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目标下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2023-02-18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双碳体育产业绿色

任 波

(上海体育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0438)

所谓“双碳”目标是指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即“碳达峰”目标)、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碳中和”目标)。 其中,“碳达峰”是指某一特定组织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稳定在某个水平,年均增速接近于零且不发生明显波动;“碳中和”是指某一特定组织利用二氧化碳吸收技术抵消一年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即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二氧化碳吸收量对等[1]4。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2]。 体育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总产出达到2.74 万亿元,增加值达到1.07 万亿元[3],增加值占GDP 比重超过1%,体育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提升,突出表现为体育产业经济效益的增强;202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2 平方米,体育产业从业人员超过500 万[4],体育产业改善民生与吸纳就业的作用显著提升,突出表现为体育产业社会效益的增强。新时代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需顺应“双碳”目标引致的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要求,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目前体育学界关于“双碳”目标下体育产业发展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体育产业低碳发展方面,如数字技术赋能体育产业低碳发展[5]71、低碳经济视角下体育产业低碳发展[6]等,相关研究较少。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以“双碳”目标下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在探究“双碳”目标下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基础上,分析“双碳”目标下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现实问题以及实现路径,为新时代我国体育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双碳”目标下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1.1 体育“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全环节绿色低碳发展

通常意义上,社会再生产过程也称之为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由生产、分配、流通、消费4 个环节构成。 “双碳”目标引致的经济社会全面系统性变革促使体育产业需要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全环节绿色低碳发展。 1)体育生产环节。 体育生产环节是体育市场得以运行的起点,体育微观主体顺应“双碳”目标要求,生产绿色低碳体育产品,为体育市场分配、流通与消费提供基础动力。 2)体育分配环节。体育生产资料的分配受到市场机制的影响,即体育市场上的绿色低碳体育产品需要有参与购买的消费者才能产生生产资料的分配,以及后续的绿色体育产品与服务的流通和消费。 3)体育流通环节。 随着体育用品新零售的普及发展,过去供给倒逼需求的生产流通模式转换为需求倒逼供给的生产流通模式,体育流通更加便捷化、智能化、数字化,大大提高体育产品周转效率、减少体育产品库存,实现体育绿色低碳流通。 4)体育消费环节。 消费是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中的终端环节。 “双碳”目标指引下,体育消费理念的绿色低碳转变能够倒逼体育企业生产绿色低碳产品,畅通体育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绿色低碳发展。

1.2 体育“供需—价值—企业—空间”全链路绿色低碳发展

产业链包含供需链、价值链、企业链和空间链4个维度[7]。 “双碳”目标下,体育产业的供需链、价值链、企业链和空间链呈现全面绿色低碳发展新内涵。 1)体育产业供需链。 “双碳”目标引领体育产业供需链绿色低碳发展体现在体育企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提供绿色体育产品与服务,适应体育市场绿色低碳消费需求;体育消费者尝试绿色低碳消费,倒逼企业生产绿色低碳产品,形成绿色低碳体育供应链。 2)体育产业价值链。 “双碳”目标引领体育产业价值链绿色低碳发展体现在企业能够在生产、销售等基本活动以及在技术开发、基础设施供给等辅助活动中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3)体育产业企业链。“双碳”目标引领体育产业内部企业链绿色低碳发展体现在体育企业上下游相关企业能够通过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畅通联结。 4)体育产业空间链。 产业空间链是指同一种产业链条在不同地域间的分布,如长三角体育一体化发展、京津冀体育协同发展等,为体育产业空间链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2 “双碳”目标下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

“双碳”目标下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遵循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导向;应把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处理好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促进供需两端全面低碳转型发展;应以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为基础,推进产业三维变革,促进体育产业“组织—结构—布局”全面低碳转型;应以低碳发展为要求,推进体育用品制造、场馆服务、竞赛表演、场地设施四个业态全面低碳转型,进而形成“遵循一个导向、供需两端对接、产业三维变革、转型四个业态”的“双碳”目标下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图1)。

图1 “双碳”目标下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Figure 1 Internal logic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sports industry under the goal of “double carbon”

2.1 遵循一个导向: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遵循[8]。“双碳”目标下,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具体体现在体育产业增长速度、发展方式、结构调整、动力转换以及效益提升等方面的低碳转型发展。 1)增长速度。在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导向下,体育产业减速换挡、提质增效,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换,即不再过于注重增长速度,而更多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2)发展方式。 体育产业发展方式应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换,推动体育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3)结构调整。 体育产业结构调整应以“双碳”目标为发展方向,推动体育产业结构由低端迈向中高端,提升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4)动力转换。 “双碳”目标倒逼体育产业各行业各领域的全面转型发展,由过去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使体育产业发展更符合“三大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发展规律)[9]10。 5)效益提升。 “双碳”目标下体育产业更加注重生态效益,即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原则,促进体育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双丰收。

2.2 供需两端对接:体育供需两端全面低碳转型发展

2.2.1“双碳”目标赋能体育产业供给侧创新发展

从供给侧看,经济增长受劳动力、土地及自然资源、资本、制度、创新等要素的影响[9]25。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经成为核心生产要素,因此“双碳”目标赋能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从劳动力、数据、土地及自然资源、资本、制度等要素展开。 1)劳动力要素供给。 “双碳”目标下,可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于体育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应用技术人才;构建政校企“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打通“产学研用”创新链条,提高体育劳动力应用技术能力,增加绿色低碳体育产品与服务供给。 2)数据要素供给。 随着数字经济持续向体育产业领域渗透,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对体育产业供给将产生深刻影响。 3)土地及自然资源要素供给。 在土地供给方面,对于新建全民健身设施,应把绿色低碳、可持续利用作为场地设施规划布局的重点;在自然资源要素供给方面,应根据不同区域自然生态禀赋,合理布局运动项目产业,打造区域体育产业新增长极。 4)资本要素供给。 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股权投资等绿色金融工具作用于体育产业发展,推出多种绿色金融体育产品与服务,为体育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持续的金融体育产品与服务。5)制度要素供给。 可顺应国家碳交易市场建设要求,加快建立体育碳交易市场,减少政府对体育市场要素价格的管制,以企业碳排放量价格机制倒逼企业创新发展低碳技术、全面减少碳排放,改善体育要素供给,形成由体育市场供求决定的价格体系。

2.2.2“双碳”目标赋能体育产业需求侧低碳发展

从需求侧看,经济增长受投资、消费、出口等要素的影响[9]23。 “双碳”目标赋能体育产业需求侧可从投资、消费、出口等要素展开。 1)在体育产业投资方面,一般而言体育投资包括政府投资、社会投资等。政府投资是政府统筹运用财政资金投资建设体育公园等公共设施,为体育消费提供载体;而社会资本投资体育活动为培育壮大多元体育市场主体、盘活体育市场奠定基础。 2)在体育消费方面,政府可发挥主导作用,建立低碳体育消费政策体系;企业可发挥主体作用,提供低碳体育产品与服务;社会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大众转变体育消费观念,培养低碳体育生活方式,购买低碳体育产品。 3)在体育产业出口方面,体育产业出口主要是指体育用品方面的出口。 近年来,中国体育用品进出口稳步增长,“双碳”目标下体育用品出口应秉持环保理念,畅通绿色供需链,推进体育用品制造业低碳发展。

2.3 产业三维变革:体育产业“组织—结构—布局”全面低碳转型发展

2.3.1 体育产业组织变革 产业组织理论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等组成[10]32。 1)体育产业市场结构。 “双碳”目标引致体育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运行效率,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产品差别化程度将发生根本变化,市场结构也将随之产生变化。 例如:体育用品制造业通过创新服装款式,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探索将绿色低碳标准作为新企业进入体育市场的行业壁垒,增加绿色低碳体育产品市场占比,优化体育市场结构。 2)体育产业市场行为。 “双碳”目标下,体育企业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导向,确定价格策略、广告策略、研究开发策略等,促进体育企业集约化经营。 3)体育产业市场绩效。 “双碳”目标下,体育市场把碳排放量作为价格机制调整变量,从而形成以体育市场结构绿色低碳转型为导向,以体育企业重视低碳发展为重点,以促进体育市场绿色低碳发展为标准的体育产业组织变革闭环。

2.3.2 体育产业结构变革 产业结构是指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10]45。 一般认为,体育产业结构变革向合理化和高级化2 个方向发展[11]。“双碳”目标下,体育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体现在体育产业内部各业态的绿色低碳发展、体育制造业与体育服务业协同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体育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体现在体育产业演进从低度加工型为主导阶段向高度加工型为主导阶段转向,体育产业生产要素从土地、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为主导阶段向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为主导阶段转向。 一方面,在“双碳”目标下,体育场馆服务业、竞赛表演业、场地设施建设业等体育产业内部各业态应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基本遵循;体育用品制造业应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推进低碳发展;体育服务业应以体育主导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为引领,促进体育产业结构向绿色低碳全面升级。 另一方面,在“双碳”目标下,传统技术含量不高的低度加工组装型体育制造业加速改造,技术要求较高的智能手环、智能跑步机等高附加值组装型智能制造业快速发展,促进体育产业结构向高级化迈进。

2.3.3 体育产业布局变革 产业布局理论主要研究产业布局的外部环境、特点、层次等内容[10]235。“双碳”目标下,体育产业布局变革反映在对体育产业布局的环境、特点、层次等多方面的影响上。 1)从“双碳”目标对体育产业布局的物质化硬环境,以及对非物质化软环境的影响来看,体育产业布局应以生态资源为依托,把体育赛事、场馆布局等融入冰雪、山地、水域等自然资源中,根据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差异,发展独具地域特色的运动项目产业。 2)从“双碳”目标对体育产业布局特点的影响来看,由于体育产业各业态的技术经济要求不同,其在区域布局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而“双碳”目标可推动体育产业各业态绿色低碳发展,向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方向发展。 3)从“双碳”目标对体育产业布局层次的影响来看,体育产业布局不仅需要统筹全国整体性产业布局,还需统筹地区性产业布局。 在坚持绿色低碳理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体育产业空间分布和组合等因素的影响,促进区域体育产业布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

2.4 转型四个业态:体育产业各业态全面低碳转型发展

2.4.1 体育用品制造业低碳转型发展 “双碳”目标倒逼体育用品制造业低碳转型发展,具体体现为从生产端到消费端整个链条各个环节的绿色低碳发展,走绿色制造发展路径。 1)在材质选择方面,使用聚乳酸纤维含量的服装面料,实现自然降解,降低对环境的危害;选用可回收再利用的原材料,将环保理念融入体育产品设计、生产、研发和制造全过程,全面推进体育用品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 2)在绿色技术研发方面,加强绿色材料研发,提升生产设备的数字化率,以数字化转型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单位产值消耗;安装光伏系统节省能源,更新与升级体育制造厂房,实现智能制造;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检测和管理体育工厂的能耗数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在绿色设计方面,对体育产品进行轻量化设计,减少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能耗,降低产品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4)在转变销售方式方面,转变传统体育销售方式,以数字技术赋能体育新零售发展,减少库存、运输、人力等成本[5]73。

2.4.2 体育场馆服务业低碳转型发展 体育场馆服务业低碳转型发展可在供给端提高体育服务质量,在需求端引导和培育低碳体育消费。 一方面,从供给端来看,现代体育场馆特别是大型体育场馆应把绿色办赛、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其中,不仅要为观众提供高质量绿色体育赛事观赏服务,为运动员提供高质量绿色参赛服务,而且要注重交通保障服务、电视转播服务、赛事后勤保障服务、场馆赛后综合利用服务,全方位布局绿色低碳体育赛事。 另一方面,从需求端来看,低碳体育消费是低碳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可发挥体育场馆服务业绿色低碳发展对低碳体育消费的引导作用。 体育场馆服务业包括体育场馆管理、体育服务综合体管理、体育公园及其他体育场馆设施管理等业态类型。 可依托体育场馆承接各类体育赛事服务、全民健身服务、体育培训服务、体育贸易服务等,加强低碳理念宣传,促进大众低碳体育消费。

2.4.3 体育竞赛表演业低碳转型发展 “双碳”目标下,体育赛事低碳转型发展可为体育产业内部相关业态低碳发展提供参考样板。 北京冬奥会是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后举办的重大标志性体育赛事,其将“绿色办奥”理念落实到筹办全过程。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低碳管理工作方案》提出,在低碳能源、低碳场馆、低碳交通、低碳标准等方面采取碳减排和碳中和措施,实现北京冬奥会低碳目标。1)在北京冬奥会低碳能源应用方面,推动“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建设,为北京冬奥会电力需求提供可再生能源保障。 2)在北京冬奥会低碳场馆建设方面,推进场馆低能耗运行和智能化碳排放管理,实现低碳场馆建设与运行。 3)在北京冬奥会低碳交通方面,利用低碳工程技术和智能交通体系,形成冬奥会绿色公共交通网。 4)在北京冬奥会低碳标准建设方面,建立北京冬奥会低碳管理核算标准,实现所有场馆达到低碳节能、节水标准,创造了丰厚的奥运遗产,为冬奥冰雪赛事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2.4.4 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业低碳转型发展 “双碳”目标下,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体现在建材生产阶段的节能减排、建筑施工阶段的节能减排、建筑运行阶段的节能减排等方面[12]283。1)体育建材生产阶段。 通过技术路线改造替换,从源头减少体育建材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鼓励体育行业内企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发展新业态与新模式,优化体育建筑生产流程,开展柔性化、集约化生产,减少碳排放。 2)体育建筑施工阶段。基于特定区域大众体育实际需要、赛事实际承载能力等因素,科学规划体育建筑,减少不必要的施工建设,提高体育建筑使用率;运用数字化手段提高体育建筑施工效率,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能耗。 3)体育建筑运行阶段。 推广与使用节能产品,普及装配式建筑,降低运行能耗;设计与布局全过程综合节能方案,在体育建筑运营、能源系统利用等方面提高整体的能源利用率。

3 “双碳”目标下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问题

3.1 财税价格、绿色金融、投资引导政策不完善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低碳发展的财税价格、绿色金融、投资引导战略方向与政策规划不完善,不利于新发展阶段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1)体育产业低碳发展的财税价格政策不完善。 体育企业对绿色低碳体育产品的采购标准尚未建立,政府对被认定为低碳发展的体育企业财政支持力度不足;财政、税收和价格政策对低碳体育产品与服务的激励亦不足等,不利于培育体育企业低碳转型发展。 2)体育产业低碳发展的绿色金融政策不完善。 当前,体育产业低碳发展处于起步阶段,金融机构对绿色低碳体育产品与服务开发不足,金融机构缺乏有引导作用的协调机制,同时存在绿色体育金融标准体系尚未制定等问题。 3)体育产业低碳发展的投资引导政策不完善。 从国内投资市场看,目前我国绿色投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存在较大的投融资缺口,如2019年绿色投资供给比绿色投资需求少近0.6 万亿元[12]95;社会资本参与绿色低碳体育产业的投资处于探索阶段,体育市场对绿色低碳的投资活力不足,制约体育企业的绿色化、低碳化转型发展。

3.2 低碳体育技术开发与应用不足

从根本上讲,发展低碳产业需要有低碳技术的开发与应用[13]。 当前,低碳体育技术开发与应用不足,制约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从低碳体育技术开发来看,对于体育场馆服务而言,需要推进体育场馆智慧化改造,增强低碳化服务水平;对于体育赛事运作而言,需要推进体育赛事全面绿色转型,引导体育赛事向低碳化发展;对于体育制造而言,需要对体育工厂进行改造,提高体育制造生产加工运行效率;对于体育建筑而言,需要对体育建筑的能源系统、建材设备进行升级,降低体育建筑施工以及运营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由于体育企业进行低碳技术开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来改进生产设备,这将会增加体育企业的生产成本。 另一方面,从低碳体育技术应用来看,“双碳”目标下,体育产业低碳技术主要应用在大型体育赛事以及大型体育用品制造业等领域,而现阶段中小型体育赛事、中小微体育制造企业还缺乏开展低碳技术应用的能力。

3.3 低碳体育供给与需求不足

“双碳”目标下,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存在低碳体育供给与低碳体育需求不足的问题,不利于体育市场低碳发展。 1)低碳体育供给不足。从体育产业各业态在“双碳”目标影响下低碳转型发展的现实状况看,不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企业层面,对低碳发展的认识程度都不够。 体育制造业提供绿色低碳服装、鞋帽等产品较少;低碳体育建筑方面的发展刚刚起步;体育场馆服务业尚未能把低碳环保理念融入进去;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团体对体育产业低碳发展的认识不足,尚未明确绿色低碳体育产品、绿色低碳体育服务的标准,制约低碳体育产品与服务供给。 2)低碳体育需求不足。 当前,低碳体育消费不足的制约因素包括体育消费者对低碳体育消费的认知不足、意愿不强等。 此外,低碳体育实物型产品、观赏型产品、参与型产品不足,引致体育消费者对低碳体育消费需求不足。 低碳体育市场整体呈现出供给与需求不足的问题。

3.4 低碳体育多元主体协同机制尚未建立

当前,政府、企业、公众等多元主体参与低碳发展的协同机制尚未建立,制约“双碳”目标下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1)低碳体育产业发展的政府主导作用不足。 当前,低碳体育企业生产经营与大众消费等领域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管理性法规文件以及配套性实施细则,低碳体育市场环境管理体制不健全、低碳体育技术服务体系不完善、低碳体育产品生产与服务的行业标准和监管体系不完善等,体育产业低碳发展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2)低碳体育产业发展的企业引导作用不足。 当前,体育企业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体,体育骨干企业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偏少,大部分体育企业难以提供资金投入改造体育器材装备与厂房、开发低碳体育产品、新建低碳体育场馆。 企业研发低碳体育产品能力不足、低碳体育技术创新不足,使得供给端的体育企业较难提供多样化的低碳体育产品与服务,体育企业引导大众参与低碳体育消费的作用不强。 3)低碳体育产业发展的公众参与作用不足。 公众参与低碳体育消费是促进低碳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由于公众对低碳体育消费的认知不足、购买意愿不强,一定程度上引致公众参与意愿不强。

4 “双碳”目标下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十四五”时期,体育产业低碳发展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以“双碳”目标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为导向,“双碳”目标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完善规划布局、税费价格等低碳政策,加强政策引领;推进体育制造业、体育建筑业等低碳发展,推动数字技术赋能;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与需求协同发展,加强供需协同;建立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机制创新。

4.1 政策引领:完善低碳体育产业政策体系

4.1.1 完善低碳体育产业规划布局政策 产业规划布局是引导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保障。1)制定政策规划要加强顶层设计。 应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等方面制定体育产业低碳发展的总体要求,明确体育产业低碳发展的基本遵循与战略导向,为体育产业低碳发展引领方向。 2)制定政策规划要加强低碳体育产业发展体系建设。 确立体育产业低碳发展的重点领域,如探索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制造业等低碳发展路径;确立运动项目产业低碳发展的重点领域,如探索冰雪运动、水上运动、山地户外运动等低碳发展路径,引导体育产业内部各业态全面低碳转型发展。3)制定政策规划要加强低碳体育产业市场主体建设。 支持体育企业加大低碳技术研发,引导体育企业在培育低碳体育消费、营造低碳体育市场氛围以及组织低碳体育市场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4.1.2 完善低碳体育产业财税价格政策 “双碳”目标影响下,目前体育产业低碳发展面临着政策不完善、市场不健全、企业不成熟等问题,亟需政府在政策层面给予相应的财税价格支持,引导体育企业低碳转型发展。 可在充分考虑体育产业各业态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探索将体育用品制造、体育建筑等纳入低碳转型发展重点领域,对被认定为低碳发展的体育企业(如体育制造企业、体育赛事运营公司等)按相关标准减征企业所得税,并按相关标准在水、电、气、热价格方面给予相应优惠;制定与完善体育企业低碳发展标准,探索将碳排放量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纳入碳排放管理,并根据碳排放额度给予相应碳税率;加大财税价格政策对体育企业低碳技术研发的激励作用,为体育企业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率提供技术支持;充分运用碳税价格机制,倒逼体育企业减少碳排放,升级生产装备与服务内容。

4.2 技术赋能:探索数字技术赋能体育产业重点业态低碳发展

4.2.1 数字技术赋能体育制造业低碳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体育制造业低碳发展呈现出在研发与设计、生产与供应链、运维与服务等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转型升级[1]160。 1)研发与设计。 体育企业可利用数字技术优势精确掌握体育市场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获取产品与客户之间的交互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挖掘,让体育消费者参与到产品设计中;体育企业可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对产品研发、设计等环节进行模拟,对体育产品的功能进行优化,降低体育产品研发与设计的能耗与成本。 2)生产与供应链。 体育企业可利用数字技术实时监控体育产品生产全过程,降低生产设备在运转过程中的能耗,优化生产流程,并通过柔性化生产与定制化供应销售新模式,满足体育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形成需求倒逼供给的新型供需关系,实现体育产品在生产与供应方面的高效化和低碳化。 3)运维与服务。 体育企业可利用数字技术对工厂进行实时监控管理与运行维护,降低设备维护成本,提高产品利用率,提高体育制造业整体的运转效率。

4.2.2 数字技术赋能体育建筑业低碳发展 《绿色建造技术导则(试行)》指出,绿色建造应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工程策划、设计、施工、交付的建造全过程。 1)数字技术赋能体育建筑绿色策划。 借助数字技术综合研判体育市场容量、体育消费结构、体育赛事承办规模等,规划布局体育建筑场地;在生产运输、施工安装、运营维护等环节进行数字化改造,建立体育建筑碳排放管理体系,推进绿色策划落地。2)数字技术赋能体育建筑绿色设计。 采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应用技术,优化设计流程,实现体育建筑设计、生产与施工之间的信息共享。 3)数字技术赋能体育建筑绿色施工。 采用智能化建造方式,实现体育建筑工程的低消耗和低排放;采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体育建筑绿色施工,提高体育建筑施工管理的精细化水平。4)数字技术赋能体育建筑绿色交付。 应推进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影像资料、工程质量验收、运营维护保养、绿色建造效果评估等方面数字化交付,提升整体绿色建造水平。

4.3 供需协同: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与需求协同发展

4.3.1 以推进体育要素市场化改革为核心,扩大低碳体育供给 “双碳”目标下,推进体育要素市场化改革可提升体育要素配置效率,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深化体育产业用地市场化改革。 应盘活城市“金边银角”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以低碳建设和土地审批为导向,加强体育场地设施规划布局与综合管理。 2)引导体育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 高校可加大对低碳体育相关专业与课程建设的投入力度,培养体育产业低碳发展的相关人才;探索建立体育产业“双碳”人才培养体系,服务于低碳体育市场发展要求。 3)推进价格要素市场化配置。 应建立体育碳交易市场,在综合测评的基础上给予不同类型体育企业固定的碳排放配额,倒逼体育企业进行低碳技术创新,加强减碳管理。 4)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 应开发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权投资等金融工具,探索建立体育市场绿色金融体系,创新绿色体育金融,增加体育金融服务供给。 5)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应充分发挥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的作用,促进体育场馆服务、用品制造、赛事管理等数字化发展,提高体育数据采集以及综合利用能力,培育低碳体育产品与服务,增强低碳体育供给。

4.3.2 以培育低碳体育消费为核心,扩大低碳体育需求 “双碳”目标下,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以培育低碳体育消费为核心,扩大低碳体育需求,引导低碳体育供给的高效化、多元化发展。 1)以政府为主导引领低碳体育消费。 体育主管部门应加快健全低碳体育消费,完善低碳体育消费激励政策,引导低碳体育消费健康、快速发展;应加强低碳体育消费宣传,激发大众低碳体育消费意识,营造积极健康的低碳体育消费氛围。 2)以社会为支撑保障低碳体育消费。 体育社会媒介应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加强低碳体育消费监督管理;体育社会组织应积极开展低碳体育消费宣传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参与到引导大众低碳体育消费的过程中。 3)以企业为着力点推动低碳体育消费。 体育企业应借助数字技术开发低碳体育产品与服务,探索清洁生产、绿色制造、低碳销售等新模式,加强节能减排;应更新体育制造装备、体育建筑场馆等硬件设施,提高体育设施综合利用率。 4)以居民为主体实现低碳体育消费。广大居民应树立低碳体育消费观,培养低碳体育消费方式,践行低碳体育消费理念,购买低碳体育实物产品与观赏服务产品,以低碳体育需求为导向促进体育供给端低碳发展。

4.4 机制创新:建立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

4.4.1 发挥有为政府作用 政府通过引导与规制,发挥有为政府作用。 其中,政府引导可通过行政规划、行政扶持、行政评价等措施来实现;政府规制可通过运用行政权力对低碳发展的市场主体行为进行审核、监督与管理来实现[14]。 1)从政府引导来看,政府部门应加快制定体育产业低碳发展的政策规划,明确体育产业低碳发展的重点领域与发展方向,引导建立低碳体育产业市场体系,培育低碳体育市场消费主体,在政策层面引导体育产业低碳发展;应加快制定体育产业低碳发展的行政扶持方案,通过在财税、价格、金融、土地等方面制定有利于体育企业低碳技术开发、低碳产品供给、低碳场地设施建设的优惠政策,支持体育产业全面低碳发展;应加快制定体育产业低碳发展的标准评价体系,对体育市场各类主体绿色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建立体育市场绿色标准体系,推进绿色体育企业认证,为体育产业低碳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2)从政府规制来看,“双碳”目标下体育产业低碳发展不仅需要政府发挥对低碳体育市场的引导和激励作用,而且需要政府行使相关监督管理职能,弥补低碳体育市场尚未形成、低碳体育市场主体薄弱等问题。

4.4.2 发挥有效市场作用 “双碳”目标下,建立与完善市场碳排放交易价格机制,可优化市场资源配置[15]。 在体育产业低碳转型发展过程中,有效市场发挥作用的基础是建立与形成体育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互动体现在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相互激励与约束方面。 建设体育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挥有效市场作用,有助于体育企业新旧动能转换,引导新型技术和资金向低碳方向发展,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体育企业转型升级。 例如:碳排放需求量较少的体育企业可将盈余的碳排放权配额出售,增加收益,实现减排发展的激励机制;碳排放需求量较大的体育企业可通过体育排放权交易市场购买碳排放量,进而引致生产成本的增加,从而倒逼体育企业推动技术创新、结构升级、组织变革,减少碳排放量,形成约束机制。 总体而言,建立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是体育市场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工具,也是体育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

5 结语

体育产业是幸福产业、健康产业。 在“2035年我国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战略目标的引领下,我国体育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提升,而“双碳”目标引致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将成为引领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本研究在分析“双碳”目标下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基础上,探究“双碳”目标下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并围绕规划布局、税费价格等低碳产业政策,探索数字技术赋能体育制造、体育建筑等业态低碳发展,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与需求协同发展,建立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为体育产业低碳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为“双碳”目标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路径指引。

猜你喜欢

双碳体育产业绿色
将“双碳”战略理念融入工科教学
——以“新型高分子材料与生活”课程为例
绿色低碳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我国体育产业劳动生产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6-2008年体育产业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