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3-02-18于功山
于功山
【摘要】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改革进程.小学数学教学已初步实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可增添数学课堂的趣味性.鉴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以最新人教版教材为例开展教学案例探讨,从不同方面提出小学数学教学中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以期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
引 言
小学教学更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思维的培养.数学作为小学重点科目之一,应转变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积极运用新技术完成教学改革.《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小学数学教学应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计生动的教学活动,促进数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
一、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到自身年龄、性格的影响,其会根据自身喜好进行学习.在此情况下,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继而降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而互联网信息技术可以丰富教学资源,并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将数学知识展示出来,促进学生理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2)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学生作为课程主体,在传统教学中并未体现出来,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运用围绕学生兴趣展开,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转变单方向知识传授模式,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3)便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互联网信息技术可直观地呈现数学理论及图形变化规律,从而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地展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学生可形成数学思维,逐渐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为后续高质量、高效率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课堂氛围枯燥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仍普遍沿用传统教学方法,这使得课堂氛围过于沉悶.在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氛围中,学生容易丧失学习兴趣.虽然随着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大部分教师已逐步开始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但是其仅停留在PPT课件演示的层面,即教师按照教学内容依次播放课件并讲授相应内容.该教学方式虽然实现了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初步应用,但是应用效果有限,且受到课件顺序的局限,部分教师为顺利完成课件内容的教学而千方百计地将学生的思路引至课件既定流程中,这严重降低了小学数学教学的灵活性,且易导致学生的知识体系出现漏洞.
(二)知识抽象难理解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数学知识较为抽象,难以理解,因此教师仅运用“黑板+粉笔”的方式无法完成高质量教学.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下,数学教学过程缺乏启发性,导致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层次较浅,制约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知识涉及诸多定理、概念,需要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理解.此外,对于图形移动、几何体等相关知识,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思维.而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存在差异,导致部分学生难以有效理解该部分知识,而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对该问题进行解决,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因此需要教师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角度进行改革.
(三)课后缺乏跟进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教师存有敬畏心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通常是被动听讲,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较少.在此环境下,学生难以形成课堂提问的学习习惯.此外,部分学生性格相对内向,即使存在问题也不会主动提问,因此其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易存在理解误区,这不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除此之外,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受到传统思维的局限,部分教师仅简单地缩减作业量,并未改变作业形式,这导致课后作业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下,教师可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解决这一问题.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分析
教师应灵活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从趣味性情境创设、知识动态化展现、数学化思维拓展、课后延伸引导四个方面展开小学数学教学创新,从而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促进下增强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一)趣味性情境创设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最大转变是多媒体教具的全面应用.在当前的教学中,多媒体教具已成为现代化教学不可或缺的工具.多媒体教具具有直观展示的优势,可将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从而转变以往“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并在图片、视频的刺激下,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继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可缓解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氛围,从而在趣味、生动的课堂环境中缓解学生学习疲劳,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灵活应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营造充满生机的小学数学课堂氛围.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图形的运动(一)”一课中,学生初步学习了轴对称图形.此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教具展示春节窗花、叶子、黑板等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借助轴对称图形折叠动态图深化学生理解,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彰显数学知识的实用性特征.在本节课学习平移和旋转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动态化的游乐园视频,其中包括高空缆车、旋转木马、旋转飞车、小火车、直升梯等项目,此时学生可根据所学知识内容对游乐园项目进行分类,将其分为旋转类项目及平移类项目.教师采用该方式,可加深学生对平移与旋转的理解,从而在动态视频“游乐园”的情境帮助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模仿动态图,借助课本和练习本进行“平移和旋转”训练,以此掌握平移和旋转的图形规律.
再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二)”一课中,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教具展示不同图形的拼组图案,并引导学生按照多媒体教具展示的图案自行拼组,从而在学生的动手实践过程中转变枯燥、乏味的数学教学氛围.
(二)知识动态化展现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特征,且学生受到自身知识储备的影响,其对抽象内容的理解较为困难,对部分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无法进一步消化吸收.在传统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会运用黑书、课本等进行辅助教学,长此以往,学生易产生审美疲劳,不利于小学数学教学的高质量构建.因此,为保障教学质量,教师应合理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将概念性、抽象性的知识以图形、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示,以此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增强数学教学有效性.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中“比例尺”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入电子地图,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比例”的相关内容.此外,教师可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完成电子地图的“放大与缩小”.教师不仅可通过调节大小向学生展示不同比例下的电子地图,还可在放大与缩小的过程中完成数学知识的教学.
再如,以人教版“相遇问题”为例,该问题是小学数学中的经典问题之一.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采用板书绘图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相向”与“相遇”,该方式不利于学生掌握方向、速度等抽象的概念,从而给学生理解与掌握“相遇问题”带来一定的困难.在信息时代,教师可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将“相遇问题”转化为直观的视频动画,帮助学生感知“相向”与“相遇”的运动过程与变化,并进一步深入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以此降低“相遇问题”的理解难度,提高小学数学“相遇问题”的教学质量.
(三)数学化思维拓展
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设计多元化数学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将趣味性数学故事充分展现出来,引导学生感受不一样的数学,重塑数学形象,加深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期待.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的教学中,教师可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将“鸡兔同笼”的故事背景展示出来.“鸡兔同笼”是《孙子算经》中趣味性与学习性兼顾的数学问题.教师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展示,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从而在激发学生数学热情的同时,实现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
再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一课教学中,教师可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将我国关于圆周率的研究历史故事进行趣味性展示,引导学生感受刘徽、祖冲之对圆周率测算做出的贡献,并进一步了解“割圆术”.数学历史故事的展示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拓展学生数学思维,还可以彰显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元素,引导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
又如,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为例,为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度量思维,教师可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设计小动画,以便学生课后复习与课间学习.在生动动画的引导下,学生逐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入“找角”“变角”“摸角”等课堂小游戏,提升学生对“角”的熟悉感.动画与游戏的应用不仅是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还可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形成度量思维.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度量思维后,教师可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软件绘制多个不同大小的角,并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软件进行“拼角”.通过该方式,学生可认识到不同大小的角之间的拼接可能性,发散思维.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对课堂活动起到辅助作用.教师通过演示,动态呈现知识要点,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概念,有效增强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四)课后延伸引导
1.课后远程辅导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可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在教育新时代,微课教学已成为普遍现象.在小学数学课后复习阶段,教师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可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复习质量.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采用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引导学生巩固数学知识.但是目前小学阶段科目多,学生课后作业压力大,因此在实际完成课后作业时,学生可能存在未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情况,从而无法正确解答数学问题.互联网信息技术为课后作业提供了新的形式.例如,教师可录制数学课堂微课视频,并将其上传至教学平台.教师还可基于互联网构建班级数学微信群、QQ群等,并将微课教学视频分享至群组内,这样学生可根据自身需要自行复习.教师可将复习微课视频作为课后作业的新形式,缓解学生课业压力.学生还可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教师进行远程沟通,咨询数学问题.
2.推出教学游戏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课程致力于减负增效.为避免课后作业为学生带来较大的压力,教师可改变原有的作业设计形式,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设计各类提升复习效果的小游戏.教师以教学游戏的形式代替原有的作业模式,可使学生逐步掌握课程知识.第一,益智类游戏.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数独游戏培养学生的加减计算能力.此外,教师可创设“运用最小成本完成購物”这一游戏情境.游戏界面内标注四家便利店内四种商品的价格,学生需要通过计算对比,选出最佳购买方案.这样可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对比思维,且购物属于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场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购物能力.第二,竞技类游戏.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胜心,其对竞技类游戏有一定的兴趣.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设计闯关小游戏,即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任务.此外,各个关卡需要控制好难度层次,使学生在闯关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数学能力.从本质上来看,游戏虽然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应控制好游戏教学的应用频率及强度,不可舍本逐末.
结 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新时代,教师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已是必然趋势.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教育价值将会被最大限度地挖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创设趣味性情境,并基于互联网的丰富教学资源,将枯燥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展现,实现课后远程教学辅导,转变作业形式,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从而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高艳.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小学数学新课堂[J].中国新通信,2020,22(23):186-187.
[2]马秀娥.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信息互联网的有效应用[J].中国新通信,2020,22(23):188-189.
[3]赵静.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效果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21.
[4]王丽萍.探究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11):52-54.
[5]董桐林.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33):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