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传染性肠胃炎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2023-02-16张期鹏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11期
关键词:肠胃炎传染性病猪

孙 健,张期鹏

1.吉林市昌邑区畜牧兽医工作总站,吉林吉林市 132000;2.吉林市昌邑区两家子满族乡综合服务中心,吉林吉林市 132000

1 流行病学

1.1 病原体

猪传染性肠胃炎是由TGE 病毒,即猪传染性肠胃炎病毒引起的。该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病毒的粒子会呈现出多种的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以及多边形,由双层膜构成。其中包含着3 种蛋白,分别是糖蛋白、磷蛋白以及膜结构蛋白。该病毒可以凝集在鸡、牛以及豚鼠的红细胞,不可凝集小鼠、鹅以及人的红细胞。猪不同部位的细胞都能满足该病毒的培养条件,在肾细胞、甲状腺细胞以及猪的睾丸细胞中,可以培养该病毒,会导致病变。TGE 病毒对许多物质都具有敏感表现,如甲醛、碘以及乙醚等较为敏感,这些物质均能杀死该病毒,且不耐光照。具有一定的耐酸性,其中弱毒株在pH 值为3 时,仍旧能够保持活性,强毒株的耐酸性则更为突出。病毒的耐寒性较高,在冷冻的环境下,能够持续存活2 年。

1.2 易感动物群体

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猪,都容易感染该病毒,但其中2 周龄的仔猪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该年龄段的猪感染后,死亡率可达到100%。

1.3 传播方式

病猪以及病毒都可以成为疾病的传染源,疾病的传播方式多样。首先,病猪产生的粪便、呼出的气体等都能够构成感染,其中乳汁含有大量的致病病原体。病猪所带的病毒以及各类带毒物质,将会通过环境传播的方式,在饲养群体中迅速地传播,例如,病猪的体液会污染饲料以及饮用水,因此会导致其它健康猪出现感染的症状。仅有呼吸道以及消化道的感染,也容易引起病症;其次,病毒的感染则更为隐蔽,各类带有可致病病毒的物体,在进入到饲养区域中将会极为容易导致猪只的感染,进而引发群体传染。

1.4 流行特点

在一年不同的时段中,该病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由于病毒的繁殖快且传染性较强,在出现新疫病的区域中病毒传播迅速,一般在1 周左右即可导致整个猪群感染,且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在曾经发生死亡的区域中,该病处于间歇性流行的状态,猪群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因此疾病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都相对较低。仔猪感染的表现相对较为隐蔽,在饲养密度大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大规模感染,感染的实际状况与饲养管理的综合水平相关。

2 临床症状

猪群均具有易感的特点,其中2 周龄左右的仔猪感染率高,且发病状况严重。在感染后的12 ~24 h 内,感染仔猪会出现呕吐以及腹泻的症状,且腹泻的症状严重会持续的发生。在初期阶段,会排出白色的水样粪便,进而粪便的颜色会出现变化,转变为黄绿色,并会散发出恶臭气味。仔猪的粪便中,会伴有未消化的乳块,这种情况说明仔猪的肠胃消化功能以及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无法正常地消化乳汁。此外,病猪会出现精神状态不佳,食欲减退或者食欲废绝的状况。病猪的体温下降明显,内部的体温调节机制无法适应于体温调节的正常需求,表现出怕冷。在感染2 ~7 d 后,病猪的身体状况会受到病症的严重影响,由于脱水以及器官衰竭等因素导致死亡。如果经过正确诊断以及有效地治疗,在3 ~7 d 内病猪即可痊愈,此后的生长发育则会受到影响。在哺乳期母猪感染后,也会出现发热以及饮食异常等情况,并伴随着呕吐与腹泻等现象。这会导致母猪的泌乳量急剧减少,最终可能会导致乳汁停止分泌。另外,妊娠期母猪在感染后,一般不会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症状。

3 诊断

猪传染性肠胃炎的诊断方法,包括观察临床症状、病理学检查、鉴别诊断和实验室诊断。首先是观察临床表现,看病猪是否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体温升高等症状,如果有呕吐、严重腹泻和脱水,便可以初步断定患有猪传染性肠胃炎。病理学检查是对病死猪进行剖检,观察其肠道病变的情况。猪传染性肠胃炎的特征性病变是肠道黏膜炎症和卡他性炎症,肠壁变薄、充满泡沫和黏液,肠黏膜充血、出血和糜烂。显微镜下可见肠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而鉴别诊断是将病猪与具有相似症状的其他疾病进行鉴别,如仔猪黄痢、仔猪白痢、慢性仔猪副伤寒、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病和仔猪红痢等,这些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都有所不同,可以根据这些特征进行鉴别诊断。实验室诊断是确诊猪传染性肠胃炎的重要方法,主要是采集病猪的粪便、血液等样品,用病毒分离、荧光抗体检测、血清学检测等技术进行检测。其中,病毒分离是诊断该病最准确的方法,但需要一定的实验条件和时间。血清学检测可以用于检测病猪血清中的抗体,以确定感染的情况。

4 预防措施

在动物养殖中,疾病的预防是极为重要的,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够降低传染病传播的风险,减少养殖场的损失。在预防策略科学,且严格执行的情况下,会极大地降低感染事件出现的概率,同时这种机制可以长期地发生积极作用。需采取综合防治的方式,应用免疫接种、药物预防以及管理措施,进行有效地预防。

4.1 构建并应用疾病预防管理机制

首先,需要结合疾病的传播特点,选择重点预防的群体以及预防实践。猪传染性肠胃炎可发生于各个季节中,不同类型的猪均有可能感染且发病。因此,针对该疾病的预防,需要采取全时段整体性预防的方式。在这一过程中,还要考虑到疾病在该区域中的感染发生状况,对于未发生区域需要给予特别的关注。

其次,需要做好疾病感染源的管理。在正常的情况下,如果未从疫区引进活猪或者其他的物品,则不会出现感染的情况。为此,需要进行规范引进猪的选择,避免从疫区引进猪。如果需要引进,则要严格地根据引进隔离管理的原则,将引进猪进行单独的饲养管理,通过观察以及检验程序后,才能正式地进入到养殖场中。

另外,需重视环境管理以及饲养管理。在环境管理中需要重视养殖场整体的环境卫生、安全。为保证环境的卫生,在养殖场的设计工作上,需要重视栏舍空间合理性,以及区域的功能分离。不同年龄、不同状况的猪,需要的空间大小是有所差异的,设计与建设、调整饲养场地时,需予以充分的思考。同时,还要考虑到环境温度状况,做好防寒保暖的措施。从防疫的角度来看,饲养环境的安全性需要通过控制与外部环境的接触实现。在人员、物资进入养殖场时,需要采取合理的消毒防护措施。例如,工作人员需及时地更换工作服,进入车辆需进行消毒,通过这些方式降低病毒入侵的概率。健康全面的饲养管理,能够提升生猪的免疫力,有助于抵抗各类病毒与传染病。可以选择差异化的饲养模式。针对临产以及分娩的母猪,需在分娩饲养区域进行喂养,进行适应性食、水供给的调整。需选择专门的哺乳料,产仔母猪可自由采食。同时,还要做好相应的信息记录,确保母猪长期的进食状态与身体状况都能保持正常。对于育肥猪也需要进行单独管理,需调整饲喂的标准,根据猪群数量控制喂食量,需采用乳料进行饲养,由其自由采食。

4.2 免疫接种以及药物预防

胃炎的弱毒冻干疫苗可以适应于群体的免疫需求,根据猪的状况、体重等调整疫苗的注射量。具体的注射量标准如下:妊娠母猪注射2 mL/头,初生仔猪注射0.5 mL/头,10 ~50 kg 猪注射1 mL,50 kg 以上则注射2 mL。在药物预防中,需采取科学的药物保健措施。须结合猪场的具体状况,制定出符合流行病预防要求的保健方案。对于不同类型的猪,需采取针对性药物保健措施,土霉素、泰妙菌素、白龙散、芬必达等是药物保健中的常用药物。

5 治疗措施

在发现病猪后,需要采取治疗与防疫同步措施,针对发病猪进行对症治疗,并提升防疫的效果。

哺乳仔猪需要注射黄芪多糖注射液,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每日2 次,每次用药4 mL,连续用药3 d。盐酸砂砾沙星注射液,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每日2 次,每次用药2 mL,连续用药3 d。同时,还要通过口服补水盐的方式,补充盐分,可应用葡萄糖、氯化钠、碳酸氢钠、氯化钾溶液,热水调制,灌服,每日1 次,持续用药3 d。哺乳母猪需要通过输液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以根据母猪的状态调整用药量以及用药的种类,加入一定量的抗生素如头孢氨苄。保育猪则需要通过饲养调整与用药治疗同步实施的方式,进行治疗与饲养管理。需减少饲养喂食量以及喂食的次数,主要喂食谷物,需经过炒制,这类饲料对肠胃黏膜的刺激较小。在治疗用药中,需要应用到补液以及治疗的药物。补液主要有电解质溶液、葡萄糖以及维生素。治疗用药需采取腹腔注射的方式,根据保育猪的体重,控制用量。

在猪场出现病猪以后,需要采取强化预防措施,完成饲养管理、消毒卫生、接种管理以及后续的各项工作。在饲养管理中,要重视冬季仔猪的保暖,由饲养人员进行定时的温度观察,可使用煤炭取暖。也可以通过保温灯,对新生猪进行保温。消毒卫生是阻断病毒传染的重要手段,需完成整体的消毒清理工作。在确定疫病发生后,采取雾化消毒的方式,并在猪舍前放置石灰粉。同时,还要完成生猪免疫强化工作,可选择“卸立净”三联活疫苗,加强免疫。

6 总结

在猪场的养殖工作中,猪传染性肠胃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该疾病对猪生长的影响明显,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死亡。为了减少疾病传播造成的损失,需要及时完成诊断与治疗工作。同时,需加强免疫管理与饲养管理,提升猪群免疫力。

猜你喜欢

肠胃炎传染性病猪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克林霉素对猪肺炎霉形体病的治疗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急性肠胃炎中的效果
吃什么食物有利于肠胃炎的恢复
中兽医治疗牛肠胃炎的分析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断》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