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心平气和地陪孩子写作业?

2023-02-18

新班主任 2023年12期
关键词:桐桐辅导爸爸

夏光清

南京市夏光清德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江苏省家庭教育名师,被评为“南京市首届德育工作带头人”“南京市第六届十佳家长”,获得“南京市行知教学奖”。出版家庭教育专著3部,发表文章一百余篇,开展家庭教育、班级管理讲座二百余场,百余集“家庭教育义诊”微视频被誉为“云宣讲的一面旗帜”。现为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江浦实验小学班主任。

对于桐桐妈妈来说,每一次陪儿子写作业都是一次身体与心理的双重考验,这种情况从桐桐上一年级时就开始了。

这不,桐桐遇到数学难题就停下笔一动不动。这是一道看图写算式的题目:公共汽车旁边画了4个人,表示有4个人即将上车。桐桐却在横线上填了“3”。问及原因,孩子的理由让妈妈哭笑不得:“第三个人不想上车!”桐桐妈妈气不打一处来,问:“你哪只眼睛看他不想上车啦?”桐桐的手一指:“你瞧,他回头了,眼睛没有看着公交车。”桐桐妈妈盯着儿子,怒吼道:“他不想上车,跑到这儿干什么?快写!”可儿子皱着眉、瞪着眼,满脸写着“不服气”3个字。

母子俩的争吵把爸爸引过来了。桐桐爸爸望望满脸泪水的儿子,悄声对桐桐妈妈说:“辅导孩子作业就不能温柔点儿吗?”

面对偶尔“指点江山”的爸爸,妈妈当场气得撂挑子,说:“你能,那你来吧!”

桐桐爸爸一愣,无奈地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他面带微笑地坐在桐桐身边,轻声提醒:“宝贝,注意力集中呀,写作业要学会自己动脑筋。”桐桐看着爸爸,点点头,可身体很诚实,一会儿玩橡皮,一会儿上厕所。10分钟过去了,桐桐爸爸一看儿子的作业本,瞬间也发火了:“你用点儿心行吗?口算题错这么多,你是怎么做到的?”一边说一边把准备给桐桐吃的苹果扔进了垃圾桶,桐桐“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在辅导儿子作业上,桐桐爸爸一样狠狠地栽了跟头。

夫妻俩向我们求援的时候,满面愁容。于是,我请他们思考一个问题:“父母为什么要陪孩子写作业呢?”这个问题让夫妻二人打开了话匣子。

“儿子刚上一年级,什么都不懂,能力不够,不陪就跟不上了!”

“孩子自控力差,只要不盯着,铅笔都能玩十几分钟!”

“陪孩子写作业,也是想补上习惯培养这一课呀!”

我追问一句:“孩子不听父母的,或听不懂父母讲题,或无视父母的要求,你们生气了,效果如何呢?”

妈妈接过话茬:“不但没有效果,而且越说孩子越反着来。看着儿子写得一塌糊涂的作业,我当着儿子的面哭了好几次,可孩子却无动于衷。”

爸爸叹了一口气,说:“发脾气对孩子一点儿作用都没有,只会破坏亲子关系,还可能让孩子讨厌学习。可我们也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

当父母教育孩子困难重重时,要么是方向错了,要么是方法错了,要么是次序错了,而桐桐的爸爸妈妈显然意识不到自己错在哪里。通过交流,我敏锐地发现夫妻二人在教育上存在的分歧和问题。

方向错:父母不是陪伴而是监控

桐桐妈妈辅导孩子,采用的是盯人战术,孩子写得慢一点,马上就催:“快点儿写!”孩子一出错,立马就吼:“这么简单的题都错,怎么学的!”“古诗订正3遍,还错!”“你上课是怎么听讲的?”“我讲了这么多遍还没听懂!”“总是写写停停干什么!”听听,哪一句话不透露出指责与不耐烦?父母似乎一直在忍,可孩子还是能感受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迫感。此时,孩子的注意力不是用来有逻辑地思考,而是用来防范父母突如其来的“狮吼”。

方法错:孩子写作业,父母却在添乱

桐桐爸爸忙于工作,回到家基本上是带孩子吃喝玩乐,没有真正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偶尔陪写一次作业,也仅是人陪在身边而已,自己却在一旁刷手机、玩游戏。面对桐桐妈妈的指责,他还振振有词:“我忙了一天,回家也要放松一下呀。”这一想法连儿子都质疑:“为什么我累了一天,回到家不是玩手机,而是写作业呢?”

桐桐妈妈呢?为了让桐桐练好字,桐桐妈妈会在作业上不断加码,导致书写作业过多,桐桐的成绩不升反降。在父母的“帮助”下,桐桐不喜欢动脑,对所学知识不会“反刍”。

次序错:只要求孩子读书,父母处于歇息状态

父母为什么不会教孩子题目?为什么不懂如何教育孩子?大多是父母下了班后开始尽情享受生活,很少探究如何教会孩子一道题,很少阅读教育方面的书。没有经验就“上岗”,次序显然错了。父母陪孩子写作业,只关注孩子“做没做”,不太关注孩子“累不累”。其实,学习是一种艰辛的劳作,是一项需要内心安静的活动,是一个修炼自我的过程。父母的教育智慧在于,既要促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又要帮孩子体验学习的快乐,最终和孩子结成学习伙伴。

家长辅导孩子写作业,一旦陷入“死结”,便会事倍功半,还不如不辅导。

听了我们的分析,夫妻俩一下子沉默了。

什么是“作業”呢?一件事情进行的过程叫“作”,一件事情结束后的结果叫“业”。陪孩子写作业,也必须在“作”和“业”这两个方面下功夫。如果追求“作”的“量”,而不顾及“业”的“质”,即使付出再多的劳动,也取得不了最佳的“业绩”,孩子不仅身体累,心也累,就会变成无效作业。父母陪孩子写作业,需要形成“作业生态保护”,也就是从儿童视角出发,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积极性和创造力。那么,好的“作业生态”又有哪些要素呢?

慢慢收心。把孩子想做的事情都预见到,写作业之前把这些事做完,让孩子的心静下来。如孩子刚从学校回来,不妨先让他运动一会儿,喜欢搭积木就搭10分钟,然后家长给自己倒一杯水,给孩子倒一杯牛奶,将作业扔在一旁,先和孩子谈谈心,谈一谈生活中的趣事,把想说的话说完。这样,孩子才不会一边写一边想着玩。

保持安静。这里的安静不是不开电视,而是陪孩子写作业时尽量不发出声音,手机放在另一间屋子里。父母频繁走动、接打电话、刷短视频等,都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不妨找一本书读一读,孩子看到父母也在学习,自然就安静下来了。

不给建议。孩子一做错题,就立马指出错误;孩子刚写几个字,就抱怨字写得难看,连表情都透露出嫌弃和不耐烦。这样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讨厌作业和父母。正确的做法是,等孩子完成作业后再一一指正。

引导思考。学习时,所有问题先让孩子动脑思考。如果孩子做错了,只说:“这一题有个关键词你没注意,理解错误,圈出来再想一想。”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错在哪里。这样既可以引导孩子思考,也让父母起了“脚手架”作用。父母检查作业,一查有没有写完,二查书写质量如何,查的是作业态度;孩子检查的是作业正确率,不懂的时候知道如何去求助。

學会赋能。当孩子感觉作业完成难度大而烦心和焦虑时,父母要积极共情:“我知道完成作业不容易,但你没有放弃,对吧!”父母只是和孩子说说话,并没有帮到他,但这样的反馈是最好的共情,把孩子的处境和感受表达出来了,孩子就不会和父母有对抗心理,反而有一种情感连接,觉得父母善解人意。

夫妻俩把我说的要点一一记录下来,还谈了各自的交流感受。的确,孩子身上的问题是父母问题的投射。父母应该把教育重心从教育孩子转到教育自己身上来,和孩子“同”学,把自己教育好了,孩子自然就会改变。当然,我也给他们提出了陪伴孩子写作业的建议:

首先,作业应适度,体谅孩子学习的艰辛。

学习需要劳逸结合,一味灌输,孩子困于作业堆里,有时做的是无用功而已。真正的陪读需要的不是监督,而是有效引导。要让孩子在课余时间学点生活的本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如果孩子连“30-15”这样的基本题都算错,说明孩子的大脑已经麻木,需要换一种方式陪伴了。陪伴也是有技巧的,如果只是“盯”,而不是“伴”,很容易着急上火。孩子背古诗,实在背不了,可以先多听几遍,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比赛背,还可以一人背一句,学习变得好玩了,心情变得愉悦了,作业就自然变得容易了。

其次,陪伴的过程中,将孩子的行为分类管理,不要情绪化。

陪伴孩子要用心,而不是用力,多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多与孩子平和沟通。可以将孩子的行为分为“可以忽略的行为”“值得鼓励的行为”“予以劝止的行为”,小问题视而不见,如写作业偶尔姿势不端等;大问题不让半步,如孩子乱发脾气等,但要有足够的耐心。记住,父母不要试图在生气时解决问题,否则会情绪化处理问题。亲子间只讲感情少讲道理,比的不是情绪的报复力,而是平和的持久力。亲子间任何一方情绪即将爆发,则需要“中场休息”或“临时换人”了,但千万不能放任孩子。

再次,多一些正向鼓励,“做一题晓一类”。

当孩子完成作业或做对难题时,别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一定要不吝溢美之词:“今天速度怎么这么快!”“这么难的题目,你竟然做出来了!”“能给爸爸说说怎么思考的吗?”这样,孩子会把写作业和开心的情绪联系起来。如果孩子遇到“拦路虎”,不必焦虑,把这种类型的解题思路搞懂,花一定的时间给孩子讲明白这类题,甚至把相关的题都找到,都练到,孩子扎实掌握了,能举一反三了,就很容易获得成就感。

最后,把书写作业变成口头作业,提升思维的质量。

父母辅导作业,往往讲得口干舌燥,却不了解孩子的“卡点”在哪里。不如换个角度,让孩子多说,变被动接收为主动输出。如果孩子讲的时候“卡”住了,这个“点”可能就是孩子没弄明白的地方,父母再出手也不迟。平日不妨多采用“多说少写”的方式,减轻孩子负担。孩子把一道题讲明白了,说明真的思考了,理解了,父母要做的就是在一旁喝彩,心情是不是不一样了?关键是孩子的学习效率提高了,便于有针对性地辅导,余下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这才是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桐桐辅导爸爸
“情窦初开”的桐桐
桐桐学唐诗
我和爸爸
爸爸
爸爸冷不冷
我家的“和事佬”
可怜的爸爸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