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题情境,活跃高中数学课堂
2023-02-18杨宗敏
杨宗敏
【摘要】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文章从问题情境出发,探讨了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活跃高中数学课堂的策略,并从引入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问、利用小组讨论、制订问题目标、培养批判思维和鼓励反思总结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情境;课堂教学
数学是一门既抽象又具体的学科,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其深层次的内涵.为了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教师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其中之一就是在课堂中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概念和思想.文章旨在探讨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巧妙地设立问题情境,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提高课堂的活跃度.
一、引入问题情境
引入问题情境是活跃高中数学课堂气氛的关键一步.引入具体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巧妙地引入问题情境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以集合的基本概念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可以通过一个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例子引入集合的概念.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关于班级图书角的情境:“假设我们班级有一个图书角,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书籍,我们该如何对这些书进行分类呢?”这样的问题直接关联学生的实际生活,易于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书籍分为不同的集合,如按照书籍的类型(如艺术、科普、历史等)进行分类.通过这个过程,教师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入集合和集合元素的概念.教师可以做如下解释:“每一本书就像一个‘元素,而将相同类型的书籍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集合.”然后,教师进一步深入,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想知道哪些是小说类书籍,又该如何操作呢?”这时,教师引入集合的表示方法,如使用大写字母A来表示小说类书籍的集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学习了集合的基本表示方法,还将这一概念与实际情境紧密结合起来,使得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且易于理解.随后,教师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际例子来巩固学生对集合概念的理解,如讨论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活动参与情况等,并将这些实际情境转化为集合的表示和操作.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
二、鼓励学生提问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鼓励学生提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这种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但是,让学生提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知识讲解,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疑问.为了鼓励学生提问,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巧妙的方法.
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首先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在相互信任和尊重的氛围中,学生才会更愿意表达自己的疑问和想法.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与学生建立联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并根据学生的个性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奇偶函数是高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与奇偶函数相关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比如,教师可以问学生:奇函数与偶函数有哪些区别?如何判断一个函数是奇函数还是偶函数?如何证明一个函数的奇偶性?这些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奇偶函数概念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其次,鼓励学生提问,并不意味着教师要一直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提问.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学生提问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回应学生的问题,这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问题是受到认真对待的,进而会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回应学生的问题,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沮丧和无助,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尽可能地留出时间回答学生的问题,并且回答的过程要清晰明了,让学生可以理解.
三、利用小组讨论
除了教师的引导和回答,学生之间的互相提问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互相提问,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让学生在交流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小组讨论是一种常见的教学策略,也是巧设问题情境、活跃高中数学课堂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共同思考和探讨问题,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观点,从而促进学习和交流.
在数学课堂上,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点,并提高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利用小组讨论的一些具体方法.(1)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在小组讨论前,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主题或者问题,让他们在小组内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某些知识点,然后让学生思考利用哪些数学方法可以解决问题.(2)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有趣的问题,并在讨论中给予学生充分发言和表达的机会.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一些数学问题的实际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3)组织小组讨论活动.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具体任务,如组长、记录员、讨论员等,让学生在小组内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讨论工具,如討论表、笔记本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录和总结讨论内容.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如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交换彼此的想法和观点,并在讨论过程中质疑和反驳.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讨论问题的指导,如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图形的结构特征解决数学问题等.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小组讨论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因此,在巧设问题情境活跃高中数学课堂的方法中,小组讨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策略.
四、制订问题目标
在巧设问题情境活跃高中数学课堂时,制订问题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明确的问题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掌握相关知识点,同时可以让学生更加专注于问题的解决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制订问题目标通常需要依靠数学知识点的运用.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因此,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这个知识点制订问题目标,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判断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这个问题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学生可以根据这个问题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分别代表一架飞机的飞行轨迹和地面,然后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下思考如何判断飞机的飞行轨迹与地面是否平行.通过这样的实际情境,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从而更好地掌握这个知识点.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我们知道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不平行,那么它们的交点在哪里?”这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直线与平面的交点的概念.教师同样可以通过实际情境来引导学生思考,如让学生想象一条直线代表一个斜着的竹竿,平面则代表地面,然后让学生思考竹竿和地面的交点在哪里.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直线与平面的交点的概念,同时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我们知道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不平行,并且知道它们的交点在哪里,那么如何求出它们的夹角?”这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直线与平面的夹角的概念,同时让学生掌握如何求出它們的夹角.在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时,教师也可以创设实际情境.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直线代表一个水平方向的公路,平面代表一个山坡的斜面,然后让学生思考如何求解公路与山坡斜面的夹角.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直线与平面的夹角的概念.除了以上的问题,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境和学生的学习水平提出更多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无论是哪种问题,教师都应该注意其指向性和实用性,让学生能够通过解决问题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同时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五、培养批判思维
在巧设问题情境活跃高中数学课堂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批判思维是指能够评估、分析和合理判断一个观点或论据的能力,它是一个完整的思考过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让学生思考他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例如,在探究某一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该问题的实际应用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推断,让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中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探究子集、真子集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际例子来理解概念.如通过比较两个集合A和B,学生可以得出如果A集合包含在B集合内,则A集合为B集合的子集,而当A集合是B集合的子集时,且A集合和B集合不完全相等,则A集合为B集合的真子集.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比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在讨论数学定理和公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比较,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联系和差异.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推导出结论.如在讨论条件概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公式和逻辑思维推导出相关结论.教师通过训练学生进行逻辑推理,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演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推导出新的结论.如在讨论函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演绎,让学生通过观察已有的函数推导出新函数的特点和性质.
六、鼓励反思总结
在问题情境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反思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是一种深入思考自己的思维和行为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关注自己的思维过程,发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之处,从而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反思总结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反思.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问题,帮助学生思考自己的思维过程,分析问题的解决方法和不足之处,并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和教训.例如,教师可以在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然后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表现和行为,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其次,学生应该主动进行反思总结.学生可以在课后或假期中,通过自我思考或与同学的讨论,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思维过程,并总结经验和教训.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写日记或反思笔记的方式记录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最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反思情况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整和优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思情况重新制订教学计划,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如果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存在某些不足之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因此,鼓励学生进行反思总结是巧设问题情境、活跃高中数学课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结 语
综上,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有效活跃高中数学课堂气氛.教师应从多方面探究问题情境的运用策略,认真思考如何运用这些策略巧妙地设计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效果得到更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明月.浅谈如何巧设问题情境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J].高中数理化,2021(S1):56.
[2]李狄勇.情境教学模式下高中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分析[J].考试周刊,2023(37):76-79.
[3]孙桂英.五育并举视角下高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分析[J].中学数学,2023(17):6-8.
[4]吴力文.高中数学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与运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3,24(8):29-31.
[5]宫海静,邵志豪.深度学习下高中数学问题情境设计及实践[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3,39(6):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