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食育课程构建方式

2023-02-12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望亭中心幼儿园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20期
关键词:食育饮食食物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望亭中心幼儿园 陈 瑜

食育就是指良好饮食习惯的教育。食育课程不仅仅是简单地引导幼儿学会如何饮食,而是要进行与饮食有关的综合性教育。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幼儿园食育课程的意义,并立足于课程现状以及幼儿的发展情况设计具体的教育方式。利用这种方式,有利于逐步优化饮食教育,从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提供保障。

一、幼儿园食育课程的重要性

幼儿阶段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所以食育课程的开展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会产生重要影响。从整体来看,幼儿园食育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帮助幼儿逐步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从发展规律来看,幼儿的肌肉、骨骼等方面的发展速度比较快,所以需要提供营养更加均衡、全面的饮食。从实际情况来看,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因饮食匮乏而造成的营养不良问题已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偏食、挑食等新问题也随之出现。在这种情况下,食育课程的开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幼儿的偏食、挑食等不良的饮食行为,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有效提升幼儿选择健康食品的能力。

第二,有利于帮助幼儿掌握更加规范的就餐礼仪。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溺爱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所以很多家长并不会过多关注幼儿的就餐礼仪,这导致幼儿容易出现一些饮食礼仪方面的问题。如幼儿在吃饭的时候会大声地说话,甚至需要家长追着喂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要提醒幼儿细嚼慢咽,不能边吃边玩儿。所以幼儿的上述行为不但与就餐礼仪不符,而且容易使幼儿在进食中发生危险。因此,需要通过食育课程引导幼儿明确遵守就餐礼仪的重要性。

第三,有利于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质。如可以通过食育课程帮助幼儿养成珍惜粮食的意识。在食育课程中,幼儿可以了解食物生产的全过程,明白食物的来之不易,从而使幼儿认识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二、幼儿园食育课程构建现状

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幼儿园食育课程的构建中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第一,食育内容不够丰富。幼儿园食育是一项综合性的教育活动,所以食育内容也应包括多个不同的维度。但在现阶段的幼儿园食育课程中,教育内容仍然比较浅显。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过于关注幼儿在进食方面的问题,而对于饮食礼仪、食品安全、饮食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涉及得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容易造成幼儿的片面发展,必然会使食育课程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第二,食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比较单一。在当前的幼儿园食育课程中,教育的方式仍然比较单一,缺乏新颖性,并且缺少与食育课程有关的实践活动以及环境创设。在整个食育课程中,语言讲授一直是教师比较依赖的教育手段。尽管语言讲授可以比较详细地讲解食育方面的内容,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幼儿比较准确地了解相关的知识。但由于这样的方法不符合幼儿的兴趣特点,所以从长远来看,容易使幼儿在食育课程中感到枯燥,甚至对食育课程的内容产生抵触情绪。

第三,家庭教育中的食育内容比较欠缺。在长期以来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幼儿的关注点主要在学习方面,而对于食育方面的内容则缺乏足够的重视。家长询问比较多的问题就是幼儿能否吃饱以及是否挑食。同时,在家庭生活中,对幼儿的饮食并没有进行过多的限制,这无疑会对幼儿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第四,缺乏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一方面,教师有时会对评价环节缺乏足够的重视,将过多的精力集中在食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在食育活动完成后,没有及时进行适当的总结,导致幼儿没有对食育过程产生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教师采用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评价的效果不够理想,难以真正发挥出评价环节的积极作用。

三、幼儿园食育课程构建方式

(一)依托进餐环节,融入食育内容

尽管食育课程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但不能盲目开展,而是需要准确把握教育的契机。其中,进餐环节无疑是开展食育课程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要着眼于进餐全过程,对幼儿进行适当的食育。这样能将食育课程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当中,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幼儿的理解。

在进餐之前,教师要对幼儿进行饮食卫生习惯的教育。例如,详细指导幼儿洗手的方法,使幼儿明白手部的卫生和饮食健康的关系。此外,还可以向幼儿介绍一些基本的餐桌礼仪。在进餐过程中,要对幼儿的不良习惯及时进行纠正,如进食的坐姿不正确,进餐过程中频繁讲话,用筷子、勺子敲打餐盘等。在进餐完成后,要检查幼儿是否把饭菜吃干净。为了有效激发幼儿节约食物的意识,对于“光盘”的幼儿,可以进行适当的奖励。此外,在进餐完成之后还可以向幼儿介绍吃的食物,使幼儿明白这些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以及对身体的好处,从而纠正幼儿挑食的不良习惯。总之,在进餐环节对幼儿进行食育是极为重要的。

(二)关注成长环境,优化食育氛围

从认知特点来看,幼儿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并且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幼儿园食育中要充分重视教育环境的建设,利用恰当的方式优化食育氛围,从而为食育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如为了更加高效地开展食育,可以设置相关的区角区域。同时,要在区角中投放与食育课程有关的材料,如塑料的小铲子、小锅、塑料蔬菜、玩具灶台等。利用这些材料,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与食育有关的区角游戏。此外,在进行食育环境创设时,可以尝试使活动环境更加贴近幼儿的家庭环境,以此来让幼儿产生亲切感,这样更有利于使幼儿接受食育课程的内容。由此可见,在幼儿园食育中利用恰当的方式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三)借助绘本内容,丰富食育内容

开展任何形式的食育活动,都需要借助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料。为了突出食育学习资料的价值,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使学习资料更加契合幼儿的兴趣特点。在这种情况下,绘本作为一种图文并茂的学习资料,无疑在幼儿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在食育课程的建设中,可以选择一些相关的绘本。利用这种图文并茂的内容,有利于使幼儿产生比较准确的认识。

在选择与食育课程有关的绘本时,要注意绘本主题的多样性。其中,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主题:第一,食趣。如《阴天有时下肉丸》《爷爷的肉丸子汤》等,这些绘本可以优化幼儿对食物的情感态度。第二,食知。如《肚子里有个火车站》《汉堡男孩》等,这些绘本可以激发幼儿对食物的认知。第三,食操。如《第一次做面包》《妈妈,买绿豆》,通过这些绘本可以学习一些制作食物的基本常识。第四,食礼。如《嘘!小声点儿!》《饺子和汤圆》,这些绘本能介绍一些饮食礼仪方面的内容。第五,食安。如《危险的面包》,这些绘本能介绍一些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在绘本的辅助下,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对食育内容的认识。

(四)融入饮食文化,延伸课程内容

饮食不仅仅是简单的进餐,它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色。因此,在幼儿园食育课程中,可以尝试融入饮食文化的内容,以此来进一步延伸课程内容。这样不但可以巩固幼儿对食育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开阔幼儿的视野。

在食育课程中渗透饮食文化内容时,通常会着眼于两个角度:第一,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知识。饮食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饮食文化与其他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存在密切的联系。例如,可以依托传统节日渗透饮食文化。在不同的传统节日中,通常会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食物。如端午节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等。结合传统节日,教师可以介绍这些饮食习惯的来源、意义等各项内容。由于传统节日及其对应的食物是幼儿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所以更容易促进幼儿的理解。第二,介绍地域性的饮食文化。如本地是重要的水稻产区,水稻种植有着优秀的发展历史,并且大米也是日常的主食。因此,可以将“稻香文化”作为主题,介绍本地水稻种植的发展历史。利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明白水稻这种食物不但使地方经济变得繁荣,而且对地方生态景观以及民俗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五)组织实践活动,深化幼儿认知

正如前文所述,在以往的幼儿园食育课程中,教育形式单一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仅仅依靠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幼儿对食育课程内容的理解往往会流于表面。针对这种情况,最直接的应对方法就是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可以使幼儿和周围的环境产生直接的接触。同时,为了使幼儿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教师要扮演引导者与组织者的角色,为幼儿创造比较宽松的空间,从而充分发挥出幼儿的能动性。

在幼儿园食育课程实践活动中,可以开展以下两种形式的活动:第一,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食物制作活动。在这类实践活动中,考虑到幼儿的危险预判能力比较薄弱,所以在食物制作中要时刻关注幼儿的操作过程,并且要尽量选择切水果、榨果汁等比较简单的食物制作活动。第二,组织种植活动。很多食物,尤其是农作物,都需要经历播种、浇水与采摘等环节,这一过程也是幼儿比较陌生的。因此,可以在幼儿园开辟小规模的种植区,或者用适合的容器栽种一些农作物。这类活动可以使幼儿感到新颖有趣,激发幼儿的参与意识,并且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此外,也可以让幼儿认识到食物的来之不易,从而培养幼儿珍惜食物的意识。

(六)融入游戏精神,促进主动参与

在学前教育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一个重要的理念。巧妙设计游戏能为幼儿园各项活动增添乐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因此,在幼儿园食育课程中,可以将游戏活动作为基本载体。借助游戏,能在食育活动中营造寓教于乐的互动氛围,吸引幼儿的主动参与。在这样的氛围中,更有利于帮助幼儿取得理想的发展效果。

角色扮演是一种非常符合幼儿性格特点且受幼儿喜爱的游戏形式。利用角色扮演游戏,能使幼儿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可以构建起更加亲密的同伴关系,从而在相互促进中真正加深幼儿的认识。例如,在就餐礼仪的培养中,教师鼓励幼儿自愿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要设计一个具体的就餐场景,各小组成员分别扮演这个场景中的一个角色。之后,各小组要依次进行表演。在一个小组进行表演的时候,其他小组的人要进行观察,并且要分析这个场景中存在哪些就餐的问题。在游戏活动中,每一个幼儿都表现得十分投入。通过这一过程,进一步加深了幼儿对进餐礼仪的理解。

(七)强化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在幼儿园教育中,家园合作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所以在食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同样要依托家园合作模式。在家园合作中,幼儿园和家长能逐步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对幼儿进行更加有效的食育引导。

首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和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教师要帮助家长树立起正确的食育观念,使家长明白食育课程对幼儿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其次,教师要帮助家长提升家庭食育质量,可以介绍一些帮助幼儿养成正确饮食行为习惯的方法。最后,教师与家长要及时就幼儿的饮食问题进行沟通与交流,以此来更加全面地了解幼儿在幼儿园以及家庭中的饮食情况,以便对幼儿园食育课程的实施方法做出针对性的调整。总之,在幼儿园食育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必然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

(八)完善课程评价,实现提质增效

在教育活动中,评价是一个关键的环节。从教育全过程的视角来看,评价环节具有反馈与调节的功能。有效的评价可以对食育活动进行适当的总结以及动态的调整。因此,在食育课程的实施中要设计更加科学的评价机制,从而进一步推动食育质量的提升。

首先,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食育课程的对象是幼儿,所以教师要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如可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食物、平时的饮食习惯是什么样的等。这样可以更加准确地发现幼儿在饮食中存在的问题。其次,要注意评价内容的全面。在食育课程评价中,教师要从饮食习惯、饮食文化、饮食安全等多个维度对幼儿进行评价。最后,要注意及时进行反馈和调整。在综合各种信息完成评价后,教师要及时将评价的内容向幼儿进行反馈,同时,要及时对食育课程的实施过程做出调整。

四、结语

综上所述,食育课程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幼儿的饮食也是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准确把握食育课程的基本要求,并根据本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对教育内容做出针对性的调整,从而逐步促进食育质量的提高。

猜你喜欢

食育饮食食物
我是“食育”小画家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3—6岁幼儿家庭食育开展建议
“食育”也需进校园
何为清淡饮食
健康饮食
搞笑:将食物穿身上
食物从哪里来?