、示范性——以纯净的心写纯净的人
再识当代艺术绘画创作
试析中国传统文化在绘画中的体现
时代性价值取向下战争史教学再思考
浅析构图程式在基础教学中的意义
孤独对画家创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