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遂溪醒狮文化融入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的应用研究

2023-02-12袁铱琳

梧州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美术儿童文化

袁铱琳

(岭南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

遂溪醒狮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是一项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民间庆典活动,以其造型精美、制作技艺精湛、蕴含着深邃的历史和民族审美情趣而深得人们的喜爱[1]。在儿童美术欣赏教育中融入遂溪醒狮文化不仅能够丰富儿童的感知和提升教育品质,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一、醒狮及遂溪醒狮文化的特质

醒狮又称舞狮、舞狮子、狮子舞。从历史发展来看,醒狮的起源由唐代宫廷舞狮艺术演变而来,而舞狮文化随着中原人南迁,融入岭南地区。明代时期,南派醒狮在广东佛山南海县境内兴起,并不断发展到了佛山、广州、遂溪等地,后逐渐流入广西及东南亚地区[1]。醒狮是人们信仰与习俗的实质产物,并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而深受大家的喜爱。

遂溪醒狮是南派醒狮的分支与传承,遂溪醒狮是中华民俗文化南狮的载体,凝聚着广东人的智慧,烙印着遂溪人的人文、历史和审美情趣。醒狮在遂溪地区的兴起与民俗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相传,醒狮是镇宅辟邪的天物,能为百姓消灾解难。于是,每年年历时,敲锣打鼓,舞狮拜年,以示来年风调雨顺,事事顺利之意在百姓家流传开来。遂溪醒狮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融合了武术步伐、舞蹈技巧并与鼓乐配合,在表演过程突出“醒”字,因此“神似”是其最大特点[1]。遂溪醒狮继承了南狮的特点,开桩时,激昂的锣鼓敲击音乐响起,由2位专业演员身披狮服扮演狮子起舞,另1人则头戴“笑面佛”,手舞蒲扇领着狮子入场。遂溪醒狮结合了高难度技巧的岭南武术、南拳马步,狮头动作有“睁眼”、“洗须”、“舔身”、“抖毛”等,主要过场有“采青”“高台饮水”“狮子吐球”“踩梅花桩”等。其中,“采青”是醒狮的精髓,有起、承、转、合等过程,具有戏剧性和故事性。“采青”历经变化,派生出多种套路,广泛流传[2]。遂溪醒狮为了使此项文化弘扬做到了极致,在表演上从传统的地狮逐步发展到凳狮,由凳狮又发展到高台狮、高竿狮,由高竿狮又发展到桩狮。桩狮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大,如增加了走钢丝、腾空跳等表演。最高的桩接近3 m,跨度最大达3.7 m,充分体现遂溪醒狮的“新、高、难、险”等特色,被誉为“中华一绝”[2]。遂溪醒狮经过不断创新发展,到现在已拥有男狮、女狮、太狮、幼狮、地狮、高桩狮、单狮、双狮、多狮等,形成了多形式、多门派、多套路的醒狮表演新格局,已经打造成民间醒狮艺术品牌[3]。

二、遂溪醒狮文化融入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儿童形成对岭南传统民俗文化的认同

在中华民族传统观念中,狮子被认为是消灾除害、求福纳祥的神物,醒狮是祛灾避邪的一种方式。每逢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大型节日,当地人都要举行隆重的醒狮表演来助兴。

醒狮不仅是遂溪人民庆祝节日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载体,也是遂溪人民展现美好生活和乐观向上精神的情感载体。他们一方面希望后人在铭记乡土文化,勿忘本根;另一方面则通过醒狮教育后人在与自然灾害作斗争中应体现出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遂溪醒狮饱含了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因此利用遂溪醒狮对儿童进行美术欣赏教育时,教师需要让儿童不断发现岭南文化之美,如听民俗、说民俗、看民俗、做民俗,不断引导儿童坚持传承民俗文化,增强对民俗文化的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只有这样,岭南文化才能在传承中生生不息。

(二)有助于提升儿童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审美鉴赏力

遂溪醒狮的道具狮头从外形构建来看有着较高的美学鉴赏价值,能让儿童在欣赏舞狮的文化氛围中发展审美能力。首先,遂溪醒狮在头部与身体的外形特点上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美学特征,同时又具备着和谐的威严之美。这种美不仅表现在醒狮气势磅礴的过程中,同时也体现在每件醒狮狮头作品中。如,遂溪醒狮最为常见的外观颜色有黄、红、黑、紫、金,且每种外观色彩都赋予不同的含义。如,黄狮象征刘备,寓意尊贵与权利;红狮象征关公,寓意忠义、胜利;黑狮象征张飞,寓意勇猛、霸气。除此之外,金色代表贵气、金碧辉煌;紫色代表神秘、紫气东来;彩色代表光荣、七彩祥和等。其次,从遂溪醒狮头部道具造型特点来看,也展示出了当地人丰富的人文素养。在传统彩扎工艺下,人们用竹篾、藤条和白纸、绸、布、纤维、毛发等材料进行彩扎,整套下来包含了扎、朴、写、装4大环节,共有1 300多项程序;每具狮子头部浑圆硕大、高额窄面、胡须飘扬,整块面容神采奕奕;整体威风凛凛,将狮子威严四射的气质充分体现开来。在细节上,狮子眼大而有神,瞳孔呈螺旋状;鼻翼瘪而宽阔,两侧则是点缀了一对彩色球缨,嘴厚阔如鲢鱼,牙齿尖锐雪白,舌尖祥云密布,隐露自如,神似雷霆。狮头的正中间仅有一个狮角,尖锐无比,位于头顶正中,微微弯曲指向正前方,脑门正中心还嵌有一面微型圆形铜镜,据史料记载,这块镜子叫“天庭”,寓意天降神物,能返照一切不祥之物,这种具有神话色彩的元素将遂溪醒狮威猛气质完美表达,并与独角兽和麒麟的特征融为一体,彰显醒狮的神灵化。

遂溪醒狮的精美彩扎工艺、富有童话色彩的传说故事和气势磅礴的醒狮技艺要素所组成的完整形象会在儿童的头脑中留下耳目一新的感受,可增强儿童对传统民俗文化美术品鉴能力,促进儿童对美好事物鉴赏能力的发展。如果教师将雄伟气魄的醒狮文化和扣人心弦的神话故事完整地呈献给儿童,更能让儿童在想象力的天空自由翱翔[4]。美术欣赏活动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儿童从美术欣赏活动中获得快乐的重要途径之一,儿童常自发地陶醉于充满乐趣的思想活动中。另外,儿童形象思维所包含的分析、概括、推理、判断等认知能力,均在美术活动中获得发展。

(三)有助于儿童语言表述能力的发展

遂溪有着自己独有的黎系(雷州)方言和乡土文化,醒狮就是遂溪人岁月记忆的载体。一件件精美的醒狮艺术构成了遂溪人背后为了弘扬醒狮文化而做出无限努力的励志故事。遂溪地处雷州半岛,在数千年前的历史长河中,多雷、干旱、台风、地震、瘟疫、迁移让遂溪人们饱受自然灾害的困扰,他们辛勤劳作,对待生活积极向上,同时也将美好的希望寄托于宗教信仰中[5],于是衍生出了百兽之王狮子来寄托美好愿望。醒狮成为消灾祈福的文化活动一直流传到现在社会中。

在开展美术欣赏教育时,儿童教师可以用独具特色的黎系方言来传递乡土故事;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儿童不仅学习了特殊方言与词汇,还会被惊心动魄的情节所吸引,更会联想与构思一系列天马行空的故事画面。此外,教师应顺水推舟地给予儿童讲述并创编故事的机会,这不仅有利于儿童想象力的发展,更有利于发展儿童语言的塑造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遂溪醒狮文化融入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的方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领域贯彻立德树人、加强文化自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系统工程[6]。在实践过程中,可运用谈话欣赏、综合欣赏、比较欣赏、游戏导入、共建共育等方法将遂溪醒狮文化融入儿童美术欣赏教育中。

(一)谈话欣赏沁入教育主题

谈话欣赏法是教师以儿童为中心,采用语言为媒介启发儿童并与儿童交流艺术品感受和看法的方法。在对儿童进行醒狮欣赏教育时,教师可以选择醒狮故事,并配有道具一同来开展课堂互动,互动分为3个层次水平,一级水平为儿童合理讲解醒狮故事;二级水平为儿童正确表达醒狮故事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合理作答;三级水平能流畅表达醒狮的故事情节。谈话欣赏法的具体实施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与欣赏水平而定。一是叙述醒狮道具内容。在对儿童进行遂溪醒狮欣赏教育时,教师可以从观察醒狮道具为切入点,用引导性提问的方式带领儿童观察和分析醒狮头部道具上的主体物,看到了什么,有何意义,最后过度到头部道具的具体特征,道具的内涵与人文思想。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让儿童能直观感受道具的外在美,而且能更好地增强儿童感知能力。儿童进行美术欣赏的基础是感知,美术欣赏行为的发生必然是视觉器官发育的结果[7]。教师如果能正确利用结合点,用语言去引导儿童观看、触摸、多重感官同时参与,那么儿童的感受力将更为“立体”,从而不断获得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感知力。二是分析醒狮道具的形式与风格。分析形式与风格主要是讨论醒狮道具的图形、线条、色彩与整体间的关系。如,醒狮狮头的整体形态、不同狮子的色彩与造型风格、五官的图形和长短,这样能促进儿童的观察能力,从而提高欣赏效果。分析法能较好地锻炼儿童的美术记忆力,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二)综合欣赏紧扣教育主题

综合欣赏的内涵就是将其他形式的文化艺术与醒狮文化相结合而欣赏的方法。如教师在对儿童进行醒狮欣赏教育时,可以选择与醒狮文化有关且能增强感染力的传统锣鼓歌舞——《八鼓报喜》并配合舞狮道具一同欣赏,这会使儿童在教育过程中获得不同的体验,从而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在醒狮活动开始时,鞭炮喧天,8位鼓手统一敲打锣鼓演奏《八鼓报喜》来配乐。锣鼓音乐与醒狮在活动中相辅相成、循序渐进,二者的融合,既体现着遂溪人民精益求精的文化气质,同时也展示着极强的观赏性和审美性。正是因为有着传统锣鼓敲击音乐作为衬托,醒狮的表演才更加精彩绝伦,深入人心。教师可以在开展醒狮欣赏活动前,让儿童身穿不同颜色的醒狮服,戴上狮盔扮演醒狮的角色,再由几位儿童敲打锣鼓演奏配乐,进行“醒狮”活动。这种方法,能让儿童身临其境的体会到民间艺术凝聚下的遂溪人民富有的聪明才智和对乡土文化热爱的精神。

(三)比较欣赏贯穿教育主题

比较欣赏法是将学名为同一种、外貌风格与内涵迥异的美术作品并列陈置,让儿童对作品之间颜色、大小、内涵进行对比,并判断不同作品的特色、品质优劣的方法。

一是纵向比较。教师在美术欣赏教育中对作品在历史时间上进行纵向比较分析,以便让儿童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创作时间、理解作品的风格和背景。如,北方醒狮造型酷似真狮,狮头较为简单,全身披金黄色毛,表演较为接近杂耍,南派醒狮外貌威严灵动,造型夸张,具有戏剧化、拟人化的特点,还被岭南人赋予了丰富的蕴意。教师可以采用纵向对比,让儿童从历史和时代的变迁中体会到岭南人民的聪慧和丰富文化精神。二是横向比较。是指在欣赏过程中将与欣赏对象有可比性的作品或事物进行一种空间平行性的比较分析[8]。分析其异同,以理解艺术观念、风格样式的多元化和多样性[8]。如同一时期的醒狮,从造型设计来看,遂溪醒狮造型较为威猛,工序严谨而繁杂,北方醒狮与真狮较为相似,形象逼真,但色彩相对单一;从动作技巧来看,遂溪醒狮动作技巧繁多,北方醒狮动作形态较少,但部分动作展现出奇、难、险等特点;从表演形式来看,遂溪醒狮以单人地狮为主,利用板凳和长椅并配以木盆和箩筐等物品表演为主,北方醒狮一般是雌雄成对出现,由装扮成武士的主人前领。有时一对北狮会配一对小北狮,小狮戏弄大狮,大狮弄儿为乐,尽显天伦。儿童美术欣赏教育应选取简单且容易接受的南北醒狮文化和风格流派进行比较,这样更有利于加强儿童对醒狮文化的内化过程和理解。三是求同比较。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分析比较,让儿童找出不同作品间相同的特点,并在分析和比较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学习。教师在开展教育时,应选择感观或内在价值相似的作品,这样才能够引导儿童领会作品正确寓意。如,南派醒狮和北派舞狮,最大的相同点是具有文化传承与教育传承功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沉积下来的精神家园,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人文知识、科学知识、精神记忆、艺术资源等,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有效载体,是开展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重要知识来源,两派舞狮都属于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醒狮文化中所包含的历史文化、精神文化和人文知识,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是培养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因素,教师可以在欣赏教育中,帮助儿童更加鲜活地了解历史文化、精神生活及艺术,从而增加民族自豪感,所以说醒狮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求同比较,容易让儿童对醒狮特有的历史文化、精神文化和人文知识有更为深刻的认识领悟。四是求异比较。是指教师在欣赏教育过程中对不同作品,或现象进行差异性的比较,找出不同之处,以达到深入理解作品的目的。这种方法能够吸引儿童积极主动地对作品进行认真的观察、分析、描述,从而使儿童的欣赏、鉴别能力得到较快的提高[8]。如,南狮和北狮从造型特点来看,北狮外形更为逼真,犹如一只真狮,主要仿照历代石狮的造型,如大大的狮头,隆起的前额,炯炯有神的眼睛,头顶上还配有彩球,脖子上挂有一圈响铃,形态比较憨厚可爱。而南狮高额面窄,眼大灵活,面部装饰较多。从表演器材来看,北狮是在平整地面上表演,南狮主要是立桩、飞桩、踏青为表演阵地。虽然都以狮子为原型,但主色调是不同的,且寓意更不同。南派醒狮狮头造型有“刘备狮”“关公狮”“张飞狮”之分,“刘备狮”脸部主色调为黄色,“关公狮”脸部主色调为红色,“张飞狮”脸部的主色调则是黑色,并留有胡须,脑后配有金线。因此,教师在开展美术欣赏教育时,通过比较,加深儿童对醒狮的造型、神态、色彩及所表达寓意的深刻理解,还应不断挖掘岭南醒狮文化中所蕴含的人文主义思想和教育情怀,更重要的是发展本土文化的自信,让醒狮成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四)游戏导入活化教育主题

一是通过拼构活化主题。拼构的方法就是把醒狮的各个部位分开,再对照原型拼构,让儿童在拼接的过程中了解醒狮构造的方法。游戏时,教师先介绍醒狮的各个部位,再让儿童对照原型拼接回去,儿童在拼接过程中,能根据形式的结构自由分工合作,互相协作地进行搭建。当儿童均能顺利拼接后,教师可以进行分组比赛,看哪一组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拼接,获胜的队伍可以奖励醒狮模型,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构建性活动带来的快乐,同时鼓励儿童分享自己的拼接心得。拼构游戏能够加深儿童对醒狮建构特点的感知,让儿童通过材料的构建对醒狮产生兴趣,感知特征,同时也促进儿童手部和脑部配合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增强儿童与同伴合作的游戏意识,增加体验游戏的快乐。二是角色扮演活化主题。让儿童扮演醒狮的角色,模拟醒狮活动,了解醒狮文化,近距离观察醒狮的颜色、形态,切身去体验醒狮的各种动作,激发儿童积极、进取、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学习精神,同时萌发文化自信的情感。游戏时,教师首先把“醒狮团”分为2组,一组扮演南狮,另一组扮演北狮,并用提问的方式引入醒狮主题,询问儿童有关醒狮的知识,待儿童肯定回答后,由“醒狮团”进行精彩表演,并提示儿童带着问题去观察、描述南北狮的特点及异同。接下来,儿童回到问题,对游戏开展前的问题作答及解析。同时,教师鼓励每一位儿童积极参与角色扮演,由“醒狮团”带领儿童学习醒狮的动作要领和表演技巧,在了解基本动作后,将儿童进行分组比赛,并设置一定的奖励,进一步激发儿童对醒狮的斗志与兴趣,尽情地发挥自己的理解与想象力。游戏结束后,让2组儿童分别谈谈醒狮的感受,同时教师要引导他们: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采取积极、进取、向上的团队精神。

(五)共建共育延伸教育主题

遂溪醒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岭南人民的艺术瑰宝,同时也承载着岭南人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反映出岭南文化丰富内涵和独具一格、绚丽多姿的岭南地方特色[9]。当前,文化传承已受到各行各界以及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典范活化于教学体系中,已是教育的重大举措,魅力多姿的传统文化为儿童的身心发展奠定了亲缘性的有利条件,文化教育的影响也应做到突破园本教研模式扩充到更为广泛的家庭教育或公共社会服务之中,将本土文化的传承利用多种形式来呈现。遂溪醒狮作为岭南文化重要内容之一,每逢重大节日必有醒狮表演,这已成为遂溪地区所固有的程序,醒狮也成为了本土文化推崇的典范。例如,儿童园管理层可与社区开展教育合作,将遂溪醒狮相关艺术制品装饰于社区环境,并联合社区开展醒狮文化知识竞赛,利用社区先天传播优势开拓儿童园本土文化欣赏教育;另一方面,儿童园应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应邀家长入园做志愿者,开展醒狮宣讲工作,也可邀请家长志愿者助力幼师带领儿童前往遂溪民俗文化馆、遂溪县博物馆,扮演讲解员、协助员等角色,与儿童共同参与遂溪醒狮美术欣赏教育,在充分利用馆内醒狮资源的同时,充分发挥文化传承的引领作用,以丰富儿童美术欣赏教育内容,开阔儿童眼界。

四、结语

身处“百花盛放”的文化年代,弘扬与振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工作的重要抉择。在儿童美术欣赏教育中拓宽文化育人的途径,就需要不断扩充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与方式,深层挖掘文化自信的时代价值与意义。教育传承理应从小沁入,引导儿童参与到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相关活动中,努力营造文化自信的教育氛围,深层挖掘本土文化的丰富内涵并开展教育传承工作,不断提升儿童的精神文化素养,激发儿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兴趣的探索[10]。遂溪醒狮文化融入儿童美术欣赏教育,不仅能传承和弘扬这一优秀传统文化,还能提高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猜你喜欢

美术儿童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谁远谁近?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