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改进方法

2023-02-18王亚楠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26期
关键词:改进方法双减政策

王亚楠

【摘要】“双减”政策的出台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掀起改革之风,如何改进教学策略、构建轻松高效的数学课堂、达到减负提质的效果是教师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文章以此为切入点,研究“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改进方法.“双减”政策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远离学习,而是变学生“苦学”为“愿学”“乐学”,但是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策略难以满足这样的要求.结合教学结果以及“双减”政策内涵,文章从教育理念、方法、内容、评价这几个方面分享了一些可以助力“雙减”政策在数学教学中落地的策略,希望能为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践行“双减”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改进方法

引 言

“双减”政策的出台对教师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策略也暴露出各种问题.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教师需要摒弃刻板思维,按照政策内容改进教学策略,给学生营造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然而,根据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部分教师对于“双减”政策的解读不够彻底,没有把握精髓,甚至出现认知偏差,故落实效果不尽如人意.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以及对优秀同行教学经验的借鉴,就“双减”政策的践行目的以及指向政策落地的教学策略改进策略阐述几点拙见.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存在的问题

基于“双减”政策改进教学策略,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师首先要知道“双减”政策的践行目的,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审视当前的教学策略,分析其中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即找出问题,只有找出问题,才能“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解决问题.从“双减”视角来看,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教育理念滞后,未结合数学核心素养

思想决定行为,要想让“双减”政策在数学教学中顺利落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纵观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虽然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等推行已久,但应试倾向仍然明显,部分教师仍然唯分数论、唯成绩论,所以在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只关注学生是否记住了课本知识、解题技巧等,没有考虑学生的个性、需求、兴趣等要素.在这样的思想作用下,数学教学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学生承受的压力大,学习情绪不高,不仅无法全身心投入数学学习中,而且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畏惧、抵触等心理.

(二)教学方式守旧,学生体验感不强

第一,未突出学生主体性.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听从教师讲解,抄写板书内容,而自己并未真正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所以学习效果浅显化.第二,不具有趣味性.部分教师虽然在新课改的一次次强调下开始注重学生主体地位,但并没有在这上面投入足够的精力,或是照搬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或是自己想当然地创新,看似尊重了学生主体性,如注重课堂问答与互动,但这些教学方法没有趣味性,课堂气氛仍然沉闷、压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很难满足“双减”政策所提出的让学生轻松、高效学习的需求.第三,未考虑学生差异性.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参差不齐,不论是兴趣、能力,还是基础、需求等均存在差异,但部分教师没有考虑这一点,在教学中实施统一化教学与管理,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这样一来,学困生无法完成学习目标,甚至产生厌学心理,而学优生无法得到进一步提升,数学潜能得不到激发.

(三)教学内容单一,学生数学素养提升受限

在数学教学中,教材是重要凭借,但教师不能过度依赖教材,甚至完全照搬教材上的数学概念、公式、例题进行教学.作为教学指导者,教师必须发挥自身指导作用,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创造”,以更加贴合实际学情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并未关注这一点,而是一味地“教”教材,即照着教材上的内容给学生“念”知识,忽视了学生的认知、需求等,教学内容完全限于教材,学生的视野、思维也受到限制,综合素养无法得到提升.

(四)教学评价过于主观片面,未能反映真实情况

在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这一点在教学评价中体现得更加明显.具体来说,这部分教师在实施教学评价时只看学生的学习结果,忽视其学习过程,这容易打击学生自信心,尤其是一些态度端正、认真努力的学生,可能会因为学习方法不科学或其他原因没有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教师如果只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实施评价,会严重挫败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其高效学习,也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此外,现下小学数学教学中,通常只是教师实施评价,学生并未参与其中,所以评价的内容或多或少有一些主观、片面,难以反映出真实情况.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改进方法

(一)革新教育理念,聚焦数学核心素养,树立教学目标

教师的思想理念直接影响着教育成效,决定了“双减”政策落地的成功与否.前文已经详细分析了“双减”政策的践行目的,指出了政策的实施并非让学生远离学习,而是变学生“苦学”为“乐学”,既要让学生学得轻松、开心,还要保证教学效果,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摒弃过去的刻板思维,尤其要摒弃“唯分数论”“唯成绩论”的思想,要认识到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也要清楚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取好成绩,更要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获得适应终身发展的能力与品质.教师只有坚持这样的教育思想,立足于此设置教学目标,才能达到减负提质的教学效果.以“小数的加、减法”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围绕本节课的内容以及数学课程标准,聚焦数学核心素养科学地确定教学目标:(1)会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并在经历计算过程后明确相同单位相加减就是在小数中迁移运用整数加减的计算方法;(2)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小数加、减法的实用性与趣味性;(3)理解竖式计算的原理,具备较强的计算能力;(4)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积极发现关于小数计算的内容,并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的算法计算结果.教师按照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并组织教学活动,简单明了,既可以落实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又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学习这节课的知识学会更好地与现实世界互动,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这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既满足了“减负”需求,又能促进“提质”目标的实现.

(二)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情感体验

教学方法是体现教师业务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影响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基于“双减”政策组织教学活动,教师要秉持“减负提质”的理念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既要让学生学得轻松、自在,还要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依据前文所提的当前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双减”政策的践行目的,新时期下,教师在数学授课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切实有效地参与到知识建构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究、实践等方式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第二,遵循趣味性原则,让学生轻松、自在、快乐地学习数学知识,没有心理负担,在课上主动、自觉、自愿地与老师或同学互动,始终保持“乐学”状态;第三,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双减”政策强调“减负提质”,而小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所以教师必须对教学目标、指导方式、教学评价、数学作业等进行差异化处理,这样才能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实现能力提升.综上所述,教师在数学课上可以尝试使用以下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以达到“减负提质”效果,贯彻落实“双减”政策.

1.游戏教学法

小学生喜爱游戏,大多数学生对游戏都没有抵抗力.在小学数学课上,教师可以迎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开展游戏活动.一方面,游戏活动具有娱乐性特征.教师在课上开展游戏活动可以增强教学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游戏活动具有竞技性特点.教师将数学教学内容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可以激发学生的胜负欲,使其在求胜情绪的作用下主动克服困难,不断挑战自己.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巧妙运用游戏教学法既可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又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以“四则运算”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在课上组织学生玩“24点”游戏,游戏规则是教师从一副去掉大、小王的扑克中随机抽出4张牌,然后学生通过加减乘除和添加括号的方式去计算,使结果为24,最快得到结果的学生为获胜者.这样的游戏活动让原本枯燥的四则运算变得有趣,既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快乐、愉悦,又能锻炼他们的运算能力,满足了“双减”政策减负提质的要求.

2.分层教学法

“双减”政策的核心是“减负提质”,但学生的数学水平是不一样的,而且学习能力、学习需求等存在差异,这意味着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不同的学生能够承受的最大负荷是不一样的,可开发的潜能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要想做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教师就必须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即针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差异性,这样才能实现共同提升,满足学生个体的差异化需求.以“圆的面积”一课为例,对于基础薄弱的学困生,教师可要求他们理解公式的内涵,学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布置作业时也重点设置基础性作业;对于各项能力一般的中等生,则要求其学会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生活问题,学会迁移应用数学知识,在布置作业时也重点设置应用性作业;对于能力较强的优等生,则要求其自主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理解并掌握“极限思维”这一数学思想方法,在布置作业时也重点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题目.

(三)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实现效益最大化

“双减”政策下,教师在数学课上要善于打破教材的桎梏,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变“教教材”为“用教材”,给学生提供贴合实际且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减负提质”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在数学课上渗透数学史,给学生讲解数学公式、概念背后的故事,尤其是数学家的励志故事等,以此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敬畏感,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又如,教师可以在讲解数学知识时渗透思想方法,以此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习完平面几何图形后,教师可以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面积公式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先以梯形为例,其面积公式是S=(上底+下底)×高÷2,教师可以渗透极限思维,让学生根据梯形面积公式推导其他几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发现,将梯形上底缩小至0就变成三角形,公式也就变成S=(0+下底)×高÷2=底×高÷2.同样,运用极限思维还可推导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拓展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这些图形面积公式的记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其中的规律.这样一来,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就会运用极限思维去思考问题,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这既在无形中减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又保障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四)优化教学评价,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积极性

“双减”政策下,教师在实施评价时应遵循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同时要对评价主体进行多元化处理,争取将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反映出来,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积极性.例如,学生A在一次数学测试中没有及格,但是相较于上一次数学考试分数有所提升,在实施评价时,教师可以抓住学生A“进步”这一契机肯定他的努力,并给予更高的期望,以此激励学生A.学生B一次数学作业的完成效果并不理想,错误率较高,但是字迹工整,教师可以先表扬其端正的学习态度,然后和学生B一起分析错题原因,帮助其提升作业质量.这样的教学评价不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承受很大的压力,他们付出的每一点都得到了肯定,学习劲头更足,自信心也更强.除了实施评价以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等评价方式突出学生主体性,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与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引导学生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对于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有重要意义.

结 语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改进教学策略势在必行,这是挑战,也是机遇.若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内容、评价等每一个环节都得到科学改进,那么学生的学习负担就会减轻,学习效率就会提升,数学整体教学效益也就有所提高.但换一个角度说,改进数学教学策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考虑现实情况并处理好细节等.教师要从尊重学生主体性、增加教学趣味性、兼顾学生差异性等视角出发,让数学教学活动在科学策略的支撑下有序且高效地开展,让学生在轻松、自在的状态下高效学习,同时拥有充足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从而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宝清.“双减”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研讨[J].小学生(中旬刊),2023(3):43-45.

[2]侯林腾,李华.基于“双减”政策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3):123-125.

[3]张秀林.“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措施优化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3(7):113-115.

猜你喜欢

改进方法双减政策
政策
政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浅谈某电力公司绩效管理实施改进方法及成效
新医改下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