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责任观念的路径刍探

2023-02-18马淑红张入文贺云史磊

成才之路 2023年4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立德树人德育

马淑红 张入文 贺云 史磊

摘要:历史学科具有独特的责任观念教育优势,利用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责任观念的塑造,能够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完成历史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针对历史教学中责任观念塑造存在的问题,教师应整合教材中责任教育的内容,打造知行合一的历史课堂,捕捉、创设不经意的教育契机,构建家校沟通的责任教育平台,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责任观念;德育;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31;G633.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04-004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大连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新高考下历史教学中责任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ND2021137)研究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历史教育在青年人品格培养中的重要性,而责任感则是个人品格中十分重要的品质。对于学生而言,不论是在当下的学业或是日后的工作与事业中,责任感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在动力。但部分学生对责任观念认识模糊,缺乏实践,需要教师和学校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历史学科具有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有效发挥历史学科作用,使学生明史知耻,培养责任观念,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责任观念概述

1.责任观念的基本内涵

责任是一个人应做的分内事与未做到时要承受的损失。对于处在青年阶段的高中生来说,责任体现在个人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国际责任四个方面。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责任观念的塑造目标应具体设定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個人责任。个人责任包括生命责任、品德责任和职业责任。具体来说,生命责任就是要对生命负责,珍惜生命,即对学生进行生命挫折教育;品德责任就是要对自我道德的养成负责,即重视个人内在品质,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和品德的培养;职业责任就是对个人未来的工作和职业负责,即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使学生心有未来。第二,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涉及家庭责任、集体责任、法律责任以及环保责任等多个层面。具体来说,在家庭中孝亲尊老、促进和谐,在集体中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在与人交往中诚实守信、待人友善,在社会活动中知法懂法、遵纪守法,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保护环境、珍惜资源,都应该是学生个人承担的责任,也是历史课责任教育的目标。第三,国家责任。国家责任即爱党、爱国、爱民,这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品质和责任。学生既应有热爱党、拥护党的真挚情怀,有保卫国家、建设国家、为国为民的胸怀、责任与担当,也应有“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坚定决心和行动。第四,国际责任。国际责任即心怀天下,关注人类命运,拓展视野,志存高远,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设人类美好家园作为个人的追求目标和责任,努力使个人价值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中发光发热。同时,历史教师应充分挖掘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联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脉搏,在历史教学活动中不断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2.培养学生责任观念的基本原则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塑造学生的责任观念需要一定的指导原则,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实践性原则。即在历史课程中应着力为学生创设实践条件,引导学生在身体力行的实践过程中在内心中生发出情感,由此形成具象的责任意识。例如,就学生关注的和历史课堂紧密相关的国内国际热点问题开展辩论赛,围绕某个历史问题做家庭访谈、社区访谈、社会访谈等。第二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即在责任教育的方式方面,要对学生使用普遍的、常规的、统一的教育手段,同时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成长的社会环境、家庭背景都不相同,所以需要考虑学生在接受责任观念教育中的差异性,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灵活应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

二、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责任观念存在的问题

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新高考评价体系强调将“立德树人”融入考试评价全过程,明确了历史课程的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为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塑造学生责任观念的教学目标提供了方向指导,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教材中涉及责任观念的内容在分配上的不平衡

现在使用的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材共计5册,注重对学生社会和国家责任感的培养,着力落实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但是从个人的自我责任角度,对于个人的生命挫折教育以及职业规划教育的选材与着墨较少,仅在“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中,以个体为切入视角,探究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在社会领域产生的一系列影响。选择性必修一的赋税制度、基层治理两个单元、选择性必修二的粮食生产、医疗卫生两个单元含蓄地提及个人生命保障的问题。同时,教材中涉及家庭责任教育的内容也很分散。个人对家庭的责任意识的建立是其他责任意识建立的前提与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只有两个直接涉及家庭责任的内容,一是选择性必修一的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中提及宋代以来地方形成的乡约制度,从家庭的视角提及维护家庭和谐的因素,如尊敬长辈,兄弟友爱。二是选择性必修三的第1课中提及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和谐因素,在家庭中体现为血缘群体的责任担当。另外,教材针对环保教育的内容也略显不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基石,高中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会影响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教材中内容呈现零散,归纳起来主要有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点、中国参与《巴黎协定》、对工业革命影响的理性分析以及在城市发展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的探究等部分有环保教育内容。教材作为学生学习、教师授课的基本工具,在责任教育内容分配上的不均衡,为责任教育带来一定的难度。只有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再梳理和输出,帮助学生从多个维度了解责任,实践责任,才能使学生形成更全面的责任观念,塑造健全的个人品格。

2.教学观念的限制、教学手段的单一及教师理论积淀的不足

尽管课程标准对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做了明确规定,但分数作为量化成绩的重要依据,仍然容易使一些教师和学生忽略对包括责任意识在内的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责任意识作为一种观念和品格,其培养和塑造应依赖于学生乐于接受的、灵活的、有趣的、参与度高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是一个润物无声的过程。尽管有些教师能够在课堂上设计活动主题,让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以课堂主体的姿态参与课堂,深入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现象,感知历史带来的教育和启发,但一些教师为争取课堂时间,增加课堂知识容量,以单一的、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为主,认为合作探究式、情境式、辩论式、角色转换式等教学手段会造成时间的浪费,不敢放开手脚让学生参与,不敢把课堂交给学生。而这种灌输式的讲授,只能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通过主动的参与和思考形成情感上的认知、感受和共鸣,导致责任教育成为空谈。责任观念的塑造要求教师不仅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需要对相关问题有深厚的理论积淀,用以指导学生解决学习中知识目标和德育目标有效结合的实际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理论知识相对薄弱,尤其是在责任教育方面,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如在内容、形式、立意等方面乏于创新,对于师生关系定位认知不准,对各种素材的挖掘和利用显得心力不足等。

3.学校与家庭、社会在责任教育方面的合作不充分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责任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在这一时期,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都会对学生的责任感形成产生重要影响,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渠道。在家庭教育方面,一些父母对孩子责任教育的关注度相对较低,认为孩子年龄尚小,无须承担“责任”,把成绩搞好就可以了。在社会教育方面,虽然也有相关的宣传和教育,但是针对高中生的专门性的责任教育活动尚有不足。因为家庭和社会合作的不够充分,单纯依靠历史课堂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的效果就显得不尽如人意。

4.历史教学中责任教育评价方式较少

准确、积极、有效的“即时”评价,对学生无疑是一种激励和鞭策。责任教育评价应该注重过程中的体验、体验中的成长、成长中的认同、认同中的鼓励。而在历史教学实践中,责任教育的评价方式略显单一。学校对学生责任教育的效果考查,一是落实在试卷上,通过历史试题相关责任情境材料的创设,把对学生责任观念的塑造同知识和能力的考查相融合,以学生对问题的解答情况实现对责任教育效果的评估,但这方面的评价内容在实际操作中也只能间或使用,二是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停留在学期末的评优以及综合素质评价的书面评语上,历史课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评价很少。同时,因家校沟通的不充分,家校结合、亲子互动的评价更是微乎其微。所以,历史教学中责任教育的成果无法直接通过量化的方式直接地、单独地呈现出来,导致在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时机、评价标准不好拿捏。这就造成了学生在这方面的自我完善缺乏依据,从而影响历史教学中责任教育的效果。

三、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责任观念的路径

历史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人文关怀和德育功能,这与责任教育的要求不谋而合。历史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色和教材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同时,要从“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出发,针对教学中学生的实际反应和需要,对各种教学模式进行优化组合和及时调整。笔者着眼于责任教育中责任观念塑造的困境,围绕“政策引领、组织架构、课程建设、实践指导”四大要素,探索出落实责任教育、塑造责任观念的具体路径。

1.整合教材中责任教育的内容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责任内涵确定教学主题,将教材相关内容,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进行系统化整理。从微观层面上,责任观念培养可分为珍爱生命教育与生涯教育两个部分。以珍爱生命教育为例,相关教材内容包括欧洲思想解放运动、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等。教师将教材的内容整合后,可以珍爱生命为主题,开展一次历史课堂讨论或辩论,让学生从历史的视角阐述珍爱生命的内涵以及珍爱生命的重要性,在讨论中形成对历史人物或历史阶段的理解,进而联系自身,上升到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从中观层面上,可分为家庭责任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与法律教育三个部分。以家庭责任教育为例,相关教材内容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宗法制影响下的宗法观念以及中国古代基层治理中宗族的作用等。教师可以以学生的家庭发展为主线,设计活动课,让学生收集家庭成员的相关资料,探究家庭发展与时代的关系,在探究的过程中感知家庭與自身的联系。从宏观层面上,可分为环保教育、国家责任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教育三个部分。以国家责任担当为例,教材内容从古代、近代到现代,从文化认同、民族意识到家国情怀,国家责任担当教育的素材十分丰富,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设计主题,灵活运用。

2.打造知行合一的历史课堂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责任教育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学生了解自身责任,自觉践行责任。首先,合理使用教学方式,适当开展责任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与责任行为。例如,在课前增加“小故事”演讲环节,也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或让学生访问抗美援朝老兵,使学生感受时代变迁给个人、家庭带来的影响,从而激发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采用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手段,如小组探究合作、主题活动、模拟法庭、情境表演等。例如,在讲到中国“伟大的建设成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中国科技成就的来之不易、科学家的爱国精神和高度责任感,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李四光放弃在国外优越的工作与生活条件,历经坎坷三次辗转终于回到祖国的经历。学生表演的过程就是体会杰出人物精神的过程,教师再因势利导,学生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勇于挑战权威、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的培养水到渠成。

3.捕捉、创设不经意的教育契机

历史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当学生有困难的时候不希望听到谴责、数落或是埋怨,更多的是希望得到理解、鼓励和帮助。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针对不同个体选用恰当的方式鼓励和赞赏。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在教师预设之外的偶发现象,此时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活的课堂驾驭能力,抓住教育契机或创造教育契机,然后见缝插针适时鼓励,或因势利导强化责任,或点拨启发纠偏引正,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责任观念,提高责任意识。例如,在教授“五四运动”这一课时,学生了解到火烧赵家楼的故事,情绪非常高涨,纷纷点赞。这便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契机,教师首先肯定学生的爱国意识,安抚学生情绪,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五四时期学生行为背后的内在动力究竟是什么、他们为什么会群情激愤、生活在法治社会今天的我们该如何爱我们的国家,如何承担一个学生应有的责任担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冷静分析,认识到五四时期学生的爱国精神要继承弘扬,践行五四精神要从我做起,努力学习、练就过硬本领才能承载责任担当,理性爱国才是国家责任感的正确表现。

4.構建家校沟通的责任教育平台

教师可通过开放课堂、开放主题班会的形式,邀请家长一起参加,着力构建家校沟通的责任教育平台。例如,教师精心设计了一节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责任”为主题的开放课,有选择地邀请了部分在调查中发现的忽视对学生责任教育的家长参加。教师从儒家思想的本质入手,让学生梳理儒家思想发展的各个阶段、代表性人物的思想主张,然后对这些主张进行归类,找出哪些是在阐述责任,阐述了哪些方面的责任。教师可列举历史上努力践行这些责任的人物事迹,再联系到“我的责任”,让学生自我总结,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这样,可以丰富责任教育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在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本质中自我教育和提高,同时启发家长重视对孩子的责任教育,在家庭中能够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家风,充分发挥家庭责任教育的作用。

四、结语

总之,想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塑造学生的责任观念,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课堂的引导作用,也要调动各类资源,整合多种素材,深挖责任观念塑造的内在逻辑,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中,打造良好的沟通平台,发挥高中历史学科的育人作用,落实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世保.责任教育研究与指导[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

[2]梁玉北.魏凤坤.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J].试题与研究,2018(07).

[3]张新桥.青年责任教育研究[D].清华大学,2016.

[4]邸多强.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J].吉林教育, 2016(30).

Exploration of the Path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Ma Shuhong1, Zhang Ruwen1, He Yun1, Shi Lei2

(1. Wafangdian Senior Middle School, Liaoning Province, Wafangdian 116300,China; 2.Wafangdian No.3 Senior Middle School, Liaoning Provincem, Wafangdian 116300,China)

Abstract: The history discipline has unique advantages in the education of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he use of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to mold student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the history discipline, facilitate the training of qualified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and complete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in the history curriculum.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haping of the concept of responsibility in history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integrate the content of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 in the textbooks, create a history classroom that combines knowledge and practice, capture and create inadvertent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and build a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 platform for home-school communication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 words: high schoolhistoryteaching;senseofresponsibility;moraleducation; foster character andcivicvirtue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立德树人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实验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