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针灸对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的调治*

2023-02-13刘姗姗陈星良吕小锋夏兴秀周浩王超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8期
关键词:亚健康肝郁脾虚

刘姗姗,陈星良,吕小锋,夏兴秀,周浩,王超

1 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成都 610075

2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四川成都 610041

亚健康状态是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表现为特定时期的活动能力降低、适应能力下降等表现,通常不能满足现代医学对于慢性病的诊断及亚临床诊疗要求[1]。世界卫生组织(WHO)2016年调查示全球亚健康状态人数已超60亿,占全球总人口的85%左右,我国报告指出,国内亚健康状态人数占比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却也达总人数的70%[2]由于亚健康状态对一个国家的民众生活健康安全将产生巨大危害,故防止由亚健康状态向慢性病态的传变,进行亚健康状态调治也成为了当今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内容。

研究显示,亚健康状态以虚证为主,包括肝郁脾虚、心肾不交、肾阳不足、气虚和肾阴虚五大证型[3]。综合可见肝郁脾虚型亚健康人群占比最大[4-7],超过50%,且女性发病率高。目前对于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的调治有着多种治疗方案:现代医学常运用能量合剂改善器官功能,维生素调节物质代谢及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物理因子疗法调节生理功能,抗焦虑类止痛药等对症处理;传统医学则常运用口服中药、针灸推拿、传统养生功法、五行音乐等方法进行治未病即未病先防。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简便效速、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在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的干预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本文就针灸对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的调治进行简要论述。

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的临床表现

中华中医药学会在2006年颁布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示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疲劳、急躁易怒、喜太息、情志抑郁、食后胃胀等5大症状[8]。具体表现为:第一头面躯干方面:神疲乏力,周身倦怠,四肢困重,也可见头痛、头晕、面色萎黄、痤疮等,有的咽部异物感,两胁窜痛且疲劳或遇怒加重等。第二消化功能方面:常见嗳气吞酸,食欲不振,口中甜腻或口干口苦等,脘腹胀满痞闷,排便不畅,大便秘结或便质稀溏,亦可见腹痛欲泄,泄后痛减等情况;第三精神情志方面:精神紧张、情绪低落,或易怒,或情志低落、抑郁、焦虑不安、睡眠质量下降等;第四表现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反应迟钝,社交能力下降。此外女子以肝为先天,肝郁脾虚对女性影响尤为显著,表现为白带增多及月经周期、色、量、质的异常。

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的中医病因病机

脏腑经络失和,气血阴阳失调是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基本病机。《丹溪心法·六郁》曰:“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肝主疏泄是肝脏最核心的功能,气机调畅可促进情志调畅、血液运行、排泄胆汁、疏利三焦水道、脾胃运化等。肝气疏泄正常是脾胃正常升降的前提,只有肝气条达,气血运行通畅,才能使脏腑功能协调,机体阴阳平衡。

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以情志不畅、起居无常、劳逸失度、饮食不节等为主要病因[9-10]。

情志不畅。现代社会信息量快速膨胀,社会责任与家庭责任并重,人们工作强度高,精神压力大,相当一部分人因此而情志不畅。《素问·举痛论篇》云:“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又曰“土疏泄,苍气达,阳和布化,阴气乃随,生气淳化,万物以荣”。可见“百病皆生于气”“诸郁源于肝”,情志不遂易造成气机升降失衡,若肝气疏泄不及则肝气郁结不解而抑郁,焦虑不安,若肝气疏泄太过致肝气上逆又会导致情志亢奋或精神涣散。“太过”与“不及”皆使七情不调而“病”从中生,肝木乘土,影响后天之气,脾胃气虚致气不布津、木不疏土。

起居无常。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相当一部分人主动或被动熬夜。《素问·五藏生成篇》云:“人卧则血归于肝”。经常劳神熬夜之人耗气伤血,人体气血亏虚,肝失濡养,阴阳失调,气血紊乱,出现全身乏力、困倦、睡眠质量下降等表现。

劳逸失度。《素问·宣明五气篇》云:“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脾主肉”,现代部分学生、公司员工长时间学习、工作而久坐、久视,体力及脑力过度消耗而损伤元气;另也有部分人长时间卧床,睡觉、看电视等,因长期缺乏运动引起脾气失运、气血瘀滞,致四肢困重、头痛、头晕等。

饮食不节。人们工作应酬,疲于奔波,常不知饥饱。《素问·痹论篇》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五味入五脏,现代人爱食肥甘厚腻,冷饮甜食等滋腻伤脾之物,正如《素问·奇病论篇第四十七》云:“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若出现饮食偏嗜易破坏膳食结构可致机体阴阳失调;而若饮食摄入过少又将引起后天不足,脏腑失于濡养,脏腑机能偏盛偏衰,出现一些消化道症状。

针灸调治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的作用机理

古人将治疗亚健康状态称为“治未病”,而运用针灸来调治未病的方法被称为“逆针灸”,即在机体无病或发病之前便选用针灸疗法以激发经气,调理身体。正如《灵枢·根结》所言:“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脏腑气血功能紊乱是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发生的病理基础,针灸治以疏肝解郁、健脾和胃、疏通经络和协调阴阳。经络是机体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脏腑组织相互联系沟通的途径。杨永清等[11]认为“针灸的调节作用具有多环节和多靶向的特点”:针灸信息经外周神经传送到中枢神经后,调控内分泌系统及免疫功能,形成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因患者体质不同,通过中医辨证论治,施以不同针灸治疗方法,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协调阴阳,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目标。

针灸对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的调节作用

1 针刺对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的调节作用

针刺是通过选用不同针具,作用于不同穴位,施以不同补泻手法,来激发人体的正气,调和经络气血,达到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平衡的效果,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于肝郁脾虚型亚健康,常选用肝经、脾经、胃经、膀胱经、任脉及督脉进行针刺治疗[12]。姜英[13]等对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受试人群行针刺调理,将双内关、水沟、百会、双三阴交、四神聪选作主穴,另配以双太阳、双太冲、双阴陵泉,得气后留针 30min,1次/d,治疗15d后间隔7d,此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发现总有效达率96.6%,受试者主诉症状及精神状态明显好转。研究者[14-15]发现肝俞“龙虎交战”针法可以较大程度地改善亚健康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效率及肝郁气滞症状,并且对亚健康失眠远期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小。陈婷[16]发现电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肝郁型亚健康失眠疗效显著。此外韦光等[17]把120例肝郁脾虚亚健康青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选以针刺百会穴、双足三里、双三阴交等,每次留针30min/次,隔日1次;治疗组予以推拿联合针刺方法,发现临床治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针刺方法能安神养心、健脾和胃、补中益气、疏通脏腑精气,能有效改善各项肝郁脾虚慢性疲劳综合征倦怠、身重、四肢劳倦、急躁易怒、恐惧焦虑等症状,疗效佳且无不良反应。

2 穴位埋线对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的调节作用

穴位埋线是把经络理论和物理治疗相结合后形成的一种现代治疗方法,与普通针刺相比,其不仅能在操作时产生即刻效应,更能在机体吸收羊肠线时产生变态反应及化学刺激效应达到长效的效果[18]。冷安明等[19]将140例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心理疏导治疗,治疗组除了心理疏导治疗外,还选用双肝俞穴、脾俞穴、肾俞穴、心俞穴、足三里穴、太冲穴等进行埋线治疗,最终发现治疗组治疗效果更优,患者生活质量更佳。同样陈君[20]对36例肝郁脾虚型亚健康态患者在中脘穴、双肝俞穴、脾俞穴、足三里穴处行埋线以补益脾胃、疏肝解郁,结果治疗有效率为94.4%。可见穴位注射不需行针,操作时间短,简便易行,作用时间长,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临床推广。

3 耳穴对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的调节作用

根据《中医治未病指南》,有研究人员[21]对不同体质患者进行了标准化耳穴治疗的回顾性研究,最终发现标准化耳穴疗法对肝郁气滞有效率最高,达92.31%。何亚玲[22]认为耳穴揿针能够有效改善气郁质亚健康态失眠,且远期疗效佳,且在改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日间功能等方面,比普通针刺更具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蔡黎等[23]研究发现耳穴压豆法能够较好地缓解亚健康诊断中如胸部涨满不适、腹胀、疼痛等气郁的症状,肺功能有所改善,确有疗效,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罐法对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的调节作用

罐法是依靠罐内外压力差将罐吸附在皮肤表面,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并使机体产生一种组胺和类组胺物质,刺激机体器官,增强机体功能活动;还可加深呼吸,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并可加速血液回流,调节微循环,淋巴液循环,提高免疫功能;可直接杀死病原体或修复损伤或病变组织,通过对机体的整体调节,提高体内免疫力等多个系统的功能[24]。姜英[13]等发现对肝郁脾虚型患者在膈俞至胆俞双侧用闪火法拔罐进行缓推,即留罐后作短距离单向移动后,稍加力快速取下,反复操作致皮肤红润,配合针刺,隔日进行一次,治疗7次后休息7d,此为一个疗程,治疗三个疗程后躯体化、抑郁焦虑等因子分多明显下降(P<0.05或P<0.01)。宋守江[25]选取亚健康状态患者36例,经过背部督脉走罐、阳性反应部位及脏腑对应腧穴刺络拔罐后发现疲劳及其他伴随体征明显缓解,甚至消失,总有效率达94.4%。罐法对人体免疫机能产生了双向调节效果,能增强机体的免疫机能,调治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躯体化、抑郁、不安的表现,从而改善了人体亚健康状况。

5 中药脐贴对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的调节

中药脐贴是将药物贴敷贴于神阙处,因脐孔肌肤角质层较薄,屏障功能弱,促进了机体对药品的直接吸收,从而减少了药品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和肝脏代谢过程对药品成份的损害,也可使药品更佳地发挥效果。欧洋等[26]将80例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逍遥丸,治疗组予以逍遥丸合中药脐贴,治疗2月后发现治疗组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低,且中医证候改善明显,可见逍遥丸联合中药脐贴后疏肝解郁养血调理亚健康状态的效果更佳。钟坚娥等[27]将100例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人群施以脐疗联合耳穴压丸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赵娜等[28]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睡前半小时在神阙等处予安眠贴,对照组在相应位置贴敷安慰贴,治疗40d,随访半年后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7%,对比对照组9.4%可见治疗组睡眠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中药脐贴能有效调节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失眠、抑郁、不安等表现,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对保健意义重大。

6 艾灸对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的调节

灸法治疗适用于[29]经络不通、气血不畅之寒、热、虚、实诸证,通补互用,常用于阳虚型亚健康状态的调节,以温促通、以温达补、以通促补,主要作用部位是皮部、络脉。艾灸温通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30]为艾灸激活穴位以推动气血运行达到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脏腑功能的作用。对于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的治疗常用于脾胃不适,如肠应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肖靓宜等[31]采用通过纠正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中枢相关受体及激素的异常表达,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亢进,改善胃肠动力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李奎武等[32]发现悬灸“天枢”“上巨虚”可降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内脏高敏感性,改善其腹痛、腹泻等症状,改善其免疫功能状态。邱菊等[33]基于“调气法”针刺结合艾炷灸双侧心俞、肝俞、脾俞能有效改善肝郁脾虚型原发性失眠患者的中医证候、睡眠及生活质量。

讨 论

对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已有许多学者涉及,并取得的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针灸可能通过调控多方面中枢机制,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包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应激激素、单胺类神经递质和阿片肽[34];影响肠道菌群多样性与数量[35],改善肠道屏障功能,调控脑肠肽实现抗疲劳作用;通过降低丙二醛、上调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来提高抗氧化应激能力[36]等改善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患者临床症状。在进行相关研究时可使用多模态神经影像技术对肝郁脾虚型患者进行分析,并从结构、功能、代谢等多角度,相互印证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枢机制。总之针刺具有全面调节的优势,且安全、方便、无毒副作用,值得更广泛的临床应用。针灸治疗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疗效确切,然而当前针灸治疗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的临床研究也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对于亚健康状态的概念至今仍未统一,缺乏国内、国际统一的诊断标准,传统的症状标准检测和量表评估有一定局限性,实验室指标可以更加精准客观地反映人体内在变化,最大限度地消除人为因素的影响,能够更早、更全面得认识亚健康,精准把握亚健康状态,识别并干预亚健康状态。目前尚有大量学者在进行亚健康状态的现代医学相关研究,但因其涉及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多系统临床表现,所以也需要从多层次、多角度来诠释其临床变化的物质基础。

其次,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后发现目前大量文献只着眼于对不同针灸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进行疗效分析,但何时为恰当的干预时间未曾提及,是否一定要尽早干预?过早地干预是否会影响机体自身的自我调节功能?此外,当前大多数研究仅关注临床疗效观察,较少对针灸具体作用机制进行阐述和研究,这无疑降低了相关文献的科学性。

再者,鲜有文献提及针灸治疗肝郁脾虚型亚健康后的跟踪和随访,或随访时间短,极少报道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针对当前针灸治疗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的作用机制仍未完全明确的前提下,干预治疗后的跟踪和随访则显得尤为重要,远期疗效有利于进一步论证针灸的作用机制,有利于进一步深入探索最佳的治疗方案和联合治疗策略,其可为推动针灸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可靠的证据。

最后,针灸是中医治疗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各家针灸手法各异,对补泻方法、刺激量、刺激频率仍缺乏统一的量化标准。一直以来针灸便具有“简便验廉”的优点,现在其效廉、经济、安全等优点在调治亚健康状态上仍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对于当代青年人,其“简便性”已褪去不少,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感受现有不少人不能接受针刺之“痛”,艾灸之“气”,拔罐之“印”,如何让更多人接受针灸治疗也是我们这一辈针灸人的使命,我们应不断发掘针灸在调治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方面的潜在优势和能量。

猜你喜欢

亚健康肝郁脾虚
从肝郁论治失眠
唐喜玉治疗肝郁脾虚型泄泻经验总结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甩掉亚健康 我们在行动
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猪群亚健康
《内经》治未病与亚健康的干预
滋肾解郁汤治疗肝郁型阳痿41例
儿童亚健康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