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见中医外治法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研究进展❋

2023-02-14裴文静周胜红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3年12期
关键词:肺系外治法支气管

裴文静,周胜红

(1.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济南 250014;2.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基础研究所,济南 250014)

支气管扩张症是支气管受损并持久性扩张的一类异质性疾病的总称,主要表现为持续或反复的咳嗽、咳痰或咳脓痰,是一种难治性肺疾病。研究显示,我国不同省市城区的中青年人群中有1.2%的居民曾被诊断有支气管扩张症[1],但目前我国甚至亚洲对该病的临床关注度和研究热度远低于其他肺系疾病[2]。由于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社会和家庭常常为此付出高昂的经济代价[3],因此探讨治疗该病的新方法、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新思路是十分必要的。

1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论著中并无该病对应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划归中医“咳嗽”“肺痈”“咯血”的范畴,其临床表现和病因病机亦多被提及。《素问·咳论篇》云“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景岳全书》将咳嗽病因分为外感与内伤[4]63,《金匮要略·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云“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时唾浊沫,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则死”。《景岳全书·血证》曰“血本阴精,不宜动也,而动则为病”[4]130。

现代医家对于支气管扩张症的病因病机认识也较为明确。陶凯认为本病病位在肺脏,病机虚实夹杂。以肺、脾两脏的虚损为根本,又由于外感或内伤,风、热、痰、瘀等实邪侵袭肺脏,感而发病[5]。武维屏认为支气管扩张以肺虚为本,责之于气、阴两端,痰、热、瘀之邪,内外合邪而成脓致病[6]。王书臣认为该病全过程都有热毒的存在,重复发作的原因是元气与阴火的失衡,阴气亏损至极则阳气亦亏,最终导致阴阳两虚[7]。苗青认为支气管扩张症病因分为内伤和外感[8]。杨毅认为该病缓解期为本虚标实之症,标为痰、瘀、热等实邪,根本在于肺虚,日久肺虚牵连脾、肾二脏,致肺脾肾三脏俱虚[9]。由此可见,支气管扩张症的中医病因病机不外乎虚实两端,实责之于痰、热、瘀邪,虚则为肺、脾、肾的虚损。

2 中医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除口服药物以外施于体表经络、腧穴、孔窍,或从体外直接治疗的一种中医特色疗法[10],具有简便、易被患者接受的特点[11-12],近10年来,以针刺、穴位注射、自体血注射、埋线等为代表的中医外治法在支气管扩张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其联合中药内服可内外兼治,更有助于缓解急性发作期症状、预防急性加重,在临床应用方面有较大的潜力和价值。

2.1 针刺疗法

针刺疗法作为应用最广泛的中医外治法之一,有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和阴阳的作用,治疗咳嗽、咯痰等症状具有坚实理论基础,然而在支气管扩张治疗中,仅使用针刺疗法的临床研究较少,最近10年,针刺与其他疗法的联合应用研究开始增多。于国强等[13]运用麻杏石甘汤加味联合针刺风门、肺俞、厥阴俞、华盖、玉堂、 膻中等穴治疗急性期支气管扩张患者53例,结果显示针刺后肺活量和第1秒时间肺活量均明显改善。范海军[14]使用补中益气汤联合针刺厥阴俞、风门、肺俞、膻中、玉堂、华盖等穴治疗支气管扩张稳定期患者30例,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肺功能相关指标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均高于未行针刺组。

2.2 穴位注射疗法

孔最穴是手太阴肺经郄穴,治疗咯血效果尤佳,林乾炤等[15]在孔最穴进行穴位注射,与中药联合使用治疗支气管扩张症咯血,周刚[16]在孔最、肺俞穴进行穴位注射,与清金化痰汤配合使用治疗支气管扩张患者30例,与单纯西药组相比,支气管扩张常见症状及发热、喘息、湿啰音、胸痛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且穴位注射配合清金化痰汤组优于西药组。另外,贺伟[17]在孔最、肺俞进行穴位注射,与清金化痰汤联合使用治疗支气管扩张患者52例,经治疗后未行穴位注射组白细胞计数改善情况明显不及研究组,说明该方案能有效增加患者治疗效果,改善其临床症状。

自体血穴位注射是利用自身静脉血注射于穴位的方法,治疗肺系疾病疗效显著,主要表现在减少反复发作、使缓解期延长、咳嗽、咳痰和咯血的改善及CT图像改变等方面[18],简小云等[19]在肺俞、脾俞等穴运用自血疗法治疗支气管扩张稳定期患者3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治疗,治疗后对照组各项免疫指标改善情况均不及自血疗法组。叶亮等[20]使用自体血在双侧定喘穴、肺俞穴进行穴位注射,发现该法联合抗生素治疗能有效改善支气管扩张患者的症状,在抗感染治疗中有明显作用。李俊雄[21]应用自体血注射肺俞、定喘、风门等穴治疗支气管扩张患者35例,治疗后未行自血疗法组痰量减少情况明显不及治疗组,说明自血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扩张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药物组,且不良反应少、创伤小,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2.3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将中草药制剂贴敷于人体肌表,使药物由皮肤吸收,减少和避免了口服中西药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且操作方便,容易被患者接受,在肺系疾病治疗中应用广泛[22-23]。涂长英等[24]采用穴位贴敷辅助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27例,在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用白及、川牛膝、吴茱萸药粉于孔最穴、涌泉穴进行贴敷,疗效显著。彭红星等[25]认为穴位贴敷涌泉穴配合中药口服治疗支气管扩张伴咯血能加快症状、体征缓解的速度,降低咯血量,提高肺功能。温晖等[26]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扩张伴咯血,配合使用抗感染治疗和促凝血药物止血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将白及、吴茱萸、川牛膝药粉贴敷于涌泉、孔最穴,有效减少了咯血量。董晓亭等[27]采用止咳方联合穴位贴敷天突、膻中治疗痰热壅肺型支气管扩张患者40例,结果表明止咳方联合穴位贴敷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由此可以看出,穴位贴敷疗法对于支气管扩张咯血症状的改善效果明显,对于支气管扩张咳嗽、咯痰症状的治疗效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4 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法是指在穴位内置入可被机体缓慢吸收的外科缝线,通过其对穴位产生的持久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28]。齐欢等[29]应用埋线治疗支气管扩张缓解期患者50例,观察组患者在西药基础上加足三里、定喘、肺、脾、肾的背俞穴等穴位埋线,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反复发作的次数、每日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艾健等[30]在使用健脾祛湿化瘀膏的基础上,选取丰隆、足三里、肾俞、脾俞、肺俞、定喘、膻中等穴埋线治疗支气管扩张缓解期患者50例,结果显示该法可改善缓解期症状与体征,防止加重,提高肺功能,减轻肺部炎症,且未加重药物的副反应。

2.5 中药离子导入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中药离子导入法不仅具有经皮给药安全性高的优势,更通过离子导入增加了药物吸收率,治疗肺系疾病具有独特的优势,毕伟博等[31]认为超声中药离子导入与传统中医经皮给药的外治法具有同样的优势,又兼具现代科技助力,在肺系疾病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前景,并提出“外法药”与“内法药”两类药物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初步建立了肺系病超声药物透入取穴用药方案。段晨霞等[32]认为中药离子导入法在呼吸系统常见疾病治疗中有确切疗效,特别是治疗肺部炎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具有独特优势。罗梦情等[33]在肺俞穴和背部啰音最明显处进行中药离子导入,以达到调理肺气、疏通经络、改善微循环的目的。

2.6 灸法

灸法可以温经散寒、消散瘀结、引热外行,关于灸法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研究较少,但灸法在肺系疾病治疗中应用广泛,因此推测该法可能对支气管扩张症有治疗效果。曲松[34]在肺俞、大椎、天突、定喘等穴使用隔物灸治疗痰热郁肺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33例,同时配合清金化痰汤使用,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明显缓解患者咳嗽、咳痰及痰热证相关症状,甚至能够消除咳嗽,并减少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患者血液中的含量。覃光辉等[35]使用灸法在督脉、膀胱经第一、二侧线的穴位上治疗支气管扩张急性期患者。滕金艳等[36]认为艾灸治疗肺系疾病临床实用性强,多种医学分科的疾病皆可使用艾灸,且艾灸在肺系疾病中的推广得到了临床研究与理论研究的佐证,花费较少、容易操作,治疗肺系疾病具有较为良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邵素菊等[37]认为“天灸”治疗肺系常见病证具有良好的效果,特别是治疗咳嗽、气喘等肺系常见病证。

2.7 足浴

足浴疗法是常用的保健方法,与中药联合使用,使药物从皮毛腠理入内而发挥药性,防病保健的同时又能起到治疗作用。姚金彤[38]着眼于肺脾气虚型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研究足浴法联合自拟健脾补肺方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案可有效缓解患者咳嗽、咯痰等症状和肺脾气虚证相关症状,并降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含量。

2.8 雾化吸入

雾化吸入是治疗肺系疾病的常用方法,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高效便捷,且能减少对机体的副作用。顾咸斌等[39]使用痰热清注射液雾化疗法治疗支气管扩张急性期患者45例,结果显示治疗组在痰液PCT、肺功能改善及临床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孙锦贤等[40]使用桔芩合剂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扩张患者50例,治疗后西药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及肺功能改善情况均不及雾化组,以上均说明了中药成分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扩张的有效性,说明该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3 总结与展望

综观上述研究,针刺、自血疗法、穴位贴敷、穴位埋线、雾化吸入等方法对于改善肺功能、减轻患者咳嗽、咳痰及咯血症状、减轻肺部炎症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与中药内服法联合使用可协同增加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复发。

中医外治方法治疗支气管扩张常用的腧穴以手太阴肺经、足太阳膀胱经和手足阳明经穴位为主,急性期多遵循祛风散邪、理肺清热的治疗思路,常用腧穴有风门、肺俞、厥阴俞、膻中、合谷、孔最、涌泉等,稳定期多遵循健脾化痰、补肺益肾的治疗思路,常用腧穴有肺俞、脾俞、肾俞、丰隆、足三里、定喘等。其中,常被用治咯血的穴位是孔最和涌泉,常用方法为穴位贴敷。由于本病病位在肺,痰、热、瘀之邪壅滞经脉,肺络受损,或阴虚火旺,迫血妄行,血溢脉外,皆可导致咯血。孔最是手太阴肺经的郄穴,是气血深聚的部位,“阴郄偏治血证”,因此用孔最穴治疗咯血疗效较好,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也是“引火归元”法常用穴[41],“肾为生气之根”,白及收敛止血、吴茱萸引热下行、川牛膝引血下行,以上药粉贴敷该穴能培补肺肾之气,引血下行兼止血,有金水相生之效,治疗支扩咯血疗效显著。常用于治疗咳嗽和咯痰、改善肺功能的是肺俞、风门、大椎、定喘等,常用方法为穴位埋线、穴位注射和针刺等,肺俞、风门也是治疗肺系疾病的常用穴[42]。

今后的研究思路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对中医外治法在支扩治疗中发挥作用的机制,特别是对有关生物标志物[43]的影响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使得作为该病诊断、治疗和预后重要指标的生物标志物可以为中医外治法在该病治疗中的准确应用提供参考;二是对不同外治方法在不同证型、不同分期的支扩中的疗效差异进行探讨,以便于辨证论治、对症施治,充分发挥中医外治法的优势。

猜你喜欢

肺系外治法支气管
小柴胡汤加减论治常见肺系疾患举隅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中医外治法在ICU内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应对早期麦粒肿
支气管扩张咯血的防治
中医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7例
“肺系疾病”中医特色疗法的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7例
支气管扩张CT与中药治疗34例
黄吉赓应用膏方治疗肺系病经验举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