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与学科建设协同发展研究

2023-12-23

梧州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学报应用型投稿

韩 雪

(1.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学报编辑部,吉林 132101;2.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吉林 132101)

高校学报是高校学术成果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进行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和重要平台[1]。目前,全国各地方本科院校大多都有自己的学报,其对学校师生开展学术交流、推动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科建设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想真正提升办学实力,就必须紧紧围绕为地方经济发展进行学科建设,并不断提升学校的整体发展水平。学报发展和学科建设在服务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方面具有共性,只有二者协同发展才能有效促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及科研水平,提升办学实力。

在中国知网上,以“学报与学科”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截至2023年4月,共收集相关文献1587条。从时间维度看,近3年关于学报与学科发展的研究较少,且研究多集中在2021年,2019—2020年出现了空白。从研究内容看,文献可以分为2类:一类是侧重于高校学报服务于学科建设或者促进学科建设的研究,这类文献较多,多数作者强调学报的服务功能,如武红江等[2]、郭伟、唐慧[3]等认为学报办刊是为科研出版、成果转化服务的,强调学报应服务于学科建设;另一类是侧重学报与学科建设的合作与互动的研究,即协同研究,如张英健等[4]吕小红等[5]认为高校学报与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高校学报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来创办和发展自己的精品栏目和特色栏目,并在不断壮大自己的作者队伍同时,通过自身的发展,切实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服务。

从中国知网检索的文献来看,目前的研究尚未充分聚焦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与其学科发展的关系。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是高校中的特殊群体,其本质上是为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主要以发表本校和专业性文章为主,如何实现双方的协同发展,还值得更深入研究。

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的办刊宗旨

高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高层次学术理论刊物,具有为本校师生和科研人员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引导学术研究的方向,促进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展示、宣传学校科研成果和综合学术实力,促进高校重点学科和新学科建设,发现、培养和扶持科技新人,记载学校科研、教学发展历史的作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的基本任务是反映本校的教学科研成果,并通过这种反映来推动本校教学科研的发展,这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办刊的根本宗旨[6]。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对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其主办的学报也应顺时利势,扬长避短,充分挖掘、创办校本特色栏目,走本土化的办刊之路,办出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成为地区学术成果的集中体现和学术交流的大舞台。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的现状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多为省级一般期刊,受学校名气、地域性影响,与其他核心期刊和研究型院校主办的期刊相比,在办刊过程中存在着更多的困惑与问题,面临的处境也较为艰难[7]。

(一)稿源学术水平不高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稿源多为本校或同级院校教师的教学科研文章。由于学校以应用型为主,师资力量相对较弱,科研水平相对不高,因此学术水平和学术能力也相对较为薄弱。近年来,各应用型高校为提高办学水平,扩大学校规模,努力申办硕士点和博士点,积极引进博士和科研人才,但应用型高校教学任务繁重,没有充足的时间做科学研究,许多教师都是为了结题匆忙写作,短时间内也很难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因此学校内部教师很难提供高质量的稿件。学报是依托于学校的学术平台,学校的办学水平也决定着其学报的发展水平,因此学报在各类期刊质量评价和分级中很难进入核心期刊系列,对于优质的校外稿源也很难具有吸引力。此外,一般应用型本科院校晋升副高级以上职称也都要求教师发表一定数量的核心期刊论文,因此校内教师高质量的论文也都外投到核心期刊,造成优质稿件的外流[8]。

(二)发稿范围“全”而不“专”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一般只有1种期刊,而综合性高校期刊通常都划分为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2种期刊,有的高校甚至更详细地分为工学版、农学版、医学版等,在期刊内容上也更为专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往往承担着更为“全面”的责任,其发表的内容涵盖了本校所有的专业,可谓“大杂烩”。这种“全”而不“专”、没有特色专业,决定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很难在期刊评价中跻身核心位置。

(三)传播和影响力较弱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受稿源质量影响,加上学校的知名度低,几乎没有订阅,期刊主要以同行交流和作者赠阅为主,因此在纸质期刊市场上几乎没有流通,读者市场占有率低,影响力自然不高。近几年,随着网络的发展,部分期刊的文章通过网络可以下载阅读,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其传播范围,但与专业类、核心类期刊相比,在影响力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9]。

(四)编辑队伍不稳定

大部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属于学校一个教学辅助部门,其编辑人员多来自学校内部的各个教学单位且多为“兼职编辑”。受学校各部门人员安排限制,往往人数有限。而学报收稿范围宽泛,综合性强,涉及了众多的学科和领域,这对编辑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0]。编辑除了要具备学科类专业知识外,还要具有专业的编校知识。部分学校人员流动相对较频繁,编校队伍不稳定给学报的编校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部分学校对学报的发展不够重视,经费紧张,一些必要的学习培训等政策难落实,业务水平难以提高。

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的发展方向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在发展中要准确定位,突出特色栏目,服务本校科研和教学,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一般为省级学报综合性期刊,要明确自身在期刊界的定位,不可盲目与专业核心期刊相比,要牢记“为本校科研和教学发展服务”的办刊宗旨,依据学校的办学特色,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特色专业等优势资源创办特色栏目、精品栏目,对接学校的科研平台;创办各类综合性栏目,精心做好选题和策划,充分发挥服务功能[11]。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定文化自信,紧跟时代步伐,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创建特色栏目,促进学术成果的转化,并结合学校所处区域为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服务,这才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努力方向。

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内涵

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核心,主要包括学科定位(学科方向、发展层次)、学科队伍(学科带头人、学科梯队)、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基地(实验室、重点学科、设备等)、学科管理等六个要素。学科建设状态及指标是体现一个学校在国内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内外大学排名的主要依据。2017年,教育部提出“扶优、扶需、扶特、扶新”的八字方针,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2]。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学科建设上有自己定位与内涵。一是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学科建设。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密切关注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开展特色学科建设,为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二是要设置高水平、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专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关注市场需求,结合当地优势产业,建立高水平、具有竞争力的专业设置,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三是创新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模式,创新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四是注重团队建设和人才引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注重团队建设和人才引进,积极吸引和培养一批高水平教育教学团队和优秀的人才,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五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教育、在线教育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扩大教育覆盖范围,提高办学效益。

五、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现状

2018年,各省在不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立项建设了一批应用特色学科。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表现出不少问题。

一是学科专业设置不够精细。部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学科专业设置方面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专业设置不够精细,不符合地方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服务于本区域的经济建设,但有些院校在学科专业设置上,只考虑学科的热度与学科的就业率,没有根据地方产业结构来设置学科专业,其培养的人才也不能为本地的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二是教育教学模式比较传统。部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育教学方面仍然依赖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缺乏足够的应用型实践环节和高质量的实践教学资源。应用型本科院校重在“应用”不是“理论”,没有足够的实践教学很难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部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为一般,缺乏高水平的教学人才,无法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教师是学校教学的重要支撑,好的教师队伍决定了学校的教学质量。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师资队伍的引进上存在着专业吸引力不强、人才扶持资金不足等问题,在招聘中很难引进学术能力高、实践技能强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难以形成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四是缺乏科学研究支撑。部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科学研究方面缺乏研究方向的专业化定位,缺乏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和科研经费,无法为地方经济和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创新力量。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欠缺使得其不能以创新为驱动,带动地区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进而在学校中也缺乏科研上的进步。

五是学校间竞争压力加大。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发展,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间的竞争压力逐渐加大,部分学校面临学科建设分散、人才流失等困境。随着社会对于职业技能教育的认识,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发展定位上确立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要的发展方向,使得校际在办学定位上存在雷同,在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上也必然会存在竞争[13]。

六、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与学科建设协同发展的意义

地方应用型本科学报与学科建设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目标,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以协同发展为视角,探讨学报对学科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学科发展对学报的依托作用。只有二者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才能实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水平的稳步提升,并且通过学术资源整合与优化,达到双方都增值的双赢格局,学报与学科建设协同发展关系见图1。

图1 学报与学科建设协同发展关系

在学科建设方面,学科团队是学科领域内的核心力量,学科团队的建设需要依托于科研项目的支撑。科研项目可以为学科团队提供必要的经费和资源,促进学科领域内的创新发展。在学报方面,学报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可以通过学报的出版来促进学科领域内的前沿研究和学术成果的传播。学报编辑部也可以通过举办会议来出版会议论文集。通过会议的举办,可以聚集学科领域内的专家学者,促进学科领域内的交流与合作。学报与学科建设之间的协同发展,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学报可以组织学科团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学科领域内的跨学科融合和创新发展;学科建设可以为学报提供更多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资源,丰富学报的内容和质量。这种协同发展的模式可以不断促进学科领域内的创新发展和学术成果的传播,提高学科的整体水平和影响力。具体来讲,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核心,学报作为高校学术交流的平台,可以促进学科建设的深入发展。通过学报的传播,可以扩大学科研究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提高学科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其次,学报是高校面向社会开放的平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是学校面向社会的重要平台,可以为当地产学研各界提供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再次,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可以作为一个推动学科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发表学术研究、专业论文、案例分析等形式,能够提高学校学科建设的声誉和学术水平。最后,学报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支撑,形成具有良好声誉的办学品牌,提升学校在本地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此外,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可以通过深入挖掘本地产业特点和需求,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促进学科与产业的融合发展。

七、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与学科建设协同建设的策略

(一)加强学报编辑队伍建设

学报编辑队伍是保证学术期刊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对于提高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至关重要。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因其文章的综合性较强,编辑人数有限,因此编辑团队应该具备较高的学术素质和综合编辑能力,既能够准确把握学校学科特色和学术前沿,深入挖掘教师的学术研究成果,又能精心策划和编辑学报内容,提高学报的质量和影响力[14]。

编辑团队需要明确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的目标和使命,确定团队的方向和目标,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和绩效指标。同时,每个编辑都应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明确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和任务。编辑团队需要具备丰富的学术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够完成高质量的学报出版工作。学报应通过组织培训、研讨会等方式,不断提高编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其保持对学术前沿的关注和敏感度,激发其创新意识,鼓励编辑提出新的想法和建议,以促进学报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还要加强团队内部的沟通和协作,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流程,使每个编辑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优势,实现协同效应。

(二)积极引导本校教师参与学报审稿并投稿

学报的发展离不开学术界的支持,而教师是学术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积极引导教师参与学报编辑和投稿,对于提高学报的质量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从管理层面积极引导本校教师参与学报的投稿和审稿工作,使更多的校内优秀学科教师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或研究进展发表于本校学报,以提升学报的学术质量。

第一,加强宣传和推广。要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和推广学报,让更多的教师了解学报的情况和投稿要求。可以通过向学校官网发布相关信息、在学术会议上宣传等方式,提高学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学报审稿并投稿。第二,建立良好的投稿机制。要建立良好的投稿机制,使教师能够方便地投稿,并及时获得投稿结果。可以通过建立在线投稿系统、加强投稿流程管理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投稿体验,调动其投稿积极性。第三,提供优质服务。要提供优质的服务,满足教师的投稿需求。可以通过加强稿件审核、加快审稿速度、提供修改建议等方式,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服务,以增强教师的投稿信心和积极性。第四,加强学术交流。学报需要加强学术交流,与教师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可以通过邀请本校学科带头人担任学报编委、开展学术研讨会等方式,增加与教师的接触机会,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对学报的认知和投稿意愿。第五,建立激励机制。可以通过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学报审稿并投稿。可以通过设立优秀论文奖、优秀编委奖等方式,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报的发展,提高学报的质量和影响力。

(三)重视学报与学科建设的有机结合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重视学报与学科建设的有机结合。通过学科建设的成果反哺和支撑学报稿源,提高学报的质量和影响力,扩大学报的影响范围和传播力度;通过学报内容的反哺,推动学科建设的深入发展,打造学科特色和优势[15]。同时,学报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为学科建设提供一个展示成果、交流思想的平台。因此,重视学报与学科建设的有机结合,对于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和促进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学科建设需要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并以此为指导,确定学科建设的重点和方向。同时,也需要将学科建设目标与学报的发展相结合,使学报成为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和展示品台。其次,学报需要坚持学术导向,注重学术质量和水平,提升学报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通过学术活动和交流,引导学科建设走向更高的水平。再次,学报需要加强学术交流,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通过邀请学科领域内的专家学者担任编委,开展学术研讨会等方式,增加学科建设与学报之间的互动和联系。最后,学报需要推动学科创新,为学科建设提供思路和方向。可以通过发表学术前沿研究成果、提供学科发展策略建议等方式,促进学科创新和发展。除此之外,学报编辑团队需要具备丰富的学术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够完成高质量的学报出版工作。因此,需要通过组织培训、研讨会等方式,不断提高编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其保持对学术前沿的关注和敏感度,为学科建设提供支撑。

(四)注重学报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作用

学报是一个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对于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服务作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应关注本地热点问题,如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环境保护等,通过刊登相关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学报应鼓励本校学者发表论文,提高当地学术水平和知名度,同时也可以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在文章发表方面,学报可以特约学科领域内的专家撰写相关文章,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视角和经验。同时,学报还可以开设专栏,推广学科建设中校企合作经验,如先进企业管理经验、科技创新经验等,扩大学校学科建设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总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应该注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作用。通过学报的宣传和推广,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为地方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咨询和指导,促进地方经济与学校共同发展。

八、结语

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报与学科建设中,协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学报是学术交流的平台,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报的出版,可以促进学科领域内的前沿研究和学术成果的传播,提高学术水平和学科影响力。同时,在学科建设中,学报也可以起到推动作用,通过学报的组织与管理,可以促进学科领域内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科的整体水平。因此,在本科院校的学报与学科建设中,协同发展应该是一个重要的目标。这就需要在学报的出版过程中,注重学科建设的需求,积极开展学科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科领域内的跨学科融合和创新发展。同时,在学科建设中,也要注重学报的发展,并通过学报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的提高来促进学科领域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从而推动学科领域的整体发展和科研成果的有效传播,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利用。

总之,学报与学科建设的协同发展是一个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过程。只有协同发展,才能实现学科领域内的创新发展和学术成果的有效传播,提高学科的整体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希望本科院校的学报与学科建设能够在协同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学科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学报应用型投稿
诚挚期待您的投稿
投稿要求
投稿选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欢迎投稿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致敬学报40年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