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猪养殖中常见病预防措施及治疗研究

2023-02-16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11期
关键词:猪丹毒猪链球菌圈舍

赵 峰

铁岭市清河区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铁岭 112000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市场对品质猪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也在极大程度上驱动了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然而,受到养殖业无序化的影响,外加养殖户对防疫检疫的重视度不足,导致猪丹毒病、猪链球菌病、猪气喘病等常见病频发,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我国为了稳定市场、调节价格,开始着手生猪的储备工作,并且引导广大养殖户认真做好常见病预防与治疗工作。

1 猪气喘病

1.1 发病原因

猪气喘病的病原体主要是从呼吸道侵入,造成肺部感染,此疾病多发于春冬两季,特别是圈舍内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大、卫生条件不佳、寒冷潮湿等因素的影响,更是极其容易诱发疾病。猪气喘病具有较长的潜伏期,在感染初期几乎难以被察觉,多发病于仔猪和妊娠母猪。在发病初期,患病猪会出现颈部伸直干咳、分泌性干咳的症状,随着病程的发展,后期体温升高,哮喘、咳嗽的症状会愈发剧烈,严重时会出现痉挛性咳嗽,并且采食量大大减少,渐渐变得消瘦,行动缓慢。如果未能有效预防、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势必会使猪场内的仔猪发生大规模感染,为养殖人员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1.2 预防措施

为了减少巴氏杆菌、肺炎链球菌、猪瘟病毒等病原体在猪场内传播,饲养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免疫预防,定期做好生猪的弱病毒冻干疫苗注射。疫苗的首次接种时间为仔猪7 ~15 日龄时,第二次接种时间为60 ~80 日龄,针对种猪,应该在每年定期在8 ~10 月期间接种一次疫苗,通过科学接种疫苗的方式有效降低猪哮喘病的发病率。通常情况下,仔猪在接种疫苗的一周到半个月内,体内就会形成病源抗体,后续便能避免被同类流感病原体感染,日常注意圈舍通风,保证每日饲料的营养搭配、单次饲喂量,加强生猪的运动,使其自身有充足的体力对抗疾病。

1.3 治疗手段

一旦发现患病猪、疑似感染猪,应第一时间将其放在远离圈舍的空间中进行单独观察。针对出现咳嗽、喘息的症状时,可将卡那霉素、诺氟沙星、盐酸土霉素等药物混合在饲料中,连续饲喂3 ~5 d 后,有助于降低猪哮喘的发病率。在发病初期,则要按照每日300 mg/kg 的用量为生猪服用盐酸土霉素,每日肌肉注射一次稀释后的5%葡萄糖生理盐水,连续注射5 d,如果生猪大面积发病,且症状比较严重,则要延长注射5 d。或者采用中药治疗法,将百合、金银花、沙参、栀子麻黄各3 份,以及桑白皮、天冬枇杷叶、甘草、白果、苏子各25 份混合研成粉末,按照5.5 g/kg 的比例混合到饲料中,一周喂完,同样可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

2 猪丹毒

2.1 发病原因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导致的疾病,侵入途径有消化道、呼吸道、受损皮肤,具有极高的传染性,各种日龄、品种的生猪均有可能受到感染,在生猪养殖过程中极为常见,属于人畜共患类疾病,生猪一旦感染此疾病,轻则影响生长发育,重则导致死亡。猪丹毒的传染源为患病猪、带菌猪,一旦饲料、水源、土壤、饲喂工具、圈舍受到污染,均有可能传染给易感生猪。此疾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特别是高温酷暑多雨的夏季最易暴发。急性型猪丹毒的患病症状为食欲不振、高烧至43 ℃、结膜泛红充血、粪便干硬附有黏液,后期会伴有腹泻,患病猪的背部、胸侧、颈部等部位均出现许多1 cm 大小的疹块;亚急性型症状为胸膜、脊背、四肢的皮肤出现界限明显的红色疹块,之后体温恢复正常;慢性型的主要症状为心内膜炎,患病猪的腹部、四肢会出现明显水肿,全身衰退,生长发育不良,局部皮肤有肿胀或者坏死。针对此疾病,要求养殖人员日常留心观察生猪的外部表现,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及时隔离和消毒,消除传染源,安排诊断治疗。

2.2 预防措施

2.2.1 加强饲养管理。为给生猪提供一个洁净干燥的生长环境,饲养人员日常应做好圈舍的清洁工作,将每天的生猪排泄物彻底清理干净,防止粪便堆积发酵产生病毒,内部经常通风,保证温度、湿度条件适宜,从而达到减轻猪群应激反应的目的。每餐都要对食槽、水槽进行清洗,应用5%二氯异氰尿酸钠对场内地面进行消毒,不放过每个角落,以此来灭杀病原菌,减少病原菌的滋生、扩散。此外,猪场应坚持自繁自养的策略,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法,一定要引进品种的情况下,必须严格把控引种质量关,从阴性养殖场引进,并对引进品种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隔离观察,连续喂食7 d 敏感性抗菌药,有效降低病原体侵入生猪体内的概率。

2.2.2 科学接种疫苗。猪丹毒是一种有着极强传染性的疾病,一旦大规模发病,带给饲养人员、养猪行业的损失将是难以估计的,所以还应该正确选择、有效使用疫苗,认真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在高发区或者高发季节,生猪断奶后便需要为其接种猪丹毒弱毒冻干苗或者灭活苗,在间隔一个月之后进行二次接种。在高危地区,将拜耳拜力多、氨基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等药物混合在饲料中喂服给生猪,以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如果发现生猪出现发热、减料等症状,需要第一时间为其肌肉注射青霉素10 万U/kg,结合安排治疗性诊断。注射前应为生猪的注射部位进行剪毛、消毒,每注射一头猪必须要更换针头,或者用沸水对针头进行彻底消毒。

2.3 治疗手段

针对猪丹毒病,首先治疗药物为青霉素,具有药效快的优势。若患病猪为急性型症状,需要按照10 万U/kg 为患病猪进行注射,每日2 ~3 次,连续注射4 d;如果为非急性症状,每日注射1 ~2次即可。如果患病猪出现青霉素耐药现象,则要改为注射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进行治疗,当患病猪体温升高到40 ℃时,则要辅以一些安乃近注射液、氨基比林注射液等解热阵痛抗炎药物,体温有所下降之后便可停止用药。与此同时,针对周边其它生猪,需要肌肉注射拜力多1 kg+强力拜固舒1 kg,连续注射至少一周,日常饮食和饮水加倍。同时,也可以采取辅助治疗法,黄芪多糖、甘草合剂、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B12等中草药制剂、通过对这些药剂的正确使用,有助于强化患病猪的体质,促进病情缓解。

3 猪链球菌病

3.1 发病原因

猪链球菌病是一种由多种链球菌感染引发的疾病,病原体通常经过上呼吸道、生殖道、消化道侵入生猪体内,一年四季均可能发生感染,特别是在湿热季节会出现大范围流行,此病的诱因在于混群、免疫接种、气候变化、圈舍卫生条件差、引入带菌猪,临床症状主要有败血症、脑膜脑炎、化脓性淋巴结炎。其中,败血症常见于流行初期,患病猪会出现食欲不振、体温升高、精神萎靡、呼吸不畅、结膜发炎、腹下红斑、跛行等症状,病程略长,患病3 ~5 d 内可能发生死亡,发病率基本在30%,死亡率可达80%。脑膜脑炎多发病于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发病初期体温会快速升高,此时患病猪会停止采食、发生便秘,流出的鼻涕呈现粘性,运行失调、后躯麻痹,喜欢侧卧在地、不断划动四肢,后续一点点变得消瘦,最终衰竭死亡。化脓性淋巴结炎多发病于断奶仔猪、出栏育肥猪,主要是由猪链球菌接触口、鼻、皮肤损伤感染而导致的,外部表现为咽部、颈部的淋巴结化脓,随着脓肿的逐渐增大,感染部位会出现明显隆起,用手触摸可感受到坚硬、热痛,患病猪的咀嚼、呼吸均存在困难。

3.2 预防措施

第一,加强饲养管理。生猪饲养人员应高度重视圈舍与猪场内外的环境卫生,做到坚持定期消毒,有效杀灭病原体,针对消毒药品要尽量交换应用,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诸如烧碱、消毒威、百毒杀等都可以起到良好的应用效果;第二,免疫接种。为了进一步提高猪群对猪链球菌的免疫力,饲养人员应定期安排免疫接种,采用猪链球菌2 型灭活疫苗、猪链球菌多价灭火疫苗对场内生猪进行免疫。如果区域大面积暴发此疾病,应启动紧急免疫接种方案,按照非疫区、威胁区、疫区、疫点的顺序逐一展开接种,防止受到人为因素影响造成病菌传播;第三,严格生猪检疫。针对生猪疫情报告、生猪集中屠宰尽快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对检疫进行统一,在此基础上加大对猪肉的检疫与管理力度,杜绝患病猪、死猪流入市场。如果发现患病猪、疑似患病猪需要第一时间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反馈,严格执行农业部发布的猪链球菌病应急防治技术规范的疫情处理要求。

3.3 治疗手段

猪场在发现患病猪后,需要第一时间对其进行隔离观察,根据具体病型对症治疗。针对淋巴结脓肿症状,需要等到脓肿完全成熟变软之后将其切开,将里面的浓汁排挤干净,接着用30%双氧水对患处反复冲洗,均匀涂抹碘酊;针对败血症或者脑膜脑炎,最佳的治疗手段是为患病猪大剂量的服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比如根据体重每次服用40 ~100 万U 青霉素,或者按照2.5 mg/kg 的比例肌肉注射乙酰胰腺环丙沙星,12 h 注射一次,连续注射3 d 之后便能有效缓解症状。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生猪饲养过程中,饲养人员应高度重视对疾病的预防,全方位了解疾病的发病原因,除了要密切关注每头生猪的外部表现,还要做好日常的饲养管理、场内清洁消毒、免疫接种的工作,一旦发现患病猪或者疑似患病猪,需要第一时间采取隔离策略,及时诊断治疗,防止疾病扩散传播,力求实现生猪饲养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猜你喜欢

猪丹毒猪链球菌圈舍
猪链球菌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浅谈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猪丹毒的诊断和防控措施
冬季发酵床与加温舍养猪环境观察
一例猪丹毒病的诊治体会
猪链球菌病的诊治与预防
猪链球菌病的发生及防治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